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口收購點在收購村民們種植的土豆。

“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這天,雨走了,太陽特別大。

“收土豆了”,看天氣好,毛鬆華早早趕回到了村裡。他通知村民,把家裡的土豆都拿出來,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收購了。

“再不收,要發芽了。”毛鬆華說。他皮膚黝黑,見過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的。“經常要在鄉下跑,晒的。”

到了中午,一個個老人,挑著籃子從家裡出來,到村口的收購點。毛鬆華讓人過秤,記賬,裝袋……

“我們不用愁銷路,鬆華都是上門來收的。”老人們紛紛圍著我們說。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以前自己賣到市場上只能賣一塊多,“不僅價格高了,我們年底還有分紅呢。”

熱鬧的場景持續了兩個小時,大家才散去。這天,馬鬆華收了6000多斤土豆。之前,已經收過一萬多斤了。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口收購點在收購村民們種植的土豆。

“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這天,雨走了,太陽特別大。

“收土豆了”,看天氣好,毛鬆華早早趕回到了村裡。他通知村民,把家裡的土豆都拿出來,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收購了。

“再不收,要發芽了。”毛鬆華說。他皮膚黝黑,見過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的。“經常要在鄉下跑,晒的。”

到了中午,一個個老人,挑著籃子從家裡出來,到村口的收購點。毛鬆華讓人過秤,記賬,裝袋……

“我們不用愁銷路,鬆華都是上門來收的。”老人們紛紛圍著我們說。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以前自己賣到市場上只能賣一塊多,“不僅價格高了,我們年底還有分紅呢。”

熱鬧的場景持續了兩個小時,大家才散去。這天,馬鬆華收了6000多斤土豆。之前,已經收過一萬多斤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口收購點在收購村民們種植的土豆。

“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這天,雨走了,太陽特別大。

“收土豆了”,看天氣好,毛鬆華早早趕回到了村裡。他通知村民,把家裡的土豆都拿出來,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收購了。

“再不收,要發芽了。”毛鬆華說。他皮膚黝黑,見過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的。“經常要在鄉下跑,晒的。”

到了中午,一個個老人,挑著籃子從家裡出來,到村口的收購點。毛鬆華讓人過秤,記賬,裝袋……

“我們不用愁銷路,鬆華都是上門來收的。”老人們紛紛圍著我們說。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以前自己賣到市場上只能賣一塊多,“不僅價格高了,我們年底還有分紅呢。”

熱鬧的場景持續了兩個小時,大家才散去。這天,馬鬆華收了6000多斤土豆。之前,已經收過一萬多斤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毛鬆華說,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收完土豆,毛鬆華帶我們去村裡轉轉。“你看,這是我們的水稻基地,大米可以賣15塊錢一斤;那邊養了雞,50塊錢一斤,城裡人都搶著要……”

他介紹說,今年種植了水稻、高粱、三都姜、三都大蒜、小米、四季豆、大紅袍赤豆等農產品共計200多畝。

以前,上莊村窮,地處深山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只有80多名老人留守務農,種的東西也不好賣,沒多少收入。

2017年,32歲的毛鬆華從縣城回到自己的老家,辦起了秋歌農產品合作社,社員就是村裡的村民。

作為村裡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創業多年,在縣城裡開了好幾個公司,回到山村,他不是為了賺多少錢。

“想著可以為村裡做點什麼,讓這些都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夠富起來。”他這樣說。

“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

雖然想法很好,但是,毛鬆華也沒想到,做起來挺難的,要改變傳統的農耕方式很難,改變老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更難。

“我們要發展高端農業。”毛鬆華記得,他第一次回到村裡,組織開了第一次農戶大會。

通知是早上九點開,但是,稀稀落落的,大家到了十點才陸續到齊。

聽了毛鬆華的話,老人們都笑了。“鬆華,什麼是高端農業啊?”

“高端農業要不用農藥,要不施化肥,要不用除草劑……”毛鬆華話還沒講完,就被老人們的笑聲打斷了。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口收購點在收購村民們種植的土豆。

“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這天,雨走了,太陽特別大。

“收土豆了”,看天氣好,毛鬆華早早趕回到了村裡。他通知村民,把家裡的土豆都拿出來,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收購了。

“再不收,要發芽了。”毛鬆華說。他皮膚黝黑,見過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的。“經常要在鄉下跑,晒的。”

到了中午,一個個老人,挑著籃子從家裡出來,到村口的收購點。毛鬆華讓人過秤,記賬,裝袋……

“我們不用愁銷路,鬆華都是上門來收的。”老人們紛紛圍著我們說。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以前自己賣到市場上只能賣一塊多,“不僅價格高了,我們年底還有分紅呢。”

