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不是藥神》《江湖兒女》《動物世界》《一出好戲》《爆裂無聲》《無雙》等在口碑或票房上已經取得優異成績的影片,到《攀登者》《上海堡壘》《南方車站的聚會》等多部題材各異的新片,越來越多“上海出品”的佳作在市場上收穫肯定和期待。“上海出品”這一金字招牌,也成為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眾多行業大咖在探討電影時出現的熱詞之一。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領跑,上海更是靈感寶地

去年,《我不是藥神》《春天的馬拉松》《江湖兒女》等12部上海出品影片被授予“2018年上海電影佳作”稱號。

這12部作品背後是“上海出品”電影的亮眼成績單:據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共生產電影完成片86部,35部上海出品影片進入院線上映,累計票房約1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0%;上海出品影片票房佔全國國產片票房的27.4%,4部上海出品影片進入全年國產片票房前十位。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亮眼,魔都更是拍電影的好舞臺

今年,上海出品的電影繼續在市場上披荊斬棘,勇往無前。春節檔《飛馳人生》已經在票房上取得佳績,而即將在暑期檔上映的科幻新片《上海堡壘》,即將在國慶檔上映,吳京、章子怡等眾星齊聚的《攀登者》,以及入圍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南方車站的聚會》都是眾人期待的新片。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亮眼,魔都更是拍電影的好舞臺

其實,“上海出品”的電影不僅在市場上領跑,上海更是許多優秀國產電影的靈感來源寶地。從許鞍華的《半生緣》、關錦鵬的《長恨歌》到王家衛的《2046》,不少影片裡都有著上海文化的烙印,上海方言、旗袍、老洋房、交響樂等等都是片中的典型上海記憶。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亮眼,魔都更是拍電影的好舞臺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滬港電影合作交流”金爵論壇”上,曾拍過上海背景電影《聽風者》的導演莊文強便稱讚上海是一個很好的舞臺,是能讓電影人產生很多關於故事創作想象的地方。“這裡有超過100年曆史的舊建築,可以演出很有歷史感的電影,也湧現了很多優秀的電影人。”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亮眼,魔都更是拍電影的好舞臺

他還特別提到,上海是特別適合拍電影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上海市民都非常配合,為拍攝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說在上海街上拍戲,有人圍觀,我們說拍戲希望他們離開,他們就很服從地走了,而其他地方可能怎麼叫都不走的。”

上海服務品牌輸出,為長三角影視劇拍攝保駕護航

“上海出品”電影引領市場,上海為電影拍攝和製作的周到服務也無疑是一流水平。

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成立已將近5年,這一影視攝製服務“窗口”提供諮詢類和協調類兩大類服務,幾乎覆蓋劇組拍攝的全部需求,涉及取景地、特殊拍攝、置景、車輛、法務等各種劇組拍攝事項。

比如徐崢執導的“囧途”系列第三部《港囧》,當年在上海居民家取景時,鄰居以擾民為由堅決拒絕劇組進入。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祕書長、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負責人於誌慶陪著劇組工作人員在居民樓下等了一天,拎去的水果都被直接扔了出來。最終,於誌慶找到街道辦事處,讓他們一起出面協調,幫助劇組得到了拍攝許可。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亮眼,魔都更是拍電影的好舞臺

多年來,只要劇組在拍攝時遇到問題,劇組就可以通過服務機構溝通,由服務機構來進一步協調、對接各方需求,並以完全免費的方式提供中介服務。這不但挖掘了上海現有的拍攝資源,也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就連於誌慶都被笑稱作上海灘電影行業最忙碌的“老孃舅”。

“上海出品”電影成績亮眼,魔都更是拍電影的好舞臺

在上海打造四大品牌的今天,“上海服務”品牌的精細化、系統化,也得到了全國各地前來取經的兄弟機構們的一致稱讚。如今,由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牽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主要影視拍攝基地倡議建立“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機制正在形成緊密合作關係,這個服務品牌已經輻射到長三角,也將有利於長三角地區影視拍攝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