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孤本

書法 藝術 美術 王羲之 李存章三品齋 李存章三品齋 2017-09-16

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孤本

李存章

書法的魅力在哪裡?一萬個人也許有一萬個答案。以前我對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或許隨口說出:“其魅力在於書法的美!”這個答案誰也不能說是錯誤的。但這個答案等於沒有說。因為這個答案適用於任何藝術,比如說:“繪畫的魅力在於繪畫的美”;“音樂的魅力在於音樂的美”;“舞蹈的魅力在於舞蹈的美”……

經過多年的書法習練,我終於悟到書法的魅力之所在——即在於每個書寫的字的獨一無二姓。也就是,書寫之字的無法重複,無法再生,無法複製!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孤本。

書法的獨特性,與世界上永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永遠無法存在書寫的完全一致的兩個字,即便是書法家自己,也永遠不能完全相同,完全一致的臨摹自己的書法作品。

人類歷史有幾萬年了,從來沒有出生過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使雙胞胎也不行。中國漢字也有幾千年了,知名的書法家也有上萬人了,也同樣沒有出現過完全一致的兩幅書法作品。

手寫出來的每個字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獨一無二又是如何得之的呢?我的觀點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那就是來自於書寫者對於每個字書寫的敗筆。所以我對書法界的朋友說,“書法的魅力在於書法作品的敗筆。”朋友們批駁我說,“功力到家的書法家不會有敗筆,寫出敗筆的作品不能稱其為書法,常有敗筆的書法者也難成為書法家……”看來書友們很難理解或者說領會我關於書法之魅力的定義。我也很難給他們講解的明白。

請大家耐心地聽我強詞奪理。印刷術是我們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可以說是極其偉大的發明。活字印刷,是印刷術的進步和創新,並且還是偉大的進步與創新。現在的電腦打字激光排版更是印刷術的革命,沒有人不為此而歡欣鼓舞,引以為豪。但是,每一步關於字的進步與革新,都離書法藝術遠了一步,今天的電腦打字機打出來的字,印刷廠印刷出來的字,還有書法藝術的成分嗎?!沒有了,完全沒有了。印刷體字還有書法藝術的魅力嗎?!沒有了,完全沒有了。為什麼?其原因就是打印或印刷相同的字完全一模一樣,那字是死的,是板的,是沒有生命力的,是枯燥的,是乏味的。

印刷術發明之前,字完全依靠人工書寫,於是出現了大批的書法家,王羲之隨意書寫的十七帖成了藝術珍品,成了寶貝,成了無價之寶。活字印刷之前的死字印刷,其字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其藝術價值可想而知。活字印刷的藝術價值就要遜色不少,但在同一版同一頁的相同之字仍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仍然有其藝術魅力。可今天的出版物,整本書的所有相同的字都會一模一樣,幾乎完全失去了其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書法的藝術魅力蕩然無存。

我所謂之書法敗筆,就是指書法家書寫每個字的每一筆畫,都有其不確定性,同樣的一個字同樣的一筆,其長短,其粗細,其乾溼,其正邪,其歪直,,其上下,其左右,其書寫之快慢,等等,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就是敗筆之來源。

一幅書法作品中,字的變化,筆畫的變化,早已上升到書法理論的高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論呢?還不是因為常常寫出敗筆,原打算把字都寫的橫平豎直,準確精到,結果呢,又往往很難做到,久而久之發現,好多筆畫寫成了敗筆,字到美觀了,只要有變化就會美觀漂亮,久而久之,把敗筆之變化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自我安慰了。

有評論說,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有20多個“之”字,卻沒有一個相同的,並說這是王羲之多麼多麼高明偉大能耐,寫字能如此變化多端。殊不知這恰恰是王羲之無能為力的事。不信你試試,世界上有沒有人可把20多個“之”寫成完全一致的“能人”,我想沒有,王羲之沒有這種能力,其他人也沒有,只有今天的電腦可以做成。可惜電腦不能算作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