熱鬧的場景持續了兩個小時,大家才散去。這天,馬鬆華收了6000多斤土豆。之前,已經收過一萬多斤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毛鬆華說,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收完土豆,毛鬆華帶我們去村裡轉轉。“你看,這是我們的水稻基地,大米可以賣15塊錢一斤;那邊養了雞,50塊錢一斤,城裡人都搶著要……”

他介紹說,今年種植了水稻、高粱、三都姜、三都大蒜、小米、四季豆、大紅袍赤豆等農產品共計200多畝。

以前,上莊村窮,地處深山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只有80多名老人留守務農,種的東西也不好賣,沒多少收入。

2017年,32歲的毛鬆華從縣城回到自己的老家,辦起了秋歌農產品合作社,社員就是村裡的村民。

作為村裡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創業多年,在縣城裡開了好幾個公司,回到山村,他不是為了賺多少錢。

“想著可以為村裡做點什麼,讓這些都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夠富起來。”他這樣說。

“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

雖然想法很好,但是,毛鬆華也沒想到,做起來挺難的,要改變傳統的農耕方式很難,改變老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更難。

“我們要發展高端農業。”毛鬆華記得,他第一次回到村裡,組織開了第一次農戶大會。

通知是早上九點開,但是,稀稀落落的,大家到了十點才陸續到齊。

聽了毛鬆華的話,老人們都笑了。“鬆華,什麼是高端農業啊?”

“高端農業要不用農藥,要不施化肥,要不用除草劑……”毛鬆華話還沒講完,就被老人們的笑聲打斷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裡的茶園

“鬆華,我是看著你長大的,種了這麼多年的田,怎麼種,還用你來教嗎?”一個老人搖著頭說。

“鬆華,不打農藥不用化肥能種成嗎?你吹什麼牛啊。”另一名老人這樣質疑。

“我們用土化肥,養豬,有豬糞,還可以用山上的果子發酵……”毛鬆華解釋。

但還是沒多少人聽,大家陸續的要走。

“那就這樣吧,你們只要按照我的要求種,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不管虧不虧,農戶每畝每年給保底2000元收益。”最後,毛鬆華這樣拍板。

一聽有了收入的保障,農戶也就半信半疑地答應了。接著,毛鬆華把村民分成了6個小組,每一組讓他們選一名小組長,負責農產品質量的監管等。

“誰家的田種的產量高,質量好,誰拿的分紅就多。”這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合作社終於成立了。毛鬆華帶領上莊村的農戶開始探索一條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按照生態循環理念統一種植、管理、監督、包裝、定價、銷售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

他們會成功嗎?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口收購點在收購村民們種植的土豆。

“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這天,雨走了,太陽特別大。

“收土豆了”,看天氣好,毛鬆華早早趕回到了村裡。他通知村民,把家裡的土豆都拿出來,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收購了。

“再不收,要發芽了。”毛鬆華說。他皮膚黝黑,見過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的。“經常要在鄉下跑,晒的。”

到了中午,一個個老人,挑著籃子從家裡出來,到村口的收購點。毛鬆華讓人過秤,記賬,裝袋……

“我們不用愁銷路,鬆華都是上門來收的。”老人們紛紛圍著我們說。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以前自己賣到市場上只能賣一塊多,“不僅價格高了,我們年底還有分紅呢。”

熱鬧的場景持續了兩個小時,大家才散去。這天,馬鬆華收了6000多斤土豆。之前,已經收過一萬多斤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毛鬆華說,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收完土豆,毛鬆華帶我們去村裡轉轉。“你看,這是我們的水稻基地,大米可以賣15塊錢一斤;那邊養了雞,50塊錢一斤,城裡人都搶著要……”

他介紹說,今年種植了水稻、高粱、三都姜、三都大蒜、小米、四季豆、大紅袍赤豆等農產品共計200多畝。

以前,上莊村窮,地處深山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只有80多名老人留守務農,種的東西也不好賣,沒多少收入。

2017年,32歲的毛鬆華從縣城回到自己的老家,辦起了秋歌農產品合作社,社員就是村裡的村民。

作為村裡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創業多年,在縣城裡開了好幾個公司,回到山村,他不是為了賺多少錢。

“想著可以為村裡做點什麼,讓這些都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夠富起來。”他這樣說。

“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

雖然想法很好,但是,毛鬆華也沒想到,做起來挺難的,要改變傳統的農耕方式很難,改變老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更難。

“我們要發展高端農業。”毛鬆華記得,他第一次回到村裡,組織開了第一次農戶大會。

通知是早上九點開,但是,稀稀落落的,大家到了十點才陸續到齊。

聽了毛鬆華的話,老人們都笑了。“鬆華,什麼是高端農業啊?”

