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

作者 | 保爾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8月25日晚間,“ AI四小龍”之一曠視的招股書在港交所正式掛網。很快,“曠視上市”在市場中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而筆者認為,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對於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且其上市公開資料也給了行業史無前例的參考意義。AI公司的投資該怎麼看?曠視IPO或者能給出新的參考標準。

1

該用什麼標準衡量AI公司的投資價值?

曠視因為“Face++”而廣為人知,但目前業務範圍要比人臉識別廣泛得多。其成功地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提供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個人設備大腦、城市大腦和供應鏈大腦三大物聯網垂直領域。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曠視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0.678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3.132億,2018年達14.269億,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8.8%。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別為-3.428億、-7.588億及人-33.56億。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9.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0.3%,虧損52億元。很多投資者看到這裡,就稱曠視鉅額虧損,實際上並非如此。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

作者 | 保爾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8月25日晚間,“ AI四小龍”之一曠視的招股書在港交所正式掛網。很快,“曠視上市”在市場中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而筆者認為,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對於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且其上市公開資料也給了行業史無前例的參考意義。AI公司的投資該怎麼看?曠視IPO或者能給出新的參考標準。

1

該用什麼標準衡量AI公司的投資價值?

曠視因為“Face++”而廣為人知,但目前業務範圍要比人臉識別廣泛得多。其成功地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提供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個人設備大腦、城市大腦和供應鏈大腦三大物聯網垂直領域。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曠視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0.678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3.132億,2018年達14.269億,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8.8%。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別為-3.428億、-7.588億及人-33.56億。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9.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0.3%,虧損52億元。很多投資者看到這裡,就稱曠視鉅額虧損,實際上並非如此。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這主要原因之一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什麼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實際上是按照港股會計準則造成的,並不是因為實際經營層面產生變化。

簡單來說,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在公司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了大量價值的增值,因為股東沒有退出,這部分對股東而言是賬面“浮盈”的價值增長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IPO之後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按照港交所計算規則會出現公允價值損失。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開始公司制定的上市轉股價是10港元,後來因為公司股價漲到了20港元,報表上就會計提每股10港元的虧損,不過實際這一部分虧損對於公司經營是沒有影響的。想當初小米上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鉅虧千億”迎接IPO的。

顯而易見,曠視鉅額虧損上市是以訛傳訛。如果撇除管理層認為不能反映經營表現的項目的影響,曠視是盈利的:早在2018年曠視即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為0.322億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0.327億元。人工智能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研發投入高,技術週期長,能在創業八年實現盈利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曠視赴港IPO讓我們不光看到了曠視敢於“拉出來拉出來遛遛”的勇氣和自信也看到了曠視的真正實力。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

作者 | 保爾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8月25日晚間,“ AI四小龍”之一曠視的招股書在港交所正式掛網。很快,“曠視上市”在市場中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而筆者認為,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對於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且其上市公開資料也給了行業史無前例的參考意義。AI公司的投資該怎麼看?曠視IPO或者能給出新的參考標準。

1

該用什麼標準衡量AI公司的投資價值?

曠視因為“Face++”而廣為人知,但目前業務範圍要比人臉識別廣泛得多。其成功地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提供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個人設備大腦、城市大腦和供應鏈大腦三大物聯網垂直領域。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曠視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0.678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3.132億,2018年達14.269億,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8.8%。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別為-3.428億、-7.588億及人-33.56億。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9.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0.3%,虧損52億元。很多投資者看到這裡,就稱曠視鉅額虧損,實際上並非如此。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這主要原因之一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什麼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實際上是按照港股會計準則造成的,並不是因為實際經營層面產生變化。

簡單來說,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在公司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了大量價值的增值,因為股東沒有退出,這部分對股東而言是賬面“浮盈”的價值增長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IPO之後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按照港交所計算規則會出現公允價值損失。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開始公司制定的上市轉股價是10港元,後來因為公司股價漲到了20港元,報表上就會計提每股10港元的虧損,不過實際這一部分虧損對於公司經營是沒有影響的。想當初小米上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鉅虧千億”迎接IPO的。

