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所見:食管距門齒25cm-26cm片狀黏膜粗糙發紅,見段差感及邊界明顯。碘染後大面積黏膜呈花斑樣

無獨有偶,報載,近日,一週姓男子正要跳江被民警救下,周某埋怨民警救了他,說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原來他聽鄰居聊天,說一親戚得了食道癌,症狀和自己很像,自己也有咽部異物感,於是斷定自己也患癌症,為不連累家人決定跳江自殺。

在民警的勸說下,周某到我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只是得了咽炎,並非食道癌。

二者症狀的確有一些相像之處,那麼如何區別早期食道癌和慢性咽炎呢?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所見:食管距門齒25cm-26cm片狀黏膜粗糙發紅,見段差感及邊界明顯。碘染後大面積黏膜呈花斑樣

無獨有偶,報載,近日,一週姓男子正要跳江被民警救下,周某埋怨民警救了他,說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原來他聽鄰居聊天,說一親戚得了食道癌,症狀和自己很像,自己也有咽部異物感,於是斷定自己也患癌症,為不連累家人決定跳江自殺。

在民警的勸說下,周某到我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只是得了咽炎,並非食道癌。

二者症狀的確有一些相像之處,那麼如何區別早期食道癌和慢性咽炎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一、早中期食道癌的症狀

1.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嚥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嚥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2.咽喉部乾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嚥食物不順暢,並有輕微疼痛,有點乾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嚥乾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乾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症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慾,引發食道癌。

3.吞嚥食物有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嚥不適或吞嚥不順的感覺。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幹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嚥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症狀只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進食之後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係,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5.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6.胸骨後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

常在嚥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嚥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

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症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所見:食管距門齒25cm-26cm片狀黏膜粗糙發紅,見段差感及邊界明顯。碘染後大面積黏膜呈花斑樣

無獨有偶,報載,近日,一週姓男子正要跳江被民警救下,周某埋怨民警救了他,說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原來他聽鄰居聊天,說一親戚得了食道癌,症狀和自己很像,自己也有咽部異物感,於是斷定自己也患癌症,為不連累家人決定跳江自殺。

在民警的勸說下,周某到我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只是得了咽炎,並非食道癌。

二者症狀的確有一些相像之處,那麼如何區別早期食道癌和慢性咽炎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一、早中期食道癌的症狀

1.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嚥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嚥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2.咽喉部乾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嚥食物不順暢,並有輕微疼痛,有點乾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嚥乾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乾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症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慾,引發食道癌。

3.吞嚥食物有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嚥不適或吞嚥不順的感覺。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幹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嚥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症狀只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進食之後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係,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5.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6.胸骨後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

常在嚥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嚥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

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症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二、慢性咽炎的症狀特點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症,多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其次是菸酒過度、嗜食刺激性食物、常接觸汙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等,均可誘發本病。

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灼熱感、癢感、乾燥感或異物感,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中醫稱本病為"慢喉痺"或"虛炎喉痺",基本病機為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傷咽喉。

1.慢性咽炎咽部不適感或異物感,乾燥,瘙癢感,灼熱感,微痛感,咽部有痰等,但不妨礙進食。

2.異物梗塞感於吞嚥唾液時明顯,但進乾性食物時則不明顯。以上感覺常可致短促而頻繁的咳嗽,晨起較劇,並且容易引起噁心。

3.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或吸人乾冷的空氣時及菸酒後,上述症狀均可加重。

4.檢查可見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咽後壁乾燥或淋巴濾泡增生。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所見:食管距門齒25cm-26cm片狀黏膜粗糙發紅,見段差感及邊界明顯。碘染後大面積黏膜呈花斑樣

無獨有偶,報載,近日,一週姓男子正要跳江被民警救下,周某埋怨民警救了他,說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原來他聽鄰居聊天,說一親戚得了食道癌,症狀和自己很像,自己也有咽部異物感,於是斷定自己也患癌症,為不連累家人決定跳江自殺。

在民警的勸說下,周某到我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只是得了咽炎,並非食道癌。

二者症狀的確有一些相像之處,那麼如何區別早期食道癌和慢性咽炎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一、早中期食道癌的症狀

1.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嚥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嚥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2.咽喉部乾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嚥食物不順暢,並有輕微疼痛,有點乾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嚥乾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乾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症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慾,引發食道癌。

3.吞嚥食物有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嚥不適或吞嚥不順的感覺。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幹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嚥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症狀只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進食之後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係,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5.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6.胸骨後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

常在嚥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嚥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

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症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二、慢性咽炎的症狀特點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症,多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其次是菸酒過度、嗜食刺激性食物、常接觸汙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等,均可誘發本病。

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灼熱感、癢感、乾燥感或異物感,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中醫稱本病為"慢喉痺"或"虛炎喉痺",基本病機為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傷咽喉。

