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攝影人人都會碰到的誤區 看看你中了沒?

攝影 相機 科技就是玩 科技就是玩 2017-09-22

攝影這事兒,早就沒啥門檻了,便宜器材也有,手機也能拍,大量的濾鏡和APP供你玩,加上流行的AI技術、基本上人人都是「攝影師」。

但攝影這事兒,大多數人不會把它當飯吃,不會用拍攝來謀生,都是自己茶餘飯後的小愛好,搞不好拍多了還能找個女(男)朋友啥的,所以基本不會有人去專門上攝影課,都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邊拍邊研究。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多少懂點兒攝影的人都開始當起了別人的老師,開課賺錢,幾年下來講的還是幾張照片,絲毫沒啥技術含量,不少鍵盤攝影師和器材黨也是混雜其中,說攝影圈小?特別小,圈子裡的互相也都認識,說攝影圈亂?也不太平,爾虞我詐的事兒也見怪不怪。

回到主題,新手們,都會遇到哪些誤區呢?

太容易放棄

很多人買了器材,拍了一陣子,感覺照片一般,於是就越來越少拍了,甚至把相機遺忘在家裡的某個角落吃灰。這樣的人是大多數!總以為自己一定要出門旅行才要拿出相機來,平時根本就想不起來帶著它。

個人覺得攝影是一件長期修煉的事兒,並非一朝一夕能功力大漲,開始拍不好很正常,哪個攝影師就是天生會拍照的呢?這是一件需要不斷練習的事兒。

學攝影人人都會碰到的誤區 看看你中了沒?

很多好的照片,是無數次拍攝獲得的,好作品的前提是堅持拍攝練習,哪怕開始會有很多爛片,也要堅持拍下去

太愛模仿

模仿分2種:模仿拍攝;模仿後期。

拍照本身是件挺自我的事兒,我喜歡什麼樣的角度,我喜歡什麼樣的色彩,那是我自己的事兒,你非要生硬模仿一下,這又有什麼意思呢?我見過網上不少攝影教程,教你室內拍攝靜物,擺了幾束花,一個玻璃瓶,側方是個自然光,這就算是講完了,然後佈置“作業”讓大家練習,然後一堆學習攝影的新手就同樣的買花、擺花、同樣的光線、甚至死記硬背同樣的拍攝參數,這樣有什麼意義?

學攝影人人都會碰到的誤區 看看你中了沒?

比如上面這張所謂的“教程”,告訴你調節參數又有什麼用?明明每張照片的調色風格都可以不同

教你拍人像的,無非就是側光逆光側逆光,避免頂光,模特怎麼擺姿勢,怎麼拍大長腿、怎麼顯臉小,這樣的技巧就算你學會了,你就能拍出好人像片麼?新手對糖水片的執迷,作為過來人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想把人拍出“靈魂”,需要加上自己的想法,不是所有美的照片都是好的作品。

還有一種就是模仿後期,微博經常能看到各種打著教你後期的營銷號,給你一堆調色參數,高光-50、陰影+30、對比度+25、黃色+15、洋紅-10,然後你下載了他提供給你的原片,拉了一樣的參數,得到了最終“滿意”的效果,你以為你就會後期了麼?不講調色原理、不講明暗構成,這樣的模仿就是浪費時間。大家以後看到這種“教程”真的可以直接關掉了。

太迷信構圖

三分法、水平構圖、對角線構圖、散點構圖……聽過的沒聽過的,各種構圖大法自成一派,我怎麼就覺得這都是扯淡?很多照片都是當時拍的感覺美,然後回來硬要給它安個XX構圖的名號?我建議大家不要太在意這種構圖法的學習和練習,浪費時間,多看別人的構圖方式,多想自己想要的成像畫面,這才是王道,一定要按某種構圖法則去拍攝,會極大束縛你的想法。

學攝影人人都會碰到的誤區 看看你中了沒?

這種強調構圖的圖,你覺得美嗎?是不是為了構圖而去“構圖”?

太看重器材

很多人聊起自己的攝影史,都是介紹,我從小家裡有臺XX相機,父母當寶貝,不讓自己碰,在自己差不多上初(高)中或大學的時候,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相機,然後開始玩攝影。這種故事實在是太多,基本都是先開始碰器材,才開始練攝影的。不過也沒毛病,沒器材玩個毛線?用眼拍?

但是,很多人有戀物癖,我本人也對相機這種精緻細密的機械欲罷不能,這是男生的天性,你看,器材黨一般以男性為主,同時他們也應該是數碼產品愛好者。

攝影和繪畫、寫作一樣,器材不過是個工具而已,真正讓人有成就感的並不是自己擁有多麼貴重的筆、多麼安逸的畫室,器材好固然重要,但不應該去沉迷其中。往往我們不能在電腦前專心工作就是因為誘惑太多,這兒彈出個微信窗口,那邊兒微博有人at,一會兒你就忘了自己原本在幹嘛了,所以,攝影也一樣,要保持專注。利用好手裡現成的器材,去拍你想要的畫面,這是正事。

學攝影人人都會碰到的誤區 看看你中了沒?

很多時候,手機就能拍出非常出色的照片,器材永遠不是藉口和理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