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第二,基石投資者佔比更高。若公司存在基石投資者,上市後1個月內股價表現更好。基石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集團等,在新股IPO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股票,能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壓艙石”作用,提升市場整體信心。今年赴港IPO公司中,超過50%存在基石投資者,該比例顯著高於18年,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31.7%。

最後,超額認購比例更低。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超額認購倍數低於20倍,整體認購熱度不及18年。超額認購倍數越高並不等於IPO後股價表現更好,反而由於拉昇了估值溢價使得IPO發行後續股價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以近兩年新股為例,超額認購倍數位於10-100倍的公司IPO後表現最為穩健,若超額認購倍數高於100倍,新股上市後一個月出現顯著下跌的概率較高。因為超額認購倍數越高, 則IPO過程中從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的股票比例越高,而散戶持股比例提升,進一步加劇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同時超額認購越高,發行估值越高,上市後面臨更大回調壓力。

圖5、基石投資者佔比越高,IPO表現越好: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第二,基石投資者佔比更高。若公司存在基石投資者,上市後1個月內股價表現更好。基石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集團等,在新股IPO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股票,能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壓艙石”作用,提升市場整體信心。今年赴港IPO公司中,超過50%存在基石投資者,該比例顯著高於18年,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31.7%。

最後,超額認購比例更低。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超額認購倍數低於20倍,整體認購熱度不及18年。超額認購倍數越高並不等於IPO後股價表現更好,反而由於拉昇了估值溢價使得IPO發行後續股價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以近兩年新股為例,超額認購倍數位於10-100倍的公司IPO後表現最為穩健,若超額認購倍數高於100倍,新股上市後一個月出現顯著下跌的概率較高。因為超額認購倍數越高, 則IPO過程中從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的股票比例越高,而散戶持股比例提升,進一步加劇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同時超額認購越高,發行估值越高,上市後面臨更大回調壓力。

圖5、基石投資者佔比越高,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圖6、超額認購倍數越低,IPO表現越好: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第二,基石投資者佔比更高。若公司存在基石投資者,上市後1個月內股價表現更好。基石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集團等,在新股IPO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股票,能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壓艙石”作用,提升市場整體信心。今年赴港IPO公司中,超過50%存在基石投資者,該比例顯著高於18年,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31.7%。

最後,超額認購比例更低。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超額認購倍數低於20倍,整體認購熱度不及18年。超額認購倍數越高並不等於IPO後股價表現更好,反而由於拉昇了估值溢價使得IPO發行後續股價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以近兩年新股為例,超額認購倍數位於10-100倍的公司IPO後表現最為穩健,若超額認購倍數高於100倍,新股上市後一個月出現顯著下跌的概率較高。因為超額認購倍數越高, 則IPO過程中從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的股票比例越高,而散戶持股比例提升,進一步加劇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同時超額認購越高,發行估值越高,上市後面臨更大回調壓力。

圖5、基石投資者佔比越高,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圖6、超額認購倍數越低,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第二,基石投資者佔比更高。若公司存在基石投資者,上市後1個月內股價表現更好。基石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集團等,在新股IPO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股票,能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壓艙石”作用,提升市場整體信心。今年赴港IPO公司中,超過50%存在基石投資者,該比例顯著高於18年,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31.7%。

最後,超額認購比例更低。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超額認購倍數低於20倍,整體認購熱度不及18年。超額認購倍數越高並不等於IPO後股價表現更好,反而由於拉昇了估值溢價使得IPO發行後續股價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以近兩年新股為例,超額認購倍數位於10-100倍的公司IPO後表現最為穩健,若超額認購倍數高於100倍,新股上市後一個月出現顯著下跌的概率較高。因為超額認購倍數越高, 則IPO過程中從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的股票比例越高,而散戶持股比例提升,進一步加劇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同時超額認購越高,發行估值越高,上市後面臨更大回調壓力。

圖5、基石投資者佔比越高,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圖6、超額認購倍數越低,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具有出色的基本面,

題材的稀缺性的新股表現更優


在上半年新股中,有兩隻表現頗佳的新股值得我們關注,醫藥行業的翰森製藥(03692.HK)以及藥草行業的中煙國際(06055.HK)。

翰森製藥為內地龍頭醫藥企業,上市首日即暴漲近50%,收盤漲幅也達36.75%;成為港股市值最大的醫藥股。其能獲得市場如此反響主要原因在於其業務發展迅猛,產品線多元化,從基本面數據來看,當前翰森製藥市值已達111.85億人民幣,同時其基本面數據表現優異,營收增長達24.8%,淨利潤利潤率達24.3%且流動性充足。

圖7、翰森製藥(3692.HK)上市後市場走勢: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第二,基石投資者佔比更高。若公司存在基石投資者,上市後1個月內股價表現更好。基石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集團等,在新股IPO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股票,能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壓艙石”作用,提升市場整體信心。今年赴港IPO公司中,超過50%存在基石投資者,該比例顯著高於18年,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31.7%。

