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關於王僧虔所提出的書法中的情感問題,在他的《書賦》中是這樣表達的:

情憑虛以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

在王僧虔看來,書法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是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的衝動則能激發人們去想象,好像可以從虛無的東西中也能找到與心靈相吻合的這些圖式。其中涉及到人的心、眼、手與筆之間的一些聯繫,以及精神主體中的情、思、志等,恰恰這些則是激發內心活動的源泉。在王僧虔的書法思想中,除了書寫者的情感激發外,還涉及到了由情感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問題。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關於王僧虔所提出的書法中的情感問題,在他的《書賦》中是這樣表達的:

情憑虛以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

在王僧虔看來,書法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是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的衝動則能激發人們去想象,好像可以從虛無的東西中也能找到與心靈相吻合的這些圖式。其中涉及到人的心、眼、手與筆之間的一些聯繫,以及精神主體中的情、思、志等,恰恰這些則是激發內心活動的源泉。在王僧虔的書法思想中,除了書寫者的情感激發外,還涉及到了由情感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初唐時期的書法家孫過庭也對書法的情感問題給予了關注,他在《書譜》中說過這麼兩段話: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寫《樂毅》則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蔑》又縱橫爭折。

我們從上述古人對書法中的情感問題的描述可以知道,它是基於人的情緒所激發而出的,並且由於不同的情緒會對書法風格產生不同的意境。孫過庭認為王羲之在寫幾個不同的作品時,由於情感的不同,其各個作品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這是情感的傾向問題。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關於王僧虔所提出的書法中的情感問題,在他的《書賦》中是這樣表達的:

情憑虛以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

在王僧虔看來,書法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是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的衝動則能激發人們去想象,好像可以從虛無的東西中也能找到與心靈相吻合的這些圖式。其中涉及到人的心、眼、手與筆之間的一些聯繫,以及精神主體中的情、思、志等,恰恰這些則是激發內心活動的源泉。在王僧虔的書法思想中,除了書寫者的情感激發外,還涉及到了由情感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初唐時期的書法家孫過庭也對書法的情感問題給予了關注,他在《書譜》中說過這麼兩段話: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寫《樂毅》則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蔑》又縱橫爭折。

我們從上述古人對書法中的情感問題的描述可以知道,它是基於人的情緒所激發而出的,並且由於不同的情緒會對書法風格產生不同的意境。孫過庭認為王羲之在寫幾個不同的作品時,由於情感的不同,其各個作品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這是情感的傾向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那麼,就孫過庭所說王羲之的幾個作品所產生的不同情緒來分析,這主要是源於書寫者對作品內容的深刻認識,也就是說,如何在書法中很好地表現出書法藝術的情感問題,不妨用孫過庭所舉王羲之的例子來說明它。

孫過庭根據自己的推測,判斷出王羲之在寫《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時,因為這兩個作品中都涉及到歷史人物的樂趣,樂毅、東方朔他們的身世和遭境不同,有可能引發出了王羲之的情緒狀態,是低落的,憂鬱的,因此,寫出來的作品就顯得怫鬱。而《黃庭經》是道教的經典,《太師蔑》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所作,其內容就會影響到王羲之的情緒,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有"縱橫爭折"的感受。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關於王僧虔所提出的書法中的情感問題,在他的《書賦》中是這樣表達的:

情憑虛以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

在王僧虔看來,書法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是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的衝動則能激發人們去想象,好像可以從虛無的東西中也能找到與心靈相吻合的這些圖式。其中涉及到人的心、眼、手與筆之間的一些聯繫,以及精神主體中的情、思、志等,恰恰這些則是激發內心活動的源泉。在王僧虔的書法思想中,除了書寫者的情感激發外,還涉及到了由情感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初唐時期的書法家孫過庭也對書法的情感問題給予了關注,他在《書譜》中說過這麼兩段話: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寫《樂毅》則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蔑》又縱橫爭折。

