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3分鐘”:一個人和一座村的苗銀故事

手工藝 鳳凰縣 DIY 文化 紅網 2017-06-10
“湘西3分鐘”:一個人和一座村的苗銀故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項目傳承人麻茂庭。

“湘西3分鐘”:一個人和一座村的苗銀故事

銀飾鳳冠。

“湘西3分鐘”:一個人和一座村的苗銀故事

擁有近300歷史的祖屋。

紅網湘西站6月9日訊(記者 周楚怡 石邦庭)對於苗家人而言,苗銀是不可缺少的飾品。苗人佩戴銀飾已有千年的歷史,銀匠們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精美無比的銀飾,極具民族特色的苗銀受到不少的人青睞。今天,“湘西3分鐘”就為您帶來銀匠麻茂庭和“銀匠村”德榜村的故事。

有苗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會有銀匠,湘西鳳凰山江鎮就是其中一個苗族聚居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麻茂庭的家就在這裡。麻茂庭出生於銀匠世家,麻家的苗銀鍛制技藝傳到他這裡已是第五代了,小時看著長輩們敲敲打打,從小耳濡目染,20多歲時開始跟著父親正式學習這門家傳手藝,63歲的麻茂庭已與苗銀結緣43年。

“痴迷”大概是較能準確形容麻茂庭與銀飾之間的關係,一張椅子,一把剪刀,一盤銀片,他就能坐一上午。苗銀製作工藝繁雜,銀塊要經過熔銀、鍛打、拉絲、紐絲等環節,才能製作成一件銀飾。

麻茂庭坦言,銀飾鍛造手藝傳下去容易,繼承困難。由於市場經濟,許多銀匠逐漸放棄製作銀飾。欣慰的是,麻茂庭的小兒子麻金企在2015年退伍後,主動跟父親學習製作銀飾。儘管才學習兩三個月,麻金企已能製作出一些簡單單的銀飾。“有些簡單的手鐲,客人都分不出哪個是我做的,哪個是他做的”,說到這裡,麻茂庭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鳳凰縣德榜村被譽為“銀匠村”。據德邦村村委會主任麻利明介紹,德邦村打造苗銀的歷史始於宋朝末年。如今,村裡共有12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苗銀鍛造技藝第七代傳人龍文鬆說,他的祖屋現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而他的爺爺就是在那間屋子裡打造銀飾。45歲的銀匠龍先虎跟家人在這裡經營著其中一家傳習所,16歲跟著父親龍吉堂學習銀飾製作手藝,愛人吳珍愛,二姐夫龍加貴,二嫂石妹玉都是苗銀製作能手。老銀匠龍玉春和龍建楊也為苗銀鍛造技藝的傳承奉獻了大半輩子。

由於政策扶持,每個傳習所都獲得了兩臺制銀機器,可他們依然堅持用手工製作,機器僅用來加工一些簡單的印花。

他們用自己雙手和智慧賦予了銀塊生命力,一敲一打間都體現了對苗銀文化的熱愛。匠人,說的就是他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