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消費者手中的每一杯牛奶背後都有很長的產業鏈和完整的生態圈。對於中國的奶業來說,龐大的人口基數、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的人均牛奶佔有量、領先的加工技術都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此同時,奶業資源不平衡是全球化問題,中國奶企也需要通過全球化路徑來解決。

為順應奶業全球化趨勢,增強奶業自我發展能力,在第九屆中國奶業大會上10家乳企共同成立“一帶一路”奶業聯盟。7月12日,在第十屆中國奶業大會上,7家企業成為“一帶一路”奶業建設新成員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故事。

引進來:中國市場吸引全球目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鵬程在論壇上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乳業資源豐富的大洋洲、歐洲和美洲,養殖、加工技術領先,乳品人均消費量超過270千克,市場已接近飽和,需要通過出口緩解產業。而乳業資源緊缺、技術落後的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目前的人均消費量只有幾十千克,人口基數大,市場潛力巨大,需要通過進口滿足消費需求。

中國奶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烏拉圭駐華大使館一等祕書費德里科·拉赫向在場的中國企業推介道:“烏拉圭的牛奶人均年消費量是中國人均消費量的9倍多。烏拉圭本國90%的牛奶交給牛奶加工廠,70%的牛奶產品用於出口。”

作為“一帶一路”奶業建設新成員,科拿乳品(烏拉圭國家奶農合作社集團)中國首席代表田文靜介紹道,烏拉圭奶業資源豐富,而中國在奶業資源方面相對較弱,雙方能很好地互補。“我們計劃近幾年將中國打造成繼北非、美洲、俄羅斯三大傳統市場之外的第四大出口市場。”

在費德里科·拉赫看來,烏拉圭企業成為第一個參加“一帶一路”奶業聯盟的外國企業,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完美詮釋。

走出去:新西蘭是投資最集中國家

中國的奶業不僅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企業也走出國門在他國投資奶業,建立生產基地,加快國際化步伐,提升自身競爭力。

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的調查,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17家企業在境外投資奶業。其中包括14家乳品加工企業,1家奶牛養殖企業,2家其他企業。投資國別為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尼、泰國、以色列、愛爾蘭、俄羅斯等,投資領域有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奶粉和液態奶等乳製品生產,以及奶牛養殖和牧草種植。新西蘭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奶業最集中的國家。

“去年12月,我們在印尼投資的工廠投入生產,生產的酸奶在當地銷售後受到歡迎。這是蒙牛第一次採用海外奶源生產、銷售,我們計劃將這一成功模式在更多國家推廣。” 李鵬程在論壇上表示。

作為“一帶一路”奶業建設新成員,澳優乳業相關負責人在論壇上介紹道:“截至目前,澳優乳業在全球有10家工廠,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荷蘭有5家工廠,新西蘭有1家工廠。澳優旗下佳貝艾特已經銷售到全球60多個國家,其中包括意大利、葡萄牙等3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

鵬欣集團總裁助理兼農業集團副總裁王卿禕則表示,大康農業下屬的新西蘭乳業公司目前在新西蘭擁有29個原生態牧場,並形成了“紐仕蘭”自有品牌的各類中高端乳製品。2017年年底,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阿里巴巴,建設覆蓋線上線下的全國分銷網絡,打造“全球優質高頻快消品集成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