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二、生存環境使然

阮籍嵇康的飲酒任誕,最主要是因為生存環境導致的。是高壓之下的思想反彈,是一種無奈中的精神自我解放。

魯迅說:司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而且即使講話講錯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諒。只要看有一次司馬懿求和阮籍結親,而阮籍一醉就是兩個月,沒有提出的機會,就可以知道了。

阮籍都到了從不臧否人物的地步,世道已經讓他活得多麼憋屈了。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說:“從中國過去一個同樣混亂、同樣黑暗的時代中,瞭解人們如何追求光明,追尋美,以救濟和建立他們的精神生活,化苦悶而為創造,培養壯闊的精神人格。”

那一代知識分子是很苦悶的,他們飲酒只是尋求精神的釋放,有時,還是為了裝瘋賣傻。

魯迅說: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天下的別人,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阮籍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竹林七賢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樣的飲酒。阮籍的兒子阮渾也願加入時,阮籍卻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夠了。嵇康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說長官處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長送人們出來時,你不要在後面,因為恐怕將來官長懲辦壞人時,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說宴飲時候有人爭論,你可立刻走開,免得在旁批評,因為兩者之間必有對與不對,不批評則不像樣,——批評就總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見怪。還有人要你飲酒,即使不願飲也不要堅決地推辭,必須和和氣氣的拿著杯子。

可見,他們並不願意教孩子任誕。

任誕,在他們那裡,實際上就是一個病態的產物,不得以而為之罷了。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二、生存環境使然

阮籍嵇康的飲酒任誕,最主要是因為生存環境導致的。是高壓之下的思想反彈,是一種無奈中的精神自我解放。

魯迅說:司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而且即使講話講錯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諒。只要看有一次司馬懿求和阮籍結親,而阮籍一醉就是兩個月,沒有提出的機會,就可以知道了。

阮籍都到了從不臧否人物的地步,世道已經讓他活得多麼憋屈了。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說:“從中國過去一個同樣混亂、同樣黑暗的時代中,瞭解人們如何追求光明,追尋美,以救濟和建立他們的精神生活,化苦悶而為創造,培養壯闊的精神人格。”

那一代知識分子是很苦悶的,他們飲酒只是尋求精神的釋放,有時,還是為了裝瘋賣傻。

魯迅說: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天下的別人,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阮籍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竹林七賢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樣的飲酒。阮籍的兒子阮渾也願加入時,阮籍卻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夠了。嵇康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說長官處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長送人們出來時,你不要在後面,因為恐怕將來官長懲辦壞人時,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說宴飲時候有人爭論,你可立刻走開,免得在旁批評,因為兩者之間必有對與不對,不批評則不像樣,——批評就總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見怪。還有人要你飲酒,即使不願飲也不要堅決地推辭,必須和和氣氣的拿著杯子。

可見,他們並不願意教孩子任誕。

任誕,在他們那裡,實際上就是一個病態的產物,不得以而為之罷了。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三、跟吃藥有點關係

魯迅將那一代人的很多行為歸結於吃藥。

吃什麼藥呢?五石散。

魯迅說:“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藥。

吃了散之後,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蝨。所以在文章上,蝨子的地位很高,“捫蝨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趕快吃,不論時候,一日數次也不可定。但在吃藥之後,為生命計,不能管得許多,只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居喪之際,飲酒食肉,由闊人名流倡之,萬民皆從之,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言:“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暴如火的,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比方有蒼蠅擾他,竟至拔劍追趕;就是說話,也要胡胡塗塗地才好,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痴為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二、生存環境使然

阮籍嵇康的飲酒任誕,最主要是因為生存環境導致的。是高壓之下的思想反彈,是一種無奈中的精神自我解放。

魯迅說:司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而且即使講話講錯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諒。只要看有一次司馬懿求和阮籍結親,而阮籍一醉就是兩個月,沒有提出的機會,就可以知道了。

阮籍都到了從不臧否人物的地步,世道已經讓他活得多麼憋屈了。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說:“從中國過去一個同樣混亂、同樣黑暗的時代中,瞭解人們如何追求光明,追尋美,以救濟和建立他們的精神生活,化苦悶而為創造,培養壯闊的精神人格。”

那一代知識分子是很苦悶的,他們飲酒只是尋求精神的釋放,有時,還是為了裝瘋賣傻。

魯迅說: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天下的別人,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阮籍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竹林七賢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樣的飲酒。阮籍的兒子阮渾也願加入時,阮籍卻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夠了。嵇康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說長官處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長送人們出來時,你不要在後面,因為恐怕將來官長懲辦壞人時,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說宴飲時候有人爭論,你可立刻走開,免得在旁批評,因為兩者之間必有對與不對,不批評則不像樣,——批評就總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見怪。還有人要你飲酒,即使不願飲也不要堅決地推辭,必須和和氣氣的拿著杯子。