“高端農業要不用農藥,要不施化肥,要不用除草劑……”毛鬆華話還沒講完,就被老人們的笑聲打斷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裡的茶園

“鬆華,我是看著你長大的,種了這麼多年的田,怎麼種,還用你來教嗎?”一個老人搖著頭說。

“鬆華,不打農藥不用化肥能種成嗎?你吹什麼牛啊。”另一名老人這樣質疑。

“我們用土化肥,養豬,有豬糞,還可以用山上的果子發酵……”毛鬆華解釋。

但還是沒多少人聽,大家陸續的要走。

“那就這樣吧,你們只要按照我的要求種,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不管虧不虧,農戶每畝每年給保底2000元收益。”最後,毛鬆華這樣拍板。

一聽有了收入的保障,農戶也就半信半疑地答應了。接著,毛鬆華把村民分成了6個小組,每一組讓他們選一名小組長,負責農產品質量的監管等。

“誰家的田種的產量高,質量好,誰拿的分紅就多。”這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合作社終於成立了。毛鬆華帶領上莊村的農戶開始探索一條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按照生態循環理念統一種植、管理、監督、包裝、定價、銷售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

他們會成功嗎?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毛鬆華(前)介紹山裡的各種產業。

毛鬆華(左一)向本端記者講述他和村民們的故事。三年探索,成為生態農業新亮點

但是,第一年,果然虧本了,而且虧了十幾萬。說到做到,這個錢,毛鬆華自己擔下來了。“怎麼可能向老百姓要錢,明年誰還會跟你種啊。”

毛鬆華分析,虧錢主要是市場沒打開。第二年,他自己出去跑市場。

毛鬆華自己做過銷售,中專畢業那年,他去賣電飯煲,夏天清晨5點起來,帶著電飯煲,去山上給鍛鍊的大媽們煮粥,幾天後,就賣了不少電飯煲。後來,他自己開了公司,做了老闆。

自從成立了合作社,他又重新做起了銷售,比如他帶著電飯煲,去杭州的各個小區門口擺攤,現場給他們做飯,燒雞。

“味道怎麼樣,質量好不好,大家一嘗就知道了”毛鬆華說,這是最有效的廣告。當然,他也經常會被小區的保安追著跑。

一年多來,還是積累了不少客戶,有深圳的公司來找他訂購,杭州的好幾個小區,也找他配送。第二年,沒有虧錢了。毛鬆華說,今年,估計就可以分紅了。

"

山路彎彎,從松陽縣城繞到上莊村,需要大半個小時。黑瓦泥牆的房子,養著豬,種著田,牽著牛,看不到年輕人……看起來,這像是一個貧窮的空心村。

很多人不知道,15塊錢一斤的大米,5塊錢一斤的土豆……就是從這個小山村,銷往深圳、杭州等大城市。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村裡80餘名留守的老人顛覆了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種出的高端農產品,成為了城裡人爭相訂購的“香餑餑”,成為了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發生在山村的鉅變,離不開一個人,上莊村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全靠鬆華帶我們啊。”村裡的老人這樣說。

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口收購點在收購村民們種植的土豆。

“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這天,雨走了,太陽特別大。

“收土豆了”,看天氣好,毛鬆華早早趕回到了村裡。他通知村民,把家裡的土豆都拿出來,這是今年最後一次收購了。

“再不收,要發芽了。”毛鬆華說。他皮膚黝黑,見過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988年的。“經常要在鄉下跑,晒的。”

到了中午,一個個老人,挑著籃子從家裡出來,到村口的收購點。毛鬆華讓人過秤,記賬,裝袋……

“我們不用愁銷路,鬆華都是上門來收的。”老人們紛紛圍著我們說。更讓他們高興的是,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以前自己賣到市場上只能賣一塊多,“不僅價格高了,我們年底還有分紅呢。”

熱鬧的場景持續了兩個小時,大家才散去。這天,馬鬆華收了6000多斤土豆。之前,已經收過一萬多斤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一斤土豆可以賣2.5元。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毛鬆華說,讓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富起來。

收完土豆,毛鬆華帶我們去村裡轉轉。“你看,這是我們的水稻基地,大米可以賣15塊錢一斤;那邊養了雞,50塊錢一斤,城裡人都搶著要……”

他介紹說,今年種植了水稻、高粱、三都姜、三都大蒜、小米、四季豆、大紅袍赤豆等農產品共計200多畝。

以前,上莊村窮,地處深山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只有80多名老人留守務農,種的東西也不好賣,沒多少收入。

2017年,32歲的毛鬆華從縣城回到自己的老家,辦起了秋歌農產品合作社,社員就是村裡的村民。

作為村裡最年輕的黨員,毛鬆華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創業多年,在縣城裡開了好幾個公司,回到山村,他不是為了賺多少錢。

“想著可以為村裡做點什麼,讓這些都住著泥瓦房的鄉親們,也能夠富起來。”他這樣說。

“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

雖然想法很好,但是,毛鬆華也沒想到,做起來挺難的,要改變傳統的農耕方式很難,改變老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更難。

“我們要發展高端農業。”毛鬆華記得,他第一次回到村裡,組織開了第一次農戶大會。

通知是早上九點開,但是,稀稀落落的,大家到了十點才陸續到齊。

聽了毛鬆華的話,老人們都笑了。“鬆華,什麼是高端農業啊?”