顯而易見,曠視鉅額虧損上市是以訛傳訛。如果撇除管理層認為不能反映經營表現的項目的影響,曠視是盈利的:早在2018年曠視即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為0.322億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0.327億元。人工智能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研發投入高,技術週期長,能在創業八年實現盈利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曠視赴港IPO讓我們不光看到了曠視敢於“拉出來拉出來遛遛”的勇氣和自信也看到了曠視的真正實力。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拆解財報收入構成,曠視的收入分別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18.9%)、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74.1%)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7.0%)。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收入可進一步細分為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6.8%)及Face++開放平臺等其他SaaS解決方案的收入及來自智能手機及其他個人設備解決方案的收入(12.1%)。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

作者 | 保爾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8月25日晚間,“ AI四小龍”之一曠視的招股書在港交所正式掛網。很快,“曠視上市”在市場中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而筆者認為,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對於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且其上市公開資料也給了行業史無前例的參考意義。AI公司的投資該怎麼看?曠視IPO或者能給出新的參考標準。

1

該用什麼標準衡量AI公司的投資價值?

曠視因為“Face++”而廣為人知,但目前業務範圍要比人臉識別廣泛得多。其成功地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提供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個人設備大腦、城市大腦和供應鏈大腦三大物聯網垂直領域。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曠視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0.678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3.132億,2018年達14.269億,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8.8%。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別為-3.428億、-7.588億及人-33.56億。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9.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0.3%,虧損52億元。很多投資者看到這裡,就稱曠視鉅額虧損,實際上並非如此。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這主要原因之一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什麼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實際上是按照港股會計準則造成的,並不是因為實際經營層面產生變化。

簡單來說,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在公司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了大量價值的增值,因為股東沒有退出,這部分對股東而言是賬面“浮盈”的價值增長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IPO之後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按照港交所計算規則會出現公允價值損失。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開始公司制定的上市轉股價是10港元,後來因為公司股價漲到了20港元,報表上就會計提每股10港元的虧損,不過實際這一部分虧損對於公司經營是沒有影響的。想當初小米上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鉅虧千億”迎接IPO的。

顯而易見,曠視鉅額虧損上市是以訛傳訛。如果撇除管理層認為不能反映經營表現的項目的影響,曠視是盈利的:早在2018年曠視即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為0.322億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0.327億元。人工智能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研發投入高,技術週期長,能在創業八年實現盈利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曠視赴港IPO讓我們不光看到了曠視敢於“拉出來拉出來遛遛”的勇氣和自信也看到了曠視的真正實力。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拆解財報收入構成,曠視的收入分別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18.9%)、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74.1%)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7.0%)。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收入可進一步細分為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6.8%)及Face++開放平臺等其他SaaS解決方案的收入及來自智能手機及其他個人設備解決方案的收入(12.1%)。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沒有盈利,或者像曠視一樣剛實現盈利,是AI公司中普遍存在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沒有潛力或者未到業務爆發期。針對這些AI公司,我們往往難以從傳統的財務指標,去評估其價值幾何。除了利潤,還有哪些關鍵維度可以評價一個AI公司的投資價值?怎麼才算是擁有優秀的基因?

實際上,中國真正做AI的公司,並沒有那麼多。前幾年人工智能掀起大風口,眾多企業紛紛將自己冠以AI公司的名頭,實際做的,卻和AI人工智能相隔甚遠。

曠視上市為AI行業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讓我們得以一窺AI公司的世界。於是筆者借曠視科技為例,探討如何評估AI公司的投資價值。

2

標準一:科技硬實力

——AI企業的基石

判斷一個公司是不是一個優秀的AI公司,第一步首先要判斷其是否具有科技硬實力。

  • 創始團隊奠定基石

AI公司作為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公司,最好的創始人團隊,是從科研出身的團隊。創始人團隊的背景和技術能力是衡量的科技硬實力首要標準,其次團隊是否穩定,對行業是否具有敏銳的洞察也是決定一家企業能夠跑多遠的關鍵因素。

