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文/許夢 編輯/單一

早年在曠視內部流傳一句話:If not me,then who?If not now, then when?屬於曠視的時刻或許即將到來。

8月25日曠視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 ,如果審核通過,曠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如此寫道。

為什麼曠視可以先跑出來?在信中印奇提到,曠視自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中,專注於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突破性項目。可以看出“極致精神”是刻在曠視團隊的骨子裡的東西,就連玩遊戲都不會掉以輕心。

據傳在曠視還是一間百人規模小公司的時候,公司辦公室還專門設立了遊戲廳,裡面的一臺街頭籃球機是員工們工作間歇的最愛。本是放鬆用途的遊戲機卻成了大家一爭高下的擂臺,大家會認真研究站位、姿勢、手臂屈伸角度和拋出弧度——專業術語叫做“調參”,以研究出最佳、最快得分點為樂。


"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文/許夢 編輯/單一

早年在曠視內部流傳一句話:If not me,then who?If not now, then when?屬於曠視的時刻或許即將到來。

8月25日曠視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 ,如果審核通過,曠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如此寫道。

為什麼曠視可以先跑出來?在信中印奇提到,曠視自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中,專注於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突破性項目。可以看出“極致精神”是刻在曠視團隊的骨子裡的東西,就連玩遊戲都不會掉以輕心。

據傳在曠視還是一間百人規模小公司的時候,公司辦公室還專門設立了遊戲廳,裡面的一臺街頭籃球機是員工們工作間歇的最愛。本是放鬆用途的遊戲機卻成了大家一爭高下的擂臺,大家會認真研究站位、姿勢、手臂屈伸角度和拋出弧度——專業術語叫做“調參”,以研究出最佳、最快得分點為樂。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這種“極致精神”讓曠視在人工智能這場無限遊戲中也贏得了“最佳得分”。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個僅有十多個人的小團隊,成長為一個擁有2300多人的人工智能領域排頭兵。世事變遷,但永恆不變的是曠視對星辰大海的追求,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

“當時,人們總認為,人工智能是一件很複雜並且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事情,但我們要做的,就是運用機器和技術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祕。”時隔8年,印奇在信中寫到,至今他仍然能夠想起當年創業的初衷。

AI弄潮兒

如果這次上市成功,曠視將成為國內AI第一股。

而在此之前,曠視早已是諸多光環加身。據統計,曠視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在多個圖像感知任務中表現突出,屢次擊敗來自世界科技巨頭及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諸如,過去兩年中曠視就摘奪了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之一“COCO”的7項世界冠軍。就在昨天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科技部公佈了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其中由曠視牽頭建設“國家新一代圖像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雖然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浪潮,專家們紛紛稱AI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都有影響,甚至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然而在八年前,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

但在清華大學培養計算機技術精英的姚期智實驗班卻是另一番景象。來自蕪湖的印奇、來自新昌的唐文斌和來自福州的楊沐是三個標準的“極客”。三人各有所長,唐文斌專攻圖像搜索,印奇擅於視覺識別和硬件,楊沐則以數據挖掘見長。


"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文/許夢 編輯/單一

早年在曠視內部流傳一句話:If not me,then who?If not now, then when?屬於曠視的時刻或許即將到來。

8月25日曠視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 ,如果審核通過,曠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如此寫道。

為什麼曠視可以先跑出來?在信中印奇提到,曠視自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中,專注於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突破性項目。可以看出“極致精神”是刻在曠視團隊的骨子裡的東西,就連玩遊戲都不會掉以輕心。

據傳在曠視還是一間百人規模小公司的時候,公司辦公室還專門設立了遊戲廳,裡面的一臺街頭籃球機是員工們工作間歇的最愛。本是放鬆用途的遊戲機卻成了大家一爭高下的擂臺,大家會認真研究站位、姿勢、手臂屈伸角度和拋出弧度——專業術語叫做“調參”,以研究出最佳、最快得分點為樂。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這種“極致精神”讓曠視在人工智能這場無限遊戲中也贏得了“最佳得分”。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個僅有十多個人的小團隊,成長為一個擁有2300多人的人工智能領域排頭兵。世事變遷,但永恆不變的是曠視對星辰大海的追求,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

“當時,人們總認為,人工智能是一件很複雜並且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事情,但我們要做的,就是運用機器和技術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祕。”時隔8年,印奇在信中寫到,至今他仍然能夠想起當年創業的初衷。

