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只為分享學習,特此鳴謝,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只為分享學習,特此鳴謝,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汕頭大窖老伯爺公廟

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金砂街道大窖社區,位於在汕頭市區中部,梅溪西岸,人口0.2萬。處沖積平原,地勢低窪,稱窖,又因建有三山國王廟,故稱大窖。清咸豐年間(公元1821—1855年),澄海岐山李氏人遷此居住,後又有金砂、岐山南樓、潮安、潮陽、饒平等地李氏遷此建村。村內建有紀念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大禹時期之大功臣伯益的“感天大帝廟”,俗稱“伯公廟”。大窖老伯爺公廟,這個有著一百六十餘年曆史的文化古廟,位於韓江西岸大窖村韓江堤臨江處。南依金湖橋,北靠金鳳橋。

二、 歷史沿革

據考,清咸豐年間(公元1821—1855年),澄海岐山李氏人遷徙幾十戶頭,而後創建大窖村,為保佑一方平安,紀念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大禹時期之大功臣伯益,遂始建“伯公廟”也稱“感天大帝廟”。初時選址在東面順興客棧內空地,後再東移至臨江之處,直至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前,由於社會動盪,戰亂頻繁,生靈塗炭,伯爺公廟零落破敗,鄉中無力修拓,日漸荒頹。改革開放之後,百廢俱興。為保護汕頭市區這一地方民俗文物,大窖鄉中領導經過多年籌措,成立老伯爺公廟管理小組,由集體牽頭,本著對老伯爺公的敬仰、保護地方文物、擴大地方民俗文化影響力,著手策劃重修老伯爺公廟,此舉得到海內外廣大善男信女支持及慷慨解囊,於庚午年(1990)七月二十五日正式動工,整個伯爺公廟修建工程歷時七年,耗資三百多萬元。

三、 發展現狀

大窖老伯公廟佔地3畝,目前已建成1000多平方米建築物,廟內有伯爺公廟主殿、廟宇進門牌樓、廟宇正門的門亭、天恩公主殿、八角德水亭、六角蓮榮亭、臨江圓亭、臨江長廊、主殿屏風長廊、依堤傍水樓閣等系列建築群。廟宇外鋪設水泥路長72米、寬10.5米,於路西側圍牆內嵌24幅24孝彩色瓷片圖和說明詞,還於2013年2月竣工了一座高8.4米、總寬10.2米、分三門的氣勢磅礴大山門。其正門匾刻“伯益殊勳”,由黃贊撰寫、唐大刻聯曰:“襄禹紓災浩浩洪瀾疏入海,靖虞伏虎芸芸黎庶賴安懷”,讚頌了伯公襄助大禹治水去災,把浩浩蕩蕩的洪流疏導入海,受命於舜帝為靖守山澤之虞官,制服老虎,使芸芸眾生得到安寧的事蹟。

大窖老伯爺公廟管理組還發揚伯公愛民傳統,募款救貧。自1997年以來,每年端午節,即日寇侵佔汕頭之時為濟貧日,向貧困戶發放米、油、面。

如今的大窖老伯公廟,各種建築物豐富多彩。有主座巍然屹立,玻璃瓦閃閃發光,脊嵌有雙龍奪寶,雕樑畫棟,石柱刻聯,奉敬伯公坐像,供人瞻拜,香菸氤氳;廟前一道屏風長廊,與韓江相接,多姿多彩,令該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它堪稱汕頭中心城區最大規模的紀念伯益之古廟,也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薰陶民眾愛國理念的聖址、促進和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殿堂。

四、 大窖老伯爺公碑記

伯益公傳略碑記

堯時九州華夏民以農牧為生奈何天下之水流無定勢貽害黎庶帝堯遂納四嶽之舉用鯀治水然九年水患依舊堯改求舜殛鯀於羽山舜遂舉鯀之子禹承其父之業禹與伯益后稷皋陶歷經十三載櫛風沐雨疏水傅土行山表不終伏水東漸循規入海故史記夏本紀雲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子眾庶稻可種史記載略述益公乃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禹帝時義輔弼重臣禹因治水功勞舜帝乃禪位之昭示治水政德伯益功不可沒況其後助禹傳導黎庶以農耕畜牧狩獵阡樹三皇列規條五帝仁典而使天下安樂社稷康樂禹帝晚年巡狩阡野政事遂記與益公主之歷時十年禹於會稽崩殂葬於苗山公舉孝三年禹子啟賢有帝象公遂讓啟闢居於其山之陽即天子之位立為夏朝無愧於後人頌之曰三帝股肱功大禹伯益公潮人稱之為伯益公尊諡為感天大帝立廟祀奉功垂歷四千寒暑以夏曆三月二十九日為益公誕辰命吾一方鄉土承德澤匡恩有幸為伯益公立廟昭垂福祉已逾百載歲月蹉跎時代變遷廟宇幾經興廢令通人祀善信虔誠乃重修殿堂丹塑金身條文刻碑石為記。潮邑鄉人李希龍撰並書歲久庚辰三月二十九日立碑文中講的是當帝堯的時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蕩蕩地包圍了山嶽,漫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

堯急著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嶽都說鯀可以。於是堯採納了四嶽的意見,用鯀治水。費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沒有平息,治水無功。於是帝堯就再設法尋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執行天子的職務,按時巡行視察各地諸侯所守的疆土。於巡行中發現鯀治水太不像話,就在羽山海邊誅殺了鯀。天下的人都認為舜處理得當。這時舜選拔了鯀的兒子禹,任命他繼續從事鯀的治水事業。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諸侯百官徵集民夫,展開平治水土工作。隨著山勢樹立標識,確定那些高山大川。禹傷痛父親鯀治水無功被殺,因此勞身苦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經過自己家門也不敢進。經常隨身離不開的東西,就是測定平直的水準和繩墨,劃定圖式的圓規和方矩,四時都帶著他們,用以從事於開劃九州,闢通九州道路,修築九州湖澤堤障,計度九州山嶽脈絡。同時叫伯益發放稻種,教群眾在偏溼的地方種植。禹又巡視各地所特有的物產來定其貢賦,還視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況。

因其治水功勞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為夏後,姓姒氏。

禹帝立為天子後,舉用皋陶為帝位繼承人,把他推薦給上天,並把國政授給他,但是皋陶沒有繼任就死了。後來又舉用了益,把國政授給他。過了十年,禹帝到東方視察,到達會稽,在那裡逝世。把天下傳給益。服喪三年完畢,益又把帝位讓禹的兒子啟,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於是啟繼承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潮汕人尊奉伯益公為感天大帝,以夏曆三月二十九日作為伯益公誕辰,建“伯公廟”也稱“感天大帝廟”供奉。我一方鄉土有幸立廟供奉伯益公已逾百載。廟宇幾經興廢,經籌措後重修廟宇殿堂,特刻碑石為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