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
"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看《世說新語》,一直折服於其中的三言兩語,以此觀照一則故事,以史為鏡也行,照見了內心表率了後世也行,只是對於普通的讀書心情,但見簡潔的文字,一個完整的言行與軼事完整編入。讀完了得靜下來感受一下,那些名士的高簡虛靜及思想文化,還有那個清談時代的形象,生動躍然,真真心中甚喜。

古人為文這般精煉,看問題的目光一點不差犀利!必然的感嘆之餘,更深細究起他們的治國理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行與賢達。再往深處去,治國方略與防腐意識等諸多觀點,又在借鑑與吸取儒家甚至更多經典學說的基礎。

想到以前崇尚唐詩的華麗,宋詞的清婉寫意,還有元曲的市井旖旎;更多記憶裡的古典小說,那些快意恩仇裡的江湖是非,那些兒女情長裡怨痴愛恨,真是目不暇接。甚而後來章回本子裡的武俠神話人物傳記,都不像讀古文,這麼磨鍊心性。

"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看《世說新語》,一直折服於其中的三言兩語,以此觀照一則故事,以史為鏡也行,照見了內心表率了後世也行,只是對於普通的讀書心情,但見簡潔的文字,一個完整的言行與軼事完整編入。讀完了得靜下來感受一下,那些名士的高簡虛靜及思想文化,還有那個清談時代的形象,生動躍然,真真心中甚喜。

古人為文這般精煉,看問題的目光一點不差犀利!必然的感嘆之餘,更深細究起他們的治國理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行與賢達。再往深處去,治國方略與防腐意識等諸多觀點,又在借鑑與吸取儒家甚至更多經典學說的基礎。

想到以前崇尚唐詩的華麗,宋詞的清婉寫意,還有元曲的市井旖旎;更多記憶裡的古典小說,那些快意恩仇裡的江湖是非,那些兒女情長裡怨痴愛恨,真是目不暇接。甚而後來章回本子裡的武俠神話人物傳記,都不像讀古文,這麼磨鍊心性。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文有繁簡。繁,讀來晦澀難懂,這是古文之難。今文簡單明瞭,是易。兩者比對起來,古文幾個字抵了一連串的解說,那明顯的平仄起伏裡,有一種回味的韻。今文一通細細解說說好了只是一面之詞,說不好個中三味真火只有了繁雜囉嗦。這其中的繁與簡,本就是文字,傳播文化最好的媒介。一種媒介,使用起來當然只看方便,要利於已,更要利於他人看與賞。這看與賞的人,也是各行各的好。於是,看這古文的,暫且不論對仗與音律,僅看到小說傳記,已無愧於獨特的美感,正是得之於簡潔凝練。一時讀來,想到他們當時咬文嚼字的說話方式,還想起舊劇本里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進入情境的平仄起伏,這卻極少是今人文化所能有的盛況,由不住莞爾。

繁,就是那麼一份多與重。很多人就說,要活在當下。確實,當下即是生命的本質。有人能從一首音樂入手,感知著身體去到的方向,然後用舞蹈、歌唱、書畫、藝術、哲學......來表達講述。這一份活著的當下,本來活好就是天生的王者,他們從來不用試圖去如何地改變一個人,改變自身就好。比如歌者舞者,唱起來跳起來,凡身體力行執行起來之後,這一份動,就讓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與平時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說,世事的簡單法則,就是行動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活在當下是人生的一種修養。它拓展著人們的審美力和敏銳度,讓我們身上很多潛伏的生命力茁壯成長。直至最終的完整與美好。這樣的美好,恰巧成就了許許多多的繁,繁忙繁複然後得以擁有。擁有得多了,到了境界了,也是身心的揹負不能前行了,就是時候清簡了,只選自己喜歡的,最好的,最專業的。

"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看《世說新語》,一直折服於其中的三言兩語,以此觀照一則故事,以史為鏡也行,照見了內心表率了後世也行,只是對於普通的讀書心情,但見簡潔的文字,一個完整的言行與軼事完整編入。讀完了得靜下來感受一下,那些名士的高簡虛靜及思想文化,還有那個清談時代的形象,生動躍然,真真心中甚喜。

