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領頭雁”——記張掖市勞動模範許娟

三農 農民 夏菜 種植業 張掖日報 2017-06-10

——記張掖市勞動模範、張掖市綠涵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娟

記者 楊靜文

從最初東拼西湊4000元開起來的麻辣燙店,到如今成立綠涵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並先後投資2.4億元在沿河村荒灘建成5萬噸蔬菜水果保鮮庫20間、22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1棟、建成1200座鋼架大棚、100座日光溫室、20000平方米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3處、3500平方米的網套廠、4100平方米泡沫箱加工廠和300平方米的冰瓶廠……這些亮眼的數據帶給她一次華麗的轉身,而這華麗的轉身背後無不凝聚著她多年的心血與汗水,她就是甘州區人大代表、睿娟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市綠涵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娟。

一頭利落的短髮和精幹的打扮是她的“標配”,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是她的“主打”,但她最重要的特質還是群眾對她的評價:“個人素質高、思想觀念新、致富點子多、帶富本領強、有一顆熱忱的公益心……”

敬業愛崗,爭做創業路上的領頭雁

現年39歲的許娟,出生在甘州區樑家墩鎮三工村三社。21歲時,她嫁到甘州區明永鎮沿河村,當時丈夫家境十分貧窮,婚後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不怕吃苦的她與丈夫商議後向親戚朋友借了4000元錢做起了麻辣燙生意,每天起早貪黑,日子也開始過得像樣起來。然而她並不甘心,不能一輩子做小買賣,當了解到運輸業發展前景較好時,她便決定自己買車跑運輸。四處籌錢後買了一輛半掛車便開始了新的征途,信心十足的許娟走上了她的二次創業之路,經過幾年不懈努力,他們的運輸生意逐漸擴大規模,到2009年,已擁有四輛半掛車,並和英國威高斯潤滑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甘肅省的總代理權,同時還在酒泉、嘉峪關等城市開設了分銷商,主要搞汽車二類維修服務、配件、潤滑油的銷售。在從事運輸行業的幾年裡,她覺察到運輸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她因勢利導,迅速轉行,為她後來的產業打下了基礎。

2011年年初,看到村集體南灘長期荒廢,她便利用本村荒灘資源,帶領本村10多位婦女建起了53座高效日光溫室,種植了紅提葡萄,藉助明永鎮婦女小額貸款,成立了睿娟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創業帶頭人,看著沿河村的鄉親們十幾年來一直以單一的玉米制種為主導產業,她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樣盲目的種植使得土地沒有辦法輪茬,病蟲害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為改變村民觀念,她帶領合作社的成員出外考察南方的高原夏菜市場,結合政府和農業部門提供的外出培訓平臺,於2011年引進了高原夏菜的種植,並和杭州客戶簽訂了1000畝的高原夏菜訂單。當年,全村畝均銷售收入在6000元以上,畝均純收入在4000元以上,看著鄉親們豐收的喜悅,她感到很欣慰,她帶著鄉親們開始了由傳統農業向新型農業的轉變、走上了現代化新型農業的致富之路。

真幫實扶,爭做“雙聯”行動的排頭兵

作為一名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自全省開展雙聯行動後,她主動向明永鎮黨政府提出參加雙聯行動的意願,真心幫扶家鄉百姓脫貧致富。根據明永鎮黨委、政府領導建議,她就近聯繫了沿河村21戶特困家庭。

為讓貧困戶儘快走上脫貧致富的路子,許娟為特困戶送信息、送技術、送崗位,幫就業、幫上學、幫看病,帶領她們發展高原夏菜種植。引導幫助他們種植甘藍、青梗花椰菜、娃娃菜、青筍等訂單蔬菜,並專門安排技術人員進行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指導,確保貧困戶增產增收。她先後為聯繫幫扶的21戶群眾送去價值近5萬元的化肥、種苗、麵粉、食用油等物資;為12戶貧困家庭的家庭成員提供了月薪3000餘元的工作崗位;為4戶特困戶無償提供化肥、高原夏菜種苗,同時技術服務小組積極為她們開展產前、產中指導和訂單收購等服務。目前,聯繫幫扶的21戶特困戶僅在高原夏菜種植方面畝均純收入就達3000元。

沿河小學年久失修,為讓孩子們能夠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讀書,村委會多方籌資,她又主動拿出8萬元用於學校修繕,並贈送5臺新電腦用於教學。為解決沿河村養老難題,她和丈夫商量從2013年3月份開始,決定將每月8日定為“敬老愛老日”,為戶口在沿河村的60歲以上的131位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60到100元的敬老生活補助。3年多來,她先後為沿河村131為老人,按月發放敬老補貼66.4萬元。

如今,她的公司已經形成了以綠涵公司為中心,立足種植優勢,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增加農民的就業崗位,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農業種植結構的逐步調整的經營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