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於是,A醫生對蓮姐進行了觸診。蓮姐坐立式,雙手先上舉,再下垂。

從外表看,蓮姐乳房皮膚沒有破損,乳頭也沒有分泌物,右側乳房沒有問題,但是在左側乳房靠近乳頭的外側,能摸到一個大約4.5釐米的腫塊。這個腫塊很硬、邊緣不規則,是一個不會動的腫塊。擠壓腫塊的時候,蓮姐並沒有痛感。

這個手感,就是典型的乳腺癌的手感。

在左乳附近,還能摸到一個腫大的淋巴。

A醫生不但無法告訴蓮姐這是虛驚一場,而且從觸診來看,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乳腺癌。但是,到底是不是癌,必須要進行活檢,完成病理檢查。

蓮姐也拿到了核磁掃描報告,從檢查結果上看,腫塊的最大直徑有7釐米!

這是非常大的腫瘤了!

在仔細問詢之下,A醫生髮現:其實早在2年前,蓮姐的檢查就已經顯現出了問題!如果不是家人的一再堅持,蓮姐還會錯過這次的診斷。

蓮姐聽從了A醫生的建議,進行了活檢。活檢結果:浸潤性導管癌。ER+,PR+, HER2-。淋巴結也有癌轉移。

蓮姐隨後還做了CT檢查,除了淋巴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遠端轉移。

根據蓮姐的病理診斷,A醫生的建議是保乳手術,只切除部分乳腺。當然,因為腫瘤比較大,即使是部分切除,也要切掉60~70%乳腺組織,乳頭也可能不保。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可以送去進行基因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化療治療。

當然,也可以進行乳房全切,這樣術後可以不需要做放療。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於是,A醫生對蓮姐進行了觸診。蓮姐坐立式,雙手先上舉,再下垂。

從外表看,蓮姐乳房皮膚沒有破損,乳頭也沒有分泌物,右側乳房沒有問題,但是在左側乳房靠近乳頭的外側,能摸到一個大約4.5釐米的腫塊。這個腫塊很硬、邊緣不規則,是一個不會動的腫塊。擠壓腫塊的時候,蓮姐並沒有痛感。

這個手感,就是典型的乳腺癌的手感。

在左乳附近,還能摸到一個腫大的淋巴。

A醫生不但無法告訴蓮姐這是虛驚一場,而且從觸診來看,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乳腺癌。但是,到底是不是癌,必須要進行活檢,完成病理檢查。

蓮姐也拿到了核磁掃描報告,從檢查結果上看,腫塊的最大直徑有7釐米!

這是非常大的腫瘤了!

在仔細問詢之下,A醫生髮現:其實早在2年前,蓮姐的檢查就已經顯現出了問題!如果不是家人的一再堅持,蓮姐還會錯過這次的診斷。

蓮姐聽從了A醫生的建議,進行了活檢。活檢結果:浸潤性導管癌。ER+,PR+, HER2-。淋巴結也有癌轉移。

蓮姐隨後還做了CT檢查,除了淋巴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遠端轉移。

根據蓮姐的病理診斷,A醫生的建議是保乳手術,只切除部分乳腺。當然,因為腫瘤比較大,即使是部分切除,也要切掉60~70%乳腺組織,乳頭也可能不保。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可以送去進行基因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化療治療。

當然,也可以進行乳房全切,這樣術後可以不需要做放療。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圖/Mystic Stamp Company

02

除了看地方醫院的醫生,蓮姐也通過MORE Health 愛醫傳遞,找了美國大牌醫院的醫生,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什麼辦法。

B醫生是美國南方一個腫瘤大醫院的乳腺外科醫生。

B醫生認為,應該先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可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但是手術要做全切,因為腫瘤太大,不激進一點都不行,而且蓮姐還很年輕,值得使用比較激進一點的治療手段,這樣能夠治療得比較徹底,獲得長久的生存。在手術之後,蓮姐還需要接受輔助放療,以免有漏網的癌細胞殘留。同時,因為蓮姐的病理結果是ER+,需要至少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抗雌激素治療。對於絕經前患者,抗雌激素治療應該選用他莫昔芬。

蓮姐講述了A醫生的治療方案,對此,B醫生是不認同的。

首先,蓮姐屬於年輕患者,腫瘤又大,這樣的情況在B醫生所在的醫院,都會實施比較激進的治療手段。其次,A醫生說到的基因檢查,應該是OncotypeDx,只適用於連淋巴結轉移都沒有的患者,因為這樣的患者術後復發風險低,根據基因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化療。反觀蓮姐的情況,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雖然只有一個,但是這個淋巴結已經完全淪陷,如果要做腋窩淋巴結超聲檢查的話,有可能發現更多受到侵犯的淋巴結。