古人為文這般精煉,看問題的目光一點不差犀利!必然的感嘆之餘,更深細究起他們的治國理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行與賢達。再往深處去,治國方略與防腐意識等諸多觀點,又在借鑑與吸取儒家甚至更多經典學說的基礎。

想到以前崇尚唐詩的華麗,宋詞的清婉寫意,還有元曲的市井旖旎;更多記憶裡的古典小說,那些快意恩仇裡的江湖是非,那些兒女情長裡怨痴愛恨,真是目不暇接。甚而後來章回本子裡的武俠神話人物傳記,都不像讀古文,這麼磨鍊心性。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文有繁簡。繁,讀來晦澀難懂,這是古文之難。今文簡單明瞭,是易。兩者比對起來,古文幾個字抵了一連串的解說,那明顯的平仄起伏裡,有一種回味的韻。今文一通細細解說說好了只是一面之詞,說不好個中三味真火只有了繁雜囉嗦。這其中的繁與簡,本就是文字,傳播文化最好的媒介。一種媒介,使用起來當然只看方便,要利於已,更要利於他人看與賞。這看與賞的人,也是各行各的好。於是,看這古文的,暫且不論對仗與音律,僅看到小說傳記,已無愧於獨特的美感,正是得之於簡潔凝練。一時讀來,想到他們當時咬文嚼字的說話方式,還想起舊劇本里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進入情境的平仄起伏,這卻極少是今人文化所能有的盛況,由不住莞爾。

繁,就是那麼一份多與重。很多人就說,要活在當下。確實,當下即是生命的本質。有人能從一首音樂入手,感知著身體去到的方向,然後用舞蹈、歌唱、書畫、藝術、哲學......來表達講述。這一份活著的當下,本來活好就是天生的王者,他們從來不用試圖去如何地改變一個人,改變自身就好。比如歌者舞者,唱起來跳起來,凡身體力行執行起來之後,這一份動,就讓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與平時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說,世事的簡單法則,就是行動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活在當下是人生的一種修養。它拓展著人們的審美力和敏銳度,讓我們身上很多潛伏的生命力茁壯成長。直至最終的完整與美好。這樣的美好,恰巧成就了許許多多的繁,繁忙繁複然後得以擁有。擁有得多了,到了境界了,也是身心的揹負不能前行了,就是時候清簡了,只選自己喜歡的,最好的,最專業的。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繁,是鮮衣怒馬盡情盡興走天涯,然,終有一日,孤獨地躺在異國他鄉的床榻上,會被虛空茫然肆意攪擾侵襲。繁,那些約束和責任會讓我們累,但也會讓生命飽滿充盈。所以,繁重的生命就是和責任聯繫在一起。它使人切切實實地感覺到生命沉甸甸的存在,使人生有了份量,有了意義。不僅如此,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會讓人擁有超常的力量。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著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一如吃飯穿衣,肚子不飽,生活都是問題,對於一個沒有溫飽的人,有飯吃才是理想。你憑什麼來跟人家談理想?溫飽之後想小康,小康之後想更多的物質,只有物質達到一定的量,這時候才會想到刪繁就簡。悟完了,才能心態歸零。這一過程,是所有人的那一種: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問題。境界自然要從物質的有到精神的有。如果這些沒有,空談一堆的歸零與就簡,那麼,送一句話給這樣的人:不要來誤人子弟,可以回去創造自己的有,將自己搞得有境界了再說。有了境界之後還要悟,悟通了就不會在這大放厥詞了。

有繁有簡,人有簡單和複雜之別。有一次在某地和人聊著那個圈子裡的事,由此說起一位老爹。說起老爹的桃李芳菲滿天下,與他人的相知。那地的人說:“你認識那個老爹的。”是啊,認識。又怎麼會僅限於一個認識了?“有一些事,已經滄海桑田,有一個女兒卻缺席了整整七年。這個女兒,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這就是那個老爹的原話。有簡簡單單的意願。

"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看《世說新語》,一直折服於其中的三言兩語,以此觀照一則故事,以史為鏡也行,照見了內心表率了後世也行,只是對於普通的讀書心情,但見簡潔的文字,一個完整的言行與軼事完整編入。讀完了得靜下來感受一下,那些名士的高簡虛靜及思想文化,還有那個清談時代的形象,生動躍然,真真心中甚喜。