我們仍以曠視為範例,曠視的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及楊沐,皆畢業於清華姚班。姚班被稱為神童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創辦,以培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同等、甚至更高競爭力的人才。

曠視CEO印奇在科技領域的影響舉足輕重,是中國科學技術部成立的人工智能治理委員會成員,還先後被福布斯亞洲評委“ 30歲以下30個領袖人物”科技企業家榜首、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青年領袖”之一;而CTO唐文斌則擔任了中國信息學奧林匹克集訓隊總教練7年,也是中國第五位獲得 TopCoder Target 的選手;楊沐在曠視擔任高級副總裁,是2007年國際信息編程奧林匹克比賽金牌獲得者,是曠視早期聞名產品——Face++的第一推動者。

世界領先科研背景的AI創始團隊,是企業最強大的智庫。這樣的創業團隊具全球遠見,使曠視在AI科技世界走在世界前列。

另外,曠視研發團隊由世界級科學家領導,素質極高。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員,於2010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35歲以下科技創新人”,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也曾兩次獲得國際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會議CVPR 的Best Paper Award(最佳論文),手握超過40項美國或國際專利。曠視招股書中披露,曠視的研發團隊由1400多名計算機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及產品開發人員組成,人數佔比超過60%。

如果一個AI公司具有強大的創始團隊和研發團隊,那它已經成功了一半,做到技術領先不過是時間問題。

  • 頂尖技術構成競爭壁壘

因為在AI技術領域領跑,曠視還代表行業領先技術提供方參與制訂了19項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或行業標準。

招股書顯示,曠視先後贏得了35個全國和全行業獎項。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COCO中,曠視過去兩年連續獲得多個項目的世界冠軍。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世界十大突破性技術;曠視科技還連續兩年被CB Insights評為“世界人工智能初創公司100強”。2017年和2019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50大最聰明公司”。

當然曠視也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高達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 .3%、65 .6%及43 .0%。

印奇在招股書的創始人的一封信中表示:“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 印奇認為,不同於有限遊戲通常受時間和規則限制,無限遊戲會一直持續,規則和參與者也會不斷改變。從曠視在科研上的佈局來看,發力基礎科研,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是AI企業在無限遊戲中生存的底線。

作為一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算法是曠視核心競爭力。

中國大部分的AI公司的技術都只涉及到平臺層和應用層;而曠視不同,他擁有最底層的核心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這樣的公司,哪怕放眼全球,屈指可數。Brain++具有高效性及良好的適應性,足以媲美谷歌的TensorFlow、臉書的PyTorch。

據瞭解,曠視研究院全體研究員及軟件工程師都在使用Brain++搭建深度學習模型及訓練算法,無需依賴第三方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這從側面說明曠視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能力和在技術上的自主性。

基於前沿的算法框架,曠視主導了多個先進可靠的神經網絡結構的誕生。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首次提出的ResNet成為深度學習領域應用最廣泛的神經網絡結構之一,並被成功應用於DeepMind的AlphaGo Zero系統等。在終端和芯片等不同平臺上,曠視開發了適用於移動端的卷積神經網絡ShuffleNet系列(已經開源)以及適用於FPGA和ASIC上能夠低比特運算的DoReFaNet,目前這些網絡模型都已在業內被廣泛應用,得到了規模化驗證。

作為一個AI科技公司,科技實力是其賴以競爭的根本,構成了最重要的競爭壁壘,當然是最根本的評判標準。這就是曠視成功的第一個原因。

3

標準二:商業化賽道

——是否走在成功之路

但是,從投資的角度,再好的項目都需要商業化落地,才具備商業價值和投資。強有力的科研只能說明曠視具有商業落地的硬實力。

在哪裡落地?這是需要AI公司回答的第二個問題——賽道。

繼續以曠視為例,曠視選擇的賽道是計算機視覺領域。

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賽道中潛力最大的領域。人類大約有80%的印象來自視覺,因此,計算機視覺作為最有效的感知方式,廣泛被使用在多個垂直領域。計算機視覺目前已經在中國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而隨著5G的推行,互聯網處理的數據量和速度將大幅提升,計算機視覺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

