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紐約時報》戰地記者眼中的南京大劫難

日本 Jeep指揮官 蔣介石 陸軍 海軍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8-12-17

國家公祭日|《紐約時報》戰地記者眼中的南京大劫難


日軍南京暴行將永刻心底

竇奠安

1937年12月17日

題記:戰俘盡遭殺害,南京平民亦遭屠殺。美國大使館遭襲擊。蔣介石戰術拙劣,守將潰逃,首都淪陷。

發自美軍“瓦胡號”炮艦:日軍在南京城內大規模的打砸破壞等暴行被揭露後,已難獲得中國人民及在華外國人士之尊重和信任。

國民政府之衰落,中國軍隊之潰敗,致使大批中國人留在南京城內面對日軍之進攻。日軍佔領並控制南京城後,恐怖炮擊的停止,中國軍隊混亂場面的結束,讓中國普通民眾如釋重負。但從日軍佔領南京兩天的情況來看,至少在目前戰時狀態下,日本人的統治會日益嚴厲。日軍在南京展開大規模地暴行,掠奪搶劫,強姦婦女,屠殺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大量戰俘以及有軍人體徵的健壯男性慘遭殺戮。

大量市民遭屠殺

對普通民眾的殺害日益擴大。週三(15日),在南京城廣泛巡查的外國人目睹到每一條街道都有市民的屍體,被害者包括老人、婦女和兒童。警察以及消防人員更是襲擊的對象。死者多為刺刀所害,更有遇害者被野蠻下流之殘酷手法殺害。由於恐慌害怕而逃竄,或是日落後在街巷被巡邏隊員抓獲的人,會被當場殺害。很多屠殺甚至在外國人士面前進行。

日軍的掠奪可謂是對整個城市的掠奪。日軍幾乎挨家挨戶地闖入城內房屋,並且往往是在長官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日軍搶奪任何想要的物品,還往往強迫中國人搬運。最初,食物顯然是日軍首要需求;而後,其他有用或值錢的物品亦遭掠奪。尤其可恥的是,日本士兵竟搶奪難民,大規模地在難民集中區搜刮金錢和貴重物品,而這些往往是難民們的全部家當。

美國一所教會的大學醫院職員,被搶走了現金和鐘錶。日本士兵又侵入美國人所辦的金陵女子學院,在辦公樓搶奪糧食和貴重物品。大學醫院和金陵女子學院的建築物均懸掛美國國旗,並且在門口張貼中文公告,表明建築為美國人所有。

美大使私邸遭襲

甚至連美國外交官私人住所也難以倖免。在接到外交官憤怒的入侵報告後,記者和派拉蒙(Paramount)製片公司的攝影師亞瑟·梅肯前往現場,與5名日本兵對峙,要求其離開。士兵滿臉不高興,被迫離開。他們只拿走了一隻手電。

許多中國平民在其妻子或女兒被拖走強暴時,向外國人尋求援助,但外國人的確也無能為力。對俘虜的集體屠殺更加劇了日軍在南京製造的恐怖氣氛。日軍屠殺拋下武器投降的中國士兵後,又四處搜查那些混入民眾之中原本是中國士兵的便衣男子。在難民區一建築內,400個男子被抓走。他們50個人被綁作一排,由步兵手、機槍手押往屠殺現場。

在登船前往上海之前,記者還目睹了江邊200個男子被屠殺,屠殺僅持續10分鐘。日本兵讓中國人沿牆排列,進行槍擊。然後,許多持手槍的日本士兵,在雜亂的屍體中隨意用腳踢,如若還有知覺,便再對其射擊。實施這些令人毛骨悚然行徑的陸軍士兵,還招來海軍在停泊的軍艦上觀看這個場景。一大群海軍士兵從中作樂。

當第一支日本軍隊從南面城門進入中山路,進而包圍南京城時,一些中國人甚至感到異常振奮。日軍停止炮擊南京城著實讓他們鬆了一口氣,他們對日本人恢復和平,建立新秩序抱有幻想。此時南京城內的日本軍隊還未開始慶祝。

日軍對南京城和民眾的掠奪,遭到中國人的強烈憎恨。這種被壓抑的情感,將會化作日後多年各種形式的反日行為。而東京方面稱,他們正是為消滅中方的反日情結而戰。

南京淪陷的慘禍

南京的失陷是中國軍隊受到的一次沉重打擊,也是近代戰爭史上最悲慘的一次軍事潰敗。中國軍隊試圖保衛南京,卻反被包圍,而後被有組織地屠殺。此次南京失守,造成了數萬訓練有素的中國軍人和數百萬美元的裝備的損失,同時也造成長江流域的國軍士氣低落。在戰事初期,憑藉勇敢士氣的中國軍隊,在上海面對日軍的進攻堅守了近兩個月之久。

不顧德國軍事顧問團的一致意見和白崇禧將軍的看法,批准此次徒勞的南京保衛戰,蔣介石委員長有很大的責任。更直接的責任則要唐生智將軍和其手下師團指揮官來擔負。他們在日軍先頭部隊攻入城內時,沒有盡全力在最艱難無助的情況下指揮作戰,而是拋下部隊逃走了。

這場戰役對於多數中國士兵來說,只有極少的撤退出路。指揮官本應率部下堅守,在少有戰略據點的河岸拖住敵軍,以掩護其他部隊撤離。但許多部隊的指揮官卻逃跑了,引起了部隊的極大混亂。那些通過下關門逃走,而沒來得及渡過長江的士兵,被日軍俘虜並殺害了。