可見,他們並不願意教孩子任誕。

任誕,在他們那裡,實際上就是一個病態的產物,不得以而為之罷了。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三、跟吃藥有點關係

魯迅將那一代人的很多行為歸結於吃藥。

吃什麼藥呢?五石散。

魯迅說:“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藥。

吃了散之後,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蝨。所以在文章上,蝨子的地位很高,“捫蝨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趕快吃,不論時候,一日數次也不可定。但在吃藥之後,為生命計,不能管得許多,只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居喪之際,飲酒食肉,由闊人名流倡之,萬民皆從之,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言:“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暴如火的,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比方有蒼蠅擾他,竟至拔劍追趕;就是說話,也要胡胡塗塗地才好,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痴為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四、後來就東施效顰了

蔣凡說:阮籍等的任誕,有其不得已的積極的一面,也可稱是一種扭曲智慧的生命之光。但王澄等後學則不然,其任誕不是時代的抗爭,而是縱慾的生活享受,這種任誕作達,居然鹹了一種流行病,人人仿效,而不問其環境和條件。

溫嶠官位還不高時,經常和揚州淮中一帶的商人賭博,而且常常賭輸。有次輸得很慘,賭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關係很好,便站在船上大聲喊庾亮:“卿可贖我!”庾亮立刻送去贖金,溫嶠才得以脫身。像這樣的事發生過很多次。溫嶠喜歡說放縱傲慢的話,卞壺以禮儀法度自居。有一次在庾亮那裡,兩個人互相辯駁批評,溫嶠說話粗俗不堪,庾亮慢悠悠地說:“太真(溫嶠)整天沒有一句庸俗的話。”就這樣一個賭徒,庾亮怎麼還能說他整天沒有一句庸俗的話呢?估計是庾亮覺得他的話糙但理不糙。《晉書》裡說他“有識量,博學能屬文”。

而後來東施效顰者,只會任達縱酒,竟不會寫文章了。

他們離原先的任誕,已很遠了,只是學些皮毛,冒充時髦,裝裝前衛罷了。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二、生存環境使然

阮籍嵇康的飲酒任誕,最主要是因為生存環境導致的。是高壓之下的思想反彈,是一種無奈中的精神自我解放。

魯迅說:司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而且即使講話講錯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諒。只要看有一次司馬懿求和阮籍結親,而阮籍一醉就是兩個月,沒有提出的機會,就可以知道了。

阮籍都到了從不臧否人物的地步,世道已經讓他活得多麼憋屈了。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說:“從中國過去一個同樣混亂、同樣黑暗的時代中,瞭解人們如何追求光明,追尋美,以救濟和建立他們的精神生活,化苦悶而為創造,培養壯闊的精神人格。”

那一代知識分子是很苦悶的,他們飲酒只是尋求精神的釋放,有時,還是為了裝瘋賣傻。

魯迅說: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天下的別人,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阮籍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竹林七賢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樣的飲酒。阮籍的兒子阮渾也願加入時,阮籍卻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夠了。嵇康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說長官處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長送人們出來時,你不要在後面,因為恐怕將來官長懲辦壞人時,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說宴飲時候有人爭論,你可立刻走開,免得在旁批評,因為兩者之間必有對與不對,不批評則不像樣,——批評就總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見怪。還有人要你飲酒,即使不願飲也不要堅決地推辭,必須和和氣氣的拿著杯子。

可見,他們並不願意教孩子任誕。

任誕,在他們那裡,實際上就是一個病態的產物,不得以而為之罷了。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三、跟吃藥有點關係

魯迅將那一代人的很多行為歸結於吃藥。

吃什麼藥呢?五石散。

魯迅說:“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藥。

吃了散之後,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蝨。所以在文章上,蝨子的地位很高,“捫蝨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趕快吃,不論時候,一日數次也不可定。但在吃藥之後,為生命計,不能管得許多,只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居喪之際,飲酒食肉,由闊人名流倡之,萬民皆從之,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言:“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暴如火的,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比方有蒼蠅擾他,竟至拔劍追趕;就是說話,也要胡胡塗塗地才好,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痴為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四、後來就東施效顰了

蔣凡說:阮籍等的任誕,有其不得已的積極的一面,也可稱是一種扭曲智慧的生命之光。但王澄等後學則不然,其任誕不是時代的抗爭,而是縱慾的生活享受,這種任誕作達,居然鹹了一種流行病,人人仿效,而不問其環境和條件。