所以,蓮姐的化療是必須的,可以在術前,也可以在術後,但是B醫生傾向於在術前化療,一來可以觀察一下腫瘤對化療的反應,二來可以避免癌細胞在全身轉移的風險。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於是,A醫生對蓮姐進行了觸診。蓮姐坐立式,雙手先上舉,再下垂。

從外表看,蓮姐乳房皮膚沒有破損,乳頭也沒有分泌物,右側乳房沒有問題,但是在左側乳房靠近乳頭的外側,能摸到一個大約4.5釐米的腫塊。這個腫塊很硬、邊緣不規則,是一個不會動的腫塊。擠壓腫塊的時候,蓮姐並沒有痛感。

這個手感,就是典型的乳腺癌的手感。

在左乳附近,還能摸到一個腫大的淋巴。

A醫生不但無法告訴蓮姐這是虛驚一場,而且從觸診來看,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乳腺癌。但是,到底是不是癌,必須要進行活檢,完成病理檢查。

蓮姐也拿到了核磁掃描報告,從檢查結果上看,腫塊的最大直徑有7釐米!

這是非常大的腫瘤了!

在仔細問詢之下,A醫生髮現:其實早在2年前,蓮姐的檢查就已經顯現出了問題!如果不是家人的一再堅持,蓮姐還會錯過這次的診斷。

蓮姐聽從了A醫生的建議,進行了活檢。活檢結果:浸潤性導管癌。ER+,PR+, HER2-。淋巴結也有癌轉移。

蓮姐隨後還做了CT檢查,除了淋巴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遠端轉移。

根據蓮姐的病理診斷,A醫生的建議是保乳手術,只切除部分乳腺。當然,因為腫瘤比較大,即使是部分切除,也要切掉60~70%乳腺組織,乳頭也可能不保。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可以送去進行基因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化療治療。

當然,也可以進行乳房全切,這樣術後可以不需要做放療。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圖/Mystic Stamp Company

02

除了看地方醫院的醫生,蓮姐也通過MORE Health 愛醫傳遞,找了美國大牌醫院的醫生,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什麼辦法。

B醫生是美國南方一個腫瘤大醫院的乳腺外科醫生。

B醫生認為,應該先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可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但是手術要做全切,因為腫瘤太大,不激進一點都不行,而且蓮姐還很年輕,值得使用比較激進一點的治療手段,這樣能夠治療得比較徹底,獲得長久的生存。在手術之後,蓮姐還需要接受輔助放療,以免有漏網的癌細胞殘留。同時,因為蓮姐的病理結果是ER+,需要至少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抗雌激素治療。對於絕經前患者,抗雌激素治療應該選用他莫昔芬。

蓮姐講述了A醫生的治療方案,對此,B醫生是不認同的。

首先,蓮姐屬於年輕患者,腫瘤又大,這樣的情況在B醫生所在的醫院,都會實施比較激進的治療手段。其次,A醫生說到的基因檢查,應該是OncotypeDx,只適用於連淋巴結轉移都沒有的患者,因為這樣的患者術後復發風險低,根據基因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化療。反觀蓮姐的情況,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雖然只有一個,但是這個淋巴結已經完全淪陷,如果要做腋窩淋巴結超聲檢查的話,有可能發現更多受到侵犯的淋巴結。

所以,蓮姐的化療是必須的,可以在術前,也可以在術後,但是B醫生傾向於在術前化療,一來可以觀察一下腫瘤對化療的反應,二來可以避免癌細胞在全身轉移的風險。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3

此後,蓮姐還找了另外一個醫生C,是美國北方某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醫生。

醫生C認為,蓮姐至少是3期乳腺癌,建議最好把病理標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再做一個會診,此外建議做BRCA基因檢查。

外科醫生報告裡說淋巴結摸上去比較固定,推不動,這意味著癌細胞可能已經累及淋巴結周圍的組織,或者有更多的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了。因此,新輔助化療對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對於使用基因檢查的建議,醫生C也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個檢查僅僅適用於腫瘤比較小,且沒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蓮姐的腫瘤已經很大,淋巴結已經被侵犯,化療是必須的。

化療的方法推薦使用強化AC-T的方案(ddAC-T),即阿黴素(A)和環磷酰胺(C),每兩週一次總共4次,接著使用紫杉醇(T),每週一次,共12次。這樣化療一共要進行20周。醫生C同樣建議在手術之前開始化療,即新輔助化療,不但可以觀察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還可以降低手術難度,比如本來可能要做乳腺全切的,新輔助化療後就可以保留乳房。對於蓮姐這種情況,以前一般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但是現在可能只需要切除前哨淋巴結。

