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人生第一份工作 跳槽那些事兒 感姐談個人發展 2019-08-24
"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作者:感姐,職場10年,輾轉產品研發、管理諮詢和HR。目前是職業發展諮詢師和培訓師,諮詢案例超過100+,擅長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轉型及開啟副業等問題。

首先提個問題:成為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最難的是什麼?

豐富的生涯和職場知識?熟練的諮詢技能?專業又不失溫度的風格才幹?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看到諮詢高手流暢地提問和引導,春風化雨般的輕鬆氛圍下就找到了問題關鍵,遊刃有餘地使用了工具方法,最終幫助來訪者解決了困惑,促進了行動,覺得諮詢看起來很順理成章,沒覺得很難,然而到自己做諮詢時,話也不會說了,或者拼命給建議,就會感嘆:諮詢,真的好難!

怎麼辦?

通過在北京的線下學習,和自己平時做諮詢的一點心得,我總結諮詢中有一點非常重要,把握住這一點,可以說基本上就達標了。那這一點是什麼呢?

答案是:以來訪者為中心。

我記得“以來訪者為中心”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心理諮詢課上聽到的,也是老師常掛在嘴邊提醒我們的。接觸了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諮詢,管理諮詢後,其實我發現,不管什麼諮詢,最重要的都是以諮詢對象/客戶為中心。諮詢不是要展現自己多厲害,多專業,而是要關注對方的需求,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從現實狀態走向理想狀態。

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性不自覺地首先就會關注自我。比如在諮詢中,雖然在聽對方說話,心裡卻一直想著這個諮詢怎麼做,下一句話怎麼接,對方的話聽了卻沒“聽到”;或者聽了對方的問題後,就著急給建議,想“糾正”來訪者的想法;再比如遇到來訪者的疑問,說很多話想解釋和表達。這一切,其實都是在關注自己,因為這就是人最本能的反應。

而“以來訪者為中心”,需要諮詢師不斷自我覺察,不斷練習,這是場“逆人性”的成長。在這場逆人性的成長中,著重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提升。

1、學會傾聽

在溝通方面的培訓中,傾聽的重要性反覆被提到。對於諮詢師這種以“溝通談話”形式解決問題的職業,“傾聽”的能力更加重要。

傾聽聽什麼?一要聽“事”,保持中立態度地聽;二要聽“情”,注意對方的感受;三要聽“期”,聽對方的期待,想要什麼,想達成什麼(“事情期”這麼精闢,不是我總結的,是新精英李春雨老師總結的)。

那,怎麼聽呢?先來看聽的繁體字:

"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作者:感姐,職場10年,輾轉產品研發、管理諮詢和HR。目前是職業發展諮詢師和培訓師,諮詢案例超過100+,擅長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轉型及開啟副業等問題。

首先提個問題:成為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最難的是什麼?

豐富的生涯和職場知識?熟練的諮詢技能?專業又不失溫度的風格才幹?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看到諮詢高手流暢地提問和引導,春風化雨般的輕鬆氛圍下就找到了問題關鍵,遊刃有餘地使用了工具方法,最終幫助來訪者解決了困惑,促進了行動,覺得諮詢看起來很順理成章,沒覺得很難,然而到自己做諮詢時,話也不會說了,或者拼命給建議,就會感嘆:諮詢,真的好難!

怎麼辦?

通過在北京的線下學習,和自己平時做諮詢的一點心得,我總結諮詢中有一點非常重要,把握住這一點,可以說基本上就達標了。那這一點是什麼呢?

答案是:以來訪者為中心。

我記得“以來訪者為中心”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心理諮詢課上聽到的,也是老師常掛在嘴邊提醒我們的。接觸了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諮詢,管理諮詢後,其實我發現,不管什麼諮詢,最重要的都是以諮詢對象/客戶為中心。諮詢不是要展現自己多厲害,多專業,而是要關注對方的需求,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從現實狀態走向理想狀態。

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性不自覺地首先就會關注自我。比如在諮詢中,雖然在聽對方說話,心裡卻一直想著這個諮詢怎麼做,下一句話怎麼接,對方的話聽了卻沒“聽到”;或者聽了對方的問題後,就著急給建議,想“糾正”來訪者的想法;再比如遇到來訪者的疑問,說很多話想解釋和表達。這一切,其實都是在關注自己,因為這就是人最本能的反應。

而“以來訪者為中心”,需要諮詢師不斷自我覺察,不斷練習,這是場“逆人性”的成長。在這場逆人性的成長中,著重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提升。

