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是政府總不能親自經營這些企業吧,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企業法人交叉持股,一家企業的股份,由多家企業所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來,沒有股東能夠一家獨大,他們對公司也施加不了什麼影響。

各家公司相互牽制,就避免了大規模重組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日本企業較少裁員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重組”和裁員是一個意思,西方公司之所以經常裁員,很大程度上和大股東之間的買賣兼併有關。每當公司重新洗牌,總會有員工成為重組的犧牲品。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是政府總不能親自經營這些企業吧,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企業法人交叉持股,一家企業的股份,由多家企業所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來,沒有股東能夠一家獨大,他們對公司也施加不了什麼影響。

各家公司相互牽制,就避免了大規模重組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日本企業較少裁員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重組”和裁員是一個意思,西方公司之所以經常裁員,很大程度上和大股東之間的買賣兼併有關。每當公司重新洗牌,總會有員工成為重組的犧牲品。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當然,戰後的日本企業還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國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當前最缺乏的不是資本,不是技術,而是勞動力。

於是就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終身僱傭制,它最初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便企業培養穩定的員工隊伍,戰後的日本公司,普遍採用了這一用人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終身僱傭制並不是硬性的法律約束,它僅僅是大公司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也就是說,身為員工,你可以自由跳槽,但企業不能無緣無故地把你開除。

雖然這項制度表面看只有單向的約束力,但實際上也把員工束縛在一家公司裡。因為只要企業沒有人才流出,作為外來者就得不到更好的崗位。如此一來,企業就不必擔心有人跳槽,而員工也可以安安心心在企業工作。

4/5 為日本戰後崛起做出貢獻

那麼,為什麼說終身僱傭製為日本企業在戰後的崛起做出了貢獻呢?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終身僱傭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日本經濟還比較落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大眾的普遍需求。終身僱傭制讓員工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加上年功序列制的引進,他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有了高收入與歸屬感,員工就會和公司榮辱與共。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是政府總不能親自經營這些企業吧,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企業法人交叉持股,一家企業的股份,由多家企業所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來,沒有股東能夠一家獨大,他們對公司也施加不了什麼影響。

各家公司相互牽制,就避免了大規模重組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日本企業較少裁員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重組”和裁員是一個意思,西方公司之所以經常裁員,很大程度上和大股東之間的買賣兼併有關。每當公司重新洗牌,總會有員工成為重組的犧牲品。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當然,戰後的日本企業還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國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當前最缺乏的不是資本,不是技術,而是勞動力。

於是就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終身僱傭制,它最初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便企業培養穩定的員工隊伍,戰後的日本公司,普遍採用了這一用人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終身僱傭制並不是硬性的法律約束,它僅僅是大公司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也就是說,身為員工,你可以自由跳槽,但企業不能無緣無故地把你開除。

雖然這項制度表面看只有單向的約束力,但實際上也把員工束縛在一家公司裡。因為只要企業沒有人才流出,作為外來者就得不到更好的崗位。如此一來,企業就不必擔心有人跳槽,而員工也可以安安心心在企業工作。

4/5 為日本戰後崛起做出貢獻

那麼,為什麼說終身僱傭製為日本企業在戰後的崛起做出了貢獻呢?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終身僱傭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日本經濟還比較落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大眾的普遍需求。終身僱傭制讓員工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加上年功序列制的引進,他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有了高收入與歸屬感,員工就會和公司榮辱與共。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然而,這隻能證明日本企業的員工比較團結,不足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從更深的層面探究原因。

我們之前講到了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文化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第一代人的技術,通過幾代人的繼承與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日本人很擅長做一件事,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專做精,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個人如此,企業也同樣。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企業就有重視人才的習慣,企業主深知,通過培養熟練工,堅持不懈地鑽研技藝,就能積累起巨大的優勢。這一傳統,被戰後的日本企業繼承下來。日本製造業的技術起初都是外來的,資本也不算雄厚,他們能夠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戰勝歐美企業,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優秀的產業工人。

舉個例子,你一定聽說過豐田生產方式,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日本汽車席捲美國市場,因為廉價又耐用,深得消費者的喜愛。直到今天,日本汽車一直以故障率低為聞名,為什麼他們能做到呢?

