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三位父母官,解釋了何為“官逼民反”

《水滸傳》裡的三位父母官,解釋了何為“官逼民反”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劉櫻姝

古典名著《水滸傳》,一大重要主題,正是“官逼民反”。

但比起那些好漢們,各個被“逼上梁山”的悲催經歷來,更能解釋“官逼民反”意思的,當屬《水滸傳》裡的另一個“光彩群體”:父母官們。

古代社會,治理一方民事的官員,通常被尊稱為“父母官”。因為那個年代,百姓是“子民”,地方官們當然就是為“子民”做主的“父母”角色。對於歷代王朝來說,“子民”們的幸福指數如何?“造反”的風險係數有多大?直接掛鉤的,就是“父母官”們的工作水平。

放在貪官惡官雲集的《水滸傳》裡,各色的父母官也極多。而下面三位“坑子民”的典型父母官,就能生動說明:水滸世界裡,那東南西北反軍四起的場面,究竟是怎麼“坑”出來的。

一、 鄆城知縣時文彬:清廉父母官背後的昏庸

在古代官僚體系裡,正七品的知縣,只是個芝麻官。但別看“芝麻”,他們畢竟經營一方,掌管了老百姓生殺予奪的大權。《水滸傳》裡,這類父母官,也是常見坑貨。比如陽谷知縣在任兩年,就“賺得好些金銀”。鄆城縣的後任知縣,更是包養了十八線小明星白秀英,為此還把在鄆城縣認真工作(吃拿卡要)的都頭雷橫,給活活打到了梁山上。都是多年如一日,默默給大宋挖坑。

而比起這些“挖坑知縣”來,鄆城知縣時文彬,已經算是良心人物。此人愛好文藝,“閒暇時撫琴會客”,工作也十分認真,平日裡“作事廉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看上去又清廉又愛民。以至於《水滸傳》原文都打了好評:“為縣之宰官,實乃民之父母。”

但就是這樣一位“民之父母”,卻在“宋江殺閻婆惜一案”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宋江殺掉閻婆惜跑路,接到“報案”的時文彬,卻甩手就把無辜的唐牛兒抓起來,硬說唐牛兒與這命案“一定有干涉”。聽到唐牛兒不住的喊冤,時文彬卻只說“胡說!打這廝”。結果一頓棍棒,把唐牛兒屈打成招,然後刺配五百里,了結了這葫蘆案。

《水滸傳》裡的三位父母官,解釋了何為“官逼民反”

如此表現,哪有“惻隱之心”“仁慈之念”?之所以如此“反常”,《水滸傳》裡也交代了:“知縣卻和宋江最好,有心要出脫他,”唐牛兒冤枉?“知縣明知他不知情,一心要救宋江”。就為袒護宋江,一個無辜的百姓,就這樣悲催躺槍,毀了一輩子。

這樣的操作,放在水滸的世界裡,幾乎成了知縣們的常見套路。“官吏相護”的風氣下,受苦的只能是無辜小民。“作事廉明”的時文彬尚且如此,換成其他知縣,老百姓過的,又都是啥日子?

二、華州賀太守:簡單粗暴的惡棍

“太守”,曾是某年網絡調查中最令網友們嚮往的職業(官銜):官不大不小,壓力與舒適度達到最佳平衡。《水滸傳》裡的華州賀太守正是一個佔著好位置卻不幹好事的惡棍。

賀太守原是蔡太師的門人,然後在蔡太師的抬舉下步步高昇,做了正四品的華州太守。這一類“雞犬升天”的角色,本身就是刁官居多。但之所以說賀太守是壞到極品,只因他一個風格:簡單粗暴。

要知道,《水滸傳》裡的官員,雖然作惡極多。但明火執仗的卻很少,一來要講究吃相,二來也要考慮犯罪成本。所以哪怕蔡太師要搞錢,也得弄出“生辰綱”的幌子來,被人打劫了兩次,也是不了了之。高俅想弄死林沖,更得燒腦“想劇本”,一通誘騙設套,最後還是被開封府尹壞了好事。

《水滸傳》裡的三位父母官,解釋了何為“官逼民反”

