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一、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

我明確回答:“不能”。

“那照你這樣說,第一個書法家臨誰的帖?”

我窘然無語!雖不能回答這“雞與蛋誰先有”的問題,但不臨帖註定學不好書法。

首先,不臨帖,就不能從法帖中學到豐富的技法和審美法度,因而自己的俗氣無法去掉,隨手亂畫,沒有楷模,沒有參照,即使閉門苦練終生,也與書法無緣。

其次,中國書法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一代代藝術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反覆融入自己的審美風格,逐漸形成的具有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又具有豐富細膩技法法則的文化藝術,不瞭解、或不間接瞭解中國的書法,是無法從事書法活動的。即使你學習過自己父親的、老師的、同學的、朋友或者鄰居的任何一個人的字,那也是臨帖,只不過臨的不是法帖而已,這也同樣能使你進步,只是這種進步是緩慢的,走了彎路的,但也毫無例外的是對傳統書法文化的間接繼承。

第三,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不好,涉及到書法的審美原則問題。怎樣的書法謂之好,怎樣的書法謂之不好?好,好到什麼境界,差,差到什麼程度?原因是什麼? ——這都需要有標準。中國書法儘管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卻有著相對審美法則。一幅優秀的作品必須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基本水準:一是對傳統書法藝術繼承的水準;二是融入的個人審美風格的水準。即所謂“繼承和發展”,這是書法作品評定的兩個基本標準,其他的細則都是建立在這樣的評價框架之內。不臨帖,就是排斥傳統,不繼承傳統的書法,在第一關上就失敗了,還談什麼好不好呢?

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二、如何選帖?

選帖,如同拜師,拜字帖的作者為師。要寫好字,就要拜名師。名師,才能出高徒。

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人人都想進,為什麼?就是因為有名師。古人云:“取法乎上,

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

中國書法有六千年的歷史,歷代人才輩出。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虞世南、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等古代書法大師,幾乎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耳

熟能詳。他們在書法上的造詣,幾乎臻於完美,可謂達到了化境。他們的作品歷經了

一代代文人的精鑑和評定,最後被奉為法帖。而今人沒哪個書法家的作品,能真正稱

得起是“法帖”。顯而易見,選帖應該首選古代的法帖。當然這也不是說今人書法就

不可學習,而是應該在精研傳統之後再吸收現代大師的一些長處。

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三、選自己喜歡的法帖。

對一種事物的好惡決定一個人的興趣,興趣會影響態度, 態度又左右著行為,行為

決定著結果。當你一眼就看中的帖,它在風格上會更適合你的審美,更能激起你的共

鳴,你在學習臨帖的時候則會更關注它的所有細節,盡力去模仿它的各種技法和風格

。即使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你也會很樂意。所以在選帖的時候,除了要考慮選法帖

和最優秀的字帖外,還要考慮選自己喜歡的帖,這樣你會更快入門。只有當你入門之

後,隨著對書法的學習理解和感悟,你會慢慢地變的理性,即理性地審視歷代各流派

的書法風格,而過去那種憑興趣選帖的情緒化選擇,最終會被你克服並完全丟棄,這

時的你毫無疑問已經在書法上升高了一個層次。

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四、怎樣臨帖?

臨帖也叫臨摹。臨,是照著字帖去寫;摹,是用半透明的紙覆蓋在字帖之上進行拓寫

臨帖是學習前人書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創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橋樑。只有在臨帖

這一階段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到前人創作的經驗和精華,才有可能創作出“古不乖時

,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大多數人雖然都知道臨帖的必要性,但是對於臨帖本身卻未

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書法創作有境界的差別,臨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別。蘇東坡說:

“察之愈精,擬之愈神”,意思是說臨帖時觀察得越精細,臨摹出的作品越有神采。

臨帖境界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以後創作,這一點往往被書法愛好者所忽略。

如何正確臨帖? 大體說來,臨帖境界可分為三個層次:“細看”、“精臨”、“ 深

悟”。

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1)細看

細看,就是要對法帖中字的用筆、結構、章法要詳察細審,既要在靜態上把握筆畫形

態,又要在動態上理解點畫間的呼應關係。在結構上既要看到線條本身在空間中的安

排,又要對線條分割平面後留白的分佈予以重視,弄懂空間分佈之理。而在整體章法

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間行距,欹正關係,疏密等因素。在這一階段主要解決的是觀

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處。許多臨習者只得粗枝大葉,整體看去,似

乎與原帖相去不遠,但在細微處則失之甚多,這和抄書並無區別。前人法帖的妙處往

往就在一筆一畫,甚至一個小動作之中,都是充滿神韻的。臨帖的時候,眼睛要像放

大鏡,能夠將常人注意不到的細節放大。能否做到“細看”,關係到眼界是否能高,

眼不高手必不能高。因此臨習者不能盲目機械照抄,應多讀帖,多觀察。

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2)“精臨”

孫過庭說:“心不厭精,手不厭熟”,所謂“手熟”不僅是指臨得形似,而且要神似

。要做到形神兼備,初臨下筆自然要緩慢而精到。久而久之,練到一定程度,熟能生

巧,而神采自生。事實上,“精臨”對於每個學書者來說固有難度,可這是一切的基

礎。在眾多臨習者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太多。其原因有二:一是在臨習之

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態浮躁,臨摹功夫尚難達火候。

不臨帖能寫好書法嗎?如何選帖、臨帖?值得學習,感謝分享轉發

(3)“深悟”

“學而不思則罔”。用心去感悟,感悟點畫的形態和呼應,感悟結體的神態和照應,

感悟字與字間的動態和顧盼,感悟行與行之間的分佈和親疏,感悟整篇上佈陣與和諧

。所謂“形似”不過是對法帖外在形態上的深刻理解;要做到對法帖的風格意境和精

神風貌的把握,必須“心悟”——去遐想和感觸前人在揮毫時的情緒變化、運筆動態

及作品內在涵養。所以,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即是說,書法貴在神采,字寫出來要有生命,有神情動態;而在字形結構和筆畫上精細,卻神采不足的,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水平。一個人如果寫的字既有形質之精美,又有神采之鮮活,那麼他就等於從古人那裡繼承到了精華的東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