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睡眠 腹瀉 本草應急調理 2019-08-17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心脾兩虛?

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丟失過多,或後天脾胃虛弱,血液化生不足,則易致心血不足;勞倦思慮過度,或病久失於調理,則易損傷脾氣,飲食不節,飢飽失調,亦易導致脾氣虛損,總之,心脾兩虛證,終由各種原因導致心血虛損和脾氣虛弱。

心主血、行血,主神志變化,脾統血、生血,為後天之本,兩者在血液的生化、運行、統攝方面關係密切。

若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精微,則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而為出血,終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虛;若心血虧虛,脾失所養,則脾氣亦虛,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攝失職,又可進一步加重心血虛證,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心脾兩虛?

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丟失過多,或後天脾胃虛弱,血液化生不足,則易致心血不足;勞倦思慮過度,或病久失於調理,則易損傷脾氣,飲食不節,飢飽失調,亦易導致脾氣虛損,總之,心脾兩虛證,終由各種原因導致心血虛損和脾氣虛弱。

心主血、行血,主神志變化,脾統血、生血,為後天之本,兩者在血液的生化、運行、統攝方面關係密切。

若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精微,則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而為出血,終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虛;若心血虧虛,脾失所養,則脾氣亦虛,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攝失職,又可進一步加重心血虛證,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心脾兩虛證除具備血液的病變(血虛、出血)外,尚有消化功能失職的表現,緣由脾氣虛所致。若脾氣虛損,制水無權,水溼氾濫,聚溼成痰,則形成痰飲、水氣,矇蔽心竅或上凌於心的病理轉歸,表現為神志不清,喉中痰鳴的癲證、癇證或心悸、水腫證。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可從4方面進行區別?

1、就其臨床表現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均具備心悸失眠,健忘頭暈,體倦,脈細等共同症狀。

但前者的心悸失眠一症,繫心火亢盛,擾亂心神所致;後者的心悸失眠之症,是由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使然。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心脾兩虛?

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丟失過多,或後天脾胃虛弱,血液化生不足,則易致心血不足;勞倦思慮過度,或病久失於調理,則易損傷脾氣,飲食不節,飢飽失調,亦易導致脾氣虛損,總之,心脾兩虛證,終由各種原因導致心血虛損和脾氣虛弱。

心主血、行血,主神志變化,脾統血、生血,為後天之本,兩者在血液的生化、運行、統攝方面關係密切。

若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精微,則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而為出血,終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虛;若心血虧虛,脾失所養,則脾氣亦虛,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攝失職,又可進一步加重心血虛證,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心脾兩虛證除具備血液的病變(血虛、出血)外,尚有消化功能失職的表現,緣由脾氣虛所致。若脾氣虛損,制水無權,水溼氾濫,聚溼成痰,則形成痰飲、水氣,矇蔽心竅或上凌於心的病理轉歸,表現為神志不清,喉中痰鳴的癲證、癇證或心悸、水腫證。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可從4方面進行區別?

1、就其臨床表現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均具備心悸失眠,健忘頭暈,體倦,脈細等共同症狀。

但前者的心悸失眠一症,繫心火亢盛,擾亂心神所致;後者的心悸失眠之症,是由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使然。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故前者多有煩擾不寧之象,後者多有虛損的症狀。心腎不交證,通常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火亢於上的症狀:心煩失眠,心悸不寧;一組為腎水虧於下症狀:腰膝痠軟,遺精發墮,健忘,頭暈,耳鳴,並伴有明顯的陰虛火旺證候:咽乾體倦,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脾兩虛證亦是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血不足證:失眠多夢,眩暈健忘,心悸怔忡;一組為脾氣虛弱證:面色少華,腹脹腹瀉,飲食減少,疲乏無力,神倦懶言,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並伴有氣虛不能統攝血液的出血證: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此外,若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還會出現上熱下寒證。

心脾兩虛證無明顯的寒熱症狀。儘管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都有心動不寧和神志的改變,但前者常伴有腎精不足和陰虛火旺的證候,後者常伴有脾虛消化功能減退和氣血兩虛的證候。此為二者的主要鑑別點。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心脾兩虛?

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丟失過多,或後天脾胃虛弱,血液化生不足,則易致心血不足;勞倦思慮過度,或病久失於調理,則易損傷脾氣,飲食不節,飢飽失調,亦易導致脾氣虛損,總之,心脾兩虛證,終由各種原因導致心血虛損和脾氣虛弱。

心主血、行血,主神志變化,脾統血、生血,為後天之本,兩者在血液的生化、運行、統攝方面關係密切。

若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精微,則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而為出血,終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虛;若心血虧虛,脾失所養,則脾氣亦虛,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攝失職,又可進一步加重心血虛證,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心脾兩虛證除具備血液的病變(血虛、出血)外,尚有消化功能失職的表現,緣由脾氣虛所致。若脾氣虛損,制水無權,水溼氾濫,聚溼成痰,則形成痰飲、水氣,矇蔽心竅或上凌於心的病理轉歸,表現為神志不清,喉中痰鳴的癲證、癇證或心悸、水腫證。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可從4方面進行區別?

