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

"

最近在悟空問答裡回覆了一篇長問答。看起來這是一位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家長提的問題,並附加上了一句——條件差的父母含辛茹苦生養孩子錯了嗎?

回答問題的聲音有很多,有認為貧窮家庭的孩子更應該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標準,有認為這樣的孩子又懶又沒良心,也有指責家長不作為,甚至擴展到有些家庭,明明知道家庭條件差,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生下幾個孩子。我把自己的觀點編輯在下面,自成一文。


這個話題好引人深思。什麼才是遭罪,什麼又是享福?

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在別人的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中間的過程被叫做人生。貓喜歡吃魚,貓卻不能下水;魚喜歡吃蚯蚓,魚卻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世界不是天堂...

條件差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遭罪感,常常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沒愛。


"

最近在悟空問答裡回覆了一篇長問答。看起來這是一位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家長提的問題,並附加上了一句——條件差的父母含辛茹苦生養孩子錯了嗎?

回答問題的聲音有很多,有認為貧窮家庭的孩子更應該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標準,有認為這樣的孩子又懶又沒良心,也有指責家長不作為,甚至擴展到有些家庭,明明知道家庭條件差,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生下幾個孩子。我把自己的觀點編輯在下面,自成一文。


這個話題好引人深思。什麼才是遭罪,什麼又是享福?

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在別人的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中間的過程被叫做人生。貓喜歡吃魚,貓卻不能下水;魚喜歡吃蚯蚓,魚卻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世界不是天堂...

條件差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遭罪感,常常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沒愛。


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

凱迪克繪本大獎《市場街最後一站》

每個星期天,小杰都和奶奶一起搭乘巴士到市場街的最後一站。但是今天,小杰為此很不開心。一路上,他不斷抱怨著:為什麼他不能像朋友那樣有自己家的車,而要在雨天裡等巴士;為什麼他不能跟別人一樣有一個隨身聽;為什麼他每次都要來到這個城市髒亂的地方。

每個問題,奶奶都給他一個富有啟發的回答,讓他發現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快樂:熙熙攘攘的城市其實充滿生機;日常生活中就有美妙的音樂;為別人獻出愛心原來能給予我們神奇的力量。奶奶用智慧引導小杰,讓他擁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讓他用心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假設,這是你的孩子與心理治療師的一段對話,我只能假設,但是想示範給你的是,請允許孩子各種情緒的存在,他們不會教壞你的孩子,只是會時不時的來陪伴孩子。你會發現他表達的也許與心裡想的不是一碼事。越是親近的人說話越容易傷人,我們可以嘗試讓自己貼著孩子的情緒走,別再跳入表面的語言陷阱裡。

“你覺得現在……的自己特別辛苦。”

孩子說“這難道還不是遭罪嗎?”

“確實好辛苦,相信媽媽也希望能夠擁有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能泡個熱水澡舒舒服服入睡,可是媽媽的工作也不允許她去享受這些安逸。”

“那他們當初就不該生下我來。”

“你好想出生在有錢人的家庭裡,這樣就不用遭這些罪了。”

“可是我現在有的選嗎?”

“是啊,你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平!”

“憑什麼他們(同學)就可以……而我就只能……”

“家裡的條件讓你感覺很丟人。”

“你知道不能和同學們一樣的那種羞恥感有多糟糕嗎?”

“你特別想要跟同學們保持同頻。”

“大家都會用瞧不起的眼光來看我。”

“這讓你覺得低人一等,很沒面子。當他們這樣看你的時候,你的感受是?”

“很無力,恨不得躲起來。”

“是羞愧嗎?孩子”

“有點”

“這不是你的錯。”

“是我爸媽的錯,他們那麼不容易,何必生個我出來還要把自己累得半死。”

“我很欣慰,你也看見了父母的不容易。”

“……是的。”

“想想你們在一起開心的故事,能不能分享一個給我。”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爸爸請了假,帶我去動物園。媽媽給我們準備了一些吃的,但是我就想吃動物園裡賣的冰激凌。爸爸給我買了個10元的冰激凌,我吃的很開心。後來帶我去肯德基,他說不餓,就看著我吃。我那時候不懂,現在想起來應該是都把錢花在我身上了。”

“看起來,你理解父親的苦心。”

“是的,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沒有我,他們可以過更好的日子。”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你也想為父母分擔一些他們的辛苦。”

“可我又能做些什麼呢,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會。”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你能分擔一些家裡能做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回家後能夠享受到你的關心。”

“嗯,我其實很會做飯,可能是繼承了爸爸的天賦。但媽媽總是不讓我幹,說那個沒出息。讓我專心學習就行了。”

“你的學習還ok嗎?”

“不行,同學們都在外面補課,我沒有。有時候我覺得我真不是一塊學習的料。”

“你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也不是,就是覺得自己各方面條件都不好,特別悲催。”

“做自己擅長的事吧,你得找到一點可以給自己帶來信心的事情。如果你覺得學習不能搞好,能把飯做好,也是一門手藝。”

“嗯……”

“如果坐在你面前的是媽媽,你想跟我說什麼?”

“我想說,別再逼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情。其實我也很愛你們,想為你們做點什麼。”

"

最近在悟空問答裡回覆了一篇長問答。看起來這是一位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家長提的問題,並附加上了一句——條件差的父母含辛茹苦生養孩子錯了嗎?