1、學會傾聽

在溝通方面的培訓中,傾聽的重要性反覆被提到。對於諮詢師這種以“溝通談話”形式解決問題的職業,“傾聽”的能力更加重要。

傾聽聽什麼?一要聽“事”,保持中立態度地聽;二要聽“情”,注意對方的感受;三要聽“期”,聽對方的期待,想要什麼,想達成什麼(“事情期”這麼精闢,不是我總結的,是新精英李春雨老師總結的)。

那,怎麼聽呢?先來看聽的繁體字: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耳為王,代表要少說多聽;十目,代表聽話時多觀察,留意非言語信息(表情、神態、動作等);一心,代表要用心,用心體會對方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是傾聽的基本要求,而對於諮詢師,傾聽不僅獲取並理解對方傳達的信息,並覺察到言外之意;同時,要帶著好奇,帶著理論假設地聽。此外,不僅要聽出問題所在,更要試圖去聽出當事人沒說出來的部分——優勢、資源和期待。

這就要提到一個概念“雙重視角”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痛苦背後必有價值,問題背後必有迴應,要聽問題背後的資源。

一個抱怨對工作感到厭倦,甚至痛苦的人,仍然沒有辭職,這背後也許隱藏著沒看到的價值(薪資高?工作穩定性高?團隊感情?)。一個壓力山大,甚至因為工作任務過重而生病的人,依然選擇堅持,這背後又是什麼力量在支持?這其中能看到來訪者什麼資源(能力、品質等),什麼期待?

諮詢師的傾聽,絕不僅僅是一個動作,還要聽到,聽懂,聽到心聲。

"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作者:感姐,職場10年,輾轉產品研發、管理諮詢和HR。目前是職業發展諮詢師和培訓師,諮詢案例超過100+,擅長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轉型及開啟副業等問題。

首先提個問題:成為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最難的是什麼?

豐富的生涯和職場知識?熟練的諮詢技能?專業又不失溫度的風格才幹?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看到諮詢高手流暢地提問和引導,春風化雨般的輕鬆氛圍下就找到了問題關鍵,遊刃有餘地使用了工具方法,最終幫助來訪者解決了困惑,促進了行動,覺得諮詢看起來很順理成章,沒覺得很難,然而到自己做諮詢時,話也不會說了,或者拼命給建議,就會感嘆:諮詢,真的好難!

怎麼辦?

通過在北京的線下學習,和自己平時做諮詢的一點心得,我總結諮詢中有一點非常重要,把握住這一點,可以說基本上就達標了。那這一點是什麼呢?

答案是:以來訪者為中心。

我記得“以來訪者為中心”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心理諮詢課上聽到的,也是老師常掛在嘴邊提醒我們的。接觸了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諮詢,管理諮詢後,其實我發現,不管什麼諮詢,最重要的都是以諮詢對象/客戶為中心。諮詢不是要展現自己多厲害,多專業,而是要關注對方的需求,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從現實狀態走向理想狀態。

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性不自覺地首先就會關注自我。比如在諮詢中,雖然在聽對方說話,心裡卻一直想著這個諮詢怎麼做,下一句話怎麼接,對方的話聽了卻沒“聽到”;或者聽了對方的問題後,就著急給建議,想“糾正”來訪者的想法;再比如遇到來訪者的疑問,說很多話想解釋和表達。這一切,其實都是在關注自己,因為這就是人最本能的反應。

而“以來訪者為中心”,需要諮詢師不斷自我覺察,不斷練習,這是場“逆人性”的成長。在這場逆人性的成長中,著重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提升。

1、學會傾聽

在溝通方面的培訓中,傾聽的重要性反覆被提到。對於諮詢師這種以“溝通談話”形式解決問題的職業,“傾聽”的能力更加重要。

傾聽聽什麼?一要聽“事”,保持中立態度地聽;二要聽“情”,注意對方的感受;三要聽“期”,聽對方的期待,想要什麼,想達成什麼(“事情期”這麼精闢,不是我總結的,是新精英李春雨老師總結的)。

那,怎麼聽呢?先來看聽的繁體字: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耳為王,代表要少說多聽;十目,代表聽話時多觀察,留意非言語信息(表情、神態、動作等);一心,代表要用心,用心體會對方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是傾聽的基本要求,而對於諮詢師,傾聽不僅獲取並理解對方傳達的信息,並覺察到言外之意;同時,要帶著好奇,帶著理論假設地聽。此外,不僅要聽出問題所在,更要試圖去聽出當事人沒說出來的部分——優勢、資源和期待。

這就要提到一個概念“雙重視角”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痛苦背後必有價值,問題背後必有迴應,要聽問題背後的資源。

一個抱怨對工作感到厭倦,甚至痛苦的人,仍然沒有辭職,這背後也許隱藏著沒看到的價值(薪資高?工作穩定性高?團隊感情?)。一個壓力山大,甚至因為工作任務過重而生病的人,依然選擇堅持,這背後又是什麼力量在支持?這其中能看到來訪者什麼資源(能力、品質等),什麼期待?