AI弄潮兒

如果這次上市成功,曠視將成為國內AI第一股。

而在此之前,曠視早已是諸多光環加身。據統計,曠視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在多個圖像感知任務中表現突出,屢次擊敗來自世界科技巨頭及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諸如,過去兩年中曠視就摘奪了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之一“COCO”的7項世界冠軍。就在昨天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科技部公佈了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其中由曠視牽頭建設“國家新一代圖像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雖然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浪潮,專家們紛紛稱AI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都有影響,甚至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然而在八年前,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

但在清華大學培養計算機技術精英的姚期智實驗班卻是另一番景象。來自蕪湖的印奇、來自新昌的唐文斌和來自福州的楊沐是三個標準的“極客”。三人各有所長,唐文斌專攻圖像搜索,印奇擅於視覺識別和硬件,楊沐則以數據挖掘見長。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曠視早期創始人團隊:

唐文斌(左)、印奇(中)、楊沐(右)

2011年,一部iPhone,讓印奇和唐文斌走上“創造”之旅。iPhone有前置攝像頭,憑藉兩個人在視覺技術方面的積累,唐文斌在宿舍里約上印奇一起研發出名為《烏鴉來了》(CrowsComing)的體感遊戲——玩家通過搖晃頭部控制遊戲裡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莊稼的烏鴉。這款小遊戲一度衝上AppStore排行榜的前5名,還獲得了清華大學第三十屆“挑戰杯”特等獎。

“我們要不要創業?”三人一拍即合,2011年10月,曠視正式成立。

創業之初,印奇就為公司訂下了明確的“三步走”發展策略,先教會機器識人,再教會機器識別萬物;最後則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印奇解釋說,從人臉識別入手,是因為這是目前被使用最廣、也是最便捷的識別方式。

在三人的感召下,曠視先後聚集了楊沐(IOI 2007 金牌)、楊弋(IOI 2007 金牌)、周而進(IOI 2009 銀牌、IOI 2011 金牌)、範浩強(IOI 2011 金牌)等一批天才選手。

非常短的時間內,曠視團隊就推出了Face++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在這個開發者服務平臺,即使沒有編程經驗的產品經理也可以利用Face++提供的服務嘗試開發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產品,開放平臺降低了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門檻。

“Face++”火了。

用產品選擇技術

“市場是技術創新的最佳推手。”印奇在給投資人的信中說道。在商業化方面,印奇和團隊想的很明白,到底賦能哪個行業,可以和哪些客戶在一起,做什麼產品,會產生了什麼價值,都要真正到市場中去檢驗。

從C端轉型後,曠視推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產品——FaceID。


"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文/許夢 編輯/單一

早年在曠視內部流傳一句話:If not me,then who?If not now, then when?屬於曠視的時刻或許即將到來。

8月25日曠視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 ,如果審核通過,曠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如此寫道。

為什麼曠視可以先跑出來?在信中印奇提到,曠視自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中,專注於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突破性項目。可以看出“極致精神”是刻在曠視團隊的骨子裡的東西,就連玩遊戲都不會掉以輕心。

據傳在曠視還是一間百人規模小公司的時候,公司辦公室還專門設立了遊戲廳,裡面的一臺街頭籃球機是員工們工作間歇的最愛。本是放鬆用途的遊戲機卻成了大家一爭高下的擂臺,大家會認真研究站位、姿勢、手臂屈伸角度和拋出弧度——專業術語叫做“調參”,以研究出最佳、最快得分點為樂。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這種“極致精神”讓曠視在人工智能這場無限遊戲中也贏得了“最佳得分”。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個僅有十多個人的小團隊,成長為一個擁有2300多人的人工智能領域排頭兵。世事變遷,但永恆不變的是曠視對星辰大海的追求,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

“當時,人們總認為,人工智能是一件很複雜並且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事情,但我們要做的,就是運用機器和技術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祕。”時隔8年,印奇在信中寫到,至今他仍然能夠想起當年創業的初衷。

AI弄潮兒

如果這次上市成功,曠視將成為國內AI第一股。

而在此之前,曠視早已是諸多光環加身。據統計,曠視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在多個圖像感知任務中表現突出,屢次擊敗來自世界科技巨頭及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諸如,過去兩年中曠視就摘奪了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之一“COCO”的7項世界冠軍。就在昨天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科技部公佈了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其中由曠視牽頭建設“國家新一代圖像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雖然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浪潮,專家們紛紛稱AI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都有影響,甚至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然而在八年前,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

