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日本工業科技世界領先,這一點毋容置疑,但他們在軍工業方面的表現也確實差強人意...按道理,一個工業科技相當發達的國家,在武器裝備研製上應該有所成就。

然而我們縱觀二戰後的日本軍工業,它們似乎陷入了一種怪圈,武器設計時比較領先,材料應用也很超前,但最終產出的裝備卻相當落後,比如日本自研的“心神”隱身戰鬥機,它2006年就已經定型亮相,但直至2014年才完成首飛,這進度讓人無語。

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其實,日本“心神”研製時的設計、航電,以及材料應用(蒙皮技術)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然而,它試飛後卻惡評如潮。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心神”在2006年定型,當時還算先進,但經過近十年的打磨之後,它的設計以及各項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類型戰機。

舉個現實的例子,“心神”的基礎來自F-2戰機,F-2的設計又取自於F-16,就如美軍專家所說,它當下的隱身能力還不如升級後的F-16V戰機。

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第二,“心神”走的是輕巧機型路線,這就導致其載彈量和航程出現了缺陷。如果不需要隱身,“心神”的外掛能力並不差,但問題是外掛會影響到隱身,所以就必須考慮內置彈倉的問題。

然而它卻是一款“超”輕型隱身戰機,尺寸不僅比F-22小的多,甚至比F-35還要小一圈,別說內置彈倉,它的作戰半徑說出來估計都小的感人...綜合上述兩種原因,“心神”在經歷了32次試飛驗證後,日本終於宣佈了暫停該項目。

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當然,後期又說要重啟,原因是它們引進的F-35好像有點不靠譜,但實際上,就算日本心神戰機此刻就能服役,其性能和技術也要落後同類型F-35一大截。再說日本防衛省近期發佈的公告,據說它們早在2017年就完成了國產ASM-3空射導彈的升級計劃,其射程從以前的100公里,已經增加到了200公里左右。

看似戰力大增,但其實這款經過20多年“打磨”的空射導彈,即便是升級後也落後同類導彈很多。

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下中美俄在空射導彈領域,都在走隱身和高超音速路線。日本ASM-3導彈3馬赫的速度,即不算高超音速,也不具備隱身性,這本身就已經落後中美俄了。

然而這個尚且不論,就看印度前些年試射的布拉莫斯空射反艦導彈,它的最大速度超過4.5馬赫,最大射程350公里...這還是2015年的數據,如今據說速度已經超過5馬赫,最大射程也提高到了500公里,這讓日本ASM-3情何以堪?

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再說,日本打算用F-2戰機搭配ASM-3導彈成為空中反艦主力(F-35內置容不下),照此看,它明擺著就是活靶子...道理很簡單,日本F-2不僅不具備隱身能力,而且其雷達反射面積還相當感人(5平方)。

對此,無論是空中預警機還是艦載預警雷達,300公里以外就能發現它的蹤跡,再加上它掛著1枚重達一噸的ASM-3導彈,不能隱身突防,又不具備防區外打擊能力,吭哧吭哧的飛過來不就是活靶子嗎?

後悔也晚了,日本軍工陷入美國圈套,難怪中國要走另外這條路

總的來說,在如今現代化的作戰環境下,日本“神風敢死隊”這一套早就玩不開了。F-2拉著射程200公里的空射導彈,無論是遇到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的戰機,還是面對艦載遠程防空導彈(HHQ-9B/C)的威脅,就算有F-35護航也是死路一條。

綜上所述,日本工業科技雖強,但它在美國多年的“照顧”下,其軍工產業規模不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軍事科研能力和經驗也早已趕不上時代,別說領先,能不落後就不錯了,而中國在獨立自主的路子下發展的越來越好,雖然這條路有點艱難,但是背後的良苦用心值得深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