“高端農業要不用農藥,要不施化肥,要不用除草劑……”毛鬆華話還沒講完,就被老人們的笑聲打斷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村裡的茶園

“鬆華,我是看著你長大的,種了這麼多年的田,怎麼種,還用你來教嗎?”一個老人搖著頭說。

“鬆華,不打農藥不用化肥能種成嗎?你吹什麼牛啊。”另一名老人這樣質疑。

“我們用土化肥,養豬,有豬糞,還可以用山上的果子發酵……”毛鬆華解釋。

但還是沒多少人聽,大家陸續的要走。

“那就這樣吧,你們只要按照我的要求種,虧了算我的,賺了我們一起分,不管虧不虧,農戶每畝每年給保底2000元收益。”最後,毛鬆華這樣拍板。

一聽有了收入的保障,農戶也就半信半疑地答應了。接著,毛鬆華把村民分成了6個小組,每一組讓他們選一名小組長,負責農產品質量的監管等。

“誰家的田種的產量高,質量好,誰拿的分紅就多。”這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合作社終於成立了。毛鬆華帶領上莊村的農戶開始探索一條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按照生態循環理念統一種植、管理、監督、包裝、定價、銷售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

他們會成功嗎?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毛鬆華(前)介紹山裡的各種產業。

毛鬆華(左一)向本端記者講述他和村民們的故事。三年探索,成為生態農業新亮點

但是,第一年,果然虧本了,而且虧了十幾萬。說到做到,這個錢,毛鬆華自己擔下來了。“怎麼可能向老百姓要錢,明年誰還會跟你種啊。”

毛鬆華分析,虧錢主要是市場沒打開。第二年,他自己出去跑市場。

毛鬆華自己做過銷售,中專畢業那年,他去賣電飯煲,夏天清晨5點起來,帶著電飯煲,去山上給鍛鍊的大媽們煮粥,幾天後,就賣了不少電飯煲。後來,他自己開了公司,做了老闆。

自從成立了合作社,他又重新做起了銷售,比如他帶著電飯煲,去杭州的各個小區門口擺攤,現場給他們做飯,燒雞。

“味道怎麼樣,質量好不好,大家一嘗就知道了”毛鬆華說,這是最有效的廣告。當然,他也經常會被小區的保安追著跑。

一年多來,還是積累了不少客戶,有深圳的公司來找他訂購,杭州的好幾個小區,也找他配送。第二年,沒有虧錢了。毛鬆華說,今年,估計就可以分紅了。

松陽上莊村:一名年輕黨員和80多名老人的致富故事

地處深山的小村,生產的無公害農產品,城裡人搶著要。

毛鬆華說,他們種植的農產品,雖然品相不好,產量也不高,但是絕對是無公害的,純自然的,所以價格要比市場上高出好多倍,比如一斤大米能賣15塊錢。

三年的探索,這個山村現在已經形成了“合作社+村民”的共享發展模式,以“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轉基因、不用除草劑”的標準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成為松陽生態農業的新亮點。

“往後的日子,一定是越過越好的”

除了種植農產品,毛鬆華還想發展休閒旅遊,讓這個“沉睡”而原始的山村興旺起來。他辦了土豆節等活動,吸引了不少城裡人。

有一次,村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遊客拍了村民牽牛的照片,村民向遊客收了十塊錢。

毛鬆華聽說了,很生氣。“來的都是客人,怎麼能這樣收錢呢?”

他馬上組織農戶開了一次會,“以後誰再這樣,我就不收購他的東西了。”

此後,就再沒有出現這樣的事。“眼光一定要長遠,不要盯著眼前的一點利益”,他總是這樣告訴農戶們。

在互聯網平臺,毛鬆華已經推出了一款“認購農場”,很受歡迎。他說,現在有十個來自全省各地的家庭在村裡認購了自己的“農場”。

“只要花費500元錢獲得100平方米上莊土地的一年使用權。”這一年內,合作社將派專家給予指導,所種出來的水果、蔬菜屬於認領家庭。

“這些都還是開始。”毛鬆華望著綠油油的山野,“往後的日子,一定是越過越好的!”(史春波 俞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