因為豐田公司的一線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斷地改進方法,他們發明了“按燈”技術,任何生產線上的員工,只要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哪怕是自己作業感到不舒服,都會及時按燈,整條生產線就會停下來。以這種方式,豐田的生產線幾乎每天都在改進,長時間積累下來,員工就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是政府總不能親自經營這些企業吧,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企業法人交叉持股,一家企業的股份,由多家企業所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來,沒有股東能夠一家獨大,他們對公司也施加不了什麼影響。

各家公司相互牽制,就避免了大規模重組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日本企業較少裁員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重組”和裁員是一個意思,西方公司之所以經常裁員,很大程度上和大股東之間的買賣兼併有關。每當公司重新洗牌,總會有員工成為重組的犧牲品。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當然,戰後的日本企業還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國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當前最缺乏的不是資本,不是技術,而是勞動力。

於是就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終身僱傭制,它最初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便企業培養穩定的員工隊伍,戰後的日本公司,普遍採用了這一用人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終身僱傭制並不是硬性的法律約束,它僅僅是大公司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也就是說,身為員工,你可以自由跳槽,但企業不能無緣無故地把你開除。

雖然這項制度表面看只有單向的約束力,但實際上也把員工束縛在一家公司裡。因為只要企業沒有人才流出,作為外來者就得不到更好的崗位。如此一來,企業就不必擔心有人跳槽,而員工也可以安安心心在企業工作。

4/5 為日本戰後崛起做出貢獻

那麼,為什麼說終身僱傭製為日本企業在戰後的崛起做出了貢獻呢?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終身僱傭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日本經濟還比較落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大眾的普遍需求。終身僱傭制讓員工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加上年功序列制的引進,他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有了高收入與歸屬感,員工就會和公司榮辱與共。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然而,這隻能證明日本企業的員工比較團結,不足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從更深的層面探究原因。

我們之前講到了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文化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第一代人的技術,通過幾代人的繼承與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日本人很擅長做一件事,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專做精,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個人如此,企業也同樣。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企業就有重視人才的習慣,企業主深知,通過培養熟練工,堅持不懈地鑽研技藝,就能積累起巨大的優勢。這一傳統,被戰後的日本企業繼承下來。日本製造業的技術起初都是外來的,資本也不算雄厚,他們能夠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戰勝歐美企業,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優秀的產業工人。

舉個例子,你一定聽說過豐田生產方式,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日本汽車席捲美國市場,因為廉價又耐用,深得消費者的喜愛。直到今天,日本汽車一直以故障率低為聞名,為什麼他們能做到呢?

因為豐田公司的一線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斷地改進方法,他們發明了“按燈”技術,任何生產線上的員工,只要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哪怕是自己作業感到不舒服,都會及時按燈,整條生產線就會停下來。以這種方式,豐田的生產線幾乎每天都在改進,長時間積累下來,員工就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後來的美國車企,都嘗試把這套方法學到手,但學來學去只學到皮毛,後來讓豐田自己總結,連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歸納。因為這套方法說簡單很簡單,無非是讓每個員工充分發揮主動性,去改進生產線。但說複雜也很複雜,因為成千上萬個小改進疊加在一起,別人就很難複製了。

只有讓員工長時間的,專注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才能成就卓越的品質。而正是終身僱傭制,為他們的出色發揮提供了保障。

員工一輩子在這裡工作,一輩子為企業負責。結果就是把起初可以在各企業複製的“通用知識”,轉變為只對自己人適用的“專有知識”。任何員工,唯有在一個專門的團隊裡工作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反之,團隊少了你也不行。如果員工改換門庭,他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5/5 終身僱傭制過時了嗎?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人把矛頭指向終身僱傭制。根據日本勞動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6%的日本人和9.5%的日本企業支持這項制度。不少大公司紛紛宣佈了裁員計劃,終身僱傭制光環不再。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是政府總不能親自經營這些企業吧,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企業法人交叉持股,一家企業的股份,由多家企業所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來,沒有股東能夠一家獨大,他們對公司也施加不了什麼影響。

各家公司相互牽制,就避免了大規模重組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日本企業較少裁員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重組”和裁員是一個意思,西方公司之所以經常裁員,很大程度上和大股東之間的買賣兼併有關。每當公司重新洗牌,總會有員工成為重組的犧牲品。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當然,戰後的日本企業還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國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當前最缺乏的不是資本,不是技術,而是勞動力。