1.慢性咽炎咽部不適感或異物感,乾燥,瘙癢感,灼熱感,微痛感,咽部有痰等,但不妨礙進食。

2.異物梗塞感於吞嚥唾液時明顯,但進乾性食物時則不明顯。以上感覺常可致短促而頻繁的咳嗽,晨起較劇,並且容易引起噁心。

3.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或吸人乾冷的空氣時及菸酒後,上述症狀均可加重。

4.檢查可見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咽後壁乾燥或淋巴濾泡增生。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三、慢性咽炎與早期食道癌的區別

咽炎和食道癌最難區分的症狀是咽乾或咽部異物感,不過,二者的臨床表現其實是不同的,懷疑咽炎時應注意仔細檢查。

1.發病年齡不同

咽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

食道癌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高危年齡段為45—65歲。

2.發作誘因不同

咽炎發生時常有誘因,如因氣候變化、飲食刺激、全身性疾病等所致;食道癌發生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發作無明顯誘因。

3.吞嚥性質的不同

咽炎的吞嚥異物感與飲食性質無關,進食時會有所減輕且不是堵塞感;食道癌的吞嚥困難會隨病情加重而改變,依次表現為吞嚥固體、半固體、流質、水的困難,進食會有明顯的停滯感或堵塞感。

4.伴發症狀不同

咽炎的咽部不適,還會伴有乾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作的患者還會有短促的咳嗽;食道癌的異物感常伴有胸骨後或食管疼痛,呈燒灼感、針刺感、悶脹感、牽拉感或摩擦感。

5.用藥效果不同

咽炎用藥時,症狀會有所緩解;

食道癌服用普通的消炎利喉藥物無效。

總之:

1.從咽炎與食管癌的症狀上看,食道癌早期與慢性咽炎均可出現咽部不適的症狀,但食道癌尚未出現吞嚥困難時咽部多表現為乾燥,而咽炎的症狀則為頻繁的咳嗽。

2.食道癌與咽炎都有吞嚥困難、有異物感時,咽炎異物感平時明顯,進食時或可消失。

3.而食道癌則是在吞嚥時有異物感並且常伴胸骨後痛、燒灼感等。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所見:食管距門齒25cm-26cm片狀黏膜粗糙發紅,見段差感及邊界明顯。碘染後大面積黏膜呈花斑樣

無獨有偶,報載,近日,一週姓男子正要跳江被民警救下,周某埋怨民警救了他,說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原來他聽鄰居聊天,說一親戚得了食道癌,症狀和自己很像,自己也有咽部異物感,於是斷定自己也患癌症,為不連累家人決定跳江自殺。

在民警的勸說下,周某到我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只是得了咽炎,並非食道癌。

二者症狀的確有一些相像之處,那麼如何區別早期食道癌和慢性咽炎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一、早中期食道癌的症狀

1.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嚥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嚥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2.咽喉部乾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嚥食物不順暢,並有輕微疼痛,有點乾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嚥乾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乾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症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慾,引發食道癌。

3.吞嚥食物有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嚥不適或吞嚥不順的感覺。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幹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嚥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症狀只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進食之後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係,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5.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6.胸骨後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

常在嚥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嚥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

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症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二、慢性咽炎的症狀特點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症,多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其次是菸酒過度、嗜食刺激性食物、常接觸汙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等,均可誘發本病。

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灼熱感、癢感、乾燥感或異物感,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中醫稱本病為"慢喉痺"或"虛炎喉痺",基本病機為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傷咽喉。

1.慢性咽炎咽部不適感或異物感,乾燥,瘙癢感,灼熱感,微痛感,咽部有痰等,但不妨礙進食。

2.異物梗塞感於吞嚥唾液時明顯,但進乾性食物時則不明顯。以上感覺常可致短促而頻繁的咳嗽,晨起較劇,並且容易引起噁心。

3.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或吸人乾冷的空氣時及菸酒後,上述症狀均可加重。

4.檢查可見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咽後壁乾燥或淋巴濾泡增生。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三、慢性咽炎與早期食道癌的區別

咽炎和食道癌最難區分的症狀是咽乾或咽部異物感,不過,二者的臨床表現其實是不同的,懷疑咽炎時應注意仔細檢查。

1.發病年齡不同

咽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

食道癌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高危年齡段為45—65歲。

2.發作誘因不同

咽炎發生時常有誘因,如因氣候變化、飲食刺激、全身性疾病等所致;食道癌發生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發作無明顯誘因。

3.吞嚥性質的不同

咽炎的吞嚥異物感與飲食性質無關,進食時會有所減輕且不是堵塞感;食道癌的吞嚥困難會隨病情加重而改變,依次表現為吞嚥固體、半固體、流質、水的困難,進食會有明顯的停滯感或堵塞感。