化療有哪些副作用呢?阿黴素主要的副作用是心臟毒性,所以需要檢查心臟功能;另外可能有乏力、骨髓抑制、貧血等副作用。對於紫杉醇來說,除了輕度的噁心、乏力以外,有些病人可能有神經損害,也有人會對藥物過敏。化療的另外一個風險是引起卵巢早衰和提早絕經,這也要注意。如果患者有生育計劃,可以考慮卵巢組織凍存、凍卵,或進行試管嬰兒。

在化療和手術結束以後,ER陽性患者至少需要使用5年抗雌激素治療,可以把復發的風險降低50%。C醫生建議使用卵巢抑制加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這種治療對於年輕、絕經前女性比單純使用他莫昔芬要好,儘管他莫昔芬已經很不錯了。抗雌激素治療一般在化療,手術和放療結束後才開始,不建議和化療或者放療同時使用。

抗雌激素治療可能帶來抑鬱的風險。如果患者有孤獨症的病史,最好有精神科醫生參與治療,或者使用抗抑鬱藥物。

此外,患者腫瘤很大,在手術切除後可能還是需要放療,但具體事宜可以諮詢放療科醫生。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於是,A醫生對蓮姐進行了觸診。蓮姐坐立式,雙手先上舉,再下垂。

從外表看,蓮姐乳房皮膚沒有破損,乳頭也沒有分泌物,右側乳房沒有問題,但是在左側乳房靠近乳頭的外側,能摸到一個大約4.5釐米的腫塊。這個腫塊很硬、邊緣不規則,是一個不會動的腫塊。擠壓腫塊的時候,蓮姐並沒有痛感。

這個手感,就是典型的乳腺癌的手感。

在左乳附近,還能摸到一個腫大的淋巴。

A醫生不但無法告訴蓮姐這是虛驚一場,而且從觸診來看,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乳腺癌。但是,到底是不是癌,必須要進行活檢,完成病理檢查。

蓮姐也拿到了核磁掃描報告,從檢查結果上看,腫塊的最大直徑有7釐米!

這是非常大的腫瘤了!

在仔細問詢之下,A醫生髮現:其實早在2年前,蓮姐的檢查就已經顯現出了問題!如果不是家人的一再堅持,蓮姐還會錯過這次的診斷。

蓮姐聽從了A醫生的建議,進行了活檢。活檢結果:浸潤性導管癌。ER+,PR+, HER2-。淋巴結也有癌轉移。

蓮姐隨後還做了CT檢查,除了淋巴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遠端轉移。

根據蓮姐的病理診斷,A醫生的建議是保乳手術,只切除部分乳腺。當然,因為腫瘤比較大,即使是部分切除,也要切掉60~70%乳腺組織,乳頭也可能不保。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可以送去進行基因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化療治療。

當然,也可以進行乳房全切,這樣術後可以不需要做放療。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圖/Mystic Stamp Company

02

除了看地方醫院的醫生,蓮姐也通過MORE Health 愛醫傳遞,找了美國大牌醫院的醫生,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什麼辦法。

B醫生是美國南方一個腫瘤大醫院的乳腺外科醫生。

B醫生認為,應該先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可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但是手術要做全切,因為腫瘤太大,不激進一點都不行,而且蓮姐還很年輕,值得使用比較激進一點的治療手段,這樣能夠治療得比較徹底,獲得長久的生存。在手術之後,蓮姐還需要接受輔助放療,以免有漏網的癌細胞殘留。同時,因為蓮姐的病理結果是ER+,需要至少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抗雌激素治療。對於絕經前患者,抗雌激素治療應該選用他莫昔芬。

蓮姐講述了A醫生的治療方案,對此,B醫生是不認同的。

首先,蓮姐屬於年輕患者,腫瘤又大,這樣的情況在B醫生所在的醫院,都會實施比較激進的治療手段。其次,A醫生說到的基因檢查,應該是OncotypeDx,只適用於連淋巴結轉移都沒有的患者,因為這樣的患者術後復發風險低,根據基因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化療。反觀蓮姐的情況,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雖然只有一個,但是這個淋巴結已經完全淪陷,如果要做腋窩淋巴結超聲檢查的話,有可能發現更多受到侵犯的淋巴結。

所以,蓮姐的化療是必須的,可以在術前,也可以在術後,但是B醫生傾向於在術前化療,一來可以觀察一下腫瘤對化療的反應,二來可以避免癌細胞在全身轉移的風險。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3

此後,蓮姐還找了另外一個醫生C,是美國北方某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醫生。

醫生C認為,蓮姐至少是3期乳腺癌,建議最好把病理標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再做一個會診,此外建議做BRCA基因檢查。

