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官路古村探祕:高宏圖倡建高氏祠堂,鐘樓懸掛千斤八耳……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清朝 中國歷史 槐樹 膠州熱點 2018-12-14

官路古村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遠。原來該村叫“程家莊”,直至明朝後期,約1600年左右,本村高宏圖中進士後,才改名叫官路村,同時取消程家關於程家莊改為官路村有兩個原因:

一、膠州自古代隸屬萊州府,府下設州,州下設縣,古時交通不便,大路稀少,從膠州到萊州只此一條大路,當官之人、參加考試之考生、往來商家,只此一條可行之路。

二、明朝後期萬曆38年約1600年官路人高宏圖考中進士,歷任山西道監察御史,巡按陝西巡視京營,太僕寺少卿、督查院左金都左副都御使、協理院事、工、兵兩部侍郎,戶,禮兩部尚書,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仕。

本村高姓算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人繁齒眾,程姓人丁不旺,

逐漸衰敗,因此,在明朝崇禎年間正式改為官路村同時程家莊廢

止。

古時,交通通訊不發達,國家為傳遞信息、情況等,特每五里建一煙墩,高約三丈,十里設一鋪(驛站)墩的作用,遇有戰事,白天點燃狼煙,夜晚點火把,互相傳遞急救信息用。驛站供傳遞情報者歇馬休息、吃飯用。本村前高嶺處有一煙墩,取名二十五里墩,現廢棄不用,五十年代時還有碎瓦礫、磚石,現蕩然無存。

清朝中期,官路醫生高徽鍍攜子高峨方遷入膠城懸壺濟世,因擅長痘科,在膠城很有名望,晚期其孫高振端,寧子正,在東關大街大同診療行醫坐診一生,為膠州的中醫、中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古蹟,村東頭原有高氏祠堂一座,舊稱影房,坐北朝南,三間正殿,配東西兩廂,大門朝西開,院內植柏樹四棵,示高氏四方通順,廣通九州四海,萬世長青之意。

該祠堂為明末高宏圖倡建,至清朝乾隆年間重修,併為高氏族人提出從十四世起定下十輩順序:“薇業方振,奕祀緒愈興”併為高氏題對聯一副:“珠山新歲月,渤海舊人家”,橫批:“將相人家”。因此,才有天下無二高之說。舊時每逢冬至、春節本族中有重大事情時,才開祠堂,共同研討。特別是農曆冬至前一天下午,本族老人、族長,掛好影軸,擺好牌位,點上香燭、三牲、慢頭等祭品,供族人祭拜祈福。

特別在春節期間更為隆重,從年三十晚至正月初三早晨,高氏族人攜香帶紙,供品之物,老幼齊至,紛至沓來,連臨縣平度、即墨、高密、膠南、陰島等地齊來祠堂祭拜祖先,祈求四季平安、五穀豐登。

在村西頭有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官廟,此廟佔地約二畝,山門高兩米,門上坎有一藍底金字匾牌,傳為高宏圖所寫,上寫“三官廟”,正北三間大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配供“風、雨、雷、電”等,四面壁畫惟妙惟肖,栩棚如生院內植古柏五棵,示東、西、南、北、中五方呼應。

東南角有鐘樓一座,懸掛一口約一千斤重的八耳鐵鐘,示意威震八方,此鍾一撞清朧說耳,響初雲雷,能傳十里以外,可謂官路一絕,鐘的外面鑄有倡建人,捐款施捨人的名字數量,可惜1958年大鍊鋼鐵時毀壞,如今看來真是遺憾萬年!

村西頭路北有石頭土地廟一座,供奉本村土地之神,記得廟門對畔:“生在三界中,長在五行末”。

建廟時栽國槐一棵,據考有400多年曆史,此樹高約八來,址冠遮蔭半畝地之多,直徑1.5米以上,需三人合抱。

據說槐米、槐花有清熱涼血之功效,故本村有害火眼上火者到土地店前禱告一番,在德樹下扯一樹枝,槐米等回家廉湯飲用或洗眼睛能消炎、洩火,疾病頓消。可惜1959年大摘水利建設、修總乾渠被毀,樹幹用於村西頭搭橋。

1958年本村高如正在村後修路時挖出青銅劍半截,長約30公分。

1970年在校學生高思波發現古銅錢幾枚,土坑一個,經師生共同挖掘,挖出鋼錢約3000斤,經辨認有宣和通寶景德通寶,確認為北宋時期流通錢幣,後賣給馬店供銷社採購站,所得資金用於小學建設。

村東北約200米處發現蛤蜊皮數千斤。

2010年村北發現蛋殼陶幾片,現存大杜戈莊村賈培錫家一片。

2014年清明節在公墓發現東漢青磚兩塊,最近被膠州市列入古漢墓保護群,禁止隨意挖掘。

公墓往北300米處原有古墳一座,叫韃子瑩,據上幾輩老人講,金、元時候寇入侵中國,每村派駐一名夷人任行政長官,統治我們漢族勞苦大眾,虐待當地百姓,成天給他當牛做馬,受盡百般凌辱,村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於某年8月15日夜趁其酒醉如泥的情況下,將其殺死埋在公墓北面地裡,後來人們習慣稱此瑩叫“韃子瑩”,該地叫“韃子地”。

長城以外,塞北之地,番邦之域,異族之鄉,語言不通,服飾各別,不論滿族、蒙族、女真族等,我們通稱其為“韃子”。

清朝中後期,本村保留了一項集舞蹈、表演、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文藝節目“跑大駕”。此項文藝表演是官路村的唯演出劇目,是膠州乃至山東半島的一支獨特的奇葩,是膠州大秧歌的姊妹篇。但比大秧歌氣勢場面更加壯觀宏大,人物更加鮮明,以深刻的寓意寄託勞動人民追求平安幸福、風調雨順、社會安定、和諧的夢想,由於種種原因、跑大駕這種文化活動,後繼乏人,瀕臨失傳,惜哉、痛哉!

根據以上資料推斷,官路建村至少在900年以前,甚至更早,待考。

另清朝時,本村共有油坊七家,有堂號的有:南利生、北利生、利生永、使順成、夜興成、夜來永六座,還有一座沒有名號,取名小油坊。

編輯:老兵 撰稿人 高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