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越忙越窮?無非三個原因!

上海女子圖鑑 投資 美文 魔鬼銷售學 2018-12-12
你為什麼越忙越窮?無非三個原因!

再厲害的人,也是人,是人就會有抱怨。

大文豪巴爾扎克就曾抱怨說:

我需要休息,讓我的大腦重新煥發活力,旅行能讓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須得有錢,為了賺到錢,我必須要工作...我陷入到了一個惡性循環裡,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如今很多人就被困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憧憬著詩意和遠方,卻又不得不面對眼前的苟且。

這就是現實,而更現實地是,已經很努力了,累得和狗一樣,卻依然掙不到錢。

越窮越要忙,可越忙卻越窮,成了今天很多人最尷尬的痛。

老話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這也就是說,只要你足夠努力,只要忙活就會有收穫,那為什麼會出現越忙活越窮這種情況呢?

有三個原因。

01 收入一般,但消費慾望太大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不假,但一份收穫只能解決溫飽,真正想要過得好一點,財務自由一點,需要十份收穫,甚至是上百份收穫。

在一二線城市,月薪過萬的人不少,但月薪不過萬的人更多,很多人的收入有一半給了房東,有房子的也會給了銀行。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一個很震驚的數據,說目前的90後平均負債高達12萬,是月收入的18.5倍。

起初我很懷疑這個數據的真實性,但後來看到不少讀者留言說,工作幾年,沒有存款,負債累累,有人欠10萬,有人欠50萬...

很多人入不敷出的原因是:收入跟不上消費

很多人太容易受「精緻生活」這種思想的影響了,一味追求高品質生活,什麼都要好的,再加上消費太便利,借款的方式又太多...

所有的因素加在一起,讓很多人成了精緻生活的奴隸。

為什麼很多人工作不開心也不敢辭職?

因為他沒有存款,每個月還要還不少錢,拆東牆補西牆,去填補各種窟窿,所以他的資金不能有斷層。

一個很現實且普遍的現象:很多人雖然工作多年,但卻沒有能力應對任何變故。

其實,愉悅自己當然沒有問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當然也沒問題,但前提是你得有這個實力,而不是透支未來。

你月入5萬,消費2萬,這無可厚非;但你月入5000,也消費2萬,這就有問題了。

李銀河談到「精緻生活」時說,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我一直認為,投資自己的大腦和才華,是最應該去花錢的地方,而不是買各種包、化妝品、手機...

收入跟不上消費,你即使工作再努力,再忙活,結果還是沒錢,很多人缺的不是掙錢的能力,而是對消費的控制力。

02 收入性價比太低,陷入貧窮死循環

有一部分對消費的控制力很好,甚至還是相當節省的,而且工作也很努力,每天忙裡忙外的,但為什麼仍然比較窮呢?

因為收入性價比不高,陷入了一種貧窮的死循環。

很多人窮真得不是不努力,反而是太努力了,比如說快遞員、流水線上的操作工、路邊的小攤販、服務員 ...

他們眼一睜開就是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天三頓飯就是急急忙忙的,然後累了一天了,要麼回家倒頭就睡,要麼就是看看電視之類的,放鬆放鬆。

可能他們的收入也不少,比如很多快遞員的工資比辦公室白領要高,但是他們的高收入是建立在高付出的基礎之上。

以最廉價的勞動力換取報酬,他們每天24小時有一大半都在工作,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去額外地進行自我提升,而且他們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往往對自身的能力也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個人的自身價值和能力沒有突破性的提升,就意味著他的薪資很難有大的突破,只能一直掙辛苦錢。

掙錢不能只看收入多少,而應該看收入的性價比,看賺錢的形式。

月薪3萬的煎餅大媽在收入上很難再有突破了,因為已經到極限了,早上五六點出攤,晚上九十點結束,不管是時間和精力都到達了極限。

而每天工作8個小時,月薪5000的白領則不同,他有時間提升自己,這就是希望。

這也是我一直勸大家要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己的原因,人不能靠純勞動力掙錢,那樣很辛苦,也往往掙不到錢。

03 低質量的勤奮,效率太低

我經常說,不是所有加班的人都值得讚賞,不是所有的忙碌都值得肯定。

因為很多人都是低質量的勤奮者,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效率太低下了,能力不行。

在電視劇《上海女子圖鑑》裡有這麼一幕:

羅海燕做excel表格,不會用快捷鍵,一個數據埋頭算上半天,而旁邊的同事,用表格裡的算法公式,兩秒鐘就搞定。

這就是工作能力,做事高效是職場人最應該具備的素養。

什麼叫高效?

別人三小時完成,你只需要一小時,且質量還高,投入的越少,產出的卻越多,這就是高效。

你做事高效,就會得到領導的賞識,也才會有時間做更多的事,比如提升自己,比如準時下班去兼職、社交...

而很多效率低下的人,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上躥下跳的,卻始終沒有太大的成長。

這就是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會越拉越大,正如有錢的越有錢,窮人越窮一樣。

這是一個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問題,我們不要總是被自己努力的樣子所感動,有時候應該反思反思是否是能力不行,而不是工作太多。

好的人生,都很講究效率的。

既然都已經努力了,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讓回報最大化,去爭取一個更好的人生,避免出現「窮忙」的尷尬。

上面這三個原因,就是改變的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