於是就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終身僱傭制,它最初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便企業培養穩定的員工隊伍,戰後的日本公司,普遍採用了這一用人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終身僱傭制並不是硬性的法律約束,它僅僅是大公司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也就是說,身為員工,你可以自由跳槽,但企業不能無緣無故地把你開除。

雖然這項制度表面看只有單向的約束力,但實際上也把員工束縛在一家公司裡。因為只要企業沒有人才流出,作為外來者就得不到更好的崗位。如此一來,企業就不必擔心有人跳槽,而員工也可以安安心心在企業工作。

4/5 為日本戰後崛起做出貢獻

那麼,為什麼說終身僱傭製為日本企業在戰後的崛起做出了貢獻呢?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終身僱傭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日本經濟還比較落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大眾的普遍需求。終身僱傭制讓員工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加上年功序列制的引進,他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有了高收入與歸屬感,員工就會和公司榮辱與共。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然而,這隻能證明日本企業的員工比較團結,不足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從更深的層面探究原因。

我們之前講到了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文化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第一代人的技術,通過幾代人的繼承與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日本人很擅長做一件事,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專做精,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個人如此,企業也同樣。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企業就有重視人才的習慣,企業主深知,通過培養熟練工,堅持不懈地鑽研技藝,就能積累起巨大的優勢。這一傳統,被戰後的日本企業繼承下來。日本製造業的技術起初都是外來的,資本也不算雄厚,他們能夠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戰勝歐美企業,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優秀的產業工人。

舉個例子,你一定聽說過豐田生產方式,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日本汽車席捲美國市場,因為廉價又耐用,深得消費者的喜愛。直到今天,日本汽車一直以故障率低為聞名,為什麼他們能做到呢?

因為豐田公司的一線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斷地改進方法,他們發明了“按燈”技術,任何生產線上的員工,只要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哪怕是自己作業感到不舒服,都會及時按燈,整條生產線就會停下來。以這種方式,豐田的生產線幾乎每天都在改進,長時間積累下來,員工就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後來的美國車企,都嘗試把這套方法學到手,但學來學去只學到皮毛,後來讓豐田自己總結,連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歸納。因為這套方法說簡單很簡單,無非是讓每個員工充分發揮主動性,去改進生產線。但說複雜也很複雜,因為成千上萬個小改進疊加在一起,別人就很難複製了。

只有讓員工長時間的,專注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才能成就卓越的品質。而正是終身僱傭制,為他們的出色發揮提供了保障。

員工一輩子在這裡工作,一輩子為企業負責。結果就是把起初可以在各企業複製的“通用知識”,轉變為只對自己人適用的“專有知識”。任何員工,唯有在一個專門的團隊裡工作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反之,團隊少了你也不行。如果員工改換門庭,他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5/5 終身僱傭制過時了嗎?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人把矛頭指向終身僱傭制。根據日本勞動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6%的日本人和9.5%的日本企業支持這項制度。不少大公司紛紛宣佈了裁員計劃,終身僱傭制光環不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針對終身僱傭制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使企業面臨長期的經營壓力。其次,它催生了一些“德不配位”的員工,助長了他們的惰性。第三,終身僱傭制使公司內部形成了山頭文化,老員工容易互相包庇,隱瞞問題與缺陷。

更嚴重的是,終身僱傭制阻礙了社會人才流動與創業激情。與中美這些創業大國相比,日本的創業環境很差,年輕人只想去大公司找份安穩的工作,沒有了祖輩們的冒險精神。

終身僱傭制幫助日本在戰後短時間內重啟了工業化,並孕育了一大批製造業巨頭。有人說,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終身僱傭已經過時,必須被淘汰。

有些企業決定身體力行,其中就包括前日本科技巨頭——富士通公司。

鼎盛時期,富士通擁有15萬名員工,服務範圍涵蓋60多個國家,是世界第五大服務器與PC生產商。日本經濟陷入低迷後,富士通宣佈裁員,終身僱傭制被廢棄。然而,改變後的富士通沒能迎來轉機,反而在衰退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有一位日本資深企業界人士稱,富士通拋棄終身僱傭制,使員工人人自危,公司陷入各自為戰,昔日團結向上的企業文化蕩然無存。

導致企業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也許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儘管終身僱傭制被人詬病已久,但今天,它依然在日本企業大行其道。不少員工雖然口頭上反對終身僱傭制,但根據另一項針對8000名日本職員的調查顯示,64%的人都選擇一生在一家企業工作。

