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腰椎病“熬”著不手術 後果更可怕'

""頸椎、腰椎病“熬”著不手術 後果更可怕

說起頸椎病、腰椎病,大多數人都不陌生,頸肩痛、腰腿痛折磨了無數患者。不過即使痛苦,不少患者也拒絕手術,擔心手術損傷神經,擔心術後會癱瘓,擔心臥床太久影響生活……南京江北人民醫院副院長、骨科中心主任田紀偉表示,有手術適應症的患者如果不及時做手術才會出現癱瘓等後遺症,而如今微創化、精準化手術讓患者術後三五天後就能正常生活。

通訊員陳輝肖雪實習記者蘭倩怡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蔡蘊琦楊澤華攝製

大咖小傳

田紀偉

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後)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南京江北人民醫院副院長、骨科中心主任。

從事脊柱外科30餘年,獨立實施脊柱外科手術一萬餘臺。在頸椎病、脊柱創傷、截癱、脊柱側彎症、脊柱腫瘤、腰椎退變性疾患(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療上深有建樹,特別在頸椎及脊柱畸形矯形治療上,造詣頗深。代表性脊柱外科高難度手術:駝背截骨術、經後路椎體腫瘤全切enblock重建術、椎間孔鏡技術、脊柱側彎矯形術、頸椎病多階段減壓重建術、上頸椎重建術、骶尾部腫瘤切除並腰骨盆重建術等。所掌握這些手術技能代表當今脊柱外科特別是上頸椎手術最高難度和最高水平。在脊髓損傷的研究領域有豐富研究經驗,較早在我國開展上頸椎損傷、退變、畸形;慢性胸髓損傷;脊柱側彎;脊柱後凸畸形等的治療研究,並取得了豐富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獲得中國科技部發布中國脊柱創傷20強、中國著名骨科網站“好醫術”同行評為十大脊柱外科最佳講師等榮譽。現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微創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分會交通傷與數據庫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脊柱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全國理事。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69篇,其中SCI2篇;國家專利7項,參編專著8部,參加國家及軍隊重大科研6項。

頸椎、腰椎手術不可怕,“熬”著後果很嚴重

不少頸肩痛、腰腿痛的患者即使疼痛難忍也不敢接受手術,生怕手術會損傷神經,出現癱瘓等後遺症,田紀偉副院長認為,骨科專業化發展以後,脊柱外科手術由專科醫生完成,專科醫生經過幾十年手術經驗的積累和臨床經驗的積累,作為一個專科醫生完全可以避免老百姓所說的手術併發症、後遺症。田紀偉教授表示,所謂術業有專攻,患者應當找專科的醫生進行專業的治療,老百姓所擔心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做手術不可怕,不做手術才最可怕!田紀偉副院長強調,到了該開刀的時候、有了手術適應症和手術指徵的時候患者不做手術,那才是最可怕的,造成的後果很嚴重。“大多數頸椎病、腰椎病的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就能獲得滿意的療效,不需要接受手術。但是需要手術的病人必須及時手術。”田紀偉副院長解釋說,如果患有脊髓型頸椎病的患者出現了下肢踩棉花的感覺,走路無力,雙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狀,這種病人要及時進行手術干預,如果不採取手術治療,病人的脊髓受到長期壓迫,頸椎病惡化以後造成一些脊髓性的後遺症,比如類似於帕金森症一樣的手抖手麻症狀,最後甚至會癱瘓。

腰腿痛患者也是如此,大多數病人可以保守治療,但如果患者出現了急性腰間盤突出,引起馬尾神經綜合徵,經過嚴格的保守治療六週以後無效且始終疼痛難忍,出現下肢的疼痛麻木或者無力,甚至“踝癱”的病人,這部分病人要及時進行手術,不接受手術的病人反而會產生長期的後遺症,比如大小便失禁、癱瘓等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

