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三國演義》使得三國人物深入人心,不管是神計妙算的諸葛亮,還是愛哭的劉備,或奸詐的曹操等形象都深入人心,無論是黃口小兒還是耋耄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實際上這些人物的形象與歷史相差甚遠,有些還有張冠李戴之嫌。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大差距?看完這幾個人物你就知曉

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真有嗎?劉關張三人真是結義兄弟?歷史是這樣記載他們之間的關係的: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是恩若兄弟,而不是結義兄弟,這張床是胡床,不是睡覺的床,類似現在可睡可坐的大椅子。劉備大還是關羽大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有人說關羽比劉備年齡大,這個靠不靠譜呢?反正有爭議。但是張飛比關羽小那在歷史上是有記載:

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所以桃園三結義自然應該是沒有發生的事情,而劉備也不是賣草鞋的,因為一個賣草鞋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當時大儒盧植的門生,而且他喜歡美衣服,這是他少年的愛好。但後來起兵伐吳是因為關羽嗎?歷史的確有這樣的記載:

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但這裡的關羽應該不僅僅指的是人,而是指的是關羽都督的荊州,為關羽報仇的因素是有,但藉口居多,真實的情況是想奪回荊州。

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的後代關係還是很不錯。張飛的二個女兒嫁給了劉備的兒子阿斗成為皇后,而阿斗的女兒嫁給了關羽的孫子關統,所以他們的確都是親家關係。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大差距?看完這幾個人物你就知曉

關羽

關羽在後世已經封聖,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三國演義》除了出場時介紹關羽的名字,後面都稱關羽為關公,這個特殊待遇只有關羽才能享受。特別到了清朝,關羽被推到了武聖的地位。所以關於關羽的事蹟與歷史就有一些差距了,造神是傳統習慣手法。

在十八路諸侯反對董卓時,《三國演義》中說關羽曾經溫酒斬過華雄,但歷史上的華雄不是關羽斬殺的,而是被孫堅殺掉的,華雄也沒有這麼厲害,他只是董卓手下的一員督軍。歷史是這樣記載: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華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將軍,一筆帶過,但到了《三國演義》中就成了能斬上將之人。死在關羽刀下的河北名將有顏良和文丑兩人。但是顏良的確是被關羽萬軍從中斬下馬來,解了白馬之圍。文丑之死與關羽沒有關係,他是死在亂軍之中,到底是死在張遼還是徐晃還是無名小卒,誰也不知道,反正他是死在曹操指揮的戰鬥中。

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

這一場戰鬥是曹操直接指揮的。

最被人稱道的是過五關斬六將,千里送嫂歸劉備。

關羽從曹操那裡離開的事情是史實,但他在許昌就遇到了從河北跑到汝南去策反黃巾軍的劉闢等人用來牽制曹操策應袁紹。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

而過五關斬六將中的一個叫蔡陽的是被劉備殺的。

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如果你有一張地圖你就會發現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像是旅遊,先從許昌跑到洛陽然後再折返。為什麼會是這樣設計呢?因為以前說書人是將洛陽當作漢獻帝的都城,曹操也在洛陽。而羅貫中老先生覺得這個和史實不合,漢獻帝此時應該在許昌。但羅老先生覺得過五關斬六將的段子很好,那怎麼辦,這也難不倒羅老先生,所以就將關羽的路線改成旅遊路線了,增加了從許昌到洛陽的經歷。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大差距?看完這幾個人物你就知曉

關羽手裡拿著是青龍偃月刀嗎?當然不是了,這種刀最多是一種儀仗用具,誰會拿這麼重的刀上馬作戰,你受得了,馬也受不了,就算是赤兔也受不了。

那關羽手中拿的是什麼呢?沒人知道,因為《三國志》中記載與他武器有關的只有一個字:刺。這個還是出現在殺顏良時的記錄。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即能斬又能刺的武器是啥呢?

華佗有沒有幫著治療呢?刮骨療傷呢?這個也不能太確定,但是刮骨療傷這個事情還是真的存的。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所以關羽還是很神勇,就這種情況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

至於單刀赴會的事情有沒有呢?這個事情是有的,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我在寫文章時都會強調我講的是關羽,不是關聖人,因為關聖與關羽是兩個人,一個是歷史上的人,一個就是聖人,聖人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情結,一種文化符號。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大差距?看完這幾個人物你就知曉

諸葛亮

諸葛亮是神一般的人物,關於諸葛亮死後的埋法有很多,說什麼讓士兵一直扛,扛到繩子斷了,然後就地埋了,這樣就沒有人知道諸葛亮埋在哪裡了,其實歷史上諸葛亮死後埋在哪裡是有記錄的: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作為蜀漢說一不二的人物,最後如此簡單的入土,還是很讓人佩服。至於諸葛亮手中拿著的是羽扇和坐著車輪車那也是假的,關於這個考證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諸葛亮的小四輪是別人的,手裡拿著麈尾比羽扇高級多了》。所以關於他的羽扇是用神物製作,然後一搖就出智慧的說法自然是不存在的。

諸葛亮討厭魏延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很欣賞魏延,而且如果魏延沒有他罩著,估計魏延在蜀漢就混不下去了,而不是如同《三國演義》中說的一樣那麼反感魏延。歷史是這樣記載: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他還幫魏延找回了場子

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亮責讓之

這個說是蜀漢的都鄉侯劉琰與魏延不合。

而魏延在蜀漢內部卻是什麼樣子呢?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大家對魏延是避之就可以看出態度,雖然諸葛亮對魏延如此維護,但魏延對諸葛亮的評價卻不高。

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大差距?看完這幾個人物你就知曉

劉禪也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在位幾十年,最後如果不是鄧艾攻入成都,那麼蜀漢的統治還會繼續,而且蜀漢在諸葛亮死後平穩交接也可以看出阿斗的不簡單。而阿斗真正不簡單在於讓諸葛亮有了一個全面發揮的才能。因為諸葛亮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就是一個負責內政,類似蕭何。唯一一次作戰的經驗就是入川。

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

至於火燒博望坡那是劉備燒的,而不是諸葛亮乾的。

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那個時候劉備還幫著劉表打工。但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確實很好,如同魚與水之間的關係。諸葛亮前期主要負責是什麼呢?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拿下成都之後又在幹什麼呢?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所以基本上諸葛亮就相當於劉備的內管家的樣子。拿下四川和漢中主要靠的是龐統和法正。法正在劉備心中的份量比諸葛亮重的多。因為歷史是這樣記載的: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在什麼時候說這句話呢?就是在劉備伐吳兵敗之後說的。法孝直就是法正。他自己都無法勸阻劉備伐吳,他說如果法正活著,肯定能勸住劉備不東征。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到底有多大差距?看完這幾個人物你就知曉

結語:

《三國演義》是大家很喜歡的一本作品,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小說和歷史還是有一些區別。事實上像桃園三結義,諸葛亮,關羽已經上升為中華文化的符號之一。大家更喜歡小說中他們的形象,所以就算不符合史實,又怎麼樣呢?歷史永遠是今人的歷史,你說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