我們從上述古人對書法中的情感問題的描述可以知道,它是基於人的情緒所激發而出的,並且由於不同的情緒會對書法風格產生不同的意境。孫過庭認為王羲之在寫幾個不同的作品時,由於情感的不同,其各個作品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這是情感的傾向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那麼,就孫過庭所說王羲之的幾個作品所產生的不同情緒來分析,這主要是源於書寫者對作品內容的深刻認識,也就是說,如何在書法中很好地表現出書法藝術的情感問題,不妨用孫過庭所舉王羲之的例子來說明它。

孫過庭根據自己的推測,判斷出王羲之在寫《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時,因為這兩個作品中都涉及到歷史人物的樂趣,樂毅、東方朔他們的身世和遭境不同,有可能引發出了王羲之的情緒狀態,是低落的,憂鬱的,因此,寫出來的作品就顯得怫鬱。而《黃庭經》是道教的經典,《太師蔑》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所作,其內容就會影響到王羲之的情緒,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有"縱橫爭折"的感受。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解縉對書寫者的情緒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春雨雜述》中說到:

喜而舒之,如見佳麗,如遠先客過故鄉,發其怡;怒而奪激之,如撫劍戟、操戈矛,介萬騎而馳之也,發其壯。哀而思也,低迴戚促,登高弔古,慨然嘆息之聲;樂而融之,如夢華胥之遊,聽鉤天之樂,與其筸瓢陋巷之樂之意也。

這與孫過庭所提出的"情性"都是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解縉認為,人的書寫活動中,由於情緒的參與,會使書法產生不同的藝術境界,這是一個必然性。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關於王僧虔所提出的書法中的情感問題,在他的《書賦》中是這樣表達的:

情憑虛以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

在王僧虔看來,書法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是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的衝動則能激發人們去想象,好像可以從虛無的東西中也能找到與心靈相吻合的這些圖式。其中涉及到人的心、眼、手與筆之間的一些聯繫,以及精神主體中的情、思、志等,恰恰這些則是激發內心活動的源泉。在王僧虔的書法思想中,除了書寫者的情感激發外,還涉及到了由情感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初唐時期的書法家孫過庭也對書法的情感問題給予了關注,他在《書譜》中說過這麼兩段話: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寫《樂毅》則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蔑》又縱橫爭折。

我們從上述古人對書法中的情感問題的描述可以知道,它是基於人的情緒所激發而出的,並且由於不同的情緒會對書法風格產生不同的意境。孫過庭認為王羲之在寫幾個不同的作品時,由於情感的不同,其各個作品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這是情感的傾向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那麼,就孫過庭所說王羲之的幾個作品所產生的不同情緒來分析,這主要是源於書寫者對作品內容的深刻認識,也就是說,如何在書法中很好地表現出書法藝術的情感問題,不妨用孫過庭所舉王羲之的例子來說明它。

孫過庭根據自己的推測,判斷出王羲之在寫《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時,因為這兩個作品中都涉及到歷史人物的樂趣,樂毅、東方朔他們的身世和遭境不同,有可能引發出了王羲之的情緒狀態,是低落的,憂鬱的,因此,寫出來的作品就顯得怫鬱。而《黃庭經》是道教的經典,《太師蔑》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所作,其內容就會影響到王羲之的情緒,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有"縱橫爭折"的感受。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解縉對書寫者的情緒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春雨雜述》中說到:

喜而舒之,如見佳麗,如遠先客過故鄉,發其怡;怒而奪激之,如撫劍戟、操戈矛,介萬騎而馳之也,發其壯。哀而思也,低迴戚促,登高弔古,慨然嘆息之聲;樂而融之,如夢華胥之遊,聽鉤天之樂,與其筸瓢陋巷之樂之意也。

這與孫過庭所提出的"情性"都是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解縉認為,人的書寫活動中,由於情緒的參與,會使書法產生不同的藝術境界,這是一個必然性。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那麼,人的情緒如何進行調整才能使書法作品更富於"書意"?我們對古人的書論和書法作品分析得知,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要深知書寫內容。不論什麼樣的內容,都會有它自身的"情緒"在其中,有的內容是激昂的,有的內容是低沉的,也有的內容是有氣象風度的,書寫者要在熟知它的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品中的"情緒",與之融為一體,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激發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情緒貫之於筆端,從而就有了與作品相一致的情緒。