手術“後遺症”發生機率小,即使出現也能解決

有不少患者想通過手術徹底解決頸椎、腰椎方面的疼痛,但是又擔心術後仍然會復發,熟悉的症狀會“捲土重來”。對此,田紀偉副院長表示,老百姓所擔心的頸椎和腰椎術後的復發問題,用醫學術語來說其實就是臨床上的“鄰椎退變”的問題,但是隻有一小部分患者在術後十幾年或者若干年後才會出現“鄰椎退變”,“鄰椎退變可能會造成患者進一步的脊髓壓迫和神經根的壓迫,但是頸椎病、腰椎病的患者不能因為將來十幾年以後、若干年以後可能會發生鄰椎退變就不去做手術,那是本末倒置的。”田紀偉副院長建議患者放寬心,因為鄰椎退變是一個未知的因素,而且其發生率只有10%到15%,等到很多年後有患者出現鄰椎退變的問題,醫學界將會有更加先進的技術來處理這類疾病。

另外,田紀偉副院長又給大家打了一劑“鎮心劑”,他認為,即使若干年後術後患者出現領椎退變,也不一定會帶來臨床的症狀,可能影像學退變而已!所以一些患者沒有必要過多的擔憂術後的鄰椎退變,把現在的疾病解決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直擔心十幾年以後才會發生的問題,每一個人就永遠生活在恐懼當中了,我們要看待當下,獲得當下的健康才是我們治療的根本依據。”

做微創、精準化手術,術後三五天就能恢復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中,頸椎、腰椎手術後患者得躺上好幾個月才能恢復,術後的護理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很多麻煩。但如今越來越先進的手術可以讓患者術後三天就能像正常人一樣。

南京江北人民醫院在田紀偉副院長的帶領下,脊柱外科手術不斷朝著精準化、微創化方向發展。原本一直在上海徵醫院、上海市一醫院工作的田紀偉副院長來江北人民醫院考察後發現江北地區的脊椎外科手術技術等方面都很欠缺,於是他捨棄了上海的優越條件、交大的博導來到這裡,“我應該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來到江北人民醫院,我的初衷就是服務更多的患者。”田紀偉副院長說。

目前江北人民醫院正在開展頸椎上的非融合手術,比如頸椎的人工椎間盤手術,患者完全可以在手術以後第三天把頸託脫掉,正常生活。腰椎的手術也在向微創化的趨勢發展,“比如椎間孔鏡的手術,患者做完手術三天後就完全可以不戴腰圍的下地,即使是做了融合手術的病人,如果融合得非常得當,患者五天以後也完全可以下地,沒有必要像過去一樣在床上躺三個月。”田紀偉副院長認為過去在腰椎上做全椎板減壓手術後,病人需要臥床三個月,給病人術後的康復和護理帶來很大的困難,而目前所採取的精準化、微創化手術,即使做的是開放手術,五天以後病人仍然可以戴腰圍下床,不會對生活帶來太大的影響。

田紀偉副院長表示,從護理上來說,讓越來越多的病人儘早地恢復到正常生活狀態、健康狀態,是脊柱外科醫生所追求的。另外現在的微創化、精準化的手術越來越多,頸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沒有必要擔心太多的術後的護理康復問題。

13歲就得頸椎病,預防措施很重要

隨著電子產品的進步,特別是手機、電腦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人頸椎、腰椎上都出現了問題,田紀偉副院長見過最小的頸椎病患者才13歲。“頸椎病目前的發病率非常得高,在臨床工作中接觸的最小的小朋友才13歲就得頸椎病了。”田紀偉副院長認為,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如今是人人不離手,隨之而來的是頸椎病的發病率變得非常高。需要注意的是,現在中小學生的頸椎病的發病率已經在逐年提高的狀態,這部分的學生髮病的原因主要也是玩手機、打遊戲造成的,田紀偉副院長曾做過一例頸椎後凸畸形手術的患者是個年僅17歲的高中生。

田紀偉副院長建議說,對孩子來說,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在長時間低頭學習以後可以抬頭看看藍天。運動中對頸椎最好的保護方式是自由泳,因為自由泳時人的頭是永遠抬著的,可以有效保護頸椎。對成年人來說,空閒時間可以去放風箏,抬著頭可以預防頸椎病。

腰椎的預防措施對長時間在辦公室坐著的白領很重要,田紀偉副院長建議大家坐一兩個小時可以起來活動。也可以在辦公室做一些腰椎的健身操。而游泳能加強腰背肌的訓練。田紀偉副院長強調,最切忌的運動方式就是頻繁彎腰搬重物,現在不少人都推崇健身,喜歡舉槓鈴,殊不知,“舉的過程中可能鍛鍊了臂力,但是損傷了腰椎,因為腰背肌在彎曲的時候,對椎間盤的損傷是最大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