1、就其臨床表現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均具備心悸失眠,健忘頭暈,體倦,脈細等共同症狀。

但前者的心悸失眠一症,繫心火亢盛,擾亂心神所致;後者的心悸失眠之症,是由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使然。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故前者多有煩擾不寧之象,後者多有虛損的症狀。心腎不交證,通常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火亢於上的症狀:心煩失眠,心悸不寧;一組為腎水虧於下症狀:腰膝痠軟,遺精發墮,健忘,頭暈,耳鳴,並伴有明顯的陰虛火旺證候:咽乾體倦,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脾兩虛證亦是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血不足證:失眠多夢,眩暈健忘,心悸怔忡;一組為脾氣虛弱證:面色少華,腹脹腹瀉,飲食減少,疲乏無力,神倦懶言,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並伴有氣虛不能統攝血液的出血證: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此外,若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還會出現上熱下寒證。

心脾兩虛證無明顯的寒熱症狀。儘管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都有心動不寧和神志的改變,但前者常伴有腎精不足和陰虛火旺的證候,後者常伴有脾虛消化功能減退和氣血兩虛的證候。此為二者的主要鑑別點。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2、就其病機病勢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前者以心火獨亢,心神不寧,腎水下虧,腦失所養及陰虛火旺為病機特點,後者以心血不足,心神失養,脾氣虛弱,運化功能減退,以及氣不攝血,氣血兩虧為病機特點。

二者病位均在心,故均有心神失常的表現,前者病位在心腎,後者病位在心脾。前者有心火獨亢和腎水下虧的證候,為本虛標實證,後者有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的證候,為虛證,以氣血兩虛為主。

心腎不交證,每因腎陽不足,陽虛水泛,上凌於心而出現水氣凌心證,或心陽不振不能下溫於腎,腎水寒凝的腰膝下肢酸困發涼。心脾兩虛證,若因脾虛水泛,聚溼成痰,常易出現痰迷心竅證和水氣凌心證。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心脾兩虛?

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丟失過多,或後天脾胃虛弱,血液化生不足,則易致心血不足;勞倦思慮過度,或病久失於調理,則易損傷脾氣,飲食不節,飢飽失調,亦易導致脾氣虛損,總之,心脾兩虛證,終由各種原因導致心血虛損和脾氣虛弱。

心主血、行血,主神志變化,脾統血、生血,為後天之本,兩者在血液的生化、運行、統攝方面關係密切。

若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精微,則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而為出血,終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虛;若心血虧虛,脾失所養,則脾氣亦虛,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攝失職,又可進一步加重心血虛證,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心脾兩虛證除具備血液的病變(血虛、出血)外,尚有消化功能失職的表現,緣由脾氣虛所致。若脾氣虛損,制水無權,水溼氾濫,聚溼成痰,則形成痰飲、水氣,矇蔽心竅或上凌於心的病理轉歸,表現為神志不清,喉中痰鳴的癲證、癇證或心悸、水腫證。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可從4方面進行區別?

1、就其臨床表現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均具備心悸失眠,健忘頭暈,體倦,脈細等共同症狀。

但前者的心悸失眠一症,繫心火亢盛,擾亂心神所致;後者的心悸失眠之症,是由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使然。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故前者多有煩擾不寧之象,後者多有虛損的症狀。心腎不交證,通常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火亢於上的症狀:心煩失眠,心悸不寧;一組為腎水虧於下症狀:腰膝痠軟,遺精發墮,健忘,頭暈,耳鳴,並伴有明顯的陰虛火旺證候:咽乾體倦,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脾兩虛證亦是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血不足證:失眠多夢,眩暈健忘,心悸怔忡;一組為脾氣虛弱證:面色少華,腹脹腹瀉,飲食減少,疲乏無力,神倦懶言,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並伴有氣虛不能統攝血液的出血證: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此外,若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還會出現上熱下寒證。

心脾兩虛證無明顯的寒熱症狀。儘管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都有心動不寧和神志的改變,但前者常伴有腎精不足和陰虛火旺的證候,後者常伴有脾虛消化功能減退和氣血兩虛的證候。此為二者的主要鑑別點。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2、就其病機病勢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前者以心火獨亢,心神不寧,腎水下虧,腦失所養及陰虛火旺為病機特點,後者以心血不足,心神失養,脾氣虛弱,運化功能減退,以及氣不攝血,氣血兩虧為病機特點。

二者病位均在心,故均有心神失常的表現,前者病位在心腎,後者病位在心脾。前者有心火獨亢和腎水下虧的證候,為本虛標實證,後者有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的證候,為虛證,以氣血兩虛為主。