溫嶠官位還不高時,經常和揚州淮中一帶的商人賭博,而且常常賭輸。有次輸得很慘,賭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關係很好,便站在船上大聲喊庾亮:“卿可贖我!”庾亮立刻送去贖金,溫嶠才得以脫身。像這樣的事發生過很多次。溫嶠喜歡說放縱傲慢的話,卞壺以禮儀法度自居。有一次在庾亮那裡,兩個人互相辯駁批評,溫嶠說話粗俗不堪,庾亮慢悠悠地說:“太真(溫嶠)整天沒有一句庸俗的話。”就這樣一個賭徒,庾亮怎麼還能說他整天沒有一句庸俗的話呢?估計是庾亮覺得他的話糙但理不糙。《晉書》裡說他“有識量,博學能屬文”。

而後來東施效顰者,只會任達縱酒,竟不會寫文章了。

他們離原先的任誕,已很遠了,只是學些皮毛,冒充時髦,裝裝前衛罷了。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

魏晉時代的人多任性,當然,確切地說叫“任誕”。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世說新語》有一章節名為“任誕”。“任誕”,即任達與荒誕。任達主要指無形精神世界的見識曠達,率惰任性,意志自由而重在迴歸天性之自然;荒誕則由虛人實,著重指言行舉止的乖戾無常,打破世俗禮法的常規。

據《世說新語》講,張季鷹被任命為齊王司馬冏的東曹掾,在洛陽,他看到秋風起了,就想念起家鄉吳地的菰菜羹、鱸魚膾,說道:“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人駕車回鄉。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被殺,當時的人都說他能見機。張季鷹未必當時已料到他服侍的主子會馬上失敗,他平時就放縱任性,不受拘束,當時人稱他為“江東步兵”。有人對他說:“您只圖眼前放縱適意,就不替您死後的名聲著想嗎?”張季鷹回答:“身後的名聲,還不如我眼前的一杯酒。”人家是早已看透虛空的名與利。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族人那裡聚會,從不用通常使的杯子喝酒,而是用大甕盛酒,大家圍坐在一起,相對痛飲。當時來了很多豬,它們直接湊到酒甕旁喝,大家就這樣與豬一道喝酒。好有愛!

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戎經常到女人那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始終沒有其他的企圖。

劉道真年輕時,常在湖裡捕魚,他喜歡嘯詠,聽到的人無不流連忘返。有一個老婦人,看他不是普通人,又非常喜歡聽他嘯詠,就殺了頭小豬送給他吃,劉道真把小豬吃光了,也沒有道謝。老婦人看他沒吃飽,就又殺了一頭小豬送給他吃,這次劉道真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還給了老婦人。後來劉道真做了吏部郎,老婦人的兒子是一個小令史,劉道真越級提拔了他。此人不知何故,就問他母親,母親告訴了他,於是他帶著牛肉和酒去拜見劉道真,劉道真說:“走吧!走吧!不用再來答謝我了。”

王澄出任荊州刺史,王澄的哥哥王衍太尉與當時的名流去送行的擠滿了道路。當時庭院中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喜鵲巢,王澄竟當眾脫下上衣和頭巾,徑直爬上樹去掏小鵲,怎奈貼身內衣鉤住了樹枝,他就再把內衣脫掉。他抓到小鵲後又下樹拿著小鵲玩耍,神色自如,旁若無人。荊州刺史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方大員,哪裡能看到當了那麼大的官的還如此淘氣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他就是一個“奇葩”。

在封建禮法時代,能夠做到這樣,是極不容易的。為何會這樣呢?我最開始讀《世說新語》也不懂,後來,看多了,慢慢理解了。下面寫一寫我的理解,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是文學自覺的時代。

不光是文學,人的自我意識也在覺醒。

桓溫是東晉的強權人物,他有一句名言:“大大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世說新語·品藻第九》說: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殷浩的意思是雖然你很牛,但是我還是要做我自己。

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由叔父謝安做主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兒子中最不成器的一個,人很愚鈍,在九江做太守時,不派兵去抵抗進犯的軍隊,而向鬼神禱告,祈禱鬼神派天兵天將把對方打敗。嫁給這樣一個窩囊廢,謝道韞也是很無奈,她回去向叔父抱怨:“天壤之間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間居然有我丈夫這樣的人。中國古代,丈夫是天,是不可以隨便說丈夫壞話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說,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閒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

劉伶作《酒德頌》說:“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劉伶的思想已到不承認世界上從前規定的道理的地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有一次有客見他,他不穿衣服。人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麼進我的褲子中來?

