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長清再發力。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8月29日上午,山東大學和山東本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協議簽訂暨“山東大學土壤生態修復本源生態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位於長清區平安街道的山東本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此次合作是“企研”力量與“校研”力量的強力融合,標誌著長清區在推進校企融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李季孝出席儀式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趙居安出席儀式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張昭森出席儀式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袁長奎出席儀式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趙居安、李季孝為“山東大學新舊動能轉換本源生態示範基地” 揭牌。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袁長、王立民為“山東大學土壤生態修復本源研發中心” 揭牌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劉永亭在儀式上致辭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劉寶林主持儀式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本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安國介紹企業與山東大學產學研合作情況及企業發展情況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曙光講話

劉永亭在儀式上致辭,他指出,山東本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合作簽約暨“山東大學土壤生態修復創新研發中心”揭牌簽約儀式,對於進一步提高我區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現代產業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區以產業化發展為基礎,以現代農業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走產業基地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的新型農業化道路,通過培育特色產業基地,發展農業合作組織,扶持龍頭企業等舉措,大力推動農業生產力發展,加快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走出了一條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發展路子,現代農業發展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在環境汙染防治、水處理工藝、環境分析與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等領域具有卓有成效的研究,先後承擔各種研究開發課題160餘項,取得了30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山東本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土壤生態修復、土壤汙染處理及減肥控藥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雙方的成功合作是科技創新服務於經濟、社會的最有效的載體之一,是一件對多方有益、有利的好事、實事,各有關部門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山東大學技術轉移項目在長清的發展,以良好的環境和服務,推進戰略合作的順利實施。

劉寶林在主持儀式時指出,“山東大學新舊動能轉換本源生態示範基地”和“山東大學土壤生態修復本源研發中心”的簽約揭牌,是我區與山東大學產學研合作的又一成功碩果。近年來,山東大學以山東大學技術轉移長清中心為載體,堅持把智能焊接技術與壓力容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環保工程和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生態農業等作為主導產業,積極與我區企業對接人才和項目需求,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促成了一大批高端產業合作項目。這次活動成功簽約,不僅對提升企業研發能力,為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深化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而且為我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創造了新契機。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合作協議簽署

成立示範基地 長清區產學研合作“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與會來賓參觀實驗室

農業產業有隱憂

中國是農業大國,歷經多年發展,農業獲得了長足進步,單位產量的快速提升和供應品種類別的極大豐富是有目共睹的。但農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資源的消耗性投入,土地因為化肥和農藥多年的連續性使用,已累積了不少的問題。設施農業產區,土壤存在著鹽漬化、板結、青苔甚至紅苔等問題;土壤的微生態系統受到破壞、自我修復能力大大減弱,土壤自毒、土傳病害問題比較突出。

“土壤可以說是農作物的胃腸道,腸道不好何談身體好?為了推進“三減一控”、生產出健康的農產品、推進供給側改革。我們需要在農業土壤的生態修復方面,發現新技術、推動新技術的應用,讓土壤健康起來!”濟南市農業局局長李季孝如是說。

需求倒逼舊動能

“作物栽植前的土壤處理、過去基本是採用甲基溴、又名溴甲烷,其在有效殺死病蟲害的同時,也消耗著空氣中的臭氧層。因此,國際上籤訂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逐步淘汰溴甲烷,以保護空氣中的臭氧層防止太陽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傷害。目前,我國甲基溴的替代產品有氯化苦、棉隆、硫酰氟、石灰氮以及含有噻唑膦成分的藥劑。這些產品進行土壤消毒時、都有一定的侷限性,使用麻煩、需要多次農事操作,有的還具有滅活性和殘留毒性,對土壤生態修復是不利的。”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曙光同時介紹,“長期這種土壤消毒方法、將是嚴重損害土壤活力和微生態系統的,需要對舊的技術和產品進行迭代”。

新動能添彩“綠水青山”

“山東本源生態農業公司創造性應用鼠李糖脂、蔗糖酯與複合微生物菌劑結合、解決土壤生態修復問題,通過恢復土壤活力和微生態系統修復,解決土壤消毒改良、線蟲、重茬連作所帶來的農業生產難題,解決效果高效、結果環保。山東大學具備技術研發的集群優勢、且一直在做土壤生態修復的新技術研究,與我們企業的科研是順向的。在區產學研辦公室的牽線搭橋下,我們實現了深入合作,通過‘產學研’結合方式、融合雙方科研力量,才有了我們產品的科技領先,才有了為實現‘綠水青山’添彩的能力。”山東本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安國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

長清正是深深認識到,新舊動能迭代過程中需要注意培育新動能,才有了一批批擁有新技術與新產品的企業湧現。相信通過產學研工作和創新資源供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將在長清這片沃土加快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