古人為文這般精煉,看問題的目光一點不差犀利!必然的感嘆之餘,更深細究起他們的治國理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行與賢達。再往深處去,治國方略與防腐意識等諸多觀點,又在借鑑與吸取儒家甚至更多經典學說的基礎。

想到以前崇尚唐詩的華麗,宋詞的清婉寫意,還有元曲的市井旖旎;更多記憶裡的古典小說,那些快意恩仇裡的江湖是非,那些兒女情長裡怨痴愛恨,真是目不暇接。甚而後來章回本子裡的武俠神話人物傳記,都不像讀古文,這麼磨鍊心性。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文有繁簡。繁,讀來晦澀難懂,這是古文之難。今文簡單明瞭,是易。兩者比對起來,古文幾個字抵了一連串的解說,那明顯的平仄起伏裡,有一種回味的韻。今文一通細細解說說好了只是一面之詞,說不好個中三味真火只有了繁雜囉嗦。這其中的繁與簡,本就是文字,傳播文化最好的媒介。一種媒介,使用起來當然只看方便,要利於已,更要利於他人看與賞。這看與賞的人,也是各行各的好。於是,看這古文的,暫且不論對仗與音律,僅看到小說傳記,已無愧於獨特的美感,正是得之於簡潔凝練。一時讀來,想到他們當時咬文嚼字的說話方式,還想起舊劇本里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進入情境的平仄起伏,這卻極少是今人文化所能有的盛況,由不住莞爾。

繁,就是那麼一份多與重。很多人就說,要活在當下。確實,當下即是生命的本質。有人能從一首音樂入手,感知著身體去到的方向,然後用舞蹈、歌唱、書畫、藝術、哲學......來表達講述。這一份活著的當下,本來活好就是天生的王者,他們從來不用試圖去如何地改變一個人,改變自身就好。比如歌者舞者,唱起來跳起來,凡身體力行執行起來之後,這一份動,就讓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與平時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說,世事的簡單法則,就是行動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活在當下是人生的一種修養。它拓展著人們的審美力和敏銳度,讓我們身上很多潛伏的生命力茁壯成長。直至最終的完整與美好。這樣的美好,恰巧成就了許許多多的繁,繁忙繁複然後得以擁有。擁有得多了,到了境界了,也是身心的揹負不能前行了,就是時候清簡了,只選自己喜歡的,最好的,最專業的。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繁,是鮮衣怒馬盡情盡興走天涯,然,終有一日,孤獨地躺在異國他鄉的床榻上,會被虛空茫然肆意攪擾侵襲。繁,那些約束和責任會讓我們累,但也會讓生命飽滿充盈。所以,繁重的生命就是和責任聯繫在一起。它使人切切實實地感覺到生命沉甸甸的存在,使人生有了份量,有了意義。不僅如此,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會讓人擁有超常的力量。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著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一如吃飯穿衣,肚子不飽,生活都是問題,對於一個沒有溫飽的人,有飯吃才是理想。你憑什麼來跟人家談理想?溫飽之後想小康,小康之後想更多的物質,只有物質達到一定的量,這時候才會想到刪繁就簡。悟完了,才能心態歸零。這一過程,是所有人的那一種: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問題。境界自然要從物質的有到精神的有。如果這些沒有,空談一堆的歸零與就簡,那麼,送一句話給這樣的人:不要來誤人子弟,可以回去創造自己的有,將自己搞得有境界了再說。有了境界之後還要悟,悟通了就不會在這大放厥詞了。

有繁有簡,人有簡單和複雜之別。有一次在某地和人聊著那個圈子裡的事,由此說起一位老爹。說起老爹的桃李芳菲滿天下,與他人的相知。那地的人說:“你認識那個老爹的。”是啊,認識。又怎麼會僅限於一個認識了?“有一些事,已經滄海桑田,有一個女兒卻缺席了整整七年。這個女兒,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這就是那個老爹的原話。有簡簡單單的意願。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一時那神思就去了那一年。那一天,下著那個真叫滂沱甚至是磅礴的大雨,而那一個已然花甲的男子,打著一把大大的雨傘,立在雨裡,等。車到了,雨傘過來了,雨傘再大,那一雙褲腳早就被反彈過來的雨水給弄得水氣盈滿往下繁重地墜,皮鞋自然是滴著水的。那下車的人幾乎是被他一手拎了過去,褲子瞬間溼到了膝蓋。看到下車的人不會踩到水了,自己還回到雨裡,指揮司機往前往左往右倒車。忙活完回得頭來,一雙眼下對著的人,分不清是雨水盈盈還是熱淚盈盈。

