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詩,每首詩中都藏有故事!

詩歌 林徽因 徐志摩 樑思成 博文說 2017-05-20

林徽因出生於1904年,1955年去世,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她與丈夫樑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她的文學著作也頗豐,留下了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大量作品。可是她的這些成就好像被忽略了,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是她感情世界裡的三個男人,一個是建築學家樑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這三個男人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下面的這三首詩能充分體現她在詩歌方面的才華。


林徽因的詩,每首詩中都藏有故事!

林徽因的兒子樑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這首詩發表於1934年,此時的林徽因是一個非常慈愛又稱職的母親,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一歲多的兒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是最正常不過了。

而徐志摩於1931年11月去世,這樣輕快明麗的詩顯然不是寫給徐志摩。所以這首詩被世人看作一首情詩,並且非要和徐志摩聯繫起來 ,就是一種附會。


林徽因的詩,每首詩中都藏有故事!

林徽因寫這首詩時是在與曾經苦苦追求自己的徐志摩在北京香山見面期間所作。詩的開始,以落葉自喻,將作者內心那種劇烈掙扎的情感忍痛割斷,這是一種含有不捨卻不能不捨的掙扎決定。接著,以抒情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你”的內心獨白;最後,以委婉的方式表達作者拒絕對方的心意。


林徽因的詩,每首詩中都藏有故事!

這首詩寫於1947年,當時作者雖然只有43歲,但她的生命中有過太多的生離死別,日寇的侵略,顛沛流離的生活,親人的接連去世,加之自身病痛的折磨,讓她一直在思考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從詩中看出,作者對死是如此的迷茫又有些期待。讀來令人傷感又無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