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書法名帖,謝稚柳認為是真跡,啟功卻認為是偽作

書法 謝稚柳 柳公權 啟功 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2017-09-09

文 / 鄉河魚

以寫楷書名世的柳公權,卻有一件天下第六行書留傳後世。可就是這件作品,後世爭議較大,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曹寶麟等曾進行過激烈爭辯。

這件書法名帖,謝稚柳認為是真跡,啟功卻認為是偽作

柳公權像

《蒙詔帖》,高26.8釐米,長57.4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傳為柳公權寫的一通信札,告訴對方自己年老體衰,能力有限,雖然有個閒官職位,可也不能為別人辦什麼大事,請諒解自己的難處。

此帖也稱《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用筆雄健,氣勢豪宕。第一行“公權蒙”三字聯綿出之,字碩大,筆力縱橫,如見柳公權血氣方剛,精魄四射。其後三行筆走龍蛇,曲折連環;行間大小錯落,鋒出則破空殺紙,遊絲則剛柔兼濟,氣勢一瀉無礙。後三行,雖字由大而趨小,隨手變格,轉換出瘦勁面目,然而氣脈貫通,豪氣流蕩至於終篇。

這件書法名帖,謝稚柳認為是真跡,啟功卻認為是偽作

柳公權《蒙詔帖》,高26.8釐米,長57.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蒙詔帖》墨跡真偽,歷來頗有爭議。最早對《蒙詔帖》提出質疑的是近代學者張伯英先生,他認為《蒙詔帖》系三希堂誤收偽本,“夫翰林何以言‘出守’,何得謂冷職。

《蒙詔帖》的問題在於“出守翰林”,與“職在閒冷”這兩句。本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辭上不符合當時居官者職守的稱謂,因此可能是宋人據《紫絲靸帖》的大意寫出。書法的前四行與後三行用筆差異較大,有學者認為後段結字鬆散,末行的“權”字筆畫不成結構,與柳氏遒媚勁健的書風懸殊較大,據此斷定,本帖非柳書,乃是宋人仿本。

這件書法名帖,謝稚柳認為是真跡,啟功卻認為是偽作

柳公權《蘭亭詩》1卷(傳),絹本,行書,縱26.5cm,橫365.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蒙詔帖》真偽問題再度引起學界的關注。謝稚柳先生認為《年衰帖》“歪曲了《蒙詔帖》的文字內容,胡編一通。而徐邦達先生認為《年衰帖》文句“與《蒙詔帖》基本上差不多,應是一帖的化身——《蒙詔帖》即從此本變出”。啟功先生認為“今傳墨跡本是他人放筆臨寫者,且刪節文字,以致不辭”。

這件書法名帖,謝稚柳認為是真跡,啟功卻認為是偽作

柳公權《蘭亭詩》2卷(傳),絹本,行書,縱26.5cm,橫365.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後,曹寶麟先生與徐邦達先生進行了兩輪激烈的論辯。曹先生認為《年衰帖》“自是首先應受懷疑的對象。……在無充分證據的情況下還是‘維持原判’為好”。又認為“《年衰帖》文辭本屬矛盾,是根本不存在能否‘讀通’的問題的”。自曹、徐二先生論辯之後,近三十年來,對於《蒙詔帖》真偽問題的探討,學界並無新的發明和進展。

這件書法名帖,謝稚柳認為是真跡,啟功卻認為是偽作

柳公權《奉榮帖》(又名《赤箭帖》、《榮示帖》)

就筆者看來,《蒙詔帖》不管是何人所作,其藝術成就是不容置疑的。歷史本就是不容易說清楚的,弄不清楚的我們且留待後人去研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