最後,超額認購比例更低。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超額認購倍數低於20倍,整體認購熱度不及18年。超額認購倍數越高並不等於IPO後股價表現更好,反而由於拉昇了估值溢價使得IPO發行後續股價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以近兩年新股為例,超額認購倍數位於10-100倍的公司IPO後表現最為穩健,若超額認購倍數高於100倍,新股上市後一個月出現顯著下跌的概率較高。因為超額認購倍數越高, 則IPO過程中從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的股票比例越高,而散戶持股比例提升,進一步加劇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同時超額認購越高,發行估值越高,上市後面臨更大回調壓力。

圖5、基石投資者佔比越高,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圖6、超額認購倍數越低,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具有出色的基本面,

題材的稀缺性的新股表現更優


在上半年新股中,有兩隻表現頗佳的新股值得我們關注,醫藥行業的翰森製藥(03692.HK)以及藥草行業的中煙國際(06055.HK)。

翰森製藥為內地龍頭醫藥企業,上市首日即暴漲近50%,收盤漲幅也達36.75%;成為港股市值最大的醫藥股。其能獲得市場如此反響主要原因在於其業務發展迅猛,產品線多元化,從基本面數據來看,當前翰森製藥市值已達111.85億人民幣,同時其基本面數據表現優異,營收增長達24.8%,淨利潤利潤率達24.3%且流動性充足。

圖7、翰森製藥(3692.HK)上市後市場走勢: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Bloomberg,Choice數據


另一隻焦點新股中煙香港,為港股菸草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盤中一度飆升20%,其後收漲9.63%。第二日股價延續暴漲,漲幅高達40%,截至7月18日,累計漲幅高達244.7%。股價暴漲背後的原因是其標的的稀缺性,且受到貨源歸邊而導致短期內大幅脫離基本面因素上升。

圖8、中煙國際(6055.HK)上市後市場走勢:


"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港股IPO熱潮消減,紅利仍存


2018年,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放寬上市條件,允許“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條件可虧損上市”等諸多情形,釋放政策紅利,使得2018港股IPO融資額達到全球第一,其中TMT和醫療醫藥行業等板塊募集金融超過2000億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熱潮雖有所消退,但政策紅利仍在延續

2019年前6個月,從數量上看,港股IPO公司共76家,其中主板70家,創業板6家,相較於2018年同期的101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值。從發行規模來看,港股2019年上半年以主板新股為主導,發行規模較2018年同期的504億港元上升至695億港元,同比增長38%,不過由於缺乏大型IPO發行,2019上半年總融資規模仍顯著低於歷史同期。

圖1、2019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場概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IPO上市表現:

過半首日仍破發,破發兩級分化


香港股市歷來“炒新”的熱度不高,港股新股上市後短期內上漲效應往往並不強;但IPO首日是否破發能傳遞出投資者對於一家公司一隻股票的態度,雖然破發的因素很多,例如對企業基本面的不看好,對於行業前景的悲觀情緒,亦或是高於預期的估值;但歸根結底,仍是投資者的不信任。從上市當天表現來看,市盈率小於20倍的新股比例達到76%,而首日破發率達49%,其中更有34%開盤即破發;那麼這是由於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圖2、2019上半年港股IPO首日市盈率倍數: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估值泡沫的崩潰是破發的重要因素。

港股市場自2018為新經濟公司放寬上市條件後,許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紛紛赴港上市,這就導致其估值無法採用傳統的市盈率估值法為其合理定價;於是乎市場的炒作效益就將這列企業包裝成所謂的“概念股”、“題材股”,並將其推升至行業甚至國際領頭羊,這一錯誤的市場信息拉伸了投資者對於這類股票的估值預期,估值泡沫由此產生。但有謂“雷聲大雨點小”,當投資者對其興趣喪失亦或外部因素使其情緒轉向,這樣的企業在上市後自身實力就難以支撐過高的估值,也就更加容易破發。

第二,盈利與估值的不匹配。

在市場大環境走強時,指數估值的上升會拉動市場整體的估值,新經濟行業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但可能真實的情況是,企業的基本面表現難以追上指數上漲的速度,也就難以與其市場估值相匹配;從長遠看,股價最終會回到與其盈利水平相契合的水準,故對於這類企業而言,當然會成為投資者拋售的首選。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市場情緒轉向,企業盈利又無法支持估值拯救投資者情緒時,IPO破發率將會明顯上升。

第三,認購倍數低於預期。

相較於內地A股高昂打新成本,港股打新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更加友好。同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會選擇應用槓桿進行打新以提升中籤概率,這就可能造成超額認購;例如2018年小米香港上市時,公開發售超額僅為9.5倍,而投資者利用槓桿打新的認購額遠高於9.5倍,面對這種超額認購,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當日就拋售出超額份額以降低損失;這會導致短時間內拋售壓力急劇上升,股價下降,從而破發。

