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傷仲永 保生大帝 老子 范蠡 迎風追落葉 迎風追落葉 2017-10-31

[導讀]萬般變化皆由緣生,亦由緣滅。緣起緣落,物生物滅,心不應隨物而轉,且應隨緣而變。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過是看透生死皆為道。守住本心、順應自然,當是成道之法。

一、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從春天到夏天,是萬物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的喜悅。從夏天到秋天,是萬物風華逝去、盛極而衰的感傷;從秋天到冬天,是萬物歸於塵土、同於沉寂的宿命;從冬天到春天,是萬物破繭化蝶、重獲新生的慈悲。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從秋天到冬天,是萬物歸於塵土、同於沉寂的宿命(資料圖 圖源網絡)

“大道公行”第二條:存在就會有變化

世事無常,在紛繁複雜的人間變化中,人們總會感嘆容顏易逝、人心易變、歲月易老。感時傷事之際,不免惆悵萬千;物是人非之時,甚至肝腸寸斷。其實,大可不必執迷於變化之中。變化雖是無常,仍有道可循;雖是無情,卻大道公行。四季的變化,是自然之道,亦是天道啟示,自當從天道中感悟出變化之真諦:四季之變化,即是人生之變化。

花期有時,切莫“拔苗助長”

“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安石《傷仲永》

傷仲永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這是一個讓人感慨不已的悲劇。神童方仲永無師自通,自幼就能提筆寫詩,本是具有先天靈性的奇才。然而其父親卻貪圖小利,視其為炫耀的工具,四處讓仲永寫詩賺錢,剝奪了仲永自由成長的機會,打破了自然發展的規律。最後仲永靈性逐漸消磨,泯然眾人,再也沒有當年之才了。這樣的悲劇本不該重演,可今日社會放眼望去,拔苗助長之父母卻比比皆是。從春天發芽到夏天茂盛是有一個過程的,就像孩子的成長髮展一樣,同樣需要時間。而今,太多父母急功近利,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報各種培訓班、特長班、輔導班,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煞費苦心。可是這樣贏在了春天,揮霍了夏天,滋生出孩子想贏怕輸的慾望和執念,讓孩子如何能夠有沉穩的心態,去面對另一番風景的秋天和冬天?一味求好求快,讓本該天真可愛,在自然中快樂玩耍的孩子們,都背上了沉重的枷鎖。而這個枷鎖,不就是仲永之父的虛榮心嗎?逼孩子背古詩在眾人面前炫耀,逼孩子學樂器在眾人面前表演,逼孩子學做仁義禮節在眾人面前作態,這些違逆自然的行為,何嘗不是一種深深的傷害?而今童星層出不窮,放眼望去都是早慧早成的“小大人”,唱著成人的歌,跳著成人的舞,說著成人的話,博著成人的歡心。無異於一朵朵本該在春天裡,享受著陽光和雨露滋潤的花朵,卻被不斷催生催熟,被迫開出夏日才該有的芬芳,在那光輝的背後,靈魂深處該是多麼沉重的傷痛!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無異於一朵朵本該在春天享受陽光和雨露滋潤的花朵,被不斷催生催熟

我們都知道孔融四歲讓梨,可知他曾在危難之際,拋棄妻子,獨自逃生?諸葛亮侄兒諸葛恪少有辯才,機智聰慧,最後卻恃才傲物,剛愎自用,招來殺身之禍。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為何早慧之人,最後卻善終者少?違逆自然變化,當有此報。因而,有先天稟賦者,尚且該藏露鋒芒,不能過早沾惹社會之氣,要保護孩子的先天靈性。而今我們又有多少孩子是生而神靈呢?父母們還要拔苗助長,不顧天道規律,將自己的慾望強加在兒女身上,這難道不是逆天而行嗎?等到後悔之時,只嘆悔不當初。在春天,就該讓孩子盡情地去追逐、去玩耍、去成長,到了他的花期,他自然會盛開,為何一定要在夏天與群芳爭豔呢?在冬日做一枝傲骨寒梅,又何嘗不是一種獨特人生?不要再逼你的孩子早早開花了,他可能根本不會開花,而是註定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二、月盈則虧,知止不殆

夏天萬物茂盛,轉眼到了秋天的肅殺凋零,不禁讓人心生蕭條之意。殊不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凋零何嘗不是一種美,退下何嘗不是一種自在?沉迷於繁華之景,不肯面對自然衰敗之象,本身也是修行不足的表現。畢竟人生在世,既要經得起繁華,也要耐得住寂寞。世人總喜歡求好求快,得好之後往往貪心不足,變本加厲,難以知足。不知月滿則虧,盛極必衰的大道,最終引來禍患。《道德經》有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為人最大的忌諱,就是自滿自大。功成名就之時,本該是身退之時。過多的光芒集於一人之身,定會刺傷他人的眼睛,不知滿足地繼續貪念更多的榮耀,更多的光芒,心卻再也跟上慾望的腳步,豈不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輔佐越王勾踐的范蠡和文種都很有才華,一起輔助越王勾踐,復國滅吳立下了顯赫功勞,但兩個人的下場卻天差萬別。范蠡深知水滿則溢,懂得急流勇退。而文種卻放不下身上的功名,最終被逼自殺。道德經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正是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滅亡,這樣才可以長長久久。對於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不能總希望孩子去爭第一、得第一,第一永遠只有一個,一旦上去了就會“高處不勝寒”,如日中天之時,也是如履薄冰之際。一切順其自然,只要孩子盡力而為,無愧於心,就是最好的結果。知足常樂,莫要慾念太深。萬般痛苦,不過皆是慾念驅使。