從細分來看,曠視在招股書中披露正在佈局領域主要是消費電子、智慧城市、供應鏈場景。這些細分領域總體需求巨大,並且增速較高:

消費電子領域,中國有超過10億移動電話用戶要求智能手機有拍攝更優質視頻及照片的功能和具備更高安全標準。而優質攝像頭模塊及傳感器、人工智能計算攝影功能及設備認證解決方案佔智能手機總成本的5%至14%。除此之外,中國家居電器總產量超過300百萬件,移動設備總產量超過16億件。未來這些消費電子產品將配備“可視化”的功能,構成巨大市場。

智慧城市領域,中國在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案例有獨特優勢,能夠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主動。根據灼識諮詢報告,以收入計算,中國智慧城市管理垂直領 域的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的人民幣119億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1,0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54 .0%。政府還在進一步不斷投資公共安全、基建、電信網絡及應用軟件、智慧商業解決方案。

供應鏈市場更是廣闊的藍海。2018年,快遞的數量高達507億件,估計2023年達到1424萬億件,複合年增長率為22.9%。截至2018年,中國約有2.5億人受僱於生產、倉儲、配送及銷售的供應鏈系統。而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是能被AI所取代。

這使得中國已成為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物流機器人市場,2013年至2018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0%,預計2018年至2023年中國智能物流機器人的出貨量複合年增長率為71 .9%。未來對機器人的需求將構成巨大的計算機視覺解決方案的需求。

一個好的賽道,必然是一個需求量巨大並快速增長的企業。由此看來,計算機視覺領域是一個好的賽道。曠視的成功,與成功地選擇了賽道息息相關。

只有一個高潛力的賽道,才能孕育出真正的獨角獸。一個壞的賽道,低矮的行業天花板或者惡劣的競爭生態,讓再好的技術也難以發揮作用,只能培育出淺水游龍或者井底之蛙。

4

標準三:成熟的商業模式

——是否有將技術商業化的能力

有無科技硬實力,可以評價商業落地的能力;評價賽道,能評價商業落地價值幾何。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是這個公司是否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正在落地。

很多人對曠視的印象,仍停留在“Face++”。事實上,曠視的業務遠不僅是“刷臉”,而是擴充到整個計算機視覺場景,成為全棧式、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曠視目前已形成“1+3”的戰略佈局,其中1是指基於曠視自研深度學習框架 Brain++建立起的算法根基,3是指曠視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三塊業務。我們前面有提到,曠視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開發專有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

招股書顯示,為了支撐業務和工程的發展,曠視Brain++ 配備了AutoML技術,能針對視覺任務定製化優化,並具有強大的多任務及多用戶調度能力。而在各個子物聯網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出曠視和其他AI企業相比差異化的打法。

個人物聯網領域,曠視提供算法及軟件的解決方案。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提供設備解鎖解決方案,使用戶得以便捷地解鎖他們的個人設備或授權在線支付;提供計算攝影及視頻處理解決方案,使得個人智能設備能拍攝出畫質可媲美專業相機的相片及視頻。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是全球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中國逾60%的市場份額。以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在中國人臉解鎖市場領先,市場份額為85.8%。曠視於在2017年才加入圖像處理市場,現在已經以8.2%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第二位市場佔有率為9.3%。

Face++是中國可查的最早的人臉識別開放平臺,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基於雲的計算機視覺開放平臺之一,截至2018年,其付費用戶人數計算全國第一。在招股書中,曠視將這一強項業務納入到了個人物聯網領域。從人臉切入到視覺,從視覺切入到人工智能,從人工智能再切入到AIoT,可見從搭建Face++ 伊始曠視創始團隊就是非常富有遠見的。

城市物網領域,曠視提供了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的傳感器在內的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將城市空間數字化,讓城市及社區更加安全和更有效率