外科醫生報告裡說淋巴結摸上去比較固定,推不動,這意味著癌細胞可能已經累及淋巴結周圍的組織,或者有更多的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了。因此,新輔助化療對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對於使用基因檢查的建議,醫生C也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個檢查僅僅適用於腫瘤比較小,且沒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蓮姐的腫瘤已經很大,淋巴結已經被侵犯,化療是必須的。

化療的方法推薦使用強化AC-T的方案(ddAC-T),即阿黴素(A)和環磷酰胺(C),每兩週一次總共4次,接著使用紫杉醇(T),每週一次,共12次。這樣化療一共要進行20周。醫生C同樣建議在手術之前開始化療,即新輔助化療,不但可以觀察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還可以降低手術難度,比如本來可能要做乳腺全切的,新輔助化療後就可以保留乳房。對於蓮姐這種情況,以前一般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但是現在可能只需要切除前哨淋巴結。

化療有哪些副作用呢?阿黴素主要的副作用是心臟毒性,所以需要檢查心臟功能;另外可能有乏力、骨髓抑制、貧血等副作用。對於紫杉醇來說,除了輕度的噁心、乏力以外,有些病人可能有神經損害,也有人會對藥物過敏。化療的另外一個風險是引起卵巢早衰和提早絕經,這也要注意。如果患者有生育計劃,可以考慮卵巢組織凍存、凍卵,或進行試管嬰兒。

在化療和手術結束以後,ER陽性患者至少需要使用5年抗雌激素治療,可以把復發的風險降低50%。C醫生建議使用卵巢抑制加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這種治療對於年輕、絕經前女性比單純使用他莫昔芬要好,儘管他莫昔芬已經很不錯了。抗雌激素治療一般在化療,手術和放療結束後才開始,不建議和化療或者放療同時使用。

抗雌激素治療可能帶來抑鬱的風險。如果患者有孤獨症的病史,最好有精神科醫生參與治療,或者使用抗抑鬱藥物。

此外,患者腫瘤很大,在手術切除後可能還是需要放療,但具體事宜可以諮詢放療科醫生。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4

蓮姐看了三個美國的醫生,醫生的建議都不太相同。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於是,A醫生對蓮姐進行了觸診。蓮姐坐立式,雙手先上舉,再下垂。

從外表看,蓮姐乳房皮膚沒有破損,乳頭也沒有分泌物,右側乳房沒有問題,但是在左側乳房靠近乳頭的外側,能摸到一個大約4.5釐米的腫塊。這個腫塊很硬、邊緣不規則,是一個不會動的腫塊。擠壓腫塊的時候,蓮姐並沒有痛感。

這個手感,就是典型的乳腺癌的手感。

在左乳附近,還能摸到一個腫大的淋巴。

A醫生不但無法告訴蓮姐這是虛驚一場,而且從觸診來看,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乳腺癌。但是,到底是不是癌,必須要進行活檢,完成病理檢查。

蓮姐也拿到了核磁掃描報告,從檢查結果上看,腫塊的最大直徑有7釐米!

這是非常大的腫瘤了!

在仔細問詢之下,A醫生髮現:其實早在2年前,蓮姐的檢查就已經顯現出了問題!如果不是家人的一再堅持,蓮姐還會錯過這次的診斷。

蓮姐聽從了A醫生的建議,進行了活檢。活檢結果:浸潤性導管癌。ER+,PR+, HER2-。淋巴結也有癌轉移。

蓮姐隨後還做了CT檢查,除了淋巴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遠端轉移。

根據蓮姐的病理診斷,A醫生的建議是保乳手術,只切除部分乳腺。當然,因為腫瘤比較大,即使是部分切除,也要切掉60~70%乳腺組織,乳頭也可能不保。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可以送去進行基因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化療治療。

當然,也可以進行乳房全切,這樣術後可以不需要做放療。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圖/Mystic Stamp Company

02

除了看地方醫院的醫生,蓮姐也通過MORE Health 愛醫傳遞,找了美國大牌醫院的醫生,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什麼辦法。

B醫生是美國南方一個腫瘤大醫院的乳腺外科醫生。

B醫生認為,應該先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可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但是手術要做全切,因為腫瘤太大,不激進一點都不行,而且蓮姐還很年輕,值得使用比較激進一點的治療手段,這樣能夠治療得比較徹底,獲得長久的生存。在手術之後,蓮姐還需要接受輔助放療,以免有漏網的癌細胞殘留。同時,因為蓮姐的病理結果是ER+,需要至少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抗雌激素治療。對於絕經前患者,抗雌激素治療應該選用他莫昔芬。

