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讓群眾和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是今年省政府著力推進的一項工作。當前,溫州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正在加緊推進。

昨天下午,溫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四個一”創新工程現場推進會在蒼南舉行,各地紛紛亮出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的創新舉措。溫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浩在會上強調,要讓更多的人瞭解“最多跑一次”,熟悉“四個一”創新工程,能在網上辦的事儘可能在網上辦理,爭取讓群眾“一次都不用跑”。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目前溫州市11個縣(市、區)“一站引導”都已經開通,讓老百姓在辦事前能知道怎麼辦,不再跑“冤枉路”。那麼,具體進展如何呢?小編帶你去看一看……

“跑”出了哪些亮點?

蒼南縣

建“三位一體”一站式導引系統,讓企業和群眾不跑“冤枉路”和“無效路”

今年以來,蒼南縣委縣政府把“最多跑一次”作為深化政府自身建設的首要任務,以推行溫州市“四個一”創新工程為載體,以信息化為支撐、大數據共享為抓手,生動實踐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溫州經驗、蒼南標準。

群眾辦事跑多趟的首要問題出現在辦事諮詢環節。蒼南縣通過建立人工導引、電子導引和書面導引“三位一體”的一站式導引系統,讓企業和群眾不跑“冤枉路”和“無效路”。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難點,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為此,蒼南縣通過設立公安、商事、不動產登記等7個綜合窗口,對涉及多部門辦理的371項事項進行流程優化再造,採取“讓數據跑、讓部門跑、讓快遞跑”的“三跑模式”,讓“一窗受理”真正從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轉變。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關鍵,是打通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蒼南縣打通了36個部門的系統信息共享,讓數據代替“群眾跑”。

此外,蒼南縣將政務服務延伸到PC端、手機端,建立“淘寶式”政務服務模式,拓展互聯網+“一端服務”的標準化,採取“網上申請、網上審批、快遞送達”的方式實現群眾辦事“一次都不跑”。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永嘉縣

把“最多跑一次”向基層便民服務平臺延伸,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今年,永嘉縣依託鄉鎮“四個平臺”服務功能和建設體系,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全力推進兩項工作融合建設,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鄉鎮、村(社區)基層便民服務平臺延伸,著力打造“城鄉一體、標準統一、辦事便捷、服務優良”的基層行政服務環境。

永嘉縣將全縣22個鄉鎮(街道)分為沿江鎮街、山區鎮、偏遠鄉三類,分類進行“最多跑一次”事項梳理。梳理便民服務中心通用事項共181項(其中行政審批事項131項,法定事項27項,公共服務事項23項),由三類服務中心根據實際,按需點單,實現各鄉鎮(街道)“最多跑一次”事項標準統一、內容規範。

還實行“當地鄉鎮(街道)中心集中受理、部門後臺分類辦理、當地鄉鎮(街道)中心統一出件”的“一窗受理”跨級聯動服務模式。對設有派出機構的職能部門,將相應事權下放給派出機構,目前11個部門已下放261項;對未設派出機構的職能部門,通過委託的方式,將相應事項下放至當地鄉鎮(街道),目前9個部門已下放44項。

此外,永嘉縣堅持“大廳之外無審批”,按照“兩集中、兩到位”的要求,對職能部門派出機構、當地鄉鎮(街道)內設機構承擔或承接的所有審批和公共服務事權,統一進駐當地行政服務中心對外辦公。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溫州市公安局

打造“百萬申請網上辦”平臺,讓身處外地的溫州人隨時享受線上遠程服務

公安的證明類、戶籍辦理類業務量大面廣,與群眾切實利益直接相關。溫州市公安局全力打造以“全市受理、全國通辦、全網流轉”為特點的“百萬申請網上辦”平臺,顛覆性地革新了警務模式。

該平臺通過兩個月的開發,已順利開通出生登記、溫州市內戶口遷移等7項戶籍業務和8項證明業務,在線服務已佔派出所窗口80%以上的辦事量,讓群眾真正體驗到了改革帶來的獲得感。

