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書法 篆刻 藝術 趙之謙 談藝錄 2017-06-23

篆刻的神奇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但大部分愛好者完全不知如何入手,於是,愛好也基本上就停留在了“愛好”,這個層面,不得正式入“篆刻”藝術之門。今天我們說幾處學習篆刻首先要知道的幾個詞:

研讀中國篆刻史,我們大致會知道,中國的文人學習篆刻和篆刻創作有兩條非常明顯的分界線,一條分界線是鄧石如開始的“印從書出”,一條分界線是趙之謙開始的“印外求印”。在鄧石如之前,文人們學習篆刻多是從古代印章的優秀傳統中汲取養分,即年謂的“印中求印”。

那麼,做為一個篆刻學習者,就需要弄明白以上三個名詞:印中求印、印從書出,印外求印。

一、印中求印

印中求印是篆刻學習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方法在於向古代印章學習,特別是“秦漢”時期印章,即所謂的“印宗秦漢”,即以秦代、漢代的印章為臨摹對象: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秦印,“中司馬印”)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漢印“校尉之印”)

臨摹的方法我們強調過無數遍了,就是學習這些印章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臨摹的要求以“逼肖”原印為標準,力求在臨摹的過程中逐漸養成對字法、篆法、章法以及刀法的藝術感覺,並由此通過長期的實踐練習,掌握熟練的刀法習慣,最終應用於創作,這種學習方法的老師通常會讓學習者多練多刻,先臨100-500方秦漢印再說。

當然,當代的篆刻學習者,臨摹的樣本一定還會包括明清流派印中的傑出者如皖浙兩派的名家作品,部分老師也會說,臨明清名家的印也以100-500方為目標,如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程邃刻“黃道周印”)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丁敬刻“丁敬身印”)

明清印人師法“秦漢”與我們師法“秦漢”學到的東西可能類似,而我們在學“秦漢”之餘,又從他們再行學習,一階階地累積下去,以期獲得更多的藝術靈感。

但不管我們學秦漢還是古人學秦漢,包括我們再學明清流派印,其取法對象都是前人刻好的“印”,在“印”中尋求“印”的解決之道。

印中求印的學習方法多是不斷的臨摹,思考,臨摹思考的對象也是古代前人的印章。總之,這種學習方法偏重的是“規矩、技法、功力”。

二、印從書出

到了清代鄧石如,中國篆刻到了第一個拐點,因為之前的印人都“印中求印”,漸漸使印章的工藝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大家臨的印各各精工絕妙,但卻千人一面,缺少個性。

鄧石如是“印從書出”理念的大力倡導者,其實在鄧石如以前,明代的朱簡也曾提到過篆刻與書法的聯繫,但真正把“印從書出”理論大旗舉起來的是鄧石如。

鄧石如的重大貢獻在於,從他開始,文人們把寫好篆書書法,並以自家面目的書法移入篆刻作為藝術目標,書法有多少個性,印面文字就有多少個性,人們不再困鎖於秦漢印章的文字特徵,篆刻藝術由此真正繁榮起來。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鄧石如篆書書法“白氏草堂記”)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鄧石如刻“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基於“印從書出”這種篆刻學習方法,基本上成為當今印壇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很多篆刻老師建議學生學篆刻時先學上一年的篆書,就是基於這種觀點,即,好的篆刻作品必然出自於好的篆書,因為篆刻畢竟是基於文字的,最早期的篆刻都是以早期書法文字入印的。

我們現下學習書法,並以書法作為篆刻的基礎,並提出“書印同參”(書法和篆刻同時學習)的學習方法,是基於“書從印出”理念的,同時也是符合藝術規律的。因為印面上文字筆畫的曲直,筆畫的走勢,文字的形態,在創作者充分理解書法原理之後,更能充分展現出漢字固有的文字之美與書法的時序之美。

這種學習方法的問題在於自家書法的“印化”,在於書法與印章的結合。如何把自家書法轉化到印面成為絕佳的篆刻文字是重點。“印從書出”為目的的學習和創作方法最終是“有個性的書法”與“有個性的刀法”,並最終成為“有個性的篆刻”。

三、印外求印

篆刻史到了晚清,出了個印學天才叫趙之謙,他的篆刻藝術主張是“印外求印”,他把篆刻學習和創作的著眼點從印內轉向印外,即印章以外的材料,諸如古幣、古鏡、磚瓦墓誌、詔版碑碣,甚至再加擴展到繪畫、雕塑、音樂、建築等一切藝術門類,直到創作者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可入印,雖然“印外求印”不是從趙之謙始,但他卻是“印外求印”的集大成者,我們來看他的作品: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趙之謙刻“金石錄十卷人家”)

這是他有個性的書法,當是從“印從書出”角度來的作品,不管如何,這已經從“印內”跳了出來。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趙之謙刻“靈壽花館”)

這是他基於古錢幣銘文的印例。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趙之謙刻“鄭齋”)

這是借鑑古鏡銘的印例。

你在學篆刻嗎,這幾個詞,你需要知道!

(趙之謙刻“鄭齋”)

這是基於漢磚的印例。

當然,所謂的“印外求印”決不止是上述取法對象,還有印以外的其他取法對象,還有豐富的社會生活。

以上三個名詞,是作為篆刻學習者應當儘早瞭解,並以之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創作。我們再回顧一下趙之謙一段有關印內與印外的話:

“刻印以漢為大宗,胸有數百顆漢印,則動手自遠凡俗。然後隨功力所至,觸類旁通,上追鐘鼎法物,下及碑額造像,迄于山川花鳥,一時一事,覺無非印中旨趣,乃為妙悟……印以內為規矩,印以外為巧。規矩之用熟,則巧生焉。”(《苦兼室論印》)

“印以內為規矩,印以外為巧,規矩之用熟,則巧生焉。”真是通透,足可成為學印的總綱。

(【老李刻堂】之157,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