諮詢師的傾聽,絕不僅僅是一個動作,還要聽到,聽懂,聽到心聲。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2、資源探索

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一個非常好用探索資源(內在資源:興趣、能力、價值觀、個性特質等;外在資源:資歷背景、人脈等)的方法——成就事件。

比如,一個在諮詢之初對自己評價很低,認為工作上什麼事都做不好,遇事就想逃避的人,在講述了幾個“成功事件”後,和諮詢師一起看到了自身的資源和閃光點。讓來訪者看到其自身是有資源的,這些資源能幫助他解決當前的問題,未來這些資源還會給他帶來價值。這時,來訪者自己身上產生了力量,積極應對問題,找回自信。

除了成就事件,“至暗時刻”也未嘗不是一座蘊藏寶藏的山。低谷中,雖然痛苦,但仍然走過來了,是什麼支撐了來訪者走出至暗時刻,他身上又能發現哪些“寶藏”。

有人說:諮詢師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來訪者。其實來訪者身上本身就有光,善於傾聽和發現的諮詢師,會幫助來訪者看到這些光亮,讓這些光亮照亮暫時迷茫的前路,在挫折困難中仍然有力量前行。

"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作者:感姐,職場10年,輾轉產品研發、管理諮詢和HR。目前是職業發展諮詢師和培訓師,諮詢案例超過100+,擅長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轉型及開啟副業等問題。

首先提個問題:成為一名職業生涯諮詢師,最難的是什麼?

豐富的生涯和職場知識?熟練的諮詢技能?專業又不失溫度的風格才幹?

對於新手諮詢師來說,看到諮詢高手流暢地提問和引導,春風化雨般的輕鬆氛圍下就找到了問題關鍵,遊刃有餘地使用了工具方法,最終幫助來訪者解決了困惑,促進了行動,覺得諮詢看起來很順理成章,沒覺得很難,然而到自己做諮詢時,話也不會說了,或者拼命給建議,就會感嘆:諮詢,真的好難!

怎麼辦?

通過在北京的線下學習,和自己平時做諮詢的一點心得,我總結諮詢中有一點非常重要,把握住這一點,可以說基本上就達標了。那這一點是什麼呢?

答案是:以來訪者為中心。

我記得“以來訪者為中心”這句話,第一次是在心理諮詢課上聽到的,也是老師常掛在嘴邊提醒我們的。接觸了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諮詢,管理諮詢後,其實我發現,不管什麼諮詢,最重要的都是以諮詢對象/客戶為中心。諮詢不是要展現自己多厲害,多專業,而是要關注對方的需求,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從現實狀態走向理想狀態。

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性不自覺地首先就會關注自我。比如在諮詢中,雖然在聽對方說話,心裡卻一直想著這個諮詢怎麼做,下一句話怎麼接,對方的話聽了卻沒“聽到”;或者聽了對方的問題後,就著急給建議,想“糾正”來訪者的想法;再比如遇到來訪者的疑問,說很多話想解釋和表達。這一切,其實都是在關注自己,因為這就是人最本能的反應。

而“以來訪者為中心”,需要諮詢師不斷自我覺察,不斷練習,這是場“逆人性”的成長。在這場逆人性的成長中,著重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提升。

1、學會傾聽

在溝通方面的培訓中,傾聽的重要性反覆被提到。對於諮詢師這種以“溝通談話”形式解決問題的職業,“傾聽”的能力更加重要。

傾聽聽什麼?一要聽“事”,保持中立態度地聽;二要聽“情”,注意對方的感受;三要聽“期”,聽對方的期待,想要什麼,想達成什麼(“事情期”這麼精闢,不是我總結的,是新精英李春雨老師總結的)。

那,怎麼聽呢?先來看聽的繁體字: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耳為王,代表要少說多聽;十目,代表聽話時多觀察,留意非言語信息(表情、神態、動作等);一心,代表要用心,用心體會對方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是傾聽的基本要求,而對於諮詢師,傾聽不僅獲取並理解對方傳達的信息,並覺察到言外之意;同時,要帶著好奇,帶著理論假設地聽。此外,不僅要聽出問題所在,更要試圖去聽出當事人沒說出來的部分——優勢、資源和期待。

這就要提到一個概念“雙重視角”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痛苦背後必有價值,問題背後必有迴應,要聽問題背後的資源。

一個抱怨對工作感到厭倦,甚至痛苦的人,仍然沒有辭職,這背後也許隱藏著沒看到的價值(薪資高?工作穩定性高?團隊感情?)。一個壓力山大,甚至因為工作任務過重而生病的人,依然選擇堅持,這背後又是什麼力量在支持?這其中能看到來訪者什麼資源(能力、品質等),什麼期待?

