"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晚上回到家,她已進入甜蜜的夢鄉。輕輕地掀開小被子,被窩裡居然藏著她的“掌中寶”。小臉蛋上,還洋溢著平常難得一見的恬靜。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是方形小開本,手掌大小,是撕不爛的紙板書,適合2歲及以上的孩子翻看。

"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晚上回到家,她已進入甜蜜的夢鄉。輕輕地掀開小被子,被窩裡居然藏著她的“掌中寶”。小臉蛋上,還洋溢著平常難得一見的恬靜。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是方形小開本,手掌大小,是撕不爛的紙板書,適合2歲及以上的孩子翻看。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這套藝術啟蒙讀物專為孩子精心編撰,由中信美術館館長曾孜榮領銜主編,共6本,每本精選一位中國藝術大家的名畫,近現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石濤、任伯年、仇英和沈周。畫家陳丹青、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和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傾情推薦。

康熙皇帝誇讚的 “大智慧”畫僧

"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晚上回到家,她已進入甜蜜的夢鄉。輕輕地掀開小被子,被窩裡居然藏著她的“掌中寶”。小臉蛋上,還洋溢著平常難得一見的恬靜。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是方形小開本,手掌大小,是撕不爛的紙板書,適合2歲及以上的孩子翻看。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這套藝術啟蒙讀物專為孩子精心編撰,由中信美術館館長曾孜榮領銜主編,共6本,每本精選一位中國藝術大家的名畫,近現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石濤、任伯年、仇英和沈周。畫家陳丹青、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和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傾情推薦。

康熙皇帝誇讚的 “大智慧”畫僧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本是皇室子孫,卻在朝代更替中削髮為僧,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白雲深處,獨坐山中,聽泉水叮咚;蓋一間茅草屋,在籬笆院落種下滿院菊花……

石濤(1642一約1707),原名朱若極, 自稱“苦瓜和尚”。是明朝朱元璋從孫後裔。清代畫家,畫風恣肆奔放,是中國畫一代宗師。年幼時就移居風景秀麗的湘江發源地,廣西全州地靈人傑川秀,孕育了他的靈氣。

1666年,石濤前往安徽宣城、南京等地。在這裡,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都成就了他筆尖的靈感。他結識了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梅清。梅清擅畫山水,尤其喜歡畫黃山,被譽為“黃山派鉅子”。石濤學習梅清的繪畫風格,兩人結為畫壇知音。石濤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680年才移居南京。

1684年和1689年,在南京和揚州,康熙皇帝兩度召見石濤。在揚州平山堂,康熙還稱讚他重佛重文,有大智慧。讓石濤內心波瀾起伏,為康熙獻畫《海晏河清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石濤像很多中國文人一樣,在出世與入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康熙皇帝召見不久,石濤到北京遊山玩水,結識了畫家和北方大收藏家,結交權貴。

京城之行成了石濤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畫家的入世之旅。然而,失落中,石濤認識到了一個殘酷真相,作為前朝遺民,仕途受阻。買舟南下,晚年定居揚州。此間作詩一首,抒發自己的心情:

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無趨小乘。

五十孤行成獨往,一身禪病冷於冰。

起伏跌宕的身世,成就了一代偉大的藝術家。齊白石稱石濤“下筆誰敢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

2012年6月,在北京,石濤《蘭竹當風》以250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2016年6月,在北京匡時十週年春拍“澄道—— 古代繪畫夜場”上,石濤《剩水殘山》以4657.5萬元成交,奪得專場桂冠。同年11月,北京東正2016秋拍“如逸—中國書畫精品專場”拍賣的21件書畫精品中,領銜拍品是石濤的作品。

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晚上回到家,她已進入甜蜜的夢鄉。輕輕地掀開小被子,被窩裡居然藏著她的“掌中寶”。小臉蛋上,還洋溢著平常難得一見的恬靜。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是方形小開本,手掌大小,是撕不爛的紙板書,適合2歲及以上的孩子翻看。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這套藝術啟蒙讀物專為孩子精心編撰,由中信美術館館長曾孜榮領銜主編,共6本,每本精選一位中國藝術大家的名畫,近現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石濤、任伯年、仇英和沈周。畫家陳丹青、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和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傾情推薦。