歷史的來看,終身僱傭制除了有助於企業穩定,對日本製造業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尤其在培養工程師與高級技工方面。雖然日本在軟件和互聯網領域還有待加強,但製造業的雄厚實力依然有目共睹,優秀的產業人才,正是它成功的關鍵所在。

"

近幾年,日本製造業頻頻爆出質量醜聞,人們感嘆,日本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匠人精神”正漸行漸遠。

日本匠人精神是否真的正在遠去,我不得而知。不過當今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少我們熟悉的日本品牌,像索尼、松下、東芝等等,表現均大不如前。去年年底,一貫標榜“日式美學”的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有人嘗試從制度上找原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企業一項著名的用人制度——終身僱傭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1/5 飽受詬病的用人體制

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從你進入一家企業開始,企業會和你簽訂長期的用工合同,你在此一直幹到退休,只要不犯錯,公司便不會解僱你,說白了,就是永不裁員。

在日本大企業有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少五十歲以上的員工,由於無法再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就被公司安排坐到窗邊的位置,每天喝茶讀報,看看風景,過著半退休的日子,他們被稱作“窗邊族”。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與終身僱傭制並行的,還有年功序列制。什麼意思呢?就是員工在公司的薪資待遇,會隨著工齡的增加而提高,他在公司的供職時間決定了所得的報酬,而非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如此一來,只要我在公司呆的時間足夠長,就可以拿高薪,不必擔心有人取代我,沒了競爭壓力,誰還願意拼命工作呢?

網上曾經有人這樣調侃日本的程序員,說他們很多人已經三四十歲,西裝革履坐在電腦前一本正經地寫代碼,和其他國家的IT公司大異其趣。在中美兩國,程序員通常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衣著隨便,不修邊幅,滿腦子的古怪想法,夢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或比爾·蓋茨。但在日本IT界,我們卻見不到類似的野心家。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人們認為,終身僱傭制與年功序列制滋養了日本企業的懶漢文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可以不思進取,反正高薪照拿,公司也不會炒我魷魚,我就能大大方方地混日子了。企業裡這樣的人一多,還會有競爭力嗎?

但問題是,日本人在我們的印象裡,絕不是混日子的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加班狂,日本年輕人為了進入大公司,那可是拼了命的。他們經常在辦公室忙到深夜,如果晚飯之前就回家,甚至會被家人瞧不起。為此,日本男人下班後都要去酒吧待一段時間,以免讓老婆嫌棄你工作太閒。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更重要的是,既然終身僱傭制如此效率低下,日本人卻已經沿用了半個多世紀,怎麼過去就沒有人批評它呢?在很多介紹日本式管理的書籍裡,終身僱傭制還被廣泛推崇,被視為日本製造業崛起的重要法寶。

一項制度,為何在以前被人們捧上天,如今又被大家踩在了腳底下。終身僱傭制是怎麼來的,它和日本的經濟與文化環境又有何關聯呢?

2/5 世代傳承的商業傳統

說起終身僱傭制,很多人會提到一個名字: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他於1918年創立了松下公司,並承諾讓“松下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不會解僱任何一個‘松下人’。”。這番主張使得松下員工獲得了極大的鼓舞,他們團結一心,很快為公司創造了驕人的業績。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松下公司是日本最先實行終身僱傭制的大企業之一,但這項制度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我們知道,日本過去與中國一樣,也是個封建社會,不僅文化效仿中國,意識形態也類似。中國古代把社會分成“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排在末尾,日本社會也不例外。那個時代最有抱負的年輕人,都想去幕府謀個一官半職,商人是被人看扁的。

但是商人也有自尊心,為了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就要為自己的職業提供合法性辯護。於是,他們效仿日本武士,提出了所謂的“商道”。商道的核心,包括義利合一、服務社會,勤儉樸素等等,總之,就是要抹去商人的逐利色彩。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不過,日本商人對本國商業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一套組織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徒制。新員工在進入企業後,需要拜師學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往後你一輩子都得在我這兒幹活,等到師傅退休的那天,你就是這裡的頂樑柱。

為什麼企業要實行學徒制呢?因為在明治維新以前,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後,沒有現代化的工業技術或者發明專利,企業以小作坊為主,要想提升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賴員工與團隊的手藝。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企業格外重視學徒的培養,學徒被當成企業的資產。