再之後聚,點點滴滴用心到將吃什麼將做什麼將用什麼,一通照顧下來,從此後不敢再去。缺席的人,就是我,再和人說起口口聲聲裡的老爹,眼裡一如當年那雙褲腳上面的氤氳。老爹還在說:“幾時來,再來!”我是一直應承著,廣闊遼遠的根系文化山西省,成了我一生裡最是重要的根,有來處,有去處。卻是不敢再輕易成行。老爹這樣繁瑣到細碎的操心,不過是一個簡單到最省的對人好:是情。這樣的事件,演變成了納蘭的詞:“情到濃時情轉薄,多情卻似總無情。”

"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看《世說新語》,一直折服於其中的三言兩語,以此觀照一則故事,以史為鏡也行,照見了內心表率了後世也行,只是對於普通的讀書心情,但見簡潔的文字,一個完整的言行與軼事完整編入。讀完了得靜下來感受一下,那些名士的高簡虛靜及思想文化,還有那個清談時代的形象,生動躍然,真真心中甚喜。

古人為文這般精煉,看問題的目光一點不差犀利!必然的感嘆之餘,更深細究起他們的治國理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行與賢達。再往深處去,治國方略與防腐意識等諸多觀點,又在借鑑與吸取儒家甚至更多經典學說的基礎。

想到以前崇尚唐詩的華麗,宋詞的清婉寫意,還有元曲的市井旖旎;更多記憶裡的古典小說,那些快意恩仇裡的江湖是非,那些兒女情長裡怨痴愛恨,真是目不暇接。甚而後來章回本子裡的武俠神話人物傳記,都不像讀古文,這麼磨鍊心性。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文有繁簡。繁,讀來晦澀難懂,這是古文之難。今文簡單明瞭,是易。兩者比對起來,古文幾個字抵了一連串的解說,那明顯的平仄起伏裡,有一種回味的韻。今文一通細細解說說好了只是一面之詞,說不好個中三味真火只有了繁雜囉嗦。這其中的繁與簡,本就是文字,傳播文化最好的媒介。一種媒介,使用起來當然只看方便,要利於已,更要利於他人看與賞。這看與賞的人,也是各行各的好。於是,看這古文的,暫且不論對仗與音律,僅看到小說傳記,已無愧於獨特的美感,正是得之於簡潔凝練。一時讀來,想到他們當時咬文嚼字的說話方式,還想起舊劇本里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進入情境的平仄起伏,這卻極少是今人文化所能有的盛況,由不住莞爾。

繁,就是那麼一份多與重。很多人就說,要活在當下。確實,當下即是生命的本質。有人能從一首音樂入手,感知著身體去到的方向,然後用舞蹈、歌唱、書畫、藝術、哲學......來表達講述。這一份活著的當下,本來活好就是天生的王者,他們從來不用試圖去如何地改變一個人,改變自身就好。比如歌者舞者,唱起來跳起來,凡身體力行執行起來之後,這一份動,就讓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與平時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說,世事的簡單法則,就是行動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活在當下是人生的一種修養。它拓展著人們的審美力和敏銳度,讓我們身上很多潛伏的生命力茁壯成長。直至最終的完整與美好。這樣的美好,恰巧成就了許許多多的繁,繁忙繁複然後得以擁有。擁有得多了,到了境界了,也是身心的揹負不能前行了,就是時候清簡了,只選自己喜歡的,最好的,最專業的。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繁,是鮮衣怒馬盡情盡興走天涯,然,終有一日,孤獨地躺在異國他鄉的床榻上,會被虛空茫然肆意攪擾侵襲。繁,那些約束和責任會讓我們累,但也會讓生命飽滿充盈。所以,繁重的生命就是和責任聯繫在一起。它使人切切實實地感覺到生命沉甸甸的存在,使人生有了份量,有了意義。不僅如此,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會讓人擁有超常的力量。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著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一如吃飯穿衣,肚子不飽,生活都是問題,對於一個沒有溫飽的人,有飯吃才是理想。你憑什麼來跟人家談理想?溫飽之後想小康,小康之後想更多的物質,只有物質達到一定的量,這時候才會想到刪繁就簡。悟完了,才能心態歸零。這一過程,是所有人的那一種: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問題。境界自然要從物質的有到精神的有。如果這些沒有,空談一堆的歸零與就簡,那麼,送一句話給這樣的人:不要來誤人子弟,可以回去創造自己的有,將自己搞得有境界了再說。有了境界之後還要悟,悟通了就不會在這大放厥詞了。