曠視2015年才進入城市物網領域,但在短短不到四年時間,就佔領了較大市場份額。招股書顯示,曠視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已應用在中國100多個城市,為約420名客戶服務。從2017年開始的兩年半時間內,TO B端超過60.0%的城市物聯網項目都由曠視提供,是中國覆蓋面最廣的公司之一。

而在智能物流市場,曠視提供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的機器人在內的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曠視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能幫助物流公司和製造商有效部署及管理大型機器人網絡,以支持複雜的倉儲任務;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使線下零售商能夠通過分析顧客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及優化銷售計劃。

曠視後來者居上。根據招股書的數據,2018年才進入智能物流領域, 迅速成為第三大參與者。今年一月份,曠視發佈了智慧物流平臺軟件河圖。河圖能大幅提高物流運營效率,並提供數字化管理。

並且,曠視積累了大量的忠實客戶,和多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均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中國移動和凱德置地。這從側面說明了曠視模式在商業世界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是對於AI企業確是意義非凡。由於人工智能處於深度學習階段,仍有明顯的侷限性;同時大數據的採集積累的困難程度,往往造成了具有頂尖技術的AI企業在商業世界水土不服。

AI行業這樣的困局並不鮮見,某企業空懷先進技術,仍未摸索到落地的盈利模式,遲遲找不到技術的轉換點。而AI行業先發優勢明顯,先落地者,將獲得大數據;大數據能反哺訓練模型,有利於先行者保持先進性,長居壟斷地位。

而曠視搶先完成從技術到商業的轉換這個驚險的一躍,在“1+3”成熟的運營模式下,發揮先發優勢牢牢地把握市場,是其成功的第三個重要因素。

5

結 語

曠視還不到八歲。八年前,姚班三兄弟湊僅僅3萬塊作為註冊資本,到今天成為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企業。它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難得一遇。

而計算機視覺領域競爭格局已逐漸明朗,未來市場份額將進一步集中在曠視這樣的競爭者身上,後來者難以居上,再難以有這樣的機會。如何判斷下一個曠視呢?

至少曠視IPO文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頂尖的團隊和技術、高潛力的賽道和商業化的能力缺一不可。但能不能獲得最後的商業成功,還需要市場的檢驗,我們拭目以待。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

作者 | 保爾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8月25日晚間,“ AI四小龍”之一曠視的招股書在港交所正式掛網。很快,“曠視上市”在市場中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而筆者認為,如果曠視作為AI獨角獸能夠順利上市,將成為香港甚至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對於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且其上市公開資料也給了行業史無前例的參考意義。AI公司的投資該怎麼看?曠視IPO或者能給出新的參考標準。

1

該用什麼標準衡量AI公司的投資價值?

曠視因為“Face++”而廣為人知,但目前業務範圍要比人臉識別廣泛得多。其成功地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落地,提供的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個人設備大腦、城市大腦和供應鏈大腦三大物聯網垂直領域。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曠視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幣0.678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3.132億,2018年達14.269億,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8.8%。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分別為-3.428億、-7.588億及人-33.56億。2019年上半年收入為9.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0.3%,虧損52億元。很多投資者看到這裡,就稱曠視鉅額虧損,實際上並非如此。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這主要原因之一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什麼是“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實際上是按照港股會計準則造成的,並不是因為實際經營層面產生變化。

簡單來說,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在公司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了大量價值的增值,因為股東沒有退出,這部分對股東而言是賬面“浮盈”的價值增長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IPO之後優先股轉為普通股,按照港交所計算規則會出現公允價值損失。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開始公司制定的上市轉股價是10港元,後來因為公司股價漲到了20港元,報表上就會計提每股10港元的虧損,不過實際這一部分虧損對於公司經營是沒有影響的。想當初小米上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鉅虧千億”迎接IPO的。