備受國人追捧的日本“工匠精神”,正是這種學徒制的產物,日本匠人之所以技藝高超,是幾代人不懈傳承的結果,老師傅把本事還給徒弟或兒子,再由他加以改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祖傳的“祕方”。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很多百年企業。一家鐵壺店,可能有200年的歷史。去餐館吃壽喜鍋,發現它的創始人活躍在19世紀,類似的百年老店,在日本比比皆是。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這種學徒制使日本企業發揮了管理學家所謂的“軟性管理”優勢,它的“軟性”包括員工對企業的忠誠,長期配合所達成的默契,以及世代相傳的默會知識等等,這種優勢難以衡量,也無法學會,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在二十世紀戰勝美國企業的重要原因。

3/5 武士與商人合流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明治維新的到來,日本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商人與武士階層逐漸合流。

幕府時期,日本武士是受人尊敬的人群,他們是忠勇的化身,也是底層平民晉升上流社會的通道。但是從明治時代起,由於政府的地稅改革與廢除特權等措施,武士失去了昔日經濟來源,社會地位大不如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為了安撫他們,政府給武士提供補貼,還向一部分人發行政府公債,武士們有了錢,就用來大筆地投資銀行、鐵路和工廠。另外,政府還會將過去的一些官辦企業,低價甚至無償地交給武士去經營。於是乎,一大批以武士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開始崛起。

日本百年前有一位著名的商人,名叫澀澤榮一,他年輕時是個武士,後留學歐洲,歸國後不久辭去官職,創辦了日本第一銀行。據說,澀澤榮一創辦的企業多達500多家,是日本商界的傳奇人物,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武士經商,擴大了商人隊伍,也為企業家注入了武士的品格。眾所周知,武士是最講忠誠的,他們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私利擺在最後。以上提到的澀澤榮一,終生踐行著這種精神,他推動了日本近代金融體系的建立,本人卻從不從事投機買賣,並一直引以為豪。今天日本企業家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什麼愛國,尚義,奉獻等等,皆來自傳統武士階層的價值觀,尤其受到澀澤榮一的影響。

當然,僅憑文化觀念,還不足以讓終身僱傭制普及,它被廣泛採納,得等到二戰以後。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國內百廢待興,美軍佔領日本後,對日本實行了民主化改造,其中的重點,就是戰前的日本企業。他們好多都是由大財閥控制,為侵略戰爭提供了大量支持。美國把這些公司的股份移交給日本政府,傳統的大財閥一夜瓦解。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是政府總不能親自經營這些企業吧,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企業法人交叉持股,一家企業的股份,由多家企業所持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一來,沒有股東能夠一家獨大,他們對公司也施加不了什麼影響。

各家公司相互牽制,就避免了大規模重組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日本企業較少裁員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重組”和裁員是一個意思,西方公司之所以經常裁員,很大程度上和大股東之間的買賣兼併有關。每當公司重新洗牌,總會有員工成為重組的犧牲品。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當然,戰後的日本企業還面臨一個現實問題,國家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當前最缺乏的不是資本,不是技術,而是勞動力。

於是就有了今天廣為人知的終身僱傭制,它最初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以便企業培養穩定的員工隊伍,戰後的日本公司,普遍採用了這一用人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終身僱傭制並不是硬性的法律約束,它僅僅是大公司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也就是說,身為員工,你可以自由跳槽,但企業不能無緣無故地把你開除。

雖然這項制度表面看只有單向的約束力,但實際上也把員工束縛在一家公司裡。因為只要企業沒有人才流出,作為外來者就得不到更好的崗位。如此一來,企業就不必擔心有人跳槽,而員工也可以安安心心在企業工作。

4/5 為日本戰後崛起做出貢獻

那麼,為什麼說終身僱傭製為日本企業在戰後的崛起做出了貢獻呢?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終身僱傭制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的日本經濟還比較落後,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大眾的普遍需求。終身僱傭制讓員工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加上年功序列制的引進,他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有了高收入與歸屬感,員工就會和公司榮辱與共。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然而,這隻能證明日本企業的員工比較團結,不足以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必須從更深的層面探究原因。

我們之前講到了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文化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第一代人的技術,通過幾代人的繼承與改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日本人很擅長做一件事,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專做精,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個人如此,企業也同樣。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企業就有重視人才的習慣,企業主深知,通過培養熟練工,堅持不懈地鑽研技藝,就能積累起巨大的優勢。這一傳統,被戰後的日本企業繼承下來。日本製造業的技術起初都是外來的,資本也不算雄厚,他們能夠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戰勝歐美企業,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優秀的產業工人。

舉個例子,你一定聽說過豐田生產方式,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日本汽車席捲美國市場,因為廉價又耐用,深得消費者的喜愛。直到今天,日本汽車一直以故障率低為聞名,為什麼他們能做到呢?