4.伴發症狀不同

咽炎的咽部不適,還會伴有乾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作的患者還會有短促的咳嗽;食道癌的異物感常伴有胸骨後或食管疼痛,呈燒灼感、針刺感、悶脹感、牽拉感或摩擦感。

5.用藥效果不同

咽炎用藥時,症狀會有所緩解;

食道癌服用普通的消炎利喉藥物無效。

總之:

1.從咽炎與食管癌的症狀上看,食道癌早期與慢性咽炎均可出現咽部不適的症狀,但食道癌尚未出現吞嚥困難時咽部多表現為乾燥,而咽炎的症狀則為頻繁的咳嗽。

2.食道癌與咽炎都有吞嚥困難、有異物感時,咽炎異物感平時明顯,進食時或可消失。

3.而食道癌則是在吞嚥時有異物感並且常伴胸骨後痛、燒灼感等。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檢查時發現食管癌的金標準

四、哪些人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根據食管癌流行病學、病因學和發病學研究結果,認為易患食管癌的高危險人群應當包括以下情況。

1.高危年齡組

<30 歲食管癌患者比較少見,僅佔 0.5%~1%;

>30 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上升;

45~65 歲的中老年人發病機會最大,佔 67.3%,是食管癌的高發年齡。

2.有遺傳家族史的易感人群

食管癌高發區存在著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即食管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比例明顯增加,其血緣關係越近,患食管癌的相對風險越高。

3.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

我國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亞硝胺和真菌毒素。這些致癌物廣泛暴露於高發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中,與人們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隔夜剩蔬菜、醃漬、高鹽、燒烤、黴變食物、加工肉類要少吃。

4.患有食管癌前期病變和癌前疾患的人群

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變。其中,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變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發生率高 100 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還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經久不愈亦可發生癌變,如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巴雷特食管、食管化學燒傷等。

5.食管癌手術治療後的患者

食管癌常多點發生,其癌灶周圍有廣泛的上皮細胞增生改變,即癌前期病變。在手術切除的癌旁細胞中常可見到不同程度的上皮細胞增生病變。手術後復發的患者,往往不是癌灶殘留的復發,而是原癌旁上皮增生病因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癌變。所以,食管癌手術後的患者也屬於高危人群,應當接受定期檢查。

"

來源:胃腸病

48歲的王先生,是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地產老闆,最近一直覺得咽喉乾燥、發癢,以為肯定是喝酒抽菸應酬過多所致,也就沒太在意,只是多喝了點水,吃點潤喉片之類的東西,可是症狀始終不見好,還總感覺咽部如鯁在喉,感覺有東西,卻咳不出,咽不下。

他懷疑擔心自己得的是咽炎,就去耳鼻喉科看看。醫生問診之後,建議做胃鏡檢查,他不情願地接受了檢查,竟被診斷為早期食道癌。

看到診斷報告,他始終無法相信,明明是一個常見的咽炎,怎麼就是食道癌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所見:食管距門齒25cm-26cm片狀黏膜粗糙發紅,見段差感及邊界明顯。碘染後大面積黏膜呈花斑樣

無獨有偶,報載,近日,一週姓男子正要跳江被民警救下,周某埋怨民警救了他,說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原來他聽鄰居聊天,說一親戚得了食道癌,症狀和自己很像,自己也有咽部異物感,於是斷定自己也患癌症,為不連累家人決定跳江自殺。

在民警的勸說下,周某到我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只是得了咽炎,並非食道癌。

二者症狀的確有一些相像之處,那麼如何區別早期食道癌和慢性咽炎呢?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一、早中期食道癌的症狀

1.食管內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嚥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嚥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2.咽喉部乾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嚥食物不順暢,並有輕微疼痛,有點乾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嚥乾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乾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症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慾,引發食道癌。

3.吞嚥食物有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於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範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嚥不適或吞嚥不順的感覺。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幹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4.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嚥困難並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症狀只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進食之後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係,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5.胸骨後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嚥食物時,食後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6.胸骨後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

常在嚥下食物時胸骨後有輕微疼痛,並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

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嚥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

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

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後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

這種症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後病情又會復發,且反覆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二、慢性咽炎的症狀特點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症,多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而轉為慢性,其次是菸酒過度、嗜食刺激性食物、常接觸汙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等,均可誘發本病。

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灼熱感、癢感、乾燥感或異物感,咽部常有黏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中醫稱本病為"慢喉痺"或"虛炎喉痺",基本病機為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傷咽喉。

1.慢性咽炎咽部不適感或異物感,乾燥,瘙癢感,灼熱感,微痛感,咽部有痰等,但不妨礙進食。

2.異物梗塞感於吞嚥唾液時明顯,但進乾性食物時則不明顯。以上感覺常可致短促而頻繁的咳嗽,晨起較劇,並且容易引起噁心。

3.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或吸人乾冷的空氣時及菸酒後,上述症狀均可加重。

4.檢查可見咽部粘膜慢性充血,咽後壁乾燥或淋巴濾泡增生。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三、慢性咽炎與早期食道癌的區別