顯而易見,曠視鉅額虧損上市是以訛傳訛。如果撇除管理層認為不能反映經營表現的項目的影響,曠視是盈利的:早在2018年曠視即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為0.322億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0.327億元。人工智能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研發投入高,技術週期長,能在創業八年實現盈利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曠視赴港IPO讓我們不光看到了曠視敢於“拉出來拉出來遛遛”的勇氣和自信也看到了曠視的真正實力。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拆解財報收入構成,曠視的收入分別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18.9%)、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74.1%)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7.0%)。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收入可進一步細分為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6.8%)及Face++開放平臺等其他SaaS解決方案的收入及來自智能手機及其他個人設備解決方案的收入(12.1%)。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沒有盈利,或者像曠視一樣剛實現盈利,是AI公司中普遍存在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沒有潛力或者未到業務爆發期。針對這些AI公司,我們往往難以從傳統的財務指標,去評估其價值幾何。除了利潤,還有哪些關鍵維度可以評價一個AI公司的投資價值?怎麼才算是擁有優秀的基因?

實際上,中國真正做AI的公司,並沒有那麼多。前幾年人工智能掀起大風口,眾多企業紛紛將自己冠以AI公司的名頭,實際做的,卻和AI人工智能相隔甚遠。

曠視上市為AI行業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讓我們得以一窺AI公司的世界。於是筆者借曠視科技為例,探討如何評估AI公司的投資價值。

2

標準一:科技硬實力

——AI企業的基石

判斷一個公司是不是一個優秀的AI公司,第一步首先要判斷其是否具有科技硬實力。

  • 創始團隊奠定基石

AI公司作為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公司,最好的創始人團隊,是從科研出身的團隊。創始人團隊的背景和技術能力是衡量的科技硬實力首要標準,其次團隊是否穩定,對行業是否具有敏銳的洞察也是決定一家企業能夠跑多遠的關鍵因素。

我們仍以曠視為範例,曠視的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及楊沐,皆畢業於清華姚班。姚班被稱為神童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創辦,以培養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同等、甚至更高競爭力的人才。

曠視CEO印奇在科技領域的影響舉足輕重,是中國科學技術部成立的人工智能治理委員會成員,還先後被福布斯亞洲評委“ 30歲以下30個領袖人物”科技企業家榜首、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青年領袖”之一;而CTO唐文斌則擔任了中國信息學奧林匹克集訓隊總教練7年,也是中國第五位獲得 TopCoder Target 的選手;楊沐在曠視擔任高級副總裁,是2007年國際信息編程奧林匹克比賽金牌獲得者,是曠視早期聞名產品——Face++的第一推動者。

世界領先科研背景的AI創始團隊,是企業最強大的智庫。這樣的創業團隊具全球遠見,使曠視在AI科技世界走在世界前列。

另外,曠視研發團隊由世界級科學家領導,素質極高。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研究院前首席研究員,於2010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35歲以下科技創新人”,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也曾兩次獲得國際計算機視覺領域頂級會議CVPR 的Best Paper Award(最佳論文),手握超過40項美國或國際專利。曠視招股書中披露,曠視的研發團隊由1400多名計算機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及產品開發人員組成,人數佔比超過60%。

如果一個AI公司具有強大的創始團隊和研發團隊,那它已經成功了一半,做到技術領先不過是時間問題。

  • 頂尖技術構成競爭壁壘

因為在AI技術領域領跑,曠視還代表行業領先技術提供方參與制訂了19項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或行業標準。

招股書顯示,曠視先後贏得了35個全國和全行業獎項。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COCO中,曠視過去兩年連續獲得多個項目的世界冠軍。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世界十大突破性技術;曠視科技還連續兩年被CB Insights評為“世界人工智能初創公司100強”。2017年和2019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50大最聰明公司”。

當然曠視也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高達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 .3%、65 .6%及43 .0%。

印奇在招股書的創始人的一封信中表示:“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 印奇認為,不同於有限遊戲通常受時間和規則限制,無限遊戲會一直持續,規則和參與者也會不斷改變。從曠視在科研上的佈局來看,發力基礎科研,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是AI企業在無限遊戲中生存的底線。

作為一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算法是曠視核心競爭力。

中國大部分的AI公司的技術都只涉及到平臺層和應用層;而曠視不同,他擁有最底層的核心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這樣的公司,哪怕放眼全球,屈指可數。Brain++具有高效性及良好的適應性,足以媲美谷歌的TensorFlow、臉書的PyTorch。