因為豐田公司的一線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斷地改進方法,他們發明了“按燈”技術,任何生產線上的員工,只要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哪怕是自己作業感到不舒服,都會及時按燈,整條生產線就會停下來。以這種方式,豐田的生產線幾乎每天都在改進,長時間積累下來,員工就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後來的美國車企,都嘗試把這套方法學到手,但學來學去只學到皮毛,後來讓豐田自己總結,連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歸納。因為這套方法說簡單很簡單,無非是讓每個員工充分發揮主動性,去改進生產線。但說複雜也很複雜,因為成千上萬個小改進疊加在一起,別人就很難複製了。

只有讓員工長時間的,專注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才能成就卓越的品質。而正是終身僱傭制,為他們的出色發揮提供了保障。

員工一輩子在這裡工作,一輩子為企業負責。結果就是把起初可以在各企業複製的“通用知識”,轉變為只對自己人適用的“專有知識”。任何員工,唯有在一個專門的團隊裡工作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反之,團隊少了你也不行。如果員工改換門庭,他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5/5 終身僱傭制過時了嗎?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越來越多的人把矛頭指向終身僱傭制。根據日本勞動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6%的日本人和9.5%的日本企業支持這項制度。不少大公司紛紛宣佈了裁員計劃,終身僱傭制光環不再。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針對終身僱傭制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它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使企業面臨長期的經營壓力。其次,它催生了一些“德不配位”的員工,助長了他們的惰性。第三,終身僱傭制使公司內部形成了山頭文化,老員工容易互相包庇,隱瞞問題與缺陷。

更嚴重的是,終身僱傭制阻礙了社會人才流動與創業激情。與中美這些創業大國相比,日本的創業環境很差,年輕人只想去大公司找份安穩的工作,沒有了祖輩們的冒險精神。

終身僱傭制幫助日本在戰後短時間內重啟了工業化,並孕育了一大批製造業巨頭。有人說,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終身僱傭已經過時,必須被淘汰。

有些企業決定身體力行,其中就包括前日本科技巨頭——富士通公司。

鼎盛時期,富士通擁有15萬名員工,服務範圍涵蓋60多個國家,是世界第五大服務器與PC生產商。日本經濟陷入低迷後,富士通宣佈裁員,終身僱傭制被廢棄。然而,改變後的富士通沒能迎來轉機,反而在衰退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有一位日本資深企業界人士稱,富士通拋棄終身僱傭制,使員工人人自危,公司陷入各自為戰,昔日團結向上的企業文化蕩然無存。

導致企業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也許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儘管終身僱傭制被人詬病已久,但今天,它依然在日本企業大行其道。不少員工雖然口頭上反對終身僱傭制,但根據另一項針對8000名日本職員的調查顯示,64%的人都選擇一生在一家企業工作。

歷史的來看,終身僱傭制除了有助於企業穩定,對日本製造業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尤其在培養工程師與高級技工方面。雖然日本在軟件和互聯網領域還有待加強,但製造業的雄厚實力依然有目共睹,優秀的產業人才,正是它成功的關鍵所在。

法寶還是軟肋:淺談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歷史

但更重要的是,終身僱傭制植根於日本古老的商業傳統,這一傳統也是日本產業的興盛之源。之前就說了,終身僱傭制從本質上是一種文化,而不是一套法律。須知,改變制度容易,改變文化難,因為文化來源於歷史的滋養,是全社會經過長期博弈,達成共識的產物。

試想一下,如果終身僱傭制僅僅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而產生的,為何戰後的歐洲國家,像德國與英國,它們卻不採用呢?戰爭已經把這些國家打殘了,難道他們就不缺勞動力嗎?說到底是因為,這些國家不具備相應的歷史條件。

所以,一項成功的制度,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一時一地的問題,它往往由歷史自然地演化和生成,成就文明之間的優勢和差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