但在清華大學培養計算機技術精英的姚期智實驗班卻是另一番景象。來自蕪湖的印奇、來自新昌的唐文斌和來自福州的楊沐是三個標準的“極客”。三人各有所長,唐文斌專攻圖像搜索,印奇擅於視覺識別和硬件,楊沐則以數據挖掘見長。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曠視早期創始人團隊:

唐文斌(左)、印奇(中)、楊沐(右)

2011年,一部iPhone,讓印奇和唐文斌走上“創造”之旅。iPhone有前置攝像頭,憑藉兩個人在視覺技術方面的積累,唐文斌在宿舍里約上印奇一起研發出名為《烏鴉來了》(CrowsComing)的體感遊戲——玩家通過搖晃頭部控制遊戲裡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莊稼的烏鴉。這款小遊戲一度衝上AppStore排行榜的前5名,還獲得了清華大學第三十屆“挑戰杯”特等獎。

“我們要不要創業?”三人一拍即合,2011年10月,曠視正式成立。

創業之初,印奇就為公司訂下了明確的“三步走”發展策略,先教會機器識人,再教會機器識別萬物;最後則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印奇解釋說,從人臉識別入手,是因為這是目前被使用最廣、也是最便捷的識別方式。

在三人的感召下,曠視先後聚集了楊沐(IOI 2007 金牌)、楊弋(IOI 2007 金牌)、周而進(IOI 2009 銀牌、IOI 2011 金牌)、範浩強(IOI 2011 金牌)等一批天才選手。

非常短的時間內,曠視團隊就推出了Face++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在這個開發者服務平臺,即使沒有編程經驗的產品經理也可以利用Face++提供的服務嘗試開發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產品,開放平臺降低了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門檻。

“Face++”火了。

用產品選擇技術

“市場是技術創新的最佳推手。”印奇在給投資人的信中說道。在商業化方面,印奇和團隊想的很明白,到底賦能哪個行業,可以和哪些客戶在一起,做什麼產品,會產生了什麼價值,都要真正到市場中去檢驗。

從C端轉型後,曠視推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產品——FaceID。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2015年3月,在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雲舉起手機,通過支付寶“掃臉”支付,購買了一款1948年漢諾威紀念郵票,這也是國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商業領域的首個產品雛形。伴隨馬雲成功“掃臉”支付,曠視,這支成立只有三年多的團隊,第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除手機安全支付外,隨著FaceID雲服務日益穩定,曠視也開始將發展的目光瞄準手機人臉解鎖市場。5號員工陳可卿曾帶領團隊,主導了多個主流安卓機型的手機人臉解鎖功能的開發。

在個人電子設備領域,曠視擁有個人設備解決方案和SaaS解決方案。前者主要面向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廠商,為其提供身份認證和優化攝影類的技術解決方案。SaaS解決方案,主要是指為第三方企業提供基於人臉特徵、人臉比對等的身份認證解決方案。

正如給投資人的信中所說,曠視最初聚焦深入於覆蓋範圍極為廣泛、存在大量痛點、且切入點非常明確的垂直領域,即個人電子設備領域。團隊從最早的圍繞手機的主要場景到以城市為場景,到現在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場景。

環看行業,在過去幾年裡,計算機視覺公司們都在積極探索各自的核心賽道,或賦能百業,或發力金融,或緊跟醫療,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而曠視選擇了“物聯網”這一切入點,聚焦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等垂直領域。

曠視從倉儲物流領域切入AloT,也是國內少數涉足供應鏈物聯網的AI公司。


"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文/許夢 編輯/單一

早年在曠視內部流傳一句話:If not me,then who?If not now, then when?屬於曠視的時刻或許即將到來。

8月25日曠視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 ,如果審核通過,曠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如此寫道。

為什麼曠視可以先跑出來?在信中印奇提到,曠視自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中,專注於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突破性項目。可以看出“極致精神”是刻在曠視團隊的骨子裡的東西,就連玩遊戲都不會掉以輕心。

