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有一句話說得好,

你的心有多寬,你的舞臺就有多大,

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寬!

但,你可能會忽略掉一個事實:

生活中一些瑣事正在蠶食著你的格局。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大格局的人不會在瑣事上糾纏

作家臧風宇曾說:“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不追“小兔”的人,往往比別人走得更遠。

白領小菲最近被緋聞纏身,

另外一個同事去點醒她,

“你知不知道現在公司都在傳你和副總的緋聞,你要不要避諱或者澄清一下?”

小菲答:

“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現在真的特別忙,沒有閒工夫去顧這些瑣事。”

接下來,他還是像往常一樣勤奮工作,沒理會那些所謂的緋聞。

下班的時候,她不是上英語補習班、考證書,就是在健身房。

而那些喜歡八卦她的同事,

不僅工作做得差勁,而且沒事就喜歡一起聊別人的隱私。

一年後,劇情發生了變化:

副總結婚了,新娘不是她,而她也交了男朋友,

她和副總的緋聞不攻自破,那些散佈謠言的人,被啪啪打臉。

兩個月後,小菲升職了,她成了聊八卦那幾個人的上司了。

升職的理由是,

因為她一個人的業績是那一批人總和的一倍。

不管外界有多少難聽的閒言碎語,她都能堅持自己的方向,

這就是有大格局的表現。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什麼是大格局呢?

有句諺語這樣說的:

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

這句話的哲理是:

你可以烙出大餅來,但是你烙出的餅再大,

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鍋的限制。

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好像這張大餅一樣,

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

完全取決於烙它的那口“鍋”

——這就是所謂的“格局”。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大格局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主持人董卿,大家都知道吧。

與其說她是一個主持人,不如說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一個有大格局的人。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董卿的大格局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修煉而成。

董卿主持春晚10餘年,連續8年被評為央視年度十佳主持人,

連續7年被排在央視掛曆女主持人前三甲。

太多人搶著叫她“董老師”“卿姐”,

甚至高價搶著求她:“你來吧,這個節目需要你。”

她始終沒有答應。

如果換作其他人,循著套路,可能早就去了,

然而,她選擇了歸零,開拓新的自己。

向臺裡辦了手續,她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了美國的南加州大學進修。

做學生,對她而言,是全新的開始。

剛開始,她連做功課,找資料都覺得力不從心,

甚至一本書用兩天根本看不完。

一次次地失望到絕望後,

終於鳳凰涅槃,化蛹為蝶。

她深深的明白了:

與其犯愁,咬牙切齒,不如實際地做點事。

什麼事情想清楚之後,付諸行動才是重要的。

她堅定地闖過來了。

歸國之後,她先後在《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上大放異彩。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她走出了“女主持人”的藩籬,開始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

扮演更加豐富的角色。

美國的這場訪學,是她事業的轉折點,更是她心智成熟的旅程。

當一個人勇敢地突破了自己的舒適區,

她的面前,就是海闊天空。

還有一個人,他的格局比董卿還大。

他叫任正非,他的格局大在哪裡呢?

企業家馮侖是這樣評價老任的:

“我們做房地產那會兒,只盯著一塊地;而老任講的是全世界的事。

他講事情橫著講、縱著講,講了很多歷史,也講了很多國外見聞。”

幾年前,美國一家公司想把自己賣掉,因為這家公司當時不賺錢,

希望以4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華為。

當時這家公司與華為的業務關聯不大,沒有收購的必要。

任正非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他在400萬的基礎上又加了50萬,買下了這家公司。

為什麼收購不賺錢的公司還要加錢?

因為老任研究後認為,

這家公司的業務和未來華為的業務會在戰略上有重合。

果然,幾年之後,當華為的戰略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

這家公司足足幫華為賺了好幾個億美金。

任正非之所以能賺這筆大錢,

是因為他放棄了眼前的利益,放大了自己的格局,

選擇了在未來的路上精心佈局。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任正非的未雨綢繆、深謀遠慮是一種大格局,

還有一種大格局就是在競爭中壯大自己。

商人史瑞喬就具備這樣的特質。

他原本生意一直紅火,

有段時間,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意變清淡了,

而競爭對手的生意卻火爆起來。

調查發現,

原來是電話局的一個接線員得了競爭對手的好處,

把史瑞喬的業務全部接到那邊去了。

員工們紛紛要求史瑞喬起訴那家老闆和那個見利忘義的接線員。

可史瑞喬並沒有急於報復,而是想到了另一個商機

——如何實現電話自動轉接。

於是,他請教了許多專家,進行了仔細研討,

最終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電話交換機。

商場如戰場,

當你遭遇惡性競爭的時候,睚眥必報必然兩敗俱傷,

最好的應對策略,

不是報復對手,而是強大自己,這就是大格局。

格局大的人,常在這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深耕

大格局的人肯在這兩點上下功夫

大格局如何修煉?

知乎上一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的帖子得到了高贊。

帖子的作者高太爺提出,培養格局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時間的深度,

一是,空間的廣度。

時間的深度很好理解:

時間跨度越長,事情的意義變化越大。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著名的人生影響跟蹤調查,

對象是一群出身環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理想,生活沒有目標;

60%的人理想模糊,生活目標模糊;

10%的人有理想,制定了短期規劃;

3%的人有理想,制定了清晰的長期規劃。

25年後,這群人的生活狀況很有意思:

那3%的人,因為一直有規劃地朝著人生理想邁進,所以最後幾乎都成了社會頂尖成功人士。

那10%的人,因為不斷實現短期目標,最後成了社會的中產,做了律師、工程師、企業主管等等。

那60%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下層,沒什麼特別成績,就指望孩子將來有出息。

剩下27%的人,成了社會最底層的人,成天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這個調查得出一個結論,

一個人的目標或者規劃的時間深度,決定著一個人未來的成就。

長期在一個領域深耕,專注一件事,才能實現期許的願望。

任正非做到了,長期在管理團隊,成就了自己的宏業。

第二個就是空間的廣度。

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

那些學霸或者優秀的人儘管學習很緊張,該睡覺的時候依然能入睡,還能抽出時間鍛鍊身體,甚至閒聊。

為什麼學霸能做到,自己做不到?

高太爺這樣解釋:

“對於潛心好學的人來講,精力才是制約高效學習的短板,要想提升學習的效果,關鍵學會對精力的管理,尤其是對精力恢復的刻意管理。

學霸之所以能輕鬆學習和生活,是因為他們都知道,睡覺,鍛鍊,閒聊,都能有效幫助他們恢復精力。

大格局的修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完)

作者,王富理,報社前記者一枚。本文首發有智有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