康熙皇帝誇讚的 “大智慧”畫僧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本是皇室子孫,卻在朝代更替中削髮為僧,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白雲深處,獨坐山中,聽泉水叮咚;蓋一間茅草屋,在籬笆院落種下滿院菊花……

石濤(1642一約1707),原名朱若極, 自稱“苦瓜和尚”。是明朝朱元璋從孫後裔。清代畫家,畫風恣肆奔放,是中國畫一代宗師。年幼時就移居風景秀麗的湘江發源地,廣西全州地靈人傑川秀,孕育了他的靈氣。

1666年,石濤前往安徽宣城、南京等地。在這裡,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都成就了他筆尖的靈感。他結識了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梅清。梅清擅畫山水,尤其喜歡畫黃山,被譽為“黃山派鉅子”。石濤學習梅清的繪畫風格,兩人結為畫壇知音。石濤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680年才移居南京。

1684年和1689年,在南京和揚州,康熙皇帝兩度召見石濤。在揚州平山堂,康熙還稱讚他重佛重文,有大智慧。讓石濤內心波瀾起伏,為康熙獻畫《海晏河清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石濤像很多中國文人一樣,在出世與入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康熙皇帝召見不久,石濤到北京遊山玩水,結識了畫家和北方大收藏家,結交權貴。

京城之行成了石濤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畫家的入世之旅。然而,失落中,石濤認識到了一個殘酷真相,作為前朝遺民,仕途受阻。買舟南下,晚年定居揚州。此間作詩一首,抒發自己的心情:

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無趨小乘。

五十孤行成獨往,一身禪病冷於冰。

起伏跌宕的身世,成就了一代偉大的藝術家。齊白石稱石濤“下筆誰敢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

2012年6月,在北京,石濤《蘭竹當風》以250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2016年6月,在北京匡時十週年春拍“澄道—— 古代繪畫夜場”上,石濤《剩水殘山》以4657.5萬元成交,奪得專場桂冠。同年11月,北京東正2016秋拍“如逸—中國書畫精品專場”拍賣的21件書畫精品中,領銜拍品是石濤的作品。

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臧克家曾評論:

歷代詩人,對陶詩無不崇拜,或和答,或手寫。而畫家石濤,卻以12幅畫,寫陶詩意境,這可說別開生面。他把詩情化作畫意,兩者互相輝映,相得益彰。讀了陶詩,可於畫中得其具體形象與意趣;看了石畫,從山水人物中體味到濃郁的詩的氣氛……

《與石濤探訪桃花源》圖畫多取自多取自《陶淵明詩意圖冊》。該圖冊沒有標識創作年代,質樸而恬淡,表現了畫家的恬淡、與世無爭、樂天安命、失落無奈。

學者李劍鋒認為:《陶淵明詩意圖冊》的繪畫 ……在表現自然景觀時,田園隱逸詩意題材雖然粗率不羈,但表現得酣暢淋漓,妙趣橫生,活潑多致,氣韻流蕩。其中的陶淵明形象雖然粗見其形,但不是平面化的高逸,而是或孤獨,或悠然,或率意,或憤懣,或深慨,或自得,或失意,情感豐富多彩,極富生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五》“若復不快飲 空負頭上巾”:

畫面中,一個巨大的山石,兩顆滄桑的老松樹,一對對酒當歌的知己,他們不問凡塵俗世的是是非非,一個鄉間隱士的形象躍然紙上。從頭戴葛巾的長者身上,我們看到了魏晉名士身上的崇尚自由,率真灑脫的個性。

從畫中可以看出,石濤有意去掉了陶淵明身上的光環。這大概就是讀者心目中的陶淵明吧!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十二》“帶月荷鋤歸”:

"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晚上回到家,她已進入甜蜜的夢鄉。輕輕地掀開小被子,被窩裡居然藏著她的“掌中寶”。小臉蛋上,還洋溢著平常難得一見的恬靜。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是方形小開本,手掌大小,是撕不爛的紙板書,適合2歲及以上的孩子翻看。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這套藝術啟蒙讀物專為孩子精心編撰,由中信美術館館長曾孜榮領銜主編,共6本,每本精選一位中國藝術大家的名畫,近現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石濤、任伯年、仇英和沈周。畫家陳丹青、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和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傾情推薦。

康熙皇帝誇讚的 “大智慧”畫僧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本是皇室子孫,卻在朝代更替中削髮為僧,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白雲深處,獨坐山中,聽泉水叮咚;蓋一間茅草屋,在籬笆院落種下滿院菊花……

石濤(1642一約1707),原名朱若極, 自稱“苦瓜和尚”。是明朝朱元璋從孫後裔。清代畫家,畫風恣肆奔放,是中國畫一代宗師。年幼時就移居風景秀麗的湘江發源地,廣西全州地靈人傑川秀,孕育了他的靈氣。

1666年,石濤前往安徽宣城、南京等地。在這裡,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都成就了他筆尖的靈感。他結識了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梅清。梅清擅畫山水,尤其喜歡畫黃山,被譽為“黃山派鉅子”。石濤學習梅清的繪畫風格,兩人結為畫壇知音。石濤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680年才移居南京。

1684年和1689年,在南京和揚州,康熙皇帝兩度召見石濤。在揚州平山堂,康熙還稱讚他重佛重文,有大智慧。讓石濤內心波瀾起伏,為康熙獻畫《海晏河清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石濤像很多中國文人一樣,在出世與入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康熙皇帝召見不久,石濤到北京遊山玩水,結識了畫家和北方大收藏家,結交權貴。

京城之行成了石濤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畫家的入世之旅。然而,失落中,石濤認識到了一個殘酷真相,作為前朝遺民,仕途受阻。買舟南下,晚年定居揚州。此間作詩一首,抒發自己的心情:

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無趨小乘。

五十孤行成獨往,一身禪病冷於冰。

起伏跌宕的身世,成就了一代偉大的藝術家。齊白石稱石濤“下筆誰敢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

2012年6月,在北京,石濤《蘭竹當風》以250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2016年6月,在北京匡時十週年春拍“澄道—— 古代繪畫夜場”上,石濤《剩水殘山》以4657.5萬元成交,奪得專場桂冠。同年11月,北京東正2016秋拍“如逸—中國書畫精品專場”拍賣的21件書畫精品中,領銜拍品是石濤的作品。

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臧克家曾評論:

歷代詩人,對陶詩無不崇拜,或和答,或手寫。而畫家石濤,卻以12幅畫,寫陶詩意境,這可說別開生面。他把詩情化作畫意,兩者互相輝映,相得益彰。讀了陶詩,可於畫中得其具體形象與意趣;看了石畫,從山水人物中體味到濃郁的詩的氣氛……

《與石濤探訪桃花源》圖畫多取自多取自《陶淵明詩意圖冊》。該圖冊沒有標識創作年代,質樸而恬淡,表現了畫家的恬淡、與世無爭、樂天安命、失落無奈。

學者李劍鋒認為:《陶淵明詩意圖冊》的繪畫 ……在表現自然景觀時,田園隱逸詩意題材雖然粗率不羈,但表現得酣暢淋漓,妙趣橫生,活潑多致,氣韻流蕩。其中的陶淵明形象雖然粗見其形,但不是平面化的高逸,而是或孤獨,或悠然,或率意,或憤懣,或深慨,或自得,或失意,情感豐富多彩,極富生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五》“若復不快飲 空負頭上巾”:

畫面中,一個巨大的山石,兩顆滄桑的老松樹,一對對酒當歌的知己,他們不問凡塵俗世的是是非非,一個鄉間隱士的形象躍然紙上。從頭戴葛巾的長者身上,我們看到了魏晉名士身上的崇尚自由,率真灑脫的個性。

