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馬鑾杜氏、高浦高氏

前方!傳來好消息!

剛剛通過!

集美區民政局發文准予

集美區高氏歷史文化保護中心、

集美區杜氏文化保護中心成立登記。

成立

集美區新成立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中心

資料顯示,集美區杜氏文化保護中心、集美區高氏歷史文化保護中心分別作為“馬鑾杜氏祭祖信俗”“高浦高氏祭祖信俗”這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單位,成立後將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優秀家風,促進集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記者瞭解到,馬鑾杜氏祭祖信俗、高浦高氏祭祖信俗已被列入集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前正在申報市級非遺項目。

一起來了解一下

集美這兩個非遺項目!

馬鑾杜氏祭祖信俗

(視頻來源/福建公共頻道八閩新風采——廈門馬鑾杜氏家廟)

馬鑾杜氏從南宋度宗年間延續至今,杜氏祭祖在每年春、秋兩個季節舉行。經過歷史發展,馬鑾杜氏祭祖信俗從廈門周邊擴大到福清、莆田、泉州、廣東、港澳臺,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印尼、越南等地。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馬鑾杜氏家廟位於廈門市集美區杏濱街道馬鑾村,有幾百年的歷史,是廈門沿海較著名的宗祠建築。杜氏家廟目前保留為清朝風格,部分石刻為清時遺物,文化價值頗高。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家廟佔地400多平方米,面向西南,三進面闊,軒敞明亮,以青石砌造施以雕鏤,頂架鋪設木結構,雕樑畫棟,工藝精緻。大門正額四個漆金大字“杜氏家廟”,威嚴肅穆。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杜氏家廟自明清以來歷代屢有修建,據族譜記載家廟於明萬曆年首修,1981年緬甸仰光杜氏京兆堂宗親回鄉祭祖,見家廟頹敗遂倡議海內外族人長房齊心協力重建家廟,建設工程於1982年開工到1984年完工,自此,家廟煥然一新。

杜氏家廟歷史底蘊深厚,家廟後堂《復業記》碑刻為明兩京大理寺林希元所撰,記載了明嘉靖二十五年杜氏族人幾經努力,重新奪回祖田先祖得祿公在德化屯田產業故事。

為了更好的凝聚宗親,加強海內外裔孫聯繫,馬鑾杜氏族人於1988年成立了杜氏馬鑾華僑理事會。並於後來設立了愛心基金會,籌集公益善款用於幫助或獎勵族人。

史載杜氏自宋末元初開基始祖仁公駐鑾以來,人才輩出,而杜氏家廟見證著子孫後裔清源長流,也福佑族人繁榮蒼盛,千秋萬代。

高浦高氏祭祖信俗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高浦高氏一族乃南宋嘉定年間(公元1208年)由高士表從泉州安平祖地遷移而至,是廈門最早、最大的高姓聚集區。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800多年來,高浦高氏遷播至廣東、港澳臺,以及新加坡、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地。高浦高氏祭祖信俗結合了宗族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以及尊儒重教的思想,隨著子孫繁衍,高氏宗族文化和祭祖習俗也傳播到各地。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高浦高氏祭祖信俗秉承了中華高氏宗桐文化的脈絡,其內藏豐富的中華高姓歷史文化、傳統禮位與儒家思想等精髓,是當前海峽兩岸高氏祭祖信俗與高姓歷史文化研究的典範。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圖/集美杏林高浦高氏宗祠楹聯 -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廈門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詹永昭創作)

高氏祭祖信俗以崇尚傳統文化、尊儒重教的思想為核心,把宗族文化與中華傳統美德緊密聯繫起來,是高氏祭祖信俗的最大特點。

如今,高浦高氏祭祖信俗不僅繼承和弘揚了中華高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連接海峽兩岸和海外高氏宗親的主要橋樑與紐帶。

廈門集美區馬鑾杜氏、高浦高氏文化被列入非遺項目

祝願未來

越來越多傳統文化得到保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