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東省的產業結構中,“七七八八”形象地說明了傳統產業底盤重、塊頭大: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佔傳統產業比重約70%;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佔80%,電力裝機中,煤電佔80%。為此,山東以觀念變革引領制度創新,以深化改革激發內在活力,深入實施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壯大現代優勢產業集群,發揮重大項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提供經驗借鑑。

山東能源集團:

昔日“烏金”變“綠金”

從地下數百米排出的黑色礦井汙水,源源不斷流進淨化設備,經多重處理後變成了環保可用的中水,被用於道路煤場降塵、綠化噴灌……如今,礦山變青山、礦區變景區正在山東能源集團成為現實,彰顯著“挖出烏金、還回綠金”的國企責任擔當。

通過整合山東6家省屬煤炭企業組建而成的山東能源集團,近年來將清潔綠色能源作為主攻方向,商品煤產量連續8年過億噸,已發展成為華東第一大清潔煤炭供應商、全國第二大優質煉焦煤供應商,連續8年躋身世界500強榜單,集團營業收入、淨利潤、社會貢獻總額、上繳稅費等指標持續位居山東省屬企業首位。

為讓“烏金”“綠”起來,山東能源集團從煤炭開採、選洗、運輸、轉化、利用的全生命週期入手,全力打造清潔能源供應商。山能新礦新巨龍公司總經理李偉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他們新近投入運營的精煤項目不僅每年能增加3億元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將浮選精煤的灰分從約9.5降低到8.3,意味著煤炭更“綠”了。

為延伸煤炭產業鏈,讓煤更潔淨,山東能源集團大力發展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

在位於新疆伊犁的山東能源新礦集團伊犁四礦,剛出礦井的原煤通過一條皮帶傳送到附近的煤化工車間,直接轉化成清潔能源天然氣再輸送出去。“整個項目投資近200億元,由山東能源與浙江能源合作。”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空分車間黨支部書記沈愛渠介紹,該項目是目前世界已建成單體最大的煤制天然氣項目,今年計劃產氣18億立方米,預計轉化500多萬噸煤,目前由煤轉化來的氣全部經管道傳輸進入浙江市場。

同時,山東能源集團著力做大做強煤電產業,形成煤電聯營格局。眼下,在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山東能源盛魯2×100萬千瓦電廠,施工現場熱火朝天,項目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預計於今年底首臺機組投入運行。盛魯電廠作為山東能源集團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肩負著“西電東輸”“蒙電入魯”國家工程直流點對點電力輸送重任。電廠建成發電後,將當地煤炭就地零排放轉化,實現煤從“空中”走,電往家鄉送的空中走廊。基地建成後,山東每12盞燈中就有一盞是這裡點亮的,為山東“減煤、減汙、減壓”作出了貢獻。目前,山東能源集團控參股電力裝機928萬千瓦,集團煤電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煤電聯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山東能源集團還把發展新能源作為主攻目標,積極推進海上風電、陸上風電項目開發,並與中船集團實施戰略合作,合作開發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有序佈局氫能源產業,聯合高端團隊,組建一流研發中心,培育發展氫能源燃料電池,探索褐煤制氫技術,打造新興現代化新能源產業集群,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優質、清潔的綠色能源。

上糧下漁、挖深墊淺、復田造塘、植被恢復……曾經千瘡百孔的採煤塌陷區,如今已變身為山東能源集團的“綠色名片”。通過著力打造“生態化復墾、產業化開發”的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開發模式,山東能源集團實現採煤窪地變良田池澤,屬地農民變產業工人,有效助推了企業轉型發展與地方群眾脫貧致富雙贏共進。

記者在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新巨龍公司農業園看到,7500畝樹木綠意盎然,蒼鷺、白鷺等近百種鳥類在風景優美的溼地中穿行。近年來,該公司累計投入近5億元,用於採煤塌陷地治理和產業化開發,積極推進農、林、牧、漁、遊等多產業開發。他們創新“公司+公司+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創造就業崗位1200個,實現500餘戶村民脫貧致富;通過定期聘請農業專家現場培訓農業生產技術,帶動周邊5000戶村民發展設施農業、種植綠色蔬菜、發展畜牧養殖,提升了地方農業發展水平。

走進山東棗莊中興煤礦國家工業地質公園,曾經的塌陷地和矸石山如今變成了生態景觀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抓住棗莊加大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棗礦集團以中興礦局遺留下來的28處老遺蹟為基礎,協同地方政府,投資2億多元將這裡建成了總面積21.3平方公里的國家工業地質公園,將其打造成具有濃厚歷史氛圍和特色的觀光旅遊休閒景區。