據瞭解,曠視研究院全體研究員及軟件工程師都在使用Brain++搭建深度學習模型及訓練算法,無需依賴第三方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這從側面說明曠視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能力和在技術上的自主性。

基於前沿的算法框架,曠視主導了多個先進可靠的神經網絡結構的誕生。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首次提出的ResNet成為深度學習領域應用最廣泛的神經網絡結構之一,並被成功應用於DeepMind的AlphaGo Zero系統等。在終端和芯片等不同平臺上,曠視開發了適用於移動端的卷積神經網絡ShuffleNet系列(已經開源)以及適用於FPGA和ASIC上能夠低比特運算的DoReFaNet,目前這些網絡模型都已在業內被廣泛應用,得到了規模化驗證。

作為一個AI科技公司,科技實力是其賴以競爭的根本,構成了最重要的競爭壁壘,當然是最根本的評判標準。這就是曠視成功的第一個原因。

3

標準二:商業化賽道

——是否走在成功之路

但是,從投資的角度,再好的項目都需要商業化落地,才具備商業價值和投資。強有力的科研只能說明曠視具有商業落地的硬實力。

在哪裡落地?這是需要AI公司回答的第二個問題——賽道。

繼續以曠視為例,曠視選擇的賽道是計算機視覺領域。

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能賽道中潛力最大的領域。人類大約有80%的印象來自視覺,因此,計算機視覺作為最有效的感知方式,廣泛被使用在多個垂直領域。計算機視覺目前已經在中國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而隨著5G的推行,互聯網處理的數據量和速度將大幅提升,計算機視覺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

從細分來看,曠視在招股書中披露正在佈局領域主要是消費電子、智慧城市、供應鏈場景。這些細分領域總體需求巨大,並且增速較高:

消費電子領域,中國有超過10億移動電話用戶要求智能手機有拍攝更優質視頻及照片的功能和具備更高安全標準。而優質攝像頭模塊及傳感器、人工智能計算攝影功能及設備認證解決方案佔智能手機總成本的5%至14%。除此之外,中國家居電器總產量超過300百萬件,移動設備總產量超過16億件。未來這些消費電子產品將配備“可視化”的功能,構成巨大市場。

智慧城市領域,中國在計算機視覺技術商業化案例有獨特優勢,能夠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主動。根據灼識諮詢報告,以收入計算,中國智慧城市管理垂直領 域的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的人民幣119億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幣1,03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54 .0%。政府還在進一步不斷投資公共安全、基建、電信網絡及應用軟件、智慧商業解決方案。

供應鏈市場更是廣闊的藍海。2018年,快遞的數量高達507億件,估計2023年達到1424萬億件,複合年增長率為22.9%。截至2018年,中國約有2.5億人受僱於生產、倉儲、配送及銷售的供應鏈系統。而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是能被AI所取代。

這使得中國已成為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物流機器人市場,2013年至2018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0%,預計2018年至2023年中國智能物流機器人的出貨量複合年增長率為71 .9%。未來對機器人的需求將構成巨大的計算機視覺解決方案的需求。

一個好的賽道,必然是一個需求量巨大並快速增長的企業。由此看來,計算機視覺領域是一個好的賽道。曠視的成功,與成功地選擇了賽道息息相關。

只有一個高潛力的賽道,才能孕育出真正的獨角獸。一個壞的賽道,低矮的行業天花板或者惡劣的競爭生態,讓再好的技術也難以發揮作用,只能培育出淺水游龍或者井底之蛙。

4

標準三:成熟的商業模式

——是否有將技術商業化的能力

有無科技硬實力,可以評價商業落地的能力;評價賽道,能評價商業落地價值幾何。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是這個公司是否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是不是正在落地。