至於阮籍,他連上下古今也不承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說:“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

魯迅指出,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無意義,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覺得世上的道理不必爭,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虛無,所以他便沉湎於酒了。

學者蔣凡在《蔣凡講<世說新語>》一書中言:具有“自覺”精神的士人,不管他事業的成敗與否,當時人大多視之為“英雄”。這些“英雄”,自然也成了《世說新語》的主角。他們身上可能有許多人性的弱點或缺陷,但只要他們是當時人性“自覺”的帶頭人,那麼當時人們就仍然把他們當作“英雄”來看,津津樂道,而不問其成敗。這和今天我們的認識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王敦,他率師攻京師,敢把晉元帝拉下馬,後人視為篡逆大奸。但他卻成了《世說新語》的當然主角,東晉中期的大司馬桓溫,經過王敦墓時,就讚美王敦為“可人”——可愛的人。

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並且自我意識覺醒被稱頌,被效仿。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二、生存環境使然

阮籍嵇康的飲酒任誕,最主要是因為生存環境導致的。是高壓之下的思想反彈,是一種無奈中的精神自我解放。

魯迅說:司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而且即使講話講錯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諒。只要看有一次司馬懿求和阮籍結親,而阮籍一醉就是兩個月,沒有提出的機會,就可以知道了。

阮籍都到了從不臧否人物的地步,世道已經讓他活得多麼憋屈了。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說:“從中國過去一個同樣混亂、同樣黑暗的時代中,瞭解人們如何追求光明,追尋美,以救濟和建立他們的精神生活,化苦悶而為創造,培養壯闊的精神人格。”

那一代知識分子是很苦悶的,他們飲酒只是尋求精神的釋放,有時,還是為了裝瘋賣傻。

魯迅說: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天下的別人,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阮籍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竹林七賢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樣的飲酒。阮籍的兒子阮渾也願加入時,阮籍卻道不必加入,吾家已有阿咸在,夠了。嵇康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說長官處不可常去,亦不可住宿;官長送人們出來時,你不要在後面,因為恐怕將來官長懲辦壞人時,你有暗中密告的嫌疑。說宴飲時候有人爭論,你可立刻走開,免得在旁批評,因為兩者之間必有對與不對,不批評則不像樣,——批評就總要是甲非乙,不免受一方見怪。還有人要你飲酒,即使不願飲也不要堅決地推辭,必須和和氣氣的拿著杯子。

可見,他們並不願意教孩子任誕。

任誕,在他們那裡,實際上就是一個病態的產物,不得以而為之罷了。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三、跟吃藥有點關係

魯迅將那一代人的很多行為歸結於吃藥。

吃什麼藥呢?五石散。

魯迅說:“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藥。

吃了散之後,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蝨。所以在文章上,蝨子的地位很高,“捫蝨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吃冷物。而且要趕快吃,不論時候,一日數次也不可定。但在吃藥之後,為生命計,不能管得許多,只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居喪之際,飲酒食肉,由闊人名流倡之,萬民皆從之,因為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言:“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暴如火的,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比方有蒼蠅擾他,竟至拔劍追趕;就是說話,也要胡胡塗塗地才好,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痴為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四、後來就東施效顰了

蔣凡說:阮籍等的任誕,有其不得已的積極的一面,也可稱是一種扭曲智慧的生命之光。但王澄等後學則不然,其任誕不是時代的抗爭,而是縱慾的生活享受,這種任誕作達,居然鹹了一種流行病,人人仿效,而不問其環境和條件。

溫嶠官位還不高時,經常和揚州淮中一帶的商人賭博,而且常常賭輸。有次輸得很慘,賭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關係很好,便站在船上大聲喊庾亮:“卿可贖我!”庾亮立刻送去贖金,溫嶠才得以脫身。像這樣的事發生過很多次。溫嶠喜歡說放縱傲慢的話,卞壺以禮儀法度自居。有一次在庾亮那裡,兩個人互相辯駁批評,溫嶠說話粗俗不堪,庾亮慢悠悠地說:“太真(溫嶠)整天沒有一句庸俗的話。”就這樣一個賭徒,庾亮怎麼還能說他整天沒有一句庸俗的話呢?估計是庾亮覺得他的話糙但理不糙。《晉書》裡說他“有識量,博學能屬文”。

而後來東施效顰者,只會任達縱酒,竟不會寫文章了。

他們離原先的任誕,已很遠了,只是學些皮毛,冒充時髦,裝裝前衛罷了。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為何魏晉時代多任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