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水讓農業有奔頭

三農 農村 農業 農民 中國水事 2017-04-20

小農水讓農業有奔頭

遊客在青原區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採摘果蔬

中國水利報特約記者 劉茂林 文/圖

江西吉安市青原區現代農業示範園為全省重點扶持的五個現代農業示範園之一,江西熙龍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上市,東固山牌井岡蜜柚榮獲第十七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從傳統農業升級為現代農業,從休閒觀光農業轉型為農旅融合,幾年時間,青原區農業轉型升級蹄疾步穩。近日,記者走進青原區進行了一番探究。“小農水推動灌溉設施升級,引領農業產業轉型,促進農旅產品融合。”青原區委農工部部長、區農辦主任肖志泊一語中的,“如今在青原區,農業成為越來越有奔頭的產業!”

“高大上”小農水

印象中,小農水就是一些小陂壩、小塘堰、小機井、小泵站、小渠道等。但來到青原區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採訪後,記者對小農水有了新的認識。

走進青原區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只見一棟棟標準化鋼架大棚、一個個高科技生產車間錯落有致;一畦畦瓜果菜蔬生機盎然。現代農業示範園如今成為吉安農業發展的風向標,小農水建設領域的“高大上”。

在園區博海藍莓基地,記者發現,一根根塑料管伸進田間,排布整齊。這些管子上布有一個個小孔口,每個小孔口對準一株藍莓樹,“通過這些孔口,水可以滴到根部澆灌,灌溉水利用率達到95%以上。”博海藍莓基地負責人溫泉介紹,以前一塊地4個人負責,如今減為1人,而產量提高兩成以上,一增一減,為企業帶來活力。

如此高端的節水設施,已經遍佈園區各個角落。園區管委會主任蔡欣介紹,近年來,園區秉承“工業化理念抓園區、旅遊標準建設園區、市場化手段經營園區”的建設思路,流轉土地2.3萬畝,建成標準大棚20萬平方米,連棟大棚4萬多平方米,安裝噴灌設施3 000畝,建設冷庫及倉庫2 000多平方米,落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120餘家,形成了以設施蔬菜、特色水果、有機水稻等產業為主的循環農業園區。

2010年開始,青原區列入國家小農水重點(項目)縣,好政策已經持續了七年,至今沒有結束,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青原區圍繞“旱能灌、澇能排,機械能下田”的建設目標,按照“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工作要求,以小農水重點(項目)縣為撬槓,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73億元,全力打通“斷頭渠”,整治渠道1 860公里,鋪設供水管網200多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11.66萬畝,其中高效節水農田7.6萬畝,基本完成“一區八園”的佈局,即以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為樣板,全區8個鄉鎮各建成了一個5 000畝以上的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示範區。

推動農旅融合

三月,正是桃花盛開時,江西聯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水蜜桃種植基地又迎來旅遊高峰。到這裡來的遊客天天爆滿,有來體驗農耕生活的,有來踏青賞花的,也有來尋“桃花運”的。來自南昌市的遊客王先生告訴記者,久居喧囂的城市,到鄉村領略田園風光,心情感到無比舒暢。這裡的農耕文化展覽、農耕生活體驗、民俗風情互動節目,讓人不由回想起兒時的生活情景。

江西聯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暉告訴記者,該公司是一家集水蜜桃種植、農業觀光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特色農業企業,也是一家農旅融合的示範企業。這幾年,該公司打造的“桃花運”品牌越來越響亮了,已經影響全區、全市,乃至全省。在今年3月25日至26日的桃花節期間,水蜜桃基地共接待遊客3 000多人,企業美譽度不斷提升。

近年來,該區立足全域旅遊景區建設,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和水利資源優勢,大力實施農旅融合戰略,快速建成各類農產品示範基地100個,帶動發展專業合作社198家、家庭農場275家、種養大戶528家、農業觀光采摘園106個,精心打造桃花節、藍莓節、櫻花節等一批農旅深度融合品牌,加快園區變景區、產品變商品、人氣變財氣,縣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肖志泊介紹,實施農旅融合戰略,不僅擴大了企業影響,還促進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幾年,回鄉創業農民越來越多,去年全區返鄉農民達2 000多人,新增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82家,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萬元,比上年增長10.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