從畫中可以看出,石濤有意去掉了陶淵明身上的光環。這大概就是讀者心目中的陶淵明吧!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十二》“帶月荷鋤歸”: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扛著鋤頭的老者,置身於亦夢亦幻的“仙境”中。畫家寥寥數筆,用水墨點綴了村邊的叢木,若隱若現的茅舍。遠處,是大霧朦朧下的山丘。

人與景合為一體,畫與詩互相印襯。虛虛實實, “實”和“虛”融合在了一起,獲得了冶情的美的感受。在畫面中體現哲學意境,反映了畫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將生命哲學滲透在孩子的血液中。

陶淵明和石濤,兩人的生活清苦,石濤繪畫中陶淵明詩中蒼茫清冷的意境被表現得活靈活現。

邵鬆年在《古緣萃錄》中評價石濤:

昔人謂其每成一畫,與古人相合,推其功力之深。吾則謂其一生鬱勃之氣,無所發洩,一寄於詩畫,故有時豁然長嘯,有時若戚然長鳴,無不以筆墨之中寓之。

石濤水墨畫寄情山水,不僅形象地展示了陶淵明詩歌的內容,又注入了詩人的人生理想,更蘊藏著他鬱勃的一生。

兩位不同時代的藝術家,雖然因為時空關係無緣相識,卻用藝術再創造的的方式進行了千年的對話。

在名畫中給孩子藝術啟蒙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啟蒙、成長需要藝術去開啟。名畫能幫助孩子藝術啟蒙,為美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品鑑名畫,就會激發他們藝術思維的培養,如創造性思維的形象思維、創新思維。

名畫能為孩子播種一顆優秀的種子,其構圖、文化內涵,將你從自己的限制中釋放出來,讓藝術的種子在孩子的心間生根發芽。

從小不培養孩子的美感,到了書畫展覽館,面對滿牆的名作,內心錯愕不已。孩子儼然成了遊走在展館的金魚,滿眼沒有光,只能拼命的張嘴呼吸,甚至還發生熊孩子撕毀百萬名畫的事件。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每本書都有12幅精選名畫,全綵清晰地印在硬紙板上;每幅畫配一首朗朗上口的詩,用詩的形式講解畫面內容,自然感受到畫面的美感和意境。

正如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所評論的:

在故事中,古老的名畫重新活起來,滿紙風動,如音在耳。我們透過畫家之眼,打開了深入繪畫的門徑。

讓幼兒欣賞藝術大師的作品,可以在一個不受拘束自由想象的空間裡,自由奔放的繪畫體驗色彩配置的愉悅,感受藝術大師作品的美,能在啟發幼兒大膽想象的同時,豐富他們多種形式創作藝術的經驗。

中國畫講究用線條,而石濤用跳動的筆觸,寥寥幾筆,卻體現了畫家內心生命的湧動,引起情感的共鳴。孩子能身臨其境,感悟畫家的心境,勘破宿命之後的歸隱之心。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六》“遙遙望白雲 懷古一何深”:

"

前幾天,給蓉寶講完睡前故事,她被這個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仙境”——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意猶未盡地央求我再講一個。

拿到《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之《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我告訴她:這就是“桃花源”的繪畫本,孩子如獲至寶。手指著第7幅圖畫 《陶淵明還意圖十二開之二》“清晨開叩門”,撲閃著大眼睛,興奮地說:“媽媽,我也想住進水墨畫裡去!”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晚上回到家,她已進入甜蜜的夢鄉。輕輕地掀開小被子,被窩裡居然藏著她的“掌中寶”。小臉蛋上,還洋溢著平常難得一見的恬靜。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是方形小開本,手掌大小,是撕不爛的紙板書,適合2歲及以上的孩子翻看。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這套藝術啟蒙讀物專為孩子精心編撰,由中信美術館館長曾孜榮領銜主編,共6本,每本精選一位中國藝術大家的名畫,近現代畫家齊白石、徐悲鴻、石濤、任伯年、仇英和沈周。畫家陳丹青、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和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傾情推薦。

