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水滸傳 武松 方臘 魯智深 北宋 老張在路上 2018-12-01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文/老張在路上

在電視連續劇中,無論是1997年老版的《水滸傳》還是2010年新版的《水滸傳》,擒方臘一節,都是採用了“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橋段。事實上,這個橋段,和真實的歷史並不相符。而即便是按照《水滸傳》書中所寫,擒方臘的也是魯智深,並不是武松。

“武松獨臂擒方臘”,只是由於影視劇及各個版本“民間故事”的流傳度極為廣泛,在民間造成了極大程度的誤導,致使許多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認為方臘確是被武松所擒。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水滸傳》中是誰擒住方臘的呢? 是魯智深。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襆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菴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幫住,擒捉方臘,來見宋先鋒。宋江見拿得方臘,大喜。便問道:“吾師,你卻如何正等得這賊首著?”魯智深道:“灑家自從在烏龍嶺上萬松林裡廝殺,追趕夏侯成入深山裡去。被灑家殺了。貪戰賊兵,直趕入亂山深處,迷蹤失逕,迤隨路尋去。正到曠野琳琅山內,忽遇一個老僧,引領灑家到此處茅庵中。囑付道:‘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夜來望見山前火起,小僧看了一夜。又不知此間山徑路數是何處。今早正見這賊爬過山來。因此,俺一禪杖打翻,就捉來綁了。不想正是方臘。”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水滸傳》一百二十回本的第九十回中,智真長老為魯智深作了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也證明了這一點。

武松這時在哪裡呢? 從徵方臘的最後一段戰役來看,寫武松是這樣寫的:

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元劍。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宋江先叫軍校扶送回寨將息。魯智深卻殺入後陣去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由於武松與包道乙作戰被砍斷左臂而受傷,所以沒有出現在第一百十八回的作戰當中。

比較早的提到“武松單臂擒方臘”是清末蔡東藩先生所作的“歷朝通俗演義”的“宋史演義”,非常的詳細,並說明可能的由來:

方七佛忙下城巡邏。城上守禦頓疏,那梁山部中的武松、李逵等人,便架梯登城,守賊紛紛逃竄。王稟亦督眾隨入,殺斃賊眾無數。方七佛料不能支,開了南門,向西逸去。武松見七佛竄出,飛步追趕,也不及招呼同黨,只是大膽馳行。七佛手下尚有數十騎,回顧背後有人追來,欺他孑身孤影,便回馬與戰。武松雖然力大,究竟雙手不敵四拳,鬥了片刻,左臂忽被砍斷,險些兒暈倒地上。七佛跳下了馬,招呼從賊,來取武松性命,忽劈面一陣陰風,吹得頭眩目迷,竟致倒地。可巧張橫等也己趕到,你刀我斧,殺死七佛從騎。武松見有幫手,精神陡振,即將七佛撳住,張橫忙替他反縛,牽押而歸。俗稱武松獨手擒方臘,想即由此誤傳。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原來在《水滸傳》裡武松單臂擒的是方七佛。

魯迅在《談金聖嘆》一文中說:“所以《水滸傳》縱然成了斷尾巴蜻蜓,鄉下人卻還要看《武松獨手擒方臘》這些戲。”這說明,清末民初,江浙一帶,《武松獨手擒方臘》的戲很受歡迎。雖然金聖漢腰斬了《水滸傳》,但武松依然是擒方臘的主人公。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而真實的歷史記載中,擒方臘另有其人,俞平伯的曾祖父清人俞樾在《小浮梅閒話》中載:“擒方臘者韓世忠也。乃生前既為辛興宗冒功,而數百年後,稗官演說,又歸之於武松,抑何蘄王之不幸也。”這說明,俞樾小時候,武松獨手擒方臘的故事就已經流傳開來,而歷史真相已掩蓋在民間故事的背後。

方臘(?~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農民起義首領,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人(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因不堪花石綱之擾,於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組織群眾,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先後佔領青溪縣城,攻下睦州,分兵出擊杭州、歙州。教徒蘭溪朱言、吳邦,剡縣仇道人裘日新,仙居呂師囊,方巖山陳十四,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等紛起響應,人數擴大到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東南震動。起義軍計劃劃江而守,漸圖進取,十年內推翻宋王朝。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方臘率起叛軍再次進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稟打敗。杭州失守,形勢急轉直下,叛軍從節節勝利變成節節敗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最後退守幫源洞。此時起叛軍尚有二十萬人,但戰鬥力大大下降,“與官兵力戰而敗。”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起來,由於石洞極為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在宋軍中任裨將的韓世忠偵查到路徑,便率驍勇進入方臘所藏洞中。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韓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6日),字良臣,延安(今陝西省綏德縣)人,南宋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十八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重大的貢獻。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死後被追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諡號忠武,配饗宋高宗廟廷。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公元1121年,韓世忠21歲,在宋軍王淵部中任裨將,也就是一個下級軍官。韓世忠隨主帥征戰方臘,一開始,韓世忠帶一小隊人馬與方臘開戰,打了一會,就佯裝戰敗,方臘軍貿然追之,中了宋軍大隊人馬的伏擊而大敗,退守幫源洞。

韓世忠帶領他手下的士兵從小道潛行於溪水山谷間,直撲方臘藏身的幫源洞,一番短兵交接後,將方臘擒獲。

方臘是被誰所擒?不是魯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名將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押往汴京。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臘被殺。

和方臘開戰前, 朝廷承諾,擒獲方臘者,官封節度使。但韓世忠卻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搶了功勞,人輕言微,主帥大概也沒替他說上話,韓世忠只得了個承節郎的低級武官榮譽職稱。但從此韓世忠的大名聞名於世,皇上也有所知曉。經過多年曆練,加上夫人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扶助。從而成為南宋一代名將,留名青史。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