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堰公園

地處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經濟文化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衛生鎮、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健康鎮(試點)、上海市文明鎮。

16

大團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堰公園

地處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經濟文化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衛生鎮、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健康鎮(試點)、上海市文明鎮。

16

大團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大團鎮位於南匯區的東南部,是經國務院註冊的南匯縣四大鎮之一,始建於公元1568年(明朝隆慶二年)。上海郊區環線和南蘆公路等六條幹線橫貫全鎮,是南匯區東南部地區的重鎮。

17

橫沔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堰公園

地處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經濟文化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衛生鎮、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健康鎮(試點)、上海市文明鎮。

16

大團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大團鎮位於南匯區的東南部,是經國務院註冊的南匯縣四大鎮之一,始建於公元1568年(明朝隆慶二年)。上海郊區環線和南蘆公路等六條幹線橫貫全鎮,是南匯區東南部地區的重鎮。

17

橫沔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橫沔古鎮

建國前,橫沔集鎮為浦東18大鎮之一,不僅中大街、廟場街店鋪鄰接,連河西街、花園街也很是熱鬧。橫沔鎮是上海郊區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之一,至2000年7月與康橋鎮合併,建立新康橋鎮。

18

杜行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堰公園

地處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經濟文化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衛生鎮、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健康鎮(試點)、上海市文明鎮。

16

大團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大團鎮位於南匯區的東南部,是經國務院註冊的南匯縣四大鎮之一,始建於公元1568年(明朝隆慶二年)。上海郊區環線和南蘆公路等六條幹線橫貫全鎮,是南匯區東南部地區的重鎮。

17

橫沔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橫沔古鎮

建國前,橫沔集鎮為浦東18大鎮之一,不僅中大街、廟場街店鋪鄰接,連河西街、花園街也很是熱鬧。橫沔鎮是上海郊區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之一,至2000年7月與康橋鎮合併,建立新康橋鎮。

18

杜行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杜行鎮老街舊影與現狀

位於閔行區黃浦江以東,原屬南匯縣,清光緒四年(1878年)設鄉。2000年10月18日,根據閔行區區劃調整方案,對陳行、杜行、魯匯3鎮,進行撤三建一,成立閔行區浦江鎮。

文字來源:圖溯上海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絡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堰公園

地處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經濟文化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衛生鎮、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健康鎮(試點)、上海市文明鎮。

16

大團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大團鎮位於南匯區的東南部,是經國務院註冊的南匯縣四大鎮之一,始建於公元1568年(明朝隆慶二年)。上海郊區環線和南蘆公路等六條幹線橫貫全鎮,是南匯區東南部地區的重鎮。

17

橫沔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橫沔古鎮

建國前,橫沔集鎮為浦東18大鎮之一,不僅中大街、廟場街店鋪鄰接,連河西街、花園街也很是熱鬧。橫沔鎮是上海郊區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之一,至2000年7月與康橋鎮合併,建立新康橋鎮。

18

杜行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杜行鎮老街舊影與現狀

位於閔行區黃浦江以東,原屬南匯縣,清光緒四年(1878年)設鄉。2000年10月18日,根據閔行區區劃調整方案,對陳行、杜行、魯匯3鎮,進行撤三建一,成立閔行區浦江鎮。

文字來源:圖溯上海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絡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浦東十八鎮泛指整個黃浦江以東地區,十八鎮現分屬原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閔行區和浦東新區(指2009年前未合併南匯時,下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民族工業在浦東誕生。浦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了許多浦東大鎮的繁榮,在這些繁榮的大鎮裡,有十八個鎮脫穎而出,成為老上海口中的“浦東十八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點擊查看大圖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01

周浦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歷史悠久,浦東地區的航運中樞,清末民初是浦東最大的糧棉集散地和工商業發達地區,有“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美稱。浦東周家渡到南匯周浦鎮的上南鐵路,於1925年通車。周浦鎮有四多:一是河道多,二是古橋多,三是商鋪多,四是中西風格建築多。

02

新場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世二品坊

具有千年歷史,新場鎮是浦東最後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遊休閒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

03

川沙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黃炎培故居

位於浦東新區東南,東距浦東國際機場6公里,有各類工商、企事業單位近5200家。川沙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淵深厚,是一代名人宋慶齡、黃炎培的故鄉。川沙水靈秀色,民風儒實,商業發達,是新區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04