蓮姐講述了A醫生的治療方案,對此,B醫生是不認同的。

首先,蓮姐屬於年輕患者,腫瘤又大,這樣的情況在B醫生所在的醫院,都會實施比較激進的治療手段。其次,A醫生說到的基因檢查,應該是OncotypeDx,只適用於連淋巴結轉移都沒有的患者,因為這樣的患者術後復發風險低,根據基因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化療。反觀蓮姐的情況,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雖然只有一個,但是這個淋巴結已經完全淪陷,如果要做腋窩淋巴結超聲檢查的話,有可能發現更多受到侵犯的淋巴結。

所以,蓮姐的化療是必須的,可以在術前,也可以在術後,但是B醫生傾向於在術前化療,一來可以觀察一下腫瘤對化療的反應,二來可以避免癌細胞在全身轉移的風險。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3

此後,蓮姐還找了另外一個醫生C,是美國北方某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醫生。

醫生C認為,蓮姐至少是3期乳腺癌,建議最好把病理標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再做一個會診,此外建議做BRCA基因檢查。

外科醫生報告裡說淋巴結摸上去比較固定,推不動,這意味著癌細胞可能已經累及淋巴結周圍的組織,或者有更多的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了。因此,新輔助化療對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對於使用基因檢查的建議,醫生C也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個檢查僅僅適用於腫瘤比較小,且沒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蓮姐的腫瘤已經很大,淋巴結已經被侵犯,化療是必須的。

化療的方法推薦使用強化AC-T的方案(ddAC-T),即阿黴素(A)和環磷酰胺(C),每兩週一次總共4次,接著使用紫杉醇(T),每週一次,共12次。這樣化療一共要進行20周。醫生C同樣建議在手術之前開始化療,即新輔助化療,不但可以觀察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還可以降低手術難度,比如本來可能要做乳腺全切的,新輔助化療後就可以保留乳房。對於蓮姐這種情況,以前一般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但是現在可能只需要切除前哨淋巴結。

化療有哪些副作用呢?阿黴素主要的副作用是心臟毒性,所以需要檢查心臟功能;另外可能有乏力、骨髓抑制、貧血等副作用。對於紫杉醇來說,除了輕度的噁心、乏力以外,有些病人可能有神經損害,也有人會對藥物過敏。化療的另外一個風險是引起卵巢早衰和提早絕經,這也要注意。如果患者有生育計劃,可以考慮卵巢組織凍存、凍卵,或進行試管嬰兒。

在化療和手術結束以後,ER陽性患者至少需要使用5年抗雌激素治療,可以把復發的風險降低50%。C醫生建議使用卵巢抑制加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這種治療對於年輕、絕經前女性比單純使用他莫昔芬要好,儘管他莫昔芬已經很不錯了。抗雌激素治療一般在化療,手術和放療結束後才開始,不建議和化療或者放療同時使用。

抗雌激素治療可能帶來抑鬱的風險。如果患者有孤獨症的病史,最好有精神科醫生參與治療,或者使用抗抑鬱藥物。

此外,患者腫瘤很大,在手術切除後可能還是需要放療,但具體事宜可以諮詢放療科醫生。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4

蓮姐看了三個美國的醫生,醫生的建議都不太相同。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很顯然,沒有哪個醫生是臭皮匠,給出太離譜的建議。不同的醫生可能由於視角不同,所以給出不同的建議。

為什麼這些建議有所不同呢?

蓮姐的病情還不是晚期,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還有痊癒的機會,但是治療的力度到底需要多大?往前一步,有可能帶來太多的副作用,患者難以承擔;往後一步,可能治療不夠,容易復發和轉移。

B醫生作為外科醫生,從手術的角度看,當然是切除越完全,復發的可能性越小,尤其在目前腫瘤已經很大的情況下,即便想保乳,可能也保不了多少。為了保證獲得最好的效果,B醫生建議手術前後都進行化療和放療。

C醫生是內科醫生,對於藥物的治療更有信心,所以在手術方面相對保守,建議等術前化療的效果出來做決定,能保乳就保乳。但是,在輔助化療之後的抗雌激素治療,C醫生就比較激進,不建議使用常規的他莫昔芬,而是卵巢抑制加芳香化酶抑制劑。

C醫生的建議,是基於目前的一項長期的臨床研究2,3。這個研究對患者隨訪8年,發現如果是風險比較高的絕經前患者,在化療之後使用卵巢抑制+他莫昔芬,無復發的比例是76.7%,而如果只使用他莫昔芬,無復發比例是71.4%。從總生存率來看,增加使用卵巢抑制,可以提高總生存率4.3個百分點4,達到89.4%。