康熙皇帝誇讚的 “大智慧”畫僧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本是皇室子孫,卻在朝代更替中削髮為僧,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白雲深處,獨坐山中,聽泉水叮咚;蓋一間茅草屋,在籬笆院落種下滿院菊花……

石濤(1642一約1707),原名朱若極, 自稱“苦瓜和尚”。是明朝朱元璋從孫後裔。清代畫家,畫風恣肆奔放,是中國畫一代宗師。年幼時就移居風景秀麗的湘江發源地,廣西全州地靈人傑川秀,孕育了他的靈氣。

1666年,石濤前往安徽宣城、南京等地。在這裡,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都成就了他筆尖的靈感。他結識了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梅清。梅清擅畫山水,尤其喜歡畫黃山,被譽為“黃山派鉅子”。石濤學習梅清的繪畫風格,兩人結為畫壇知音。石濤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1680年才移居南京。

1684年和1689年,在南京和揚州,康熙皇帝兩度召見石濤。在揚州平山堂,康熙還稱讚他重佛重文,有大智慧。讓石濤內心波瀾起伏,為康熙獻畫《海晏河清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石濤像很多中國文人一樣,在出世與入世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康熙皇帝召見不久,石濤到北京遊山玩水,結識了畫家和北方大收藏家,結交權貴。

京城之行成了石濤人生的轉折點,也是畫家的入世之旅。然而,失落中,石濤認識到了一個殘酷真相,作為前朝遺民,仕途受阻。買舟南下,晚年定居揚州。此間作詩一首,抒發自己的心情:

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無趨小乘。

五十孤行成獨往,一身禪病冷於冰。

起伏跌宕的身世,成就了一代偉大的藝術家。齊白石稱石濤“下筆誰敢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

2012年6月,在北京,石濤《蘭竹當風》以2500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2016年6月,在北京匡時十週年春拍“澄道—— 古代繪畫夜場”上,石濤《剩水殘山》以4657.5萬元成交,奪得專場桂冠。同年11月,北京東正2016秋拍“如逸—中國書畫精品專場”拍賣的21件書畫精品中,領銜拍品是石濤的作品。

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臧克家曾評論:

歷代詩人,對陶詩無不崇拜,或和答,或手寫。而畫家石濤,卻以12幅畫,寫陶詩意境,這可說別開生面。他把詩情化作畫意,兩者互相輝映,相得益彰。讀了陶詩,可於畫中得其具體形象與意趣;看了石畫,從山水人物中體味到濃郁的詩的氣氛……

《與石濤探訪桃花源》圖畫多取自多取自《陶淵明詩意圖冊》。該圖冊沒有標識創作年代,質樸而恬淡,表現了畫家的恬淡、與世無爭、樂天安命、失落無奈。

學者李劍鋒認為:《陶淵明詩意圖冊》的繪畫 ……在表現自然景觀時,田園隱逸詩意題材雖然粗率不羈,但表現得酣暢淋漓,妙趣橫生,活潑多致,氣韻流蕩。其中的陶淵明形象雖然粗見其形,但不是平面化的高逸,而是或孤獨,或悠然,或率意,或憤懣,或深慨,或自得,或失意,情感豐富多彩,極富生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五》“若復不快飲 空負頭上巾”:

畫面中,一個巨大的山石,兩顆滄桑的老松樹,一對對酒當歌的知己,他們不問凡塵俗世的是是非非,一個鄉間隱士的形象躍然紙上。從頭戴葛巾的長者身上,我們看到了魏晉名士身上的崇尚自由,率真灑脫的個性。

從畫中可以看出,石濤有意去掉了陶淵明身上的光環。這大概就是讀者心目中的陶淵明吧!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十二》“帶月荷鋤歸”: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扛著鋤頭的老者,置身於亦夢亦幻的“仙境”中。畫家寥寥數筆,用水墨點綴了村邊的叢木,若隱若現的茅舍。遠處,是大霧朦朧下的山丘。

人與景合為一體,畫與詩互相印襯。虛虛實實, “實”和“虛”融合在了一起,獲得了冶情的美的感受。在畫面中體現哲學意境,反映了畫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將生命哲學滲透在孩子的血液中。

