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

秦國因為實施“商鞅變法”,獲得了巨大的紅利。後來,秦孝公去世後,秦惠王卻開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無路之下,被逼造反,結果兵敗被殺。商鞅被殺後,秦惠王還對商鞅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

"

秦國因為實施“商鞅變法”,獲得了巨大的紅利。後來,秦孝公去世後,秦惠王卻開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無路之下,被逼造反,結果兵敗被殺。商鞅被殺後,秦惠王還對商鞅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

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秦惠王劇照)

秦惠王雖然對商鞅處以極刑,但是,他依然堅持不斷地實施“商鞅變法”,鞏固並擴大商鞅變法的成果。不但秦惠王這麼做,此後秦朝的所有國君,一直到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也沒有改變商鞅變法的各種做法。並沒有因為國家已經統一了,就另行一套。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也是對商鞅變法極為認可的。

除此外,秦朝宰相李斯還對商鞅做了高度的評價:“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要知道,李斯是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人,他所表達的觀點,差不多就是秦始皇的觀點。這也側面證明秦始皇對商鞅的認可。

商鞅當時被秦惠王所殺,大家都知道商鞅是被冤枉的。

秦惠王之所以要殺商鞅,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商鞅在實施變法的過程中,當年的秦惠王帶頭違反法令,商鞅說,秦惠王是儲君,不能受刑,就讓他師傅受刑吧。因為這件事,也就得罪了秦惠王。二是當年秦孝公去世的時候,準備把國君之位傳給商鞅。這也直接影響了秦惠王的利益,所以他不容商鞅。三是商鞅在變法執政過程中,樹立了巨大的威信。秦惠王為了讓自己有威信,不得不殺掉商鞅。

"

秦國因為實施“商鞅變法”,獲得了巨大的紅利。後來,秦孝公去世後,秦惠王卻開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無路之下,被逼造反,結果兵敗被殺。商鞅被殺後,秦惠王還對商鞅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

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秦惠王劇照)

秦惠王雖然對商鞅處以極刑,但是,他依然堅持不斷地實施“商鞅變法”,鞏固並擴大商鞅變法的成果。不但秦惠王這麼做,此後秦朝的所有國君,一直到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也沒有改變商鞅變法的各種做法。並沒有因為國家已經統一了,就另行一套。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也是對商鞅變法極為認可的。

除此外,秦朝宰相李斯還對商鞅做了高度的評價:“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要知道,李斯是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人,他所表達的觀點,差不多就是秦始皇的觀點。這也側面證明秦始皇對商鞅的認可。

商鞅當時被秦惠王所殺,大家都知道商鞅是被冤枉的。

秦惠王之所以要殺商鞅,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商鞅在實施變法的過程中,當年的秦惠王帶頭違反法令,商鞅說,秦惠王是儲君,不能受刑,就讓他師傅受刑吧。因為這件事,也就得罪了秦惠王。二是當年秦孝公去世的時候,準備把國君之位傳給商鞅。這也直接影響了秦惠王的利益,所以他不容商鞅。三是商鞅在變法執政過程中,樹立了巨大的威信。秦惠王為了讓自己有威信,不得不殺掉商鞅。

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商鞅劇照)

因此,公子虔(他就是當年秦惠王的老師之一)等人就配合秦惠王,告商鞅“謀反”。於是秦惠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嚇得逃跑,可是,沿途的百姓因為受商鞅變法條款的限制,不敢收留他。最後商鞅逃到魏國邊境,可是魏國曾經因為他在戰爭中抓獲了魏國的公子卬,同時也害怕給自己帶來麻煩,因此拒絕他入境。這樣一來,商鞅走投無路,不得不造反。

但是,他畢竟沒有什麼兵力,因此很快就被打敗戰死。

而就算他已死,秦惠王還不饒過他,不但對他滅族,還對他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

由此可見,商鞅實在是非常冤枉的。

那麼,商鞅既然是非常冤枉的,為什麼秦國後世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商鞅平反呢?他們享受著商鞅變法帶來的巨大紅利,卻那麼殘酷無情地對待商鞅。他們這樣做,難道不覺得愧疚嗎?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得從秦孝公去世時候,準備把皇位傳給商鞅的這個舉動來分析。

秦孝公準備把皇位傳給商鞅的事,記載在《戰國策》裡:“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就是說,秦孝公準備傳位給商鞅,但是商鞅拒絕了,“辭不受”。

