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島屋退出中國,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近日,日本百貨品牌高島屋上海店宣佈將於今年8月25日終止營業。同時,高島屋日本總部宣佈,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面將解散。

根據上海高島屋在官網發佈的終止營業的通知,關店原因為受中國市場消費結構變化、行業競爭加劇、實體店低迷等因素影響,高島屋上海店經營極為困難。

高島屋退出中國,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根據高島屋2018年的財報,公司營業收入為32億日元,同比僅增長0.7%,營業損益為虧損9億日元,連續7年出現營業虧損。

高島屋創立於1831年,是日本最大的老牌百貨公司之一。根據公開資料,高島屋在日本有約20家門店,在海外市場有4家門店,在中國只有面臨關閉的上海店這一家;上海店於2012年營業,甚至沒有高光時刻,自此陷入了連年的虧損,高島屋在中國的這幾年,敗給了誰?

高島屋的失敗“寫”在了網站裡

按照之前forever 21,new look這些外資品牌的“套路”,在退出中國之前都會來一波“清倉”,打開上海高島屋的官方微信號,目前還沒有動向,僅有在線商店部分商品的限時折扣。

在線商店中,品類比較全,服飾、美妝、電器、家居用品......所售產品除了資生堂、花王、calbee等中國人常買的品牌之外,大部分是相對“冷門”的自有品牌。

高島屋退出中國,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高島屋的這些自有品牌其實在日本本土市場是有核心競爭力在的,但是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卻並不高,初入一個新的市場,很難讓消費者接受,不具備群眾基礎。

但其實高島屋的定位最初並不是群眾,而是“小眾”。高島屋上海店並沒有選擇人流量大的市區位置,而是開在日本人、韓國人等聚居的長寧區古北商圈,目標人群是中產階級、在上海的日本人。

但是上海人口流動性大,日本客群的拉動效應並不固定;而且對於周邊的中產階級來說,本就經常出入境,對於在國內購買日本品牌的需求不算大,進一步削弱了高島屋的吸引力。

高島屋退出中國,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高島屋上海開店的第一年,正逢中國電商的崛起,零售市場形勢嚴峻,加上定位的侷限性,首先度的銷售目標就從130億日元“腰斬”至50億—60億日元;第二年,高島屋調整戰略,增加了蘭蔻、滿記甜品等知名度高的品牌,又上線了電商業務。

但是高島屋採用的依舊是百貨店的固有佈局,負一餐飲、一樓珠寶女鞋,二三四樓女裝男裝,並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加之百貨店在上海的佈局相對充分,很難吸引消費者跨區購物。

“小眾不準”,“大眾不穩”,是造成高島屋連年虧損的關鍵。

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對於外資百貨敗退中國的消息,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2015年,上海的梅西百貨直營店關閉,去年關閉天貓旗艦店,至此撤出中國市場,未來將通過美國官網繼續服務;去年1月份,英國老牌零售巨頭瑪莎百貨退出中國市場。

據悉,“泰國零售代表”尚泰百貨入華五年後關閉了最後一家百貨店,成都店已於2015年8月31日正式停止營業。

對於外資百貨的“出走”,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中國市場的變化很快,前有購物中心的衝擊,後有電商、新零售的追擊,很多外資企業的發展模式從國外照搬,很難形成競爭力。一些企業的決策流程較長,很容易錯失中國零售發展的“風口”;另一方面,外資百貨引入的多是本土品牌,缺乏知名度,在國內不具備群眾基礎。

高島屋退出中國,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事實上,在外資百貨“出走潮”下,依然有外資零售的不斷湧入,目前最被看好和期待的是德國平價超市Aldi和美國最大倉儲式會員制零售商Costco。在老牌西爾斯百貨破產的“當下”,根據公開資料,Costco2019財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逆勢同比增長7.4%。

高島屋退出中國,外資百貨“出走潮”何時了?

Costco的逆勢增長靠的是拼命壓低毛利率,靠低價吸引會員,提高會員年續費率,取得的利潤幾乎來自於會員費。但對於中國市場而言,能否在適應即時配送市場的同時保持低價,將會是Costco面臨的挑戰。

本土化做的到不到位,決定了哪些外資零售在中國市場笑到最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