同時,如果使用卵巢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劑, 無復發比例比卵巢抑制+他莫昔芬又增加4個百分點,但是總生存率沒有繼續提高5。

當然了,如果是復發風險不高的患者,使用卵巢抑制的好處就顯現不出來。

雖然卵巢抑制與芳香化酶聯用,治療效果比與他莫昔芬聯用要好,但是副作用也會更強一些。他莫昔芬相關的副作用是熱潮和出汗,而芳香化酶更容易出現骨關節痛、陰道乾澀、性趣減退。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但患者需要對風險有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對治療方案做出選擇。

相比之下,A醫生的治療建議在各方面都非常保守,不但手術建議保乳,化療也是要等待基因檢查結果,短期來說不一定能看出有什麼不妥,但是這樣的保守治療從長期來看,復發的風險很大,而一但復發,想再要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就比較難了。

可以看出,B醫生和C醫生的大體治療方案是一致的。在綜合考慮之後,蓮姐決定在當地醫院先做術前新輔助化療,然後找B醫生進行手術,具體手術方案根據化療效果再定。之後再回到當地醫院進行後續的輔助治療。

乳腺癌不是一個太危險的疾病,但是需要早診早治。

蓮姐已經耽誤了兩年的時間,但是亡羊補牢可能還不算太晚,希望有這幾個醫生的建議之後,蓮姐在治療上少走彎路,早日擺脫乳腺癌的魔爪。

"

本文為 MORE Health愛醫傳遞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真實案例內容,經中美專家及患者同意後發佈。為保護患者隱私,所有出現人名均做隱私處理,且就診時間均有所調整。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人在與癌抗爭。請分享你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不再恐慌。

我們講了很多病例故事,都是國內的患者找美國的醫生會診,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一個錯覺,認為中美差距比較大,國內的醫生需要美國的醫生來指點。

這個不但是錯覺,而且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任何一個國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水平高的醫生,也有水平差的。

今年4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報道了一個病例:美國芝加哥的一個沒工作、沒保險的60歲患者,被社區醫院誤診為感染,用抗生素打發走人。後來病情惡化,才做了鉬靶檢查。然後社區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直接手術活檢,發現是乳腺癌,建議乳房全切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

幸而該案例被一個公益組織看到,經過大醫院腫瘤外科醫生進行會診,認為患者屬於3期浸潤性導管癌,其實只需要穿刺活檢,不需要手術活檢,而治療也不需要做乳房全切1。

所以,哪兒的醫生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經驗的專家。

什麼樣的病例需要會診呢?一般都是疑難雜症,如果不是遇到難題,誰會願意滿世界找專家來解決呢?我們報道這些病例,是希望通過這種會診和交流,可以把美國和世界上最好最新的醫學經驗,帶到中國。

醫學其實是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科學,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生命力。而正因為醫學是科學,有時候並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治療方案,而且在很多時候,同樣的病情,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即便在美國,其實也有“第二診療意見”這樣的操作,尋求這種幫助的患者,不見得完全就是認為前面看的醫生不行,很多時候就是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今天這個病例故事,就發生在美國,患者找了第二意見之後,又找了第三意見。

01

蓮姐45歲,是一個住在美國的華人,無生育史,除了有點兒高血壓,身體微微有一點胖(BMI 26),其他健康情況良好。

但是,在例行的鉬靶篩查中,發現了問題。再次鉬靶診斷之後,確認是有一個腫塊。

蓮姐還做了超聲檢查。從超聲結果上看,蓮姐左乳上有一個不規則的腫塊,4.4釐米大,這也正是鉬靶檢查看到的腫塊。此外,附近還有兩個小的結節,一個7毫米,另一個6毫米。

蓮姐看了當地的一個乳腺外科醫生A。

當第一次聽A醫生說需要做活檢進行病理鑑定的時候,蓮姐是拒絕的,因為蓮姐見醫生的目的,只是想親耳聽醫生給這樣一個說法:啥事都沒有,回家歇著吧。

蓮姐心裡特別希望這是虛驚一場。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於是,A醫生對蓮姐進行了觸診。蓮姐坐立式,雙手先上舉,再下垂。

從外表看,蓮姐乳房皮膚沒有破損,乳頭也沒有分泌物,右側乳房沒有問題,但是在左側乳房靠近乳頭的外側,能摸到一個大約4.5釐米的腫塊。這個腫塊很硬、邊緣不規則,是一個不會動的腫塊。擠壓腫塊的時候,蓮姐並沒有痛感。

這個手感,就是典型的乳腺癌的手感。

在左乳附近,還能摸到一個腫大的淋巴。

A醫生不但無法告訴蓮姐這是虛驚一場,而且從觸診來看,極大的可能性就是乳腺癌。但是,到底是不是癌,必須要進行活檢,完成病理檢查。

蓮姐也拿到了核磁掃描報告,從檢查結果上看,腫塊的最大直徑有7釐米!