過去受業務管轄和技術條件雙重限制,群眾必須選擇在本人戶籍地派出所申請辦理相關業務,已成為群眾辦事之痛。為此,溫州市公安局跳出思維條框、打破戶籍界 限、革新警務模式,通過受理、分配、調查、審批、寄件等全流程再造,讓群眾在溫州全市任何一個公安派出所辦事窗口都可以辦理相關業務。

為了打破“必須本人到場辦”的傳統模式和思維定式,消除群眾為了“一紙證明”千里迢迢跑回家的困境,溫州市公安局主動對接、積極應用國家發改委立項、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開發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充分依託浙江政務服務網、微信公眾號,通過安全認證、端口設置、便捷申請、自動辦理等途徑,讓每一個在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溫州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到線上辦理的遠程服務。

以信息化手段輔助公安審批管理工作,實現全環節網上審批,大幅縮短辦事時限。一是實現信息多部門共享。在安全前提下,打通公安網、政務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四大網絡”,連接民政婚姻登記和死亡註銷、國土資源房屋產權登記、衛計委醫院出生證明、人力社保證明、僑辦華僑迴歸等6項政務數據和常住人口基本信息、違法犯罪人員庫等13個公安信息系統,實現“一鍵啟動”“一網歸集”,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減少了辦事材料的提交,消滅了複印件,從根本上解決了一事跑多家政府部門的問題。

此外,溫州市公安局建立電子化數據在線建檔、保存、調取、移交、利用體系,全面消滅複印件。改變過去辦理傳統事項往往因為證明不齊、資料不齊等各種原因讓群眾“多次跑”的問題,甚至做到“一次也不跑”。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溫州市市場監管局

藉助“互聯網+”實現“證照跨級聯辦”,打造“流程最優、環節最少、時間最短”跑改樣板

今年以來,溫州市市場監管局致力打造“流程最優、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效率最高、服務最佳”的“跑改”樣板,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已發佈“最多跑一次”辦事項目清單(125項),覆蓋75.8%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公佈至今已辦結“最多跑一次”事項74636件。

溫州市市場監管局率全省之先出臺《“證照聯辦”中許可證事項“同城通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試行)》,利用互聯網、雲平臺縱向打通市、縣、鎮、村四級信息孤島、 數據壁壘,推行“同城受理、數據共享、遠程審批、快遞送達”的“證照跨級聯辦”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腿”,讓企業“少跑動”。這一工作也被列為全市“最 多跑一次”創新亮點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溫州市市場監管局在全省率先將《藥品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證書》、《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等多個證件整合成《食品藥品經營許可證》。目前,該項工作在甌海、樂清、瑞安三地試點以來,已發放“多證合一”許可證350張,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此外,溫州市市場監管局全面啟動商事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一窗辦通”模式,實現綜合受理事項“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集成化審批服務,對涉及多部門的辦事項目,按“一件事”標準納入商事登記綜合窗口,將“最多跑一次”升級為“最多跑一窗”。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下一步怎麼“跑”?

● 按照現場推進會的要求,到今年年底前,溫州市所有事項原則上都應開通網上申請辦理,申請材料複雜、環節較多、短期難以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可先實行網上預審。

● 已上網辦理的事項,必須在網上能夠真正可辦。年底前,所有綜合辦理事項要全部納入“一窗受理”平臺運行。

● 今年9月底前各地各部門要完成今年以來的證照入庫工作,鹿城、洞頭、永嘉、文成、泰順5個未設置的區(縣)要在8月底前全部設置到位。

● 市、縣各部門自行開發建設的手機APP,要在10月底前全部整合到政務服務網移動端平臺,今後各部門原則上不再建設獨立的APP。

● 另外,溫州市還在探索在基層服務中心、銀行網點等場所佈局建設自助終端,將各類查詢、繳費、開證明以及一些相對簡單的審批事項接入統一終端,能讓群眾就近自助辦理。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

今年以來,溫州市本級相繼公佈了三批共738項“最多跑一次”事項,11個縣(市、區)也分批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縣(市、區)平均為737項。同時,在5月初率全省之先,在浙江政務服務網梳理公佈公共服務事項。

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

(原標題《溫州“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哪些亮點?接下來怎麼跑?》,編輯 周琳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