有繁有簡,人有簡單和複雜之別。有一次在某地和人聊著那個圈子裡的事,由此說起一位老爹。說起老爹的桃李芳菲滿天下,與他人的相知。那地的人說:“你認識那個老爹的。”是啊,認識。又怎麼會僅限於一個認識了?“有一些事,已經滄海桑田,有一個女兒卻缺席了整整七年。這個女兒,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這就是那個老爹的原話。有簡簡單單的意願。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一時那神思就去了那一年。那一天,下著那個真叫滂沱甚至是磅礴的大雨,而那一個已然花甲的男子,打著一把大大的雨傘,立在雨裡,等。車到了,雨傘過來了,雨傘再大,那一雙褲腳早就被反彈過來的雨水給弄得水氣盈滿往下繁重地墜,皮鞋自然是滴著水的。那下車的人幾乎是被他一手拎了過去,褲子瞬間溼到了膝蓋。看到下車的人不會踩到水了,自己還回到雨裡,指揮司機往前往左往右倒車。忙活完回得頭來,一雙眼下對著的人,分不清是雨水盈盈還是熱淚盈盈。

再之後聚,點點滴滴用心到將吃什麼將做什麼將用什麼,一通照顧下來,從此後不敢再去。缺席的人,就是我,再和人說起口口聲聲裡的老爹,眼裡一如當年那雙褲腳上面的氤氳。老爹還在說:“幾時來,再來!”我是一直應承著,廣闊遼遠的根系文化山西省,成了我一生裡最是重要的根,有來處,有去處。卻是不敢再輕易成行。老爹這樣繁瑣到細碎的操心,不過是一個簡單到最省的對人好:是情。這樣的事件,演變成了納蘭的詞:“情到濃時情轉薄,多情卻似總無情。”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字,也有繁簡體之分。國學就是一種修養,一起習書法、讀典籍、溫風俗。想起繁體的“國”字,肚裡就裝著枚“或”。想起故鄉的“鄉”後面拖著的“郎”。最是家國天下,或遠或近良人歸去來有人在召喚的根,都在這些字裡隱隱傳承著。偏生現今多少叫著國喊著愛的人,畫一個“愛”字,中間抱一顆“心”,還要塗得通紅,卻生兒育女移了出框與或,丟了鄉與郎,彷彿只有這樣,才將家國輕慢,鄉土淡忘。記得“禮”字添了個碩大的“曲”與“豆”,把逼仄之地佈滿了要國人望文生義的本,還有後面的義與廉恥,只是那一撮呃,早忘了本,更遑論字的寫法!

一時想起許多好友送我的書法。學書法的人,必揀“繁”體來練,這是文化傳承。習書法原本就是臨貼的根本,貼都是從象形演變,其中筆筆皆有來歷不可多不可少,字字有講究不可胡來。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繁體似那一種強說愁的心理,文士多清愁,越是沒有越是修補得緊。是以,偶爾得來他們一幅麗雋秀的小楷,一張狂放不羈的草書,看著那些正統書家的意味,自是令人沉於其中。亦可想見書家揮毫潑墨自在從容的韻,彷彿白紙黑字間正在掀動一場疏散織狂、風起雲湧的鏖戰。這時再去看那張《蘭亭序》,點化靈動的斑駁墨痕,頓挫有致的起承轉,以及濃密之外遺落的“飛白”,似與人間的繁複與簡單轉了千百回。