這是非常大的腫瘤了!

在仔細問詢之下,A醫生髮現:其實早在2年前,蓮姐的檢查就已經顯現出了問題!如果不是家人的一再堅持,蓮姐還會錯過這次的診斷。

蓮姐聽從了A醫生的建議,進行了活檢。活檢結果:浸潤性導管癌。ER+,PR+, HER2-。淋巴結也有癌轉移。

蓮姐隨後還做了CT檢查,除了淋巴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遠端轉移。

根據蓮姐的病理診斷,A醫生的建議是保乳手術,只切除部分乳腺。當然,因為腫瘤比較大,即使是部分切除,也要切掉60~70%乳腺組織,乳頭也可能不保。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和淋巴結,可以送去進行基因檢查,然後決定是否進行化療治療。

當然,也可以進行乳房全切,這樣術後可以不需要做放療。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圖/Mystic Stamp Company

02

除了看地方醫院的醫生,蓮姐也通過MORE Health 愛醫傳遞,找了美國大牌醫院的醫生,想看看還有沒有其他什麼辦法。

B醫生是美國南方一個腫瘤大醫院的乳腺外科醫生。

B醫生認為,應該先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可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但是手術要做全切,因為腫瘤太大,不激進一點都不行,而且蓮姐還很年輕,值得使用比較激進一點的治療手段,這樣能夠治療得比較徹底,獲得長久的生存。在手術之後,蓮姐還需要接受輔助放療,以免有漏網的癌細胞殘留。同時,因為蓮姐的病理結果是ER+,需要至少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抗雌激素治療。對於絕經前患者,抗雌激素治療應該選用他莫昔芬。

蓮姐講述了A醫生的治療方案,對此,B醫生是不認同的。

首先,蓮姐屬於年輕患者,腫瘤又大,這樣的情況在B醫生所在的醫院,都會實施比較激進的治療手段。其次,A醫生說到的基因檢查,應該是OncotypeDx,只適用於連淋巴結轉移都沒有的患者,因為這樣的患者術後復發風險低,根據基因檢查結果再決定是否進一步化療。反觀蓮姐的情況,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雖然只有一個,但是這個淋巴結已經完全淪陷,如果要做腋窩淋巴結超聲檢查的話,有可能發現更多受到侵犯的淋巴結。

所以,蓮姐的化療是必須的,可以在術前,也可以在術後,但是B醫生傾向於在術前化療,一來可以觀察一下腫瘤對化療的反應,二來可以避免癌細胞在全身轉移的風險。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3

此後,蓮姐還找了另外一個醫生C,是美國北方某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醫生。

醫生C認為,蓮姐至少是3期乳腺癌,建議最好把病理標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再做一個會診,此外建議做BRCA基因檢查。

外科醫生報告裡說淋巴結摸上去比較固定,推不動,這意味著癌細胞可能已經累及淋巴結周圍的組織,或者有更多的淋巴結已經被癌細胞侵犯了。因此,新輔助化療對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對於使用基因檢查的建議,醫生C也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個檢查僅僅適用於腫瘤比較小,且沒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蓮姐的腫瘤已經很大,淋巴結已經被侵犯,化療是必須的。

化療的方法推薦使用強化AC-T的方案(ddAC-T),即阿黴素(A)和環磷酰胺(C),每兩週一次總共4次,接著使用紫杉醇(T),每週一次,共12次。這樣化療一共要進行20周。醫生C同樣建議在手術之前開始化療,即新輔助化療,不但可以觀察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還可以降低手術難度,比如本來可能要做乳腺全切的,新輔助化療後就可以保留乳房。對於蓮姐這種情況,以前一般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但是現在可能只需要切除前哨淋巴結。

化療有哪些副作用呢?阿黴素主要的副作用是心臟毒性,所以需要檢查心臟功能;另外可能有乏力、骨髓抑制、貧血等副作用。對於紫杉醇來說,除了輕度的噁心、乏力以外,有些病人可能有神經損害,也有人會對藥物過敏。化療的另外一個風險是引起卵巢早衰和提早絕經,這也要注意。如果患者有生育計劃,可以考慮卵巢組織凍存、凍卵,或進行試管嬰兒。

在化療和手術結束以後,ER陽性患者至少需要使用5年抗雌激素治療,可以把復發的風險降低50%。C醫生建議使用卵巢抑制加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治療,這種治療對於年輕、絕經前女性比單純使用他莫昔芬要好,儘管他莫昔芬已經很不錯了。抗雌激素治療一般在化療,手術和放療結束後才開始,不建議和化療或者放療同時使用。