咽炎和食道癌最難區分的症狀是咽乾或咽部異物感,不過,二者的臨床表現其實是不同的,懷疑咽炎時應注意仔細檢查。

1.發病年齡不同

咽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

食道癌多發於中老年人群,高危年齡段為45—65歲。

2.發作誘因不同

咽炎發生時常有誘因,如因氣候變化、飲食刺激、全身性疾病等所致;食道癌發生多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發作無明顯誘因。

3.吞嚥性質的不同

咽炎的吞嚥異物感與飲食性質無關,進食時會有所減輕且不是堵塞感;食道癌的吞嚥困難會隨病情加重而改變,依次表現為吞嚥固體、半固體、流質、水的困難,進食會有明顯的停滯感或堵塞感。

4.伴發症狀不同

咽炎的咽部不適,還會伴有乾燥、瘙癢、灼熱感等,急性發作的患者還會有短促的咳嗽;食道癌的異物感常伴有胸骨後或食管疼痛,呈燒灼感、針刺感、悶脹感、牽拉感或摩擦感。

5.用藥效果不同

咽炎用藥時,症狀會有所緩解;

食道癌服用普通的消炎利喉藥物無效。

總之:

1.從咽炎與食管癌的症狀上看,食道癌早期與慢性咽炎均可出現咽部不適的症狀,但食道癌尚未出現吞嚥困難時咽部多表現為乾燥,而咽炎的症狀則為頻繁的咳嗽。

2.食道癌與咽炎都有吞嚥困難、有異物感時,咽炎異物感平時明顯,進食時或可消失。

3.而食道癌則是在吞嚥時有異物感並且常伴胸骨後痛、燒灼感等。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胃鏡檢查時發現食管癌的金標準

四、哪些人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根據食管癌流行病學、病因學和發病學研究結果,認為易患食管癌的高危險人群應當包括以下情況。

1.高危年齡組

<30 歲食管癌患者比較少見,僅佔 0.5%~1%;

>30 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上升;

45~65 歲的中老年人發病機會最大,佔 67.3%,是食管癌的高發年齡。

2.有遺傳家族史的易感人群

食管癌高發區存在著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即食管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比例明顯增加,其血緣關係越近,患食管癌的相對風險越高。

3.長期接觸致癌物的人群

我國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亞硝胺和真菌毒素。這些致癌物廣泛暴露於高發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中,與人們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隔夜剩蔬菜、醃漬、高鹽、燒烤、黴變食物、加工肉類要少吃。

4.患有食管癌前期病變和癌前疾患的人群

食管上皮增生是食管癌前病變。其中,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變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發生率高 100 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還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經久不愈亦可發生癌變,如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巴雷特食管、食管化學燒傷等。

5.食管癌手術治療後的患者

食管癌常多點發生,其癌灶周圍有廣泛的上皮細胞增生改變,即癌前期病變。在手術切除的癌旁細胞中常可見到不同程度的上皮細胞增生病變。手術後復發的患者,往往不是癌灶殘留的復發,而是原癌旁上皮增生病因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癌變。所以,食管癌手術後的患者也屬於高危人群,應當接受定期檢查。

“慢性咽炎”,竟查出食道癌!二者到底該如何區別?

6.過燙的飲食

WHO將超過65°C的飲食列為食管癌的高危因素。長期過燙的飲食會損傷嬌嫩的食管黏膜,而食管黏膜在不斷重複的修復、損傷、再修復的過程中會發生異型增生,從而發生食管癌。所以,中國所謂的“趁熱吃”,需要有個度,尤其要注意火鍋、燙茶等。

五、做什麼樣的檢查?

有可疑症狀又無法區別者,要進行如下篩查:

1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在食管癌高發區進行大面積普查切實可行,總的準確陽性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簡便,受檢查痛苦小,假陽性率低。

2X線鋇餐造影

該方法能早期發現食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的變化,能夠幫助較早判斷食道癌前病變。且痛苦小,易耐受。

3金標準:內鏡檢查

該方法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癌、胃癌等)常規的臨床診斷、術後隨訪、療效觀察的最可靠方法。在早期食管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胃鏡精查利用先進的放大、染色等技術,更能發現90%以上的早癌。

4胸部CT掃描

胸部CT掃描 對食管癌的分期、切除可能的判斷及預後的估計有幫助。

六、總結

慢性咽炎雖然容易反覆發作,但不會有致命的危險,而食道癌作為我國高發癌症之一,治療仍以手術輔以維康達替吉奧等藥物化療為主,晚期患者治癒率較低,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瞭解食道癌的早期症狀並與咽炎加以區分,對於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