但有意思的是,相較於2018年的港股破發潮,2019上半年港股整體破發率下降,其中50%的公司上市後5日股價上漲,從上市後1個月的時間維度來看,今年股價大幅下跌的公司佔比也明顯小於2018年。截至2019年6月14日,港股IPO破發率為38.1%,顯著低於2018年同期,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圖3、18/19上半年港股IPO上市前5/30個交易日漲跌幅分佈: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首先便是供給側的影響,2018年港股市場逐步放寬新股上市制度,鼓勵新經濟港股上市,這就引發了大規模IPO,由此帶來的即是供給過剩,直接造成了大範圍的IPO破發。

除供給側因素影響外,2019上半年破發率低於2018年另一原因在於較為保守的估值。2018年的IPO浪潮使得市場過熱,使得企業估值與其盈利並不匹配,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自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至2017年分別虧損了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雷蛇2015至2017年虧損額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眾安在線僅2017年虧損就達9.96億元;閱文集團雖在2016至2017年實現盈利,不過相對於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達90倍。過高的估值加之市場的“炒新”情緒,很容易提升股價泡沫,使得其更容易破發。而在2019上半年IPO公司中,超過70%的企業市盈率低於20倍,這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機率降低,從而破發機率更小。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長江後浪推前浪,

19年上半年新股表現較去年更好


正如之前提到,2019上半年港股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帶來了積極的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能解釋新股表現較好,但從更深層面分析,更加合理的估值是主要原因。從歷史數據來看,發行估值越高,IPO後下跌幅度越大。19年IPO公司中(剔除未盈利公司),超過70% 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20倍,更低的發行估值意味著上市後估值下修風險更小,而新股“殺估值”正是18年港股新股表現疲弱的原因之一。 此外,18年港交所“新經濟”公司大量赴港上市,而一級市場資本對部分“獨角獸”公司給予過高估值和發行溢價,使得市場整體下跌時IPO公司面臨估值大幅下修。

圖4、發行估值越高,IPO下跌幅度越大: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第二,基石投資者佔比更高。若公司存在基石投資者,上市後1個月內股價表現更好。基石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集團等,在新股IPO時承諾購買一定數量股票,能起到提振市場信心的“壓艙石”作用,提升市場整體信心。今年赴港IPO公司中,超過50%存在基石投資者,該比例顯著高於18年,這一數字在2018年僅為31.7%。

最後,超額認購比例更低。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超額認購倍數低於20倍,整體認購熱度不及18年。超額認購倍數越高並不等於IPO後股價表現更好,反而由於拉昇了估值溢價使得IPO發行後續股價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以近兩年新股為例,超額認購倍數位於10-100倍的公司IPO後表現最為穩健,若超額認購倍數高於100倍,新股上市後一個月出現顯著下跌的概率較高。因為超額認購倍數越高, 則IPO過程中從國際配售回撥至公開發售的股票比例越高,而散戶持股比例提升,進一步加劇新股上市後股價波動;同時超額認購越高,發行估值越高,上市後面臨更大回調壓力。

圖5、基石投資者佔比越高,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圖6、超額認購倍數越低,IPO表現越好: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研究所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具有出色的基本面,

題材的稀缺性的新股表現更優


在上半年新股中,有兩隻表現頗佳的新股值得我們關注,醫藥行業的翰森製藥(03692.HK)以及藥草行業的中煙國際(06055.HK)。

翰森製藥為內地龍頭醫藥企業,上市首日即暴漲近50%,收盤漲幅也達36.75%;成為港股市值最大的醫藥股。其能獲得市場如此反響主要原因在於其業務發展迅猛,產品線多元化,從基本面數據來看,當前翰森製藥市值已達111.85億人民幣,同時其基本面數據表現優異,營收增長達24.8%,淨利潤利潤率達24.3%且流動性充足。

圖7、翰森製藥(3692.HK)上市後市場走勢: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Bloomberg,Choice數據


另一隻焦點新股中煙香港,為港股菸草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盤中一度飆升20%,其後收漲9.63%。第二日股價延續暴漲,漲幅高達40%,截至7月18日,累計漲幅高達244.7%。股價暴漲背後的原因是其標的的稀缺性,且受到貨源歸邊而導致短期內大幅脫離基本面因素上升。

圖8、中煙國際(6055.HK)上市後市場走勢:


2019年上半年港股IPO回顧


數據來源:Bloomberg,Choice數據


總的來看,基本面數據較好的新股能夠支撐其估值,市場情緒不易受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上市破發概率小,後期增長空間大;而題材稀缺性股票勝在他的獨一無二,能有效調動投資者及市場情緒,在2019下半年,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基本面向好的IPO新股,也需要敏銳捕捉稀缺標的,從而提高收益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