"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看《世說新語》,一直折服於其中的三言兩語,以此觀照一則故事,以史為鏡也行,照見了內心表率了後世也行,只是對於普通的讀書心情,但見簡潔的文字,一個完整的言行與軼事完整編入。讀完了得靜下來感受一下,那些名士的高簡虛靜及思想文化,還有那個清談時代的形象,生動躍然,真真心中甚喜。

古人為文這般精煉,看問題的目光一點不差犀利!必然的感嘆之餘,更深細究起他們的治國理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德行與賢達。再往深處去,治國方略與防腐意識等諸多觀點,又在借鑑與吸取儒家甚至更多經典學說的基礎。

想到以前崇尚唐詩的華麗,宋詞的清婉寫意,還有元曲的市井旖旎;更多記憶裡的古典小說,那些快意恩仇裡的江湖是非,那些兒女情長裡怨痴愛恨,真是目不暇接。甚而後來章回本子裡的武俠神話人物傳記,都不像讀古文,這麼磨鍊心性。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文有繁簡。繁,讀來晦澀難懂,這是古文之難。今文簡單明瞭,是易。兩者比對起來,古文幾個字抵了一連串的解說,那明顯的平仄起伏裡,有一種回味的韻。今文一通細細解說說好了只是一面之詞,說不好個中三味真火只有了繁雜囉嗦。這其中的繁與簡,本就是文字,傳播文化最好的媒介。一種媒介,使用起來當然只看方便,要利於已,更要利於他人看與賞。這看與賞的人,也是各行各的好。於是,看這古文的,暫且不論對仗與音律,僅看到小說傳記,已無愧於獨特的美感,正是得之於簡潔凝練。一時讀來,想到他們當時咬文嚼字的說話方式,還想起舊劇本里教書先生搖頭晃腦進入情境的平仄起伏,這卻極少是今人文化所能有的盛況,由不住莞爾。

繁,就是那麼一份多與重。很多人就說,要活在當下。確實,當下即是生命的本質。有人能從一首音樂入手,感知著身體去到的方向,然後用舞蹈、歌唱、書畫、藝術、哲學......來表達講述。這一份活著的當下,本來活好就是天生的王者,他們從來不用試圖去如何地改變一個人,改變自身就好。比如歌者舞者,唱起來跳起來,凡身體力行執行起來之後,這一份動,就讓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與平時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說,世事的簡單法則,就是行動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活在當下是人生的一種修養。它拓展著人們的審美力和敏銳度,讓我們身上很多潛伏的生命力茁壯成長。直至最終的完整與美好。這樣的美好,恰巧成就了許許多多的繁,繁忙繁複然後得以擁有。擁有得多了,到了境界了,也是身心的揹負不能前行了,就是時候清簡了,只選自己喜歡的,最好的,最專業的。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繁,是鮮衣怒馬盡情盡興走天涯,然,終有一日,孤獨地躺在異國他鄉的床榻上,會被虛空茫然肆意攪擾侵襲。繁,那些約束和責任會讓我們累,但也會讓生命飽滿充盈。所以,繁重的生命就是和責任聯繫在一起。它使人切切實實地感覺到生命沉甸甸的存在,使人生有了份量,有了意義。不僅如此,強烈的責任感甚至會讓人擁有超常的力量。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著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一如吃飯穿衣,肚子不飽,生活都是問題,對於一個沒有溫飽的人,有飯吃才是理想。你憑什麼來跟人家談理想?溫飽之後想小康,小康之後想更多的物質,只有物質達到一定的量,這時候才會想到刪繁就簡。悟完了,才能心態歸零。這一過程,是所有人的那一種: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問題。境界自然要從物質的有到精神的有。如果這些沒有,空談一堆的歸零與就簡,那麼,送一句話給這樣的人:不要來誤人子弟,可以回去創造自己的有,將自己搞得有境界了再說。有了境界之後還要悟,悟通了就不會在這大放厥詞了。

