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手術並非唯一出路,骨科醫生提出這些建議

當前,疼痛已經成為第五大生命體徵。

在醫院門診就診的患者中,脊柱疼痛的病人越來越多。引起脊柱疼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位於脊柱兩個椎體之間,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從而導致相鄰的脊神經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壓迫,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

如何應對?今天請來了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胡碩,讓他來跟大家做出詳細的說明。

椎間盤突出,手術並非唯一出路,骨科醫生提出這些建議

現代人椎間盤突出情況加劇

日常所說的椎間盤突出主要指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其臨床表現主要有腰部疼痛,常伴有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嚴重者伴隨有下肢活動以及大小便的異常。其實,頸椎、胸椎之間均有椎間盤,也同樣可以突出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頸肩部疼痛,一側或雙側上肢疼痛、麻木等,雖然發病率沒有腰椎高,但病情嚴重,當壓迫頸部脊髓可導致上下肢不同程度的癱瘓,大小便障礙甚至完全癱瘓危及生命。而且,隨著網絡的發達,智能手機的普及,低頭刷屏、辦公室久坐等成為了現代都市人群的日常生活狀態。頸椎間盤突出涉及的年齡範圍也越來越廣,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除了椎間盤突出,事實上,椎管狹窄、脊柱腫瘤、骨質增生、骨折、脊柱不穩、椎體滑脫等都可以導致頸肩痛。此外,脊柱骨質疏鬆、脊柱感染、小關節紊亂、脊神經後支卡壓、滑膜炎、肌肉軟組織慢性損傷、肩周炎、風溼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性、血管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等,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頸肩部疼痛。

椎間盤突出,手術並非唯一出路,骨科醫生提出這些建議

因此,不要小看頸肩部的任何疼痛,它可能預示著你的身體正隱匿著其他疾病。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檢查清楚。

手術並非唯一治療選擇

對於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來說,很多通過正規的保守治療是可以緩解的,並非一律手術。

保守治療主要適用於症狀較輕,如膨出型,僅有頸部症狀以及上肢疼痛者,休息後能自行緩解,無下肢行走障礙者;年紀較輕、首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症狀較輕;影像學檢查未出現髓核脫出,未出現神經根、脊髓明顯受壓,無明顯椎管狹窄者。

但也有一部人突出的椎間盤較重,通過保守治療效果也可能不佳,這時候往往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過去,人們一談到手術就很害怕,寧願忍著疼痛也在不斷尋求所謂的妙手回春之術,而“忍”並不能減輕或解決疼痛,直至最後出現神經損傷的後遺症反而會使人絕望,後悔莫及。

當然,手術也有一定的手術適應證。一般適合非手術治療三個月,症狀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出現神經根放射痛的患者;出現合併脊髓受壓表現的人群;有頸椎病史,短期內突然加重,症狀持續加重且藥物治療無法緩解者。

椎間盤突出,手術並非唯一出路,骨科醫生提出這些建議

傳統的頸椎開放式手術主要經頸部開放切口,前方切除前方的椎體、椎間盤,或後方經行椎板成形或椎板切除,對壓迫進行徹底減壓,同時行內固定穩定。常規手術後早期的疼痛、神經脊髓、血管、氣管、食道損傷的風險等因素往往是患者恐懼外科治療的根源。

治療應該“對症下藥”

隨著醫學的進步,椎間盤的手術也變得越來越微創化,患有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也不用再擔心自己要做一個大手術了。

所謂微創脊柱外科技術,是指經非傳統手術途徑並藉助特殊手術器械、儀器或其它手段進行脊柱疾患診治操作的微創技術和方法。它的主要特點即創傷小,對患者影響小,以微創方式解決原來需要常規手術所要解決的問題。

椎間盤突出,手術並非唯一出路,骨科醫生提出這些建議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技術:顯微內鏡(椎間盤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顯微鏡輔助下微創外科技術等。

微創手術的出現,大大減少了傳統手術所帶來的創傷,隨著技術的成熟,其手術適應症越來越廣。

不過,也需要注意,在臨床工作中,每個頸肩痛患者的病理狀態並不一樣。比如有些人只是單純一個節段的椎間盤突出,有些人則是多節段突出,有些是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骨化,而有些合併有頸椎管發育性狹窄。就算是單純的椎間盤突出,由於突出的方向不同,有些患者是脊髓受壓,有些則只是神經根受壓。

所以,這就決定了需要手術方案的制定需要個體化,單純一種技術和手術方式是不能適合所有患者的。對於嚴重多節段壓迫的椎間盤突出,還是需要常規手術來廣泛減壓、重建頸椎序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