回答問題的聲音有很多,有認為貧窮家庭的孩子更應該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標準,有認為這樣的孩子又懶又沒良心,也有指責家長不作為,甚至擴展到有些家庭,明明知道家庭條件差,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生下幾個孩子。我把自己的觀點編輯在下面,自成一文。


這個話題好引人深思。什麼才是遭罪,什麼又是享福?

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在別人的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中間的過程被叫做人生。貓喜歡吃魚,貓卻不能下水;魚喜歡吃蚯蚓,魚卻不能上岸。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世界不是天堂...

條件差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遭罪感,常常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沒愛。


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

凱迪克繪本大獎《市場街最後一站》

每個星期天,小杰都和奶奶一起搭乘巴士到市場街的最後一站。但是今天,小杰為此很不開心。一路上,他不斷抱怨著:為什麼他不能像朋友那樣有自己家的車,而要在雨天裡等巴士;為什麼他不能跟別人一樣有一個隨身聽;為什麼他每次都要來到這個城市髒亂的地方。

每個問題,奶奶都給他一個富有啟發的回答,讓他發現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快樂:熙熙攘攘的城市其實充滿生機;日常生活中就有美妙的音樂;為別人獻出愛心原來能給予我們神奇的力量。奶奶用智慧引導小杰,讓他擁有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讓他用心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假設,這是你的孩子與心理治療師的一段對話,我只能假設,但是想示範給你的是,請允許孩子各種情緒的存在,他們不會教壞你的孩子,只是會時不時的來陪伴孩子。你會發現他表達的也許與心裡想的不是一碼事。越是親近的人說話越容易傷人,我們可以嘗試讓自己貼著孩子的情緒走,別再跳入表面的語言陷阱裡。

“你覺得現在……的自己特別辛苦。”

孩子說“這難道還不是遭罪嗎?”

“確實好辛苦,相信媽媽也希望能夠擁有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能泡個熱水澡舒舒服服入睡,可是媽媽的工作也不允許她去享受這些安逸。”

“那他們當初就不該生下我來。”

“你好想出生在有錢人的家庭裡,這樣就不用遭這些罪了。”

“可是我現在有的選嗎?”

“是啊,你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平!”

“憑什麼他們(同學)就可以……而我就只能……”

“家裡的條件讓你感覺很丟人。”

“你知道不能和同學們一樣的那種羞恥感有多糟糕嗎?”

“你特別想要跟同學們保持同頻。”

“大家都會用瞧不起的眼光來看我。”

“這讓你覺得低人一等,很沒面子。當他們這樣看你的時候,你的感受是?”

“很無力,恨不得躲起來。”

“是羞愧嗎?孩子”

“有點”

“這不是你的錯。”

“是我爸媽的錯,他們那麼不容易,何必生個我出來還要把自己累得半死。”

“我很欣慰,你也看見了父母的不容易。”

“……是的。”

“想想你們在一起開心的故事,能不能分享一個給我。”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爸爸請了假,帶我去動物園。媽媽給我們準備了一些吃的,但是我就想吃動物園裡賣的冰激凌。爸爸給我買了個10元的冰激凌,我吃的很開心。後來帶我去肯德基,他說不餓,就看著我吃。我那時候不懂,現在想起來應該是都把錢花在我身上了。”

“看起來,你理解父親的苦心。”

“是的,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沒有我,他們可以過更好的日子。”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你也想為父母分擔一些他們的辛苦。”

“可我又能做些什麼呢,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會。”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你能分擔一些家裡能做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回家後能夠享受到你的關心。”

“嗯,我其實很會做飯,可能是繼承了爸爸的天賦。但媽媽總是不讓我幹,說那個沒出息。讓我專心學習就行了。”

“你的學習還ok嗎?”

“不行,同學們都在外面補課,我沒有。有時候我覺得我真不是一塊學習的料。”

“你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也不是,就是覺得自己各方面條件都不好,特別悲催。”

“做自己擅長的事吧,你得找到一點可以給自己帶來信心的事情。如果你覺得學習不能搞好,能把飯做好,也是一門手藝。”

“嗯……”

“如果坐在你面前的是媽媽,你想跟我說什麼?”

“我想說,別再逼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情。其實我也很愛你們,想為你們做點什麼。”

孩子說“不能讓我生活好,把我生出來遭罪幹什麼”……

你看見的並不是真實的——喚醒愛,請深愛。


人垮掉,常常不是因為壓力大,而是因為信心小。生命軟弱無力,常常因為並沒有真正相信。如果父母是無望中的狀態又如何去給孩子創造希望?一個人的價值,不體現在與別人的相同,而體現在與別人的不同。不在於擁有別人擁有的,而在於擁有別人不擁有的。我們常常發現拼盡一生的努力換取回來的所謂的“房子”、“車子”,“錢”都不如“健康”要更有價值,我本具足,其實不用羨慕別人有什麼,要珍愛自己有什麼!對那些沒有足夠的錢的父母,唯一能給夠孩子的就是愛,教會孩子去熱愛生活,每一個當下都拼盡全力。條件差的父母含辛茹苦撫養孩子沒有錯,只是別再用世俗的價值觀去培養孩子變成永遠無法滿足的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