南京失守,在日軍進城兩週前就能預料到。日軍在廣德及以北地區殲滅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在攻入首都南京前,日軍就已突破南京長江上游的蕪湖等地。這樣,日軍就封鎖了中國軍隊上游的退路。

起初防守牢固

南京周圍中國軍隊幾英里的表面防線,日軍突破並非難事。12月9日,日軍抵達光華門城外。五萬中國軍人被趕入城內。一開始,中國軍隊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他們依靠城牆,並在數英里外抵抗日軍入侵,致日軍傷亡慘重。

然而,日軍立刻用大炮和飛機轟擊城內外的中國軍隊。日軍投擲的榴霰彈更是造成慘重的傷亡。此時,日軍已逼近城牆,並第一次從西面威脅下關門。在星期天(12日)中午,日軍在密集火力掩護下,從西面城門附近攀爬城牆,中國軍隊隨即崩潰。第88師新兵先臨陣脫逃,其他部隊也見機逃走。到傍晚,大軍湧向還由國軍把守的下關門。國軍將軍們放棄了對局面的控制,部下拋下槍支,脫掉軍裝,換上便裝。

星期天傍晚,記者驅車巡視市區,目擊一整支部隊全體脫掉軍裝,簡直可笑。很多士兵在逃往下關的路上脫掉軍裝。有的士兵到小巷中換上便裝;有些人脫光軍裝,換上從市民身上剝下的衣服。雖仍有一些部隊在頑強抵抗日軍,但大部分守軍已陸續逃走。數百士兵向外國人尋求保護。驚魂未定的士兵將手中的十幾支槍交給記者,他們只想逃避接近的日軍。

一大群士兵圍著安全區總部交槍。有人急於卸下武裝,甚至從門外將槍支扔進來。安全區委員會的外國人接受了投降的士兵,並收容在安全區建築裡。

三分之一中國軍隊陷入困境

在日軍佔領下關門後,南京城出口就全部被切斷了。此時,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國軍隊仍在城內。由於聯絡中斷,週二中午仍有中國軍隊堅持戰鬥。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日軍已經將其包圍,而繼續抵抗已然希望渺茫。日軍坦克有組織地將他們殲滅了。

星期二中午,記者想驅車前往下關,遇見了一組悽慘的中國士兵。他們大約有25人,據守在中山路寧波會館,而後他們投降了。大量俘虜已經被日本兵殺害,在安全區的中國士兵大部分被集體槍殺了。日軍挨家挨戶地搜查肩上有揹包痕跡或者其他士兵體徵的人,然後將他們集中起來屠殺。許多人是在被發現的地方遇害的。包括一些與軍人毫不相關的人,還有一些傷兵和普通市民也被屠殺。星期三,記者在數小時內目擊到三次集體屠殺俘虜事件。有一次是在交通部附近的防空洞,日軍用坦克炮對一百多人展開炮擊。

日軍最常用的一種屠殺方式恐怕是讓十幾個男性一起站在自己挖的坑邊,然後對他們進行槍擊,他們的屍體落入坑中後,日軍再用鏟子加以掩埋。自侵華日軍攻打南京以來,南京城內便呈現可怕的場景。中國方面照顧傷殘軍人的設施,可謂缺少到極其悲慘的地步。一週前便常能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傷員,有的步履蹣跚,有的在街頭等待接受治療。

平民傷亡嚴重

普通民眾的傷亡也很嚴重,達幾千人。唯一開門的是由美國人經營的大學醫院,其設備僅能容納一部分傷者。南京的街道上遍佈屍體,有時候需要移開屍體才能讓車輛通過。下關門被佔領後,日軍對中國守軍展開大規模的屠殺。屍體堆積在沙袋間,高達六英尺。到星期三晚上,日軍還未清理屍體。這兩天,軍車從人、狗、馬的屍體上碾壓通過。

日軍想要把恐怖儘可能地延續下去,以此讓中國人銘記,反抗日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中山路街道遍佈汙物和被棄的軍裝、步槍、手槍、機關槍、野戰炮、小刀和揹包。在一些街道,日軍不得不出動坦克清理殘骸。幾乎在所有城郊都能看到有中國人被焚燒,包括在一些完好的房屋和陵園內。下關便是一處大型焚屍場。少有的幾次對戰場的空襲表明,日軍似乎在避免損毀完好的建築物。日軍甚至避免對中國軍隊集中的密集建築區展開轟擊,顯然想要保留這些建築。交通部大樓是城內唯一被毀壞的大型政府機關建築,這是被中國人燒燬的。

今天,留在南京的人們,在外國人的恐怖統治下,擔心著死亡、折磨和搶劫。上萬中國士兵的泯滅,恐或澆熄全體中國民眾堅持抗戰的希望之火。

本文選自《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1937—1945》

標題為小編所加。


國家公祭日|《紐約時報》戰地記者眼中的南京大劫難


書名: 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1937—1945

著者: 鄭曦原 編

眾志願者 譯 張援遠 總譯審

出版年月:2018年11月

平裝定價: 86.00元

精裝定價:126.00元

《紐約時報》創刊於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紐約時報》自創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道,其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令人驚歎。本套叢書分三本: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

《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

《浴火重生:<紐約時報>中國抗戰觀察記1937—1945》

1937年7月7日,日寇進攻盧溝橋的炮聲宣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從此,中國人民在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開始了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全面抗戰,並最終取得完全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紐約時報》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報道,以西方人的眼光較為全面地觀察和記錄了中國抗日戰爭的這段歷史。這些報道和評論不僅反映了戰爭的慘烈狀況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的客觀事實,而且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角度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狀況,以及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本書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百種重點圖書”之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