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佃兒——呼市百年吃食,今朝傳承難~續!

手工藝 南長河 美食 產品之家網 2017-05-04

幹佃兒——呼市百年吃食,今朝傳承難~續!

導讀


本篇乃我大呼市的吃媒體【呼市吃貨】的處女篇,本想直奔主題“吃什麼”而去的,但因5.1小長假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由此引發了貨貨的思考...

小時候,我們總能聽爺爺、奶奶們講他們兒時或年輕時吃過的神奇美食,可為什麼到今天、到此刻都不存世了呢?每到此時貨貨也是醉了,在我大天朝這麼一個講文化、講傳承、講歷史的,且經歷了上下5000年文明的東方古國,為什麼很多傳統手藝和古法傳承之類的都慢慢就消失了呢?

是得不到傳承?

還是得不到保護?

亦或是得不到應有尊重?

...

等~~~千萬可別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吃之類的話語,作為一枚資深吃貨,貨貨還是有點發言權的,當今社會也只有年輕人(80/90後)才會這麼重視“吃”,也只有他們才會去尋找和發現歷史長河中即將被湮滅的吃食...

貨貨決定,之後每週都會拿出一些時間,專門解讀和分享這些即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吃食!

幹佃兒——呼市百年吃食,今朝傳承難~續!

正文


今天要說的是 ——【幹佃兒】,不知大呼市的土著們聽說過這個吃食麼?估計懸,反正貨貨認識的人裡基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吃食滴!其實,幹佃(dian,4聲)和焙子是兄弟倆,只是相煎何太急啊...

說起幹佃,它還有一個外號叫“閃塌嘴”,是不是很帶感?相信吃過它的人都明白為什麼這樣叫,嘿嘿~

雖然“幹佃”在我大呼市流傳了過百年,但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因為掌握這門技藝的人不僅少,而且還是“單傳”,貨貨猜這又是傳說中的“狗血”情節...

其實,舊城的老呼市人一直秉承著對Ta的情懷和技藝,和“焙子”一樣,幹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老呼市人成長!只是到了今天、現在、此刻,如果我們這代人不能幫把手,Ta可能就會在時間長河中被湮滅...

對於【幹佃】的由來和創始人的故事,在今天的呼市已無從查證,但是Ta鬼手般的製作工藝與迷甜的口感和回味卻讓人流連忘返,只要有這一口,即使穿城而來都“沒毛病”,有個包頭的吃貨每月都要開車來一趟,一次買百十個回去(這貨是貨貨滴兄弟,也是沒誰了~~~)

幹佃兒——呼市百年吃食,今朝傳承難~續!

幹佃,外形看起來像焙子,但卻又鼓鼓的,皮還非常薄,一口下去後你會發現裡面竟是空心的,紅糖的餡料均勻地掛在內壁上,甜滋滋的讓你想起兒時的愉悅,嘎巴脆的口感更是讓各路吃貨所迷戀!

幹佃的製作是一個複雜的流程,和麵-揪劑子-配糖料-包糖餡兒-擀勻-點點兒-上鍋-出爐...原本進爐之前扁平的外觀在經過近十分鐘的烘烤後就變成了中空的扁圓形,除了甜滋滋的好吃,看著都覺得萌萌噠的可愛,但這當中包含了太多的細節、經驗和手法了...

“閃塌嘴”,老呼市人至今還保留著對這個傳統吃食的貼切形容,小夥伴們知道幹佃為什麼會有“閃塌嘴”的這樣外號嗎?

幹佃看著很厚實,第一次吃的人會習慣性的大口咬下去,但結果往往會是“閃了嘴”,懂“此地話”的呼市土著們應該是秒懂。

幹佃兒——呼市百年吃食,今朝傳承難~續!

馬氏幹佃兒曾在CCTV-4《遠方的家》欄目中播出

據貨貨所知,目前呼市能做幹佃的就一家——馬氏焙子(上圖),而且有可能在全國都是獨一份!至於說傳統的土爐製作幹佃更是早已絕跡...

馬氏焙子(幹佃)位於呼市回民區清真寺旁大南街上,據店老闆馬世清說,祖上是從河北遷移過來的,世代居住在今天的回民區,做幹佃的手藝是祖傳,早年間都是在家裡做,做好後也都是由街坊、鄰居們登門來購買的,現如今大家對焙子都很熟悉,幹佃卻似乎只有老人們方知曉它的存在了...

目前,幹佃製作這門手藝還不屬於呼和浩特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傳承也遇到了問題,貨貨希望【幹佃兒】這個經歷了百年曆史的傳統吃食能得以延續,讓後人也有機會品嚐到!

貨貨相信,吃貨的精神是偉大的,希望可以通過廣大吃貨們的關注轉發來帶動市場的反饋,進而保住貨貨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