很多人對曠視的印象,仍停留在“Face++”。事實上,曠視的業務遠不僅是“刷臉”,而是擴充到整個計算機視覺場景,成為全棧式、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曠視目前已形成“1+3”的戰略佈局,其中1是指基於曠視自研深度學習框架 Brain++建立起的算法根基,3是指曠視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及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三塊業務。我們前面有提到,曠視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開發專有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

招股書顯示,為了支撐業務和工程的發展,曠視Brain++ 配備了AutoML技術,能針對視覺任務定製化優化,並具有強大的多任務及多用戶調度能力。而在各個子物聯網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出曠視和其他AI企業相比差異化的打法。

個人物聯網領域,曠視提供算法及軟件的解決方案。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提供設備解鎖解決方案,使用戶得以便捷地解鎖他們的個人設備或授權在線支付;提供計算攝影及視頻處理解決方案,使得個人智能設備能拍攝出畫質可媲美專業相機的相片及視頻。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是全球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中國逾60%的市場份額。以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在中國人臉解鎖市場領先,市場份額為85.8%。曠視於在2017年才加入圖像處理市場,現在已經以8.2%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第二位市場佔有率為9.3%。

Face++是中國可查的最早的人臉識別開放平臺,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基於雲的計算機視覺開放平臺之一,截至2018年,其付費用戶人數計算全國第一。在招股書中,曠視將這一強項業務納入到了個人物聯網領域。從人臉切入到視覺,從視覺切入到人工智能,從人工智能再切入到AIoT,可見從搭建Face++ 伊始曠視創始團隊就是非常富有遠見的。

城市物網領域,曠視提供了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的傳感器在內的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將城市空間數字化,讓城市及社區更加安全和更有效率

曠視2015年才進入城市物網領域,但在短短不到四年時間,就佔領了較大市場份額。招股書顯示,曠視的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已應用在中國100多個城市,為約420名客戶服務。從2017年開始的兩年半時間內,TO B端超過60.0%的城市物聯網項目都由曠視提供,是中國覆蓋面最廣的公司之一。

而在智能物流市場,曠視提供包括算法、軟件及人工智能賦能的機器人在內的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曠視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能幫助物流公司和製造商有效部署及管理大型機器人網絡,以支持複雜的倉儲任務;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使線下零售商能夠通過分析顧客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及優化銷售計劃。

曠視後來者居上。根據招股書的數據,2018年才進入智能物流領域, 迅速成為第三大參與者。今年一月份,曠視發佈了智慧物流平臺軟件河圖。河圖能大幅提高物流運營效率,並提供數字化管理。

並且,曠視積累了大量的忠實客戶,和多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均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中國移動和凱德置地。這從側面說明了曠視模式在商業世界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聽起來是老生常談,但是對於AI企業確是意義非凡。由於人工智能處於深度學習階段,仍有明顯的侷限性;同時大數據的採集積累的困難程度,往往造成了具有頂尖技術的AI企業在商業世界水土不服。

AI行業這樣的困局並不鮮見,某企業空懷先進技術,仍未摸索到落地的盈利模式,遲遲找不到技術的轉換點。而AI行業先發優勢明顯,先落地者,將獲得大數據;大數據能反哺訓練模型,有利於先行者保持先進性,長居壟斷地位。

而曠視搶先完成從技術到商業的轉換這個驚險的一躍,在“1+3”成熟的運營模式下,發揮先發優勢牢牢地把握市場,是其成功的第三個重要因素。

5

結 語

曠視還不到八歲。八年前,姚班三兄弟湊僅僅3萬塊作為註冊資本,到今天成為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企業。它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難得一遇。

而計算機視覺領域競爭格局已逐漸明朗,未來市場份額將進一步集中在曠視這樣的競爭者身上,後來者難以居上,再難以有這樣的機會。如何判斷下一個曠視呢?

至少曠視IPO文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頂尖的團隊和技術、高潛力的賽道和商業化的能力缺一不可。但能不能獲得最後的商業成功,還需要市場的檢驗,我們拭目以待。

曠視IPO之後,AI公司投資應該怎麼看?

若此文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請隨手轉發~

免責聲明:內容僅供參考,請讀者謹慎依此進行投資決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