抗雌激素治療可能帶來抑鬱的風險。如果患者有孤獨症的病史,最好有精神科醫生參與治療,或者使用抗抑鬱藥物。

此外,患者腫瘤很大,在手術切除後可能還是需要放療,但具體事宜可以諮詢放療科醫生。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04

蓮姐看了三個美國的醫生,醫生的建議都不太相同。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很顯然,沒有哪個醫生是臭皮匠,給出太離譜的建議。不同的醫生可能由於視角不同,所以給出不同的建議。

為什麼這些建議有所不同呢?

蓮姐的病情還不是晚期,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還有痊癒的機會,但是治療的力度到底需要多大?往前一步,有可能帶來太多的副作用,患者難以承擔;往後一步,可能治療不夠,容易復發和轉移。

B醫生作為外科醫生,從手術的角度看,當然是切除越完全,復發的可能性越小,尤其在目前腫瘤已經很大的情況下,即便想保乳,可能也保不了多少。為了保證獲得最好的效果,B醫生建議手術前後都進行化療和放療。

C醫生是內科醫生,對於藥物的治療更有信心,所以在手術方面相對保守,建議等術前化療的效果出來做決定,能保乳就保乳。但是,在輔助化療之後的抗雌激素治療,C醫生就比較激進,不建議使用常規的他莫昔芬,而是卵巢抑制加芳香化酶抑制劑。

C醫生的建議,是基於目前的一項長期的臨床研究2,3。這個研究對患者隨訪8年,發現如果是風險比較高的絕經前患者,在化療之後使用卵巢抑制+他莫昔芬,無復發的比例是76.7%,而如果只使用他莫昔芬,無復發比例是71.4%。從總生存率來看,增加使用卵巢抑制,可以提高總生存率4.3個百分點4,達到89.4%。

同時,如果使用卵巢抑制+芳香化酶抑制劑, 無復發比例比卵巢抑制+他莫昔芬又增加4個百分點,但是總生存率沒有繼續提高5。

當然了,如果是復發風險不高的患者,使用卵巢抑制的好處就顯現不出來。

雖然卵巢抑制與芳香化酶聯用,治療效果比與他莫昔芬聯用要好,但是副作用也會更強一些。他莫昔芬相關的副作用是熱潮和出汗,而芳香化酶更容易出現骨關節痛、陰道乾澀、性趣減退。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經歷這些副作用,但患者需要對風險有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對治療方案做出選擇。

相比之下,A醫生的治療建議在各方面都非常保守,不但手術建議保乳,化療也是要等待基因檢查結果,短期來說不一定能看出有什麼不妥,但是這樣的保守治療從長期來看,復發的風險很大,而一但復發,想再要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就比較難了。

可以看出,B醫生和C醫生的大體治療方案是一致的。在綜合考慮之後,蓮姐決定在當地醫院先做術前新輔助化療,然後找B醫生進行手術,具體手術方案根據化療效果再定。之後再回到當地醫院進行後續的輔助治療。

乳腺癌不是一個太危險的疾病,但是需要早診早治。

蓮姐已經耽誤了兩年的時間,但是亡羊補牢可能還不算太晚,希望有這幾個醫生的建議之後,蓮姐在治療上少走彎路,早日擺脫乳腺癌的魔爪。

耽誤了2年,她的乳腺癌還有治癒的可能嗎?



參考文獻

1. Pallok, K., F. De Maio, and D.A.Ansell, Structural Racism — A 60-Year-OldBlack Woman with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16): p. 1489-1493.

2. Fleming,G., et al., Abstract GS4-03: Randomizedcomparison of adjuvant tamoxifen (T) plus 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 (OFS)versus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early breast cancer (BC): Update of the SOFT trial. Cancer Research, 2018. 78(4 Supplement): p. GS4-03.

3. Lambertini,M., G. Viglietti, and E. de Azambuja, Controversiesin oncology: which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is to be given to premenopausal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ESMO Open, 2018. 3(3): p. e000350.

4. Francis,P.A., et al., Tailoring Adjuvant EndocrineTherapy for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 379(2): p. 122-137.

5. Pagani,O., et al., Abstract GS4-02: Randomizedcomparison of adjuvant aromatase inhibitor exemestane (E) plus ovarian functionsuppression (OFS) vs tamoxifen (T) plus OF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receptor positive (HR+) early breast cancer (BC): Update of the combined TEXTand SOFT trials. Cancer Research, 2018. 78(4 Supplement): p. GS4-02.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