心腎不交證,每因腎陽不足,陽虛水泛,上凌於心而出現水氣凌心證,或心陽不振不能下溫於腎,腎水寒凝的腰膝下肢酸困發涼。心脾兩虛證,若因脾虛水泛,聚溼成痰,常易出現痰迷心竅證和水氣凌心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3、就其病因病史而言

心腎不交證和心脾兩虛證,前者多因病久、房勞傷腎,或情志鬱而化火,故可有平素情志過激、心火盛的病史,後者多因心脾氣血不足所致,故平素多有憂思愁慮或血液慢性損耗的病史。

4、就其調理原則而言

心腎不交證,調理應交通心腎,滋陰降火,正如陳士鐸所云:“人病心驚不安,或夜臥不睡者,人以為心之病也,誰知非心病也,腎病也。欲安心者,當治腎。”

心脾兩虛證,調理宜養心安神,健脾益氣

"

我們都知道,心腎不交、心脾兩虛,這兩兄弟,都會讓我們入睡困難,那麼兩者之間,有何區別呢?

什麼是心腎不交?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火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

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

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什麼是心脾兩虛?

急性或慢性出血,或消耗性疾病使血液丟失過多,或後天脾胃虛弱,血液化生不足,則易致心血不足;勞倦思慮過度,或病久失於調理,則易損傷脾氣,飲食不節,飢飽失調,亦易導致脾氣虛損,總之,心脾兩虛證,終由各種原因導致心血虛損和脾氣虛弱。

心主血、行血,主神志變化,脾統血、生血,為後天之本,兩者在血液的生化、運行、統攝方面關係密切。

若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精微,則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血液溢出脈外而為出血,終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虛;若心血虧虛,脾失所養,則脾氣亦虛,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攝失職,又可進一步加重心血虛證,而形成心脾兩虛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心脾兩虛證除具備血液的病變(血虛、出血)外,尚有消化功能失職的表現,緣由脾氣虛所致。若脾氣虛損,制水無權,水溼氾濫,聚溼成痰,則形成痰飲、水氣,矇蔽心竅或上凌於心的病理轉歸,表現為神志不清,喉中痰鳴的癲證、癇證或心悸、水腫證。

心脾兩虛和心腎不交,可從4方面進行區別?

1、就其臨床表現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均具備心悸失眠,健忘頭暈,體倦,脈細等共同症狀。

但前者的心悸失眠一症,繫心火亢盛,擾亂心神所致;後者的心悸失眠之症,是由心血不足,心神失養使然。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故前者多有煩擾不寧之象,後者多有虛損的症狀。心腎不交證,通常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火亢於上的症狀:心煩失眠,心悸不寧;一組為腎水虧於下症狀:腰膝痠軟,遺精發墮,健忘,頭暈,耳鳴,並伴有明顯的陰虛火旺證候:咽乾體倦,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心脾兩虛證亦是以兩組症狀為主,一組為心血不足證:失眠多夢,眩暈健忘,心悸怔忡;一組為脾氣虛弱證:面色少華,腹脹腹瀉,飲食減少,疲乏無力,神倦懶言,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並伴有氣虛不能統攝血液的出血證:便血崩漏及皮下出血,此外,若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還會出現上熱下寒證。

心脾兩虛證無明顯的寒熱症狀。儘管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都有心動不寧和神志的改變,但前者常伴有腎精不足和陰虛火旺的證候,後者常伴有脾虛消化功能減退和氣血兩虛的證候。此為二者的主要鑑別點。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2、就其病機病勢而言

心腎不交證與心脾兩虛證,前者以心火獨亢,心神不寧,腎水下虧,腦失所養及陰虛火旺為病機特點,後者以心血不足,心神失養,脾氣虛弱,運化功能減退,以及氣不攝血,氣血兩虧為病機特點。

二者病位均在心,故均有心神失常的表現,前者病位在心腎,後者病位在心脾。前者有心火獨亢和腎水下虧的證候,為本虛標實證,後者有心血不足和脾氣虛弱的證候,為虛證,以氣血兩虛為主。

心腎不交證,每因腎陽不足,陽虛水泛,上凌於心而出現水氣凌心證,或心陽不振不能下溫於腎,腎水寒凝的腰膝下肢酸困發涼。心脾兩虛證,若因脾虛水泛,聚溼成痰,常易出現痰迷心竅證和水氣凌心證。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3、就其病因病史而言

心腎不交證和心脾兩虛證,前者多因病久、房勞傷腎,或情志鬱而化火,故可有平素情志過激、心火盛的病史,後者多因心脾氣血不足所致,故平素多有憂思愁慮或血液慢性損耗的病史。

4、就其調理原則而言

心腎不交證,調理應交通心腎,滋陰降火,正如陳士鐸所云:“人病心驚不安,或夜臥不睡者,人以為心之病也,誰知非心病也,腎病也。欲安心者,當治腎。”

心脾兩虛證,調理宜養心安神,健脾益氣

心腎不交、心脾兩虛,兩者都會造成入睡困難,那麼兩者有何區別?

好了,心腎不交與心脾兩虛,兩者之間的區別,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