"

秦國因為實施“商鞅變法”,獲得了巨大的紅利。後來,秦孝公去世後,秦惠王卻開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無路之下,被逼造反,結果兵敗被殺。商鞅被殺後,秦惠王還對商鞅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

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秦惠王劇照)

秦惠王雖然對商鞅處以極刑,但是,他依然堅持不斷地實施“商鞅變法”,鞏固並擴大商鞅變法的成果。不但秦惠王這麼做,此後秦朝的所有國君,一直到秦始皇建立秦朝後,也沒有改變商鞅變法的各種做法。並沒有因為國家已經統一了,就另行一套。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始皇也是對商鞅變法極為認可的。

除此外,秦朝宰相李斯還對商鞅做了高度的評價:“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要知道,李斯是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人,他所表達的觀點,差不多就是秦始皇的觀點。這也側面證明秦始皇對商鞅的認可。

商鞅當時被秦惠王所殺,大家都知道商鞅是被冤枉的。

秦惠王之所以要殺商鞅,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商鞅在實施變法的過程中,當年的秦惠王帶頭違反法令,商鞅說,秦惠王是儲君,不能受刑,就讓他師傅受刑吧。因為這件事,也就得罪了秦惠王。二是當年秦孝公去世的時候,準備把國君之位傳給商鞅。這也直接影響了秦惠王的利益,所以他不容商鞅。三是商鞅在變法執政過程中,樹立了巨大的威信。秦惠王為了讓自己有威信,不得不殺掉商鞅。

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商鞅劇照)

因此,公子虔(他就是當年秦惠王的老師之一)等人就配合秦惠王,告商鞅“謀反”。於是秦惠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嚇得逃跑,可是,沿途的百姓因為受商鞅變法條款的限制,不敢收留他。最後商鞅逃到魏國邊境,可是魏國曾經因為他在戰爭中抓獲了魏國的公子卬,同時也害怕給自己帶來麻煩,因此拒絕他入境。這樣一來,商鞅走投無路,不得不造反。

但是,他畢竟沒有什麼兵力,因此很快就被打敗戰死。

而就算他已死,秦惠王還不饒過他,不但對他滅族,還對他的屍體處以車裂之刑。

由此可見,商鞅實在是非常冤枉的。

那麼,商鞅既然是非常冤枉的,為什麼秦國後世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商鞅平反呢?他們享受著商鞅變法帶來的巨大紅利,卻那麼殘酷無情地對待商鞅。他們這樣做,難道不覺得愧疚嗎?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得從秦孝公去世時候,準備把皇位傳給商鞅的這個舉動來分析。

秦孝公準備把皇位傳給商鞅的事,記載在《戰國策》裡:“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就是說,秦孝公準備傳位給商鞅,但是商鞅拒絕了,“辭不受”。

商鞅是冤枉的,後世秦王為何不給他平反?從秦孝公一舉動可知

(秦孝公劇照)

​秦孝公準備傳位給商鞅的這件事,是很讓人疑惑的。我們知道,古代任何帝王在傳位的時候,都會傳給自己的兒子這種血緣關係最近的人。就算是傳給弟弟,也不是太情願。他怎麼會提出傳位給商鞅呢?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秦孝公想學習堯舜,搞“禪讓”。但這話是不對的。歷史上所有的所謂“禪讓”,大都是被逼迫的結果,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絕對沒有主動而為的。更何況是在權力完全沒有受到逼迫的情況下主動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還有,秦孝公相信的是法家那一套,他怎麼會做儒家提倡的“禪讓”之道呢?

由此可見,秦孝公做的這件事,一定是一個“陰謀”,是因為害怕商鞅的威望太高,秦惠王無法壓制住他,故意試探他的。說不定,秦惠王殺商鞅這件事,秦孝公生前就已經和秦惠王商量好了,佈置好路數,等著秦惠王來實施。就算沒有商量好,秦孝公這樣做,也會在秦惠王心中激起更大反感,增強其一定要處決商鞅的強烈願望。

既然連秦孝公都在擔心商鞅權力太大,奪了他秦國的國君之位。後世的帝王怎麼可能還給他平反呢?雖然商鞅死掉,也已經被滅族了。但是,後世還會出現商鞅這樣的權臣。給商鞅平反,就意味著肯定這些權臣的做法。君王們當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自然不會做這樣的“蠢事”。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