塘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814年,同治年間手工業興起,形成集鎮。交通的便利促進了冶坊、孵坊、酒坊、染坊及竹器場、牧場、小型船廠等作坊工場的發展。鄰近鄉鎮以塘橋作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集散地,塘橋由此成為浦東較大的集鎮。

05

北蔡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流經北蔡鎮的白蓮涇

因宋代有蔡姓大族遷徙來此聚居而得名。北蔡鎮地處經濟繁榮的浦東西南部、隸屬於三林世博功能區域。水陸交通便捷。境內川揚河、白蓮涇等區級河道橫貫鎮區。

06

張江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江科技園

位於浦東新區腹地,以前是農業為主的集鎮。清末至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

07

洋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位於浦東新區西北角,早在1403年黃浦江形成以前,橫亙在上海縣城北側的東西向河道洋涇浜已經形成。到1912年洋涇鎮已經成為上海縣除城廂、租界、閘北以外,與北新涇、閔行齊名的大鎮,是上海縣浦東部分的重要政治中心。

08

三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三林鎮歷史風貌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在國內、國際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

09

奉城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原奉賢縣城駐地,歷史悠久,948年已經設鹽場。位於奉賢區東部偏南,南臨杭州灣,東連洪廟鎮,西接塘外,北與頭橋鎮相連。2000年,奉城被列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一城九鎮”之一的中心鎮。

10

航頭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航頭鎮位於浦東新區南端,南匯區西南部,地處奉賢、閔行和南匯交界之處,素有“金三角”之稱,航頭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裡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

11

楊思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楊思鎮有座古石橋,正橋兩側石條上刻有“楊思橋”三字,還附有對聯:“難忘筠溪懷裡涉,北達滬邑東向榮。”

舊稱楊思橋,明末清初出現少數紡紗、釀酒等手工業作坊。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立楊師橋市,初具集市雛形。楊思有“火機大王”之稱, 火機花衣(棉花)滬上聞名,生產的飛機牌棉紗暢銷國內和東南亞。另外楊思是大米集散地,米業畸形發展。

12

惠南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古鐘園位於惠南鎮西南角衛星河畔

惠南鎮地處上海東南部,南匯中部。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建於1386年。惠南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並沿用到今。惠南鎮自建史以來一直是南匯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

13

南橋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南橋鎮二嚴寺

是浦南重鎮,屬奉賢縣,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處於上海市西南角,距市中心35公里。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本地已有手工業,商賈會聚,唐末形成集鎮。據歷代志書載,鎮北有高闊岡阜,相傳為吳王夫差葬三女之地,名曰“三女岡”。

14

朱涇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朱涇鎮鳥瞰

上海浦南重鎮,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滬、浙交界處。朱涇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代建鎮以來,已有千年歷史。鎮內名勝古蹟繁多,民間藝術豐富,金山農民畫遠近馳名。解放後,朱徑鎮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15

張堰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張堰公園

地處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經濟文化重鎮。這裡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經濟發達。是國家衛生鎮、中國經濟文化名鎮、全國百佳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健康鎮(試點)、上海市文明鎮。

16

大團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大團鎮位於南匯區的東南部,是經國務院註冊的南匯縣四大鎮之一,始建於公元1568年(明朝隆慶二年)。上海郊區環線和南蘆公路等六條幹線橫貫全鎮,是南匯區東南部地區的重鎮。

17

橫沔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橫沔古鎮

建國前,橫沔集鎮為浦東18大鎮之一,不僅中大街、廟場街店鋪鄰接,連河西街、花園街也很是熱鬧。橫沔鎮是上海郊區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之一,至2000年7月與康橋鎮合併,建立新康橋鎮。

18

杜行鎮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杜行鎮老街舊影與現狀

位於閔行區黃浦江以東,原屬南匯縣,清光緒四年(1878年)設鄉。2000年10月18日,根據閔行區區劃調整方案,對陳行、杜行、魯匯3鎮,進行撤三建一,成立閔行區浦江鎮。

文字來源:圖溯上海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絡

老上海浦東十八鎮老上海浦東十八鎮

等儂來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