“全力推進綠色開採、清潔利用,加快推動企業由規模速度型向高質量發展、傳統能源向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並舉發展、單一煤炭供應型向綜合服務型‘三個轉變’,爭當全國能源清潔利用引領者。”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位民說。

梁山縣:

專用車產業“鳳凰涅槃”

在日前山東梁山縣舉行的“創新、創造、創品牌”大會上,對於科技創新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得到獎勵,這其中70%的創新都來自於專用車產業。如今,梁山成為全國最大的專用車產業基地,年產值300多億元。

提到梁山,人們自然會想到《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而如今,專用汽車已經成了梁山的一張亮麗名片,這裡是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專用汽車及零配件生產基地。梁山專用車產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一群維修農機具的技術工人從製造拖拉機車斗起步,逐漸摸索生產掛車。但隨著規模迅速擴張,一些不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相繼湧現,同質化競爭明顯,威脅著整個產業發展。

被“逼上梁山”的梁山專用車產業,從2005年開始編制出臺了《專用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促進專用汽車產業向技能型、質量型、集約型方向轉型升級。2013年底,梁山又痛下決心關停並轉了181家非公告專用汽車企業,並投資6億元規劃建設了50平方公里的專用汽車產業園,吸引企業進區入園集聚發展。從2014年開始,梁山每年都對專用汽車企業開展地毯式檢查整治,引導企業規範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與大學共建專用車技術研究院,在科技創新上尋求突破。去年,梁山專用車申請專利554件,其中發明專利56件。

今天的梁山專用車產業已實現“鳳凰涅槃”,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家,被工信部認定為“區域品牌創建試點示範單位”。下一步,梁山將推動專用車產業向多門類、全領域、可移動的專用裝備方向用力,在新能源、特種用途上求突破。

濰柴集團:

“氫”裝上陣跑出加速度

8月23日至24日,濰柴集團聯合中通客車公司分別在濰坊、聊城兩市舉行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線運營儀式,累計3座加氫站、5條公交運營專線、6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正式投入運營。這批公交車搭載的濰柴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動力系統總成已順利通過高低溫、可靠性和耐久性驗證,最大續航里程350公里以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這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又一重大成果,為山東率先打造“綠色動力氫能城市”示範省份做出了積極探索。

氫能產業是全球具有戰略性和先導性的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技術變革和能源發展方向。近年來,山東省將發展氫能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搶佔新能源技術制高點的重要舉措,在全國率先佈局氫能產業。濰柴作為山東省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率先扛起了發展氫能產業的大旗。2018年初,山東省啟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力新能源,將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項目納入了六大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項目中,全力支持濰柴發展以燃料電池為主的新能源業務。

濰柴搶抓機遇,全面推進新能源產業佈局:規劃建設的新能源動力產業基地,涵蓋燃料電池、電機、電控、動力總成、整車整機等業務;在山東濰坊建設國際一流的新能源科技創新中心,打造一支千人規模的新能源研發團隊;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相繼在美國、德國等地建立前沿科技創新中心,廣納全球頂尖人才,重點開展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發,並協同母公司山東重工集團旗下的整車企業資源,推動新能源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突破。

如今,濰柴已牢牢掌握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HPDI天然氣發動機等未來新能源商用車的三大核心技術;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重大專項,在燃料電池的關鍵技術、工藝製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備了完整的燃料電池系統及整車測評能力;建立起“單電池—電堆—系統—整車”氫燃料商用車全產業鏈。

據介紹,近年來,濰柴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心無旁騖攻主業,實現了向高質量高速增長的戰略轉型。濰柴始終堅持高強度、高標準研發投入,依託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國際一流研發中心;著眼未來科技,在建立前沿科技創新中心的同時,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開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構建“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工匠創新+基礎研究創新”四位一體科技創新體系,有效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目前,濰柴的新能源產業園項目、高端液壓產業園項目、大缸徑高端高速發動機項目等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並計劃於年底投產。

企業創新發展取得的成果離不開人才。7月25日,濰柴集團召開科技創新發展暨科技獎勵大會,以1億元重獎科技創新成果、優秀創新團隊和個人。

下一步,濰柴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激活新動能,打造新引擎,跑出“加速度”。

記者管斌王金虎

原標題:種好“試驗田”當好“主攻手”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