三、“自損”之法應天道

即使功成不身退,也有辦法順應天道,立於不敗之地,那便是自損之法,永不“功成”。道德經有言:“天之道,損有餘以奉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當人生走向巔峰時,可“自損”往後退,不去讓自己達到最輝煌的時候,就不會有衰敗的時刻,永遠不爭強爭霸,始終處柔處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也正是道祖老子的三寶之一:“不敢為天下先。”自損有餘奉天下,處柔示弱不爭強,這就是最大的天機。所謂助人者自助,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自損越多,回報越多。每次水滿則溢之時,就要將水散出去。為人處事,常懷“空杯心態”,將讚美和鼓勵多給予他人,這不也是一種“自損”之法嗎?唯有如此,方能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捨出的是慈悲之心,得到的是大道在懷。當然,並不是為了得到更多回報,而去刻意為之,那便是本末倒置了,乃是大道如此,自當順應。懷有慈悲之心,便可常善救人,故人無棄人;常善救物,則物無棄物。

四、“大道之行”第三條:變化終將走向滅亡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萬般變化皆由緣生,亦由緣滅(資料圖 圖源網絡)

塵歸塵,土歸土。萬物終究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是踏上了回家的路。道德經有云:“反者,道之動也。”又有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實我們最終都會走向滅亡,而為道的功夫就是不斷損除後天的雜念,迴歸先天的本原。當然,這並不是讓人消極,而是希望人們能悟透坦然二字。現在的人們總是在追求幸福,卻總也得不到幸福,都是苦於執念太深。其實世間變化雖然紛繁複雜,但說到底免不了塵埃落定,同歸於寂靜。縱使叱吒風雲,最終也是“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和他人再親密無間,“天下也沒有不散的筵席”。看透變化的本質,正是為了心中坦然,能夠面對變化中的一切風風雨雨。若是看不透,就會陷於執念中不能自拔,最終為情所困,為物所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要比以前好很多,當初受苦受累的一代,成為了人之父母,為了不讓孩子也遭罪,於是給孩子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寧願自己吃鹹菜饅頭,也要讓孩子吃魚吃肉。(騰訊道學獨家稿件)

久而久之,為人父母者的重心都集於孩子身上,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一切。然而孩子終究會是長大,小鳥終會離巢,當孩子離開身邊的時候,很多父母突然失去了重心,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到底在何處了。而與此同時,由於把愛過度的壓在了孩子身上,忽略了對另一半的關注和照顧,致使夫妻矛盾很嚴重,每年高考畢業升大學之際,很多夫妻都吃了散夥飯。其實人這一生,父母會先我們而去,孩子也終究離開,只有我們的愛人能夠陪伴我們一生。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互化方能長久。而父母卻把愛都給了孩子,實則逆道而行。看透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本質,也就明白了該放手時就放手,該放下時需放下。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父母本來就是漸行漸遠,只有當“孩子”的身份滅亡了,他作為“父母”的角色才能新生。困住孩子不讓他長大,不讓他離開,在身心上的束縛,會讓“孩子”永遠是“孩子”。為了讓“孩子”終有一日變成新的“父母”,就該學會放手、放下。坦然面對“滅亡”,也是為了笑看離別,哀而不傷。

五、“大道之行”第四條:滅亡會有新生

《道德經》開篇有言:道可道,非常道。世間萬般大道變化多端,卻萬變不離其宗。可言說出的道,都不是恆久不變的道,而真正亙古不變的大道,唯有用心體悟,不可言說,一說即錯,一說即破。世間萬物從哪裡來,終究回哪裡去。若有大道指引,機緣巧合之下,自會新生。萬般變化皆由緣生,亦由緣滅。緣起緣落,物生物滅,心不應隨物而轉,且應隨緣而變。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過是看透生死皆為道。該走的留不了,該來的擋不住。守住本心、順應自然,當是成道之法。每個春天,都承載著上個冬天厚重的慈悲。每一次滅亡,都昭示著新生命的綻放。笑看生死之事,讓心多一份坦然。感悟春夏秋冬,體會大道自然,人生處處是道機。留心四季,其實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美。道並不神祕,它在就你身邊。它無時不刻地幫助著你,無處不在地守護著你。

下次再見春天,記得問它是否還記得上個冬天…

附道歌一首:《變化歌》

世間變化有道尋,四季之理聽明靈。春去夏來暖人意,秋收冬藏也有情。

急功近利不可取,順其自然應在心。少年早熟反常道,拔苗助長傷天命。

童星今日博眾彩,明日回首悔不清。靜待花開循序進,大器晚成俗世驚。

花期不同時不一,參天大樹豈能急。平生得志最忌滿,水滿則溢後悔遲。

如日中天終要落,月盈而虧不可逆。金玉滿堂莫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咎。

莫怪他人起歹心,只笑痴人錢中迷。財貨功名皆雲煙,黃粱一夢朝夕變。

多少富貴轉眼逝,當年風雲何人見。功成身退天之道,持度守中方正心。

變化有道亦無常,不變也可應萬變。身隨變化千迴轉,心自不動安如山。

春夏雖暖催人老,秋冬雖寒日日新。芸芸眾生終一死,冬去春來又新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生老病死皆常道,人生日日好時節。

千變萬變道不變,千言萬言道無言。識得變化不說盡,道應自然法無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