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雪後初景,陽光暖意,透著冬天的涼意。枯黃枝丫上的一點雪,白且淨,泛著光,猶自想到魯智深說的一句話:“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在面對水泊梁山眾多好漢一起接受朝廷招安時候,大鬧五臺山之後,心如死灰,選擇出家,透著一股極為蒼涼的感覺,整個天下茫茫無邊,卻沒有一個安身之處,無根無依,水逐浮萍,任由飄蕩來去不自知。

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薛寶釵之口,唸了一首關於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的曲文《寄生草》: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賈寶玉聽了之後,便悟了禪機,也寫了一首《寄生草·解偈》

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寶玉的參禪了悟,與魯智深的心如死灰自然是不同的。但是追根溯源,其實殊途同歸。《紅樓夢》上演了眾多女子的悲劇,《水滸傳》是一群英雄好漢的悲劇收場,都是對於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無力抗爭的無奈和心酸。

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水泊梁山的眾多好漢,他們或是被奸臣所害,逼上梁山;或是社會底層人民,慕名而來,但都是俠肝義膽,有勇有謀,他們性情豪邁,大口吃酒、大口吃肉,可是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呢?淪為了他們心中痛恨、鄙視的當權者的奴隸,為他們賣力效命,用自己的生命成為他們手裡的一杆槍,指哪兒打哪兒,最後死的死,傷的傷,還剩下多少呢?

為何同意招安,無非就是對於世間功名利祿的嚮往,正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對於仕途經濟的深惡痛絕,虛偽至極的醜陋嘴臉,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讓人們無法擺脫,終其一生的束縛,為它痴,為他迷,甚至為它死。

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賈寶玉是眾多英雄好漢的縮影,他也同這些好漢一樣,抗爭過,也妥協過,好漢選擇接受招安,而賈寶玉與家族安排的薛寶釵聯姻,一句悲嘆: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賈寶玉意難平的無奈,魯智深心如死灰的控訴,覺悟才有禪機,智真長老說魯智深“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凶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清淨的了無雜念,不禁讓人想到賈寶玉選擇出家的決絕,“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社會的悲劇,是眾多人的悲劇。無論是汲汲於名利的,一生貪念,如賈雨村;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是林黛玉……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紅樓夢》與《水滸傳》在這一點上產生了共鳴,讀者在看的時候,也會有無力迴天之感,那些豪邁不羈的、溫柔細膩的、高潔傲岸的、仗義疏財的等等,都陷入了這個社會的大漩渦裡,一起被毀滅,被殘害,消失殆盡。

殊途同歸的命定——賈寶玉與魯智深

也許《紅樓夢》就是《水滸傳》的知音吧,賈寶玉與魯智深的覺悟,是對末期社會的痛斥,也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