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拉河村的脫貧故事

三農 農業 裝修 社會 青海新聞網 2017-05-20

青海新聞網訊 麻拉河村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的一個貧困村,2016年被打造為祁連縣脫貧攻堅“樣板村”。

這裡聚集著各類資源,便利的交通、美麗的卓爾山依偎在它的身旁。

簡單寒暄後,記者在村黨支部書記馬福元的帶領下來到村口正在裝修當中的生態木屋。

“這是村裡集合旅遊扶貧試點資金、產業發展扶貧資金、互助資金等打造的集餐飲、住宿、休閒為一體的生態園,2016年村裡以競標的方式把生態園承包給了一家商貿有限公司,村民們在去年底已經拿到了42萬元的分紅款。”村支書馬福元說。

離生態園200多米處,是貧困戶馬俊家。76歲的馬俊和自己的五兒子生活在一起。

說起自己的脫貧經歷,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們家共有六口人,每人有6400元的扶貧發展資金,村裡把大家的錢整合在一起,入股生態園,年終每人能分紅625元;

去年村裡把部分集體草場流轉給了當地的旅遊開發公司,租賃收入有81萬元,按照村裡800多人計算,人均每年可分紅1000多元;生態園還免費為貧困戶提供10個攤位,等開業時,如果我們能抓鬮抓到這個攤位,自己經營個小買賣,到時候又有一筆收入……

馬俊說,雖然我們脫了貧,可我們還要追求脫貧質量,他一邊說,一邊不停地稱讚著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工作做得好!

就在去年,為切實幫助馬俊家早日脫貧,村幹部多次深入他家,宣講扶貧政策,幫助他們增強自主脫貧的決心。經過多次細緻、耐心的工作,馬俊一家摒棄了畏難的情緒,樹立了自立自強、勤勞致富的決心。

今年,他的五兒子馬少東申請了小額貸款,在哥哥姐姐的幫助下,在老房子旁蓋起了家庭賓館。“政府幫助我們,給我們提供發展資金,每年還有分紅,我要讓每一塊錢都發揮它的作用。”馬少東說,他的三哥是村裡最早開農家樂的,今後自己的家庭賓館一定要做的比哥哥好。

對於現狀,家裡的兩位老人感到很滿意:“幹部們這麼幫我們,今後我們的生活更有盼頭了!”看著眼前的一切,馬俊憧憬著以後的幸福生活。

馬俊家的脫貧故事是麻拉河村培養貧困群眾“主人翁”意識、提高貧困人群自我發展能力和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的成功範例之一。

據瞭解,現在村裡共有大大小小的農家樂18家,還有一部分群眾,自主創新經營方式,試著發展花海旅遊。

採訪中,村支書告訴我們,脫貧工作不僅要靠政府的幫扶、致富能人的帶動,關鍵要靠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勞致富,大家形成“共同體”,同時還應該加強對貧困群眾勤勞、樸實、感恩的教育引導,我們一定要在全村營造出大家靠勤勞雙手來脫貧致富才是最大光榮的氛圍。

貧困戶顧永錄的兩個孩子現在都在蘭州上大學,去年兄妹倆領到了11000元貧困大學生幫扶資金。顧永錄說,村幹部們有時會入戶宣傳感恩教育,我的孩子們也有出息,他們在業餘時間會學習一些旅遊知識,放假回來,還會免費為遊客提供講解服務。

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麻拉河村“兩委”堅持引導貧困戶從“等靠要”到“內生動力”的轉換,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今後,麻拉河村還將通過實施“旅遊+山水田園+特色餐飲”、“旅遊+特色風情小鎮+特色民俗”、“旅遊+土特產品商業+技能培訓”等形式,盤活鄉村特色旅遊資源,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參與旅遊脫貧致富,分享旅遊發展的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