"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書法中表現形式,諸如點畫、字形、風神、神采等,以求使書法更為完備。然而,關於書法中的情感問題,似乎沒有得到明確地提出,只是到了南北朝時期,才由書法家王僧虔首次在他的書論中表達出來了。

王僧虔是南朝宋、齊時期的書法家,也是東晉丞相王導的後人,他的書法既有王導一脈的傳承,也受到了王羲之、王獻之書風的影響,王僧虔是琅琊王氏家族中頗有成就的一位書家,也是他們中的領軍人物。著有《論書》、《書賦》等書學著作,其書法思想獨特,見解深刻,對後世的學書思想有很大影響。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關於王僧虔所提出的書法中的情感問題,在他的《書賦》中是這樣表達的:

情憑虛以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婉,蠖絢蒨趨。將蒨文篚縟,託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沉若雲鬱,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

在王僧虔看來,書法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是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的衝動則能激發人們去想象,好像可以從虛無的東西中也能找到與心靈相吻合的這些圖式。其中涉及到人的心、眼、手與筆之間的一些聯繫,以及精神主體中的情、思、志等,恰恰這些則是激發內心活動的源泉。在王僧虔的書法思想中,除了書寫者的情感激發外,還涉及到了由情感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初唐時期的書法家孫過庭也對書法的情感問題給予了關注,他在《書譜》中說過這麼兩段話: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寫《樂毅》則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蔑》又縱橫爭折。

我們從上述古人對書法中的情感問題的描述可以知道,它是基於人的情緒所激發而出的,並且由於不同的情緒會對書法風格產生不同的意境。孫過庭認為王羲之在寫幾個不同的作品時,由於情感的不同,其各個作品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這是情感的傾向問題。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那麼,就孫過庭所說王羲之的幾個作品所產生的不同情緒來分析,這主要是源於書寫者對作品內容的深刻認識,也就是說,如何在書法中很好地表現出書法藝術的情感問題,不妨用孫過庭所舉王羲之的例子來說明它。

孫過庭根據自己的推測,判斷出王羲之在寫《樂毅論》、《東方朔畫贊》時,因為這兩個作品中都涉及到歷史人物的樂趣,樂毅、東方朔他們的身世和遭境不同,有可能引發出了王羲之的情緒狀態,是低落的,憂鬱的,因此,寫出來的作品就顯得怫鬱。而《黃庭經》是道教的經典,《太師蔑》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所作,其內容就會影響到王羲之的情緒,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有"縱橫爭折"的感受。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解縉對書寫者的情緒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春雨雜述》中說到:

喜而舒之,如見佳麗,如遠先客過故鄉,發其怡;怒而奪激之,如撫劍戟、操戈矛,介萬騎而馳之也,發其壯。哀而思也,低迴戚促,登高弔古,慨然嘆息之聲;樂而融之,如夢華胥之遊,聽鉤天之樂,與其筸瓢陋巷之樂之意也。

這與孫過庭所提出的"情性"都是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解縉認為,人的書寫活動中,由於情緒的參與,會使書法產生不同的藝術境界,這是一個必然性。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那麼,人的情緒如何進行調整才能使書法作品更富於"書意"?我們對古人的書論和書法作品分析得知,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要深知書寫內容。不論什麼樣的內容,都會有它自身的"情緒"在其中,有的內容是激昂的,有的內容是低沉的,也有的內容是有氣象風度的,書寫者要在熟知它的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品中的"情緒",與之融為一體,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激發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情緒貫之於筆端,從而就有了與作品相一致的情緒。

書法中的生命力是情感的宣洩,如何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二是要多讀書,增加知識涵養。讀書多了,人的眼界就會開闊,思想面也就廣闊,"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讀書,是要充實書家的思想境界,書寫時也就會"下筆如有神"。

總之,對於書法作品來說,不僅僅是對字形、點畫等技法層面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強調作品的"味道"、"書意"和精神,而這個精神就是書法意境中的生命感受,是需要書家長期的培養和鍛鍊才可獲得,並不是寫寫字那麼簡單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