陶淵明和石濤,兩人的生活清苦,石濤繪畫中陶淵明詩中蒼茫清冷的意境被表現得活靈活現。

邵鬆年在《古緣萃錄》中評價石濤:

昔人謂其每成一畫,與古人相合,推其功力之深。吾則謂其一生鬱勃之氣,無所發洩,一寄於詩畫,故有時豁然長嘯,有時若戚然長鳴,無不以筆墨之中寓之。

石濤水墨畫寄情山水,不僅形象地展示了陶淵明詩歌的內容,又注入了詩人的人生理想,更蘊藏著他鬱勃的一生。

兩位不同時代的藝術家,雖然因為時空關係無緣相識,卻用藝術再創造的的方式進行了千年的對話。

在名畫中給孩子藝術啟蒙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啟蒙、成長需要藝術去開啟。名畫能幫助孩子藝術啟蒙,為美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品鑑名畫,就會激發他們藝術思維的培養,如創造性思維的形象思維、創新思維。

名畫能為孩子播種一顆優秀的種子,其構圖、文化內涵,將你從自己的限制中釋放出來,讓藝術的種子在孩子的心間生根發芽。

從小不培養孩子的美感,到了書畫展覽館,面對滿牆的名作,內心錯愕不已。孩子儼然成了遊走在展館的金魚,滿眼沒有光,只能拼命的張嘴呼吸,甚至還發生熊孩子撕毀百萬名畫的事件。

《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每本書都有12幅精選名畫,全綵清晰地印在硬紙板上;每幅畫配一首朗朗上口的詩,用詩的形式講解畫面內容,自然感受到畫面的美感和意境。

正如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所評論的:

在故事中,古老的名畫重新活起來,滿紙風動,如音在耳。我們透過畫家之眼,打開了深入繪畫的門徑。

讓幼兒欣賞藝術大師的作品,可以在一個不受拘束自由想象的空間裡,自由奔放的繪畫體驗色彩配置的愉悅,感受藝術大師作品的美,能在啟發幼兒大膽想象的同時,豐富他們多種形式創作藝術的經驗。

中國畫講究用線條,而石濤用跳動的筆觸,寥寥幾筆,卻體現了畫家內心生命的湧動,引起情感的共鳴。孩子能身臨其境,感悟畫家的心境,勘破宿命之後的歸隱之心。

《陶淵明詩意圖十二開之六》“遙遙望白雲 懷古一何深”:

媽媽,我想住進這些水墨畫裡

畫上,布衣、寬袍、大袖的老者,臨江而立。目光所及,遠處青山蒼蒼,在大霧的映襯下,成了若隱若現的“雲山”。腳下溪水潺潺,還有瀰漫在山腳下星星點點的小村莊。松林露出了半邊臉,就像跟主人捉迷藏,它烘托著山的幽深。

畫面中只見雲山,斷層與褶皺處的密林,但卻不見山腳,筆墨似有而似無,意境深遠,引人遐思。

水墨的樹木、白雲、小橋,讓畫面清新、悠遠,與陶淵明詩中的清幽景物相得益彰。詩的詩情與畫的意境結合,藉助詩人想象的翅膀,讓我們天馬行空般馳騁於曠野之中。

水墨畫旁,配有樵蘇的詩。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詮釋著圖畫的意境:

白雲浮遠山,江村倚碧灣。風情人獨立,懷古亦悠然。

繪畫作為一種表現形態,它是行走的文字。《小小藝術大師·華夏版》的獨特之處,在於詩歌和繪畫相得益彰,互相詮釋。讓畫面立體化,讓文字形象化。

這些名畫內涵豐富,詩歌文字優美,結合繪畫學詩歌,孩子能從中受到薰陶,無形中為形成自己豐富生動的語言風格奠定基礎。

《與石濤探訪桃花源》是喜歡風景的孩子們的最佳選擇,不用到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能欣賞到石濤的名畫。把它作為幼兒藝術啟蒙的繪本讀物,小讀者們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度過一段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讓愛綿延,也照亮孩子發現美的眼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