有繁有簡,人有簡單和複雜之別。有一次在某地和人聊著那個圈子裡的事,由此說起一位老爹。說起老爹的桃李芳菲滿天下,與他人的相知。那地的人說:“你認識那個老爹的。”是啊,認識。又怎麼會僅限於一個認識了?“有一些事,已經滄海桑田,有一個女兒卻缺席了整整七年。這個女兒,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這就是那個老爹的原話。有簡簡單單的意願。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一時那神思就去了那一年。那一天,下著那個真叫滂沱甚至是磅礴的大雨,而那一個已然花甲的男子,打著一把大大的雨傘,立在雨裡,等。車到了,雨傘過來了,雨傘再大,那一雙褲腳早就被反彈過來的雨水給弄得水氣盈滿往下繁重地墜,皮鞋自然是滴著水的。那下車的人幾乎是被他一手拎了過去,褲子瞬間溼到了膝蓋。看到下車的人不會踩到水了,自己還回到雨裡,指揮司機往前往左往右倒車。忙活完回得頭來,一雙眼下對著的人,分不清是雨水盈盈還是熱淚盈盈。

再之後聚,點點滴滴用心到將吃什麼將做什麼將用什麼,一通照顧下來,從此後不敢再去。缺席的人,就是我,再和人說起口口聲聲裡的老爹,眼裡一如當年那雙褲腳上面的氤氳。老爹還在說:“幾時來,再來!”我是一直應承著,廣闊遼遠的根系文化山西省,成了我一生裡最是重要的根,有來處,有去處。卻是不敢再輕易成行。老爹這樣繁瑣到細碎的操心,不過是一個簡單到最省的對人好:是情。這樣的事件,演變成了納蘭的詞:“情到濃時情轉薄,多情卻似總無情。”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字,也有繁簡體之分。國學就是一種修養,一起習書法、讀典籍、溫風俗。想起繁體的“國”字,肚裡就裝著枚“或”。想起故鄉的“鄉”後面拖著的“郎”。最是家國天下,或遠或近良人歸去來有人在召喚的根,都在這些字裡隱隱傳承著。偏生現今多少叫著國喊著愛的人,畫一個“愛”字,中間抱一顆“心”,還要塗得通紅,卻生兒育女移了出框與或,丟了鄉與郎,彷彿只有這樣,才將家國輕慢,鄉土淡忘。記得“禮”字添了個碩大的“曲”與“豆”,把逼仄之地佈滿了要國人望文生義的本,還有後面的義與廉恥,只是那一撮呃,早忘了本,更遑論字的寫法!

一時想起許多好友送我的書法。學書法的人,必揀“繁”體來練,這是文化傳承。習書法原本就是臨貼的根本,貼都是從象形演變,其中筆筆皆有來歷不可多不可少,字字有講究不可胡來。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繁體似那一種強說愁的心理,文士多清愁,越是沒有越是修補得緊。是以,偶爾得來他們一幅麗雋秀的小楷,一張狂放不羈的草書,看著那些正統書家的意味,自是令人沉於其中。亦可想見書家揮毫潑墨自在從容的韻,彷彿白紙黑字間正在掀動一場疏散織狂、風起雲湧的鏖戰。這時再去看那張《蘭亭序》,點化靈動的斑駁墨痕,頓挫有致的起承轉,以及濃密之外遺落的“飛白”,似與人間的繁複與簡單轉了千百回。

同修的人生,很多人說什麼刪繁就簡,沒有繁,哪裡來簡?

此生繁雜,身心就在這樣的生活面前,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適時聽一首老歌,看一本好書,賞一賞花兒,不取悅人不偽裝自已,生活可從華麗到質樸,從繁複到簡約,也必然會從複雜到簡單,才也許,這才是生活最初的本真迴歸。

人生與書畫的畫面,看似簡潔而清淡,經過的多了,也就知道了其中豐富而生動的意境,其飽滿的精神本質,蘊含其間的光芒,都是繁複細碎的分分秒秒,繁多的筆與劃中千錘百煉而來。無窮的勤奮使之韻味無窮。人生就是這樣子的。藝術作品與人生繁雜又莊重,就是那麼相通的幾筆:刪繁就簡。


作者簡介:黎樂(澳門):自由撰稿人,美術評論,深圳市僑聯委員。曾就職於《深圳商報》,高劍父紀念館學術主持,瀚墨重彩畫院院主任,炎黃畫院藝術評論,雜誌編委、編輯,專欄作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