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晉京:為什麼日本將不得不加入“一帶一路”?

日本 安倍晉三 經濟 政治 人大重陽 2017-06-15

6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都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國際交流會議上發表演講,高度評價了“一帶一路”倡議,贊稱“該構想具有將多樣性地區聯繫起來的潛在可能性”,並向中方拋出了“橄欖枝”,表示如果條件成熟將進行合作。從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率團高調參加5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到安倍首相首次明確在正式場合明確表達參與意願,政壇“兩巨頭”這些動作的背後表明,日本已經到了不得不認真考慮“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時刻了。

賈晉京:為什麼日本將不得不加入“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日本自民黨大佬二階俊博率團訪問中國

“突然轉向”背後的“深思熟慮”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日本官方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關切”,從開始就用一種“批評與質疑性”的迴應與行動與之保持著互動關係。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紅利日益凸顯,面對日本國內衰退的殘酷現實以及“黑天鵝”滿天飛的國際社會,日本社會急需尋找新的出路。

日本社會正在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少子化”和經濟增長放緩問題

經濟上的唯一出路。就在安倍擁抱“一帶一路”的同一天,高盛將日本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從先前的預期2.1%下調至1.8%,原因是該國淨出口低於預期。對於低出生率,老齡化已經極其嚴重的日本來說,國內市場早已嚴重飽和,而出口以及海外市場更是關乎日本經濟的“生命線”。安倍原本盤算著借住著TPP的“西風”大舉進入美國市場,結果遭遇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尷尬。而藉助中國市場以及借船出海(“一帶一路”)就成了安倍不容錯過的機遇。

政治上的“突圍”之路。上個月28日,安倍執政天數超越小泉,成為戰後任期第三長的首相。然而“安倍的野望”遠不止此,如果能夠順利執政到2021年9月的話,那麼他將成為日本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與我們熟悉的“永田町紙牌屋”劇本即首相頻繁更迭不同的是,本屆政權卻“極其穩定”。雖然朝野上下已無對手,然而這並非意味著安倍沒有“下課危機”。從“森友學園事件”到“加計學園”問題,無疑是給其政治對手增加了挑戰的空間。而日本政治最重要的鐵律之一就是經濟政策的有效與否。安倍熟諳其中之道,而團結最廣大的經濟利益集團才能獲得最有效的政治支持。在日本經濟各界紛紛向“一帶一路”示好時,安倍的選擇無疑是精打細算的結果。

安倍夫婦深陷“森友學園”非法使用國有土地醜聞

國際上的最優選項。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方興未艾之際,5月22日到26日,由印度主導的所謂“自由走廊”計劃即非洲發展銀行大會首次在印度召開。日本財相麻生太郎率領的日本政府代表團參加了此次會議。然而無論從參會規模還是會議議題,都沒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相提並論。雖然日本參加“走廊峰會”有其戰略考量,但是面對“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的實質性的進展,很多項目趨於成熟並且已經落地的現實,對於“務實”的日本人來說,有著難以抵擋的吸引力。更為重要的是,美國代表團在峰會上的表現以及“一帶一路”工作組的成立,更是給經歷過“越頂外交”日本敲響了警鐘。

日本社會早已對“一帶一路”迫不及待

雖然日本官方乃至輿論場瀰漫著對“一帶一路”質疑的空氣,但是嗅覺敏銳的日本先行者早就抓住了時代的機遇,參與到了“一帶一路”倡議中。

有著“產業的百貨商店”之稱的日本靜岡縣,為振興當地經濟、促進日中合作,靜岡縣牧之原市西原茂樹市長創造性地提出了Made in Japan by China(MIJBC)計劃,希望通過引進中國的資金、銷售渠道與日本的產品、服務相結合,共同開發並生產適合中國的產品,創造出新的商機。同時,該市長也明確表示,支持將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延伸至日本,他期望中國加大對牧之原在內的日本社會的投資。而日本政府此次出面背書,也為後續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基礎。

賈晉京:為什麼日本將不得不加入“一帶一路”?

靜岡縣牧之原市積極拓展與中國的產業合作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業務已經進入日本。“支付寶出海”作為阿里“網上絲路”戰略的重要一環,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200多個國家與地區接入支付寶。2015年11月,支付寶正式進入日本市場。2017年1月,日本連鎖巨頭羅森集團宣佈全面接入支付寶。雖然目前支付寶在日本的推進過程中仍然面臨很多現實困難,但是隨著具體合作的不斷推薦,已經慢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社會認可度也在提高。

日本經濟當下面臨的困局,從製造業面臨的處境也可窺其一斑。日本的製造業近年來深陷頹勢。在高端製造業市場,需要高價採購能源與原材料的日本,難以面對受益於“頁岩革命”的美國競爭;在鋼鐵、紙漿和水泥等高耗能產品市場,日本又在同質化競爭中面臨歐洲市場排擠;而在互聯網浪潮中,日本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失去領先地位。當今主要經濟體中,唯有中國的產業結構與日本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具備開拓新市場的合作空間。目前,中國產業升級的空間巨大,這也是很多國家關注《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原因。這也為日本與中國企業聯手實現產業升級,帶來很好的機遇。而擺在日本面前的現實是:要麼加入“一帶一路”,要麼靜候“出路”。

(作者賈晉京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宏觀研究部主任兼首席研究員,關照宇系人大重陽助理研究員,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