諮詢師的傾聽,絕不僅僅是一個動作,還要聽到,聽懂,聽到心聲。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2、資源探索

在之前的文章中,談到過一個非常好用探索資源(內在資源:興趣、能力、價值觀、個性特質等;外在資源:資歷背景、人脈等)的方法——成就事件。

比如,一個在諮詢之初對自己評價很低,認為工作上什麼事都做不好,遇事就想逃避的人,在講述了幾個“成功事件”後,和諮詢師一起看到了自身的資源和閃光點。讓來訪者看到其自身是有資源的,這些資源能幫助他解決當前的問題,未來這些資源還會給他帶來價值。這時,來訪者自己身上產生了力量,積極應對問題,找回自信。

除了成就事件,“至暗時刻”也未嘗不是一座蘊藏寶藏的山。低谷中,雖然痛苦,但仍然走過來了,是什麼支撐了來訪者走出至暗時刻,他身上又能發現哪些“寶藏”。

有人說:諮詢師就像一道光,照亮了來訪者。其實來訪者身上本身就有光,善於傾聽和發現的諮詢師,會幫助來訪者看到這些光亮,讓這些光亮照亮暫時迷茫的前路,在挫折困難中仍然有力量前行。

諮詢中最重要的一點,你知道是什麼嗎?

3、先跟後帶

以來訪者為中心,就是要考慮到來訪者的具體情況、需求和處境。作為一名生涯諮詢師,站位可以是指導,可以是顧問,也可以是教練,完全根據具體情況來。在諮詢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如果來訪者的諮詢目標與諮詢師設想的有出入,諮詢師切忌“好為人師”,非要解決其他問題。這容易影響諮詢關係。

而建立良好的關係有多重要呢?

在諮詢有效性的研究中發現,成功結果中40%的改變是由治療之外的因素和來訪者因素解釋的(即來訪者代入諮詢的資源,如態度、動機、力量和優點、社會支持等等)。30%的改變是由治療關係因素解釋的(即來訪者和諮詢師之間建立的諮詢關係)。

成功結果中15%的改變是由諮詢中產生的成功的希望所解釋的;另外有15%的改變由諮詢師的理論和技術因素所解釋。

普遍認為最重要的理論和技術因素,其實僅佔到15%的因素。看來諮詢師的修煉,絕對不能忽略如何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如何讓來訪者產生成功的希望和力量。

在具體操作層面,新精英的徐珺老師提到的諮詢“先跟後帶”的方法,是非常棒的解決來訪者與諮詢師這種“目標衝突”的方法。

即:當諮詢師通過信息收集,初步判斷來訪者的問題類型,想用相應的解決方法來做諮詢,但來詢者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另外的類型,諮詢目標與諮詢師預想的不一樣,應該怎麼處理呢?

答案是先跟隨,先按照對方想要的諮詢目標走,這樣先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一開始還沒有建立信任關係,就直接轉向另外的方向,來訪者很難理解和信任。隨著諮詢的深入,諮詢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來訪者看到、領悟到問題,而來訪者也表示認同和領悟後,再沿著新的方向進行,效果更好。

總之,還是回到那句話——以來訪者為中心。諮詢師的初衷是幫助來訪者走出困惑,解決問題,而不是爭個對錯,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硬推對方。

這就是我認為的諮詢的核心關鍵——以來訪者為中心。12個字來總結實用的3點:學會傾聽、探索資源、先跟後帶。

今天就寫到這裡,和諮詢師夥伴們共勉。

我是感姐,一名職業諮詢師和培訓師。目前我提供一對一諮詢和職業生涯課。諮詢案例100+,學員60+,其中有找到方向不再迷茫的職場小白;有成功開啟副業的寶媽;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職場管理層;有3個月內收入提升6倍的職場中年人。

如果你有職業困惑和迷茫,歡迎私信,贈送你《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手冊》,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你的職業生涯之路,越走越精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