但放在賀太守這裡,華州天高皇帝遠,所以可以不顧吃相不計成本,壞就壞的簡單粗暴。套電影《瘋狂的石頭》臺詞裡的話說:你還費那勁幹嘛,直接搶不就完了麼。

賀太守的壞,每次表現,都是這明火執仗的套路。小說原話是“為官貪濫,非理害民”。看上了畫師王義的女兒玉嬌枝?那就“直接搶”!不但把人強奪了,還把老丈人“刺配遠惡軍州”。其“貪酷害民”,簡直是比匪還匪。

而且越是這種做官像強盜的惡官,平日裡也就越心虛,防誰都像防賊。所以混入華州的魯智深,只不過人群裡看了賀太守一眼,接著就被賀太守五花大綁抓了去。理由是“幾曾見出家人自稱灑家。這禿驢必是個關西五路打家劫舍的強盜。”可以想象,作惡多端的賀太守,平日對治下百姓,也是這麼千防萬防。

但這一次,賀太守是“中了大彩票”,他抓的不是普通毛賊,而是大名鼎鼎的魯智深。然後就招來了梁山泊大隊人馬,來了個“宋公明鬧西嶽華山”,作惡多端的賀太守呢?也被解珍解寶“便割了頭”——做官如做強盜的人,落了個強盜般惡貫滿盈的下場。

三、蔡九:糊塗官有大靠山

蔡九(蔡得章)是個官二代紈絝子弟,老爸是當朝太師,靠這層關係擔任了江州知府。江州物產豐富,交通發達,風景優美,是個好地方。只可惜好地方卻來了個沒有能力還愚笨糊塗的“父母官”。

《水滸傳》裡的三位父母官,解釋了何為“官逼民反”

蔡九無功無過,非常平庸。這樣的人容易受小人擺佈。黃文炳“阿諛諂佞之徒,心地匾窄”,但很會拉關係。他經常給蔡九送禮聯絡感情,不斷浸潤,目的是想通過蔡九和蔡太師搭上關係,助自己仕途上平步青雲。在二人的交往中,逐漸顯出蔡九的愚蠢,遇事都靠黃來辨別、點撥。

街市小兒謠言中所說的:“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蔡九不知其意,倒是經黃文炳點撥後和宋江的反詩掛上了勾。戴宗替蔡九傳假家書,蔡九沒懷疑,又是黃文炳從印章上看出了真偽,蔡九還沒外人對自己親爹瞭解。這樣的人,自己沒有能力,又容易受小人擺佈,能為老百姓謀什麼福祉?不害人就算有底線了。

四:《水滸傳》的“神預言”

雖說《水滸傳》裡的惡官,各個寫的鮮活生動,但畢竟這是本小說,作者施耐庵的生活年代,更和北宋差了二百多年。這類惡官嘴臉,比照歷史是否靠譜?事實是,非常靠譜!

因為施耐庵本人,就曾在元王朝考取過進士,與大名鼎鼎的劉伯溫還是“同榜”,然後又在錢塘做了三年官,把元末衙門裡的蠅營狗苟,全都看了個滿眼。《水滸傳》裡的那些官,全有生動的素材。

而要看看元末真實的“父母官”,就知《水滸傳》寫得有多嚴謹。元末的各級官員,如時文彬這樣的都難找。要麼就是昏官佔高位,大小事務都由惡吏們上下其手,一如蔡九。要麼就是如華太守一樣簡單粗暴:就以撈錢來說,元末時下級官員拜見上級,就要交“拜見錢”,過節要交“人情錢”,打官司要交“公事錢”,沒事還要交“撒花錢”,全是明火執仗的勒索,一如《水滸傳》裡“父母官”的模樣。

《水滸傳》裡的三位父母官,解釋了何為“官逼民反”

這樣赤裸裸的摟錢,以元末學者葉子奇的怒斥說,簡直是“漫不知忠君愛民為何物”。元王朝的上下衙門,官場道德都如此崩塌,王朝命運可想而知:於是至正年間“石人一隻眼”,轟轟烈烈的元末大起義席捲大江南北,終於叫這個擁有龐大版圖的王朝,淹沒在“官逼民反”的烈火裡。

以這個意義說,《水滸傳》裡的世界,恰是元末大亂前的生動寫照,亦堪稱“神預言”。《水滸傳》之所以位列“四大古典名著”,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這“官逼民反”背後,深刻的反思意義。

參考資料:《水滸傳》、《元史》、《草木集》

《水滸傳》裡那些細思極恐的“兄弟情”

北宋腹黑衙內,打服遼國西夏,卻給宋朝留了副後悔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