據傳在曠視還是一間百人規模小公司的時候,公司辦公室還專門設立了遊戲廳,裡面的一臺街頭籃球機是員工們工作間歇的最愛。本是放鬆用途的遊戲機卻成了大家一爭高下的擂臺,大家會認真研究站位、姿勢、手臂屈伸角度和拋出弧度——專業術語叫做“調參”,以研究出最佳、最快得分點為樂。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這種“極致精神”讓曠視在人工智能這場無限遊戲中也贏得了“最佳得分”。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個僅有十多個人的小團隊,成長為一個擁有2300多人的人工智能領域排頭兵。世事變遷,但永恆不變的是曠視對星辰大海的追求,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

“當時,人們總認為,人工智能是一件很複雜並且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事情,但我們要做的,就是運用機器和技術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祕。”時隔8年,印奇在信中寫到,至今他仍然能夠想起當年創業的初衷。

AI弄潮兒

如果這次上市成功,曠視將成為國內AI第一股。

而在此之前,曠視早已是諸多光環加身。據統計,曠視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在多個圖像感知任務中表現突出,屢次擊敗來自世界科技巨頭及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諸如,過去兩年中曠視就摘奪了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之一“COCO”的7項世界冠軍。就在昨天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科技部公佈了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其中由曠視牽頭建設“國家新一代圖像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雖然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浪潮,專家們紛紛稱AI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都有影響,甚至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然而在八年前,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

但在清華大學培養計算機技術精英的姚期智實驗班卻是另一番景象。來自蕪湖的印奇、來自新昌的唐文斌和來自福州的楊沐是三個標準的“極客”。三人各有所長,唐文斌專攻圖像搜索,印奇擅於視覺識別和硬件,楊沐則以數據挖掘見長。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曠視早期創始人團隊:

唐文斌(左)、印奇(中)、楊沐(右)

2011年,一部iPhone,讓印奇和唐文斌走上“創造”之旅。iPhone有前置攝像頭,憑藉兩個人在視覺技術方面的積累,唐文斌在宿舍里約上印奇一起研發出名為《烏鴉來了》(CrowsComing)的體感遊戲——玩家通過搖晃頭部控制遊戲裡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莊稼的烏鴉。這款小遊戲一度衝上AppStore排行榜的前5名,還獲得了清華大學第三十屆“挑戰杯”特等獎。

“我們要不要創業?”三人一拍即合,2011年10月,曠視正式成立。

創業之初,印奇就為公司訂下了明確的“三步走”發展策略,先教會機器識人,再教會機器識別萬物;最後則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印奇解釋說,從人臉識別入手,是因為這是目前被使用最廣、也是最便捷的識別方式。

在三人的感召下,曠視先後聚集了楊沐(IOI 2007 金牌)、楊弋(IOI 2007 金牌)、周而進(IOI 2009 銀牌、IOI 2011 金牌)、範浩強(IOI 2011 金牌)等一批天才選手。

非常短的時間內,曠視團隊就推出了Face++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在這個開發者服務平臺,即使沒有編程經驗的產品經理也可以利用Face++提供的服務嘗試開發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產品,開放平臺降低了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門檻。

“Face++”火了。

用產品選擇技術

“市場是技術創新的最佳推手。”印奇在給投資人的信中說道。在商業化方面,印奇和團隊想的很明白,到底賦能哪個行業,可以和哪些客戶在一起,做什麼產品,會產生了什麼價值,都要真正到市場中去檢驗。

從C端轉型後,曠視推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產品——FaceID。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2015年3月,在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雲舉起手機,通過支付寶“掃臉”支付,購買了一款1948年漢諾威紀念郵票,這也是國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商業領域的首個產品雛形。伴隨馬雲成功“掃臉”支付,曠視,這支成立只有三年多的團隊,第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除手機安全支付外,隨著FaceID雲服務日益穩定,曠視也開始將發展的目光瞄準手機人臉解鎖市場。5號員工陳可卿曾帶領團隊,主導了多個主流安卓機型的手機人臉解鎖功能的開發。

在個人電子設備領域,曠視擁有個人設備解決方案和SaaS解決方案。前者主要面向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廠商,為其提供身份認證和優化攝影類的技術解決方案。SaaS解決方案,主要是指為第三方企業提供基於人臉特徵、人臉比對等的身份認證解決方案。

正如給投資人的信中所說,曠視最初聚焦深入於覆蓋範圍極為廣泛、存在大量痛點、且切入點非常明確的垂直領域,即個人電子設備領域。團隊從最早的圍繞手機的主要場景到以城市為場景,到現在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場景。

環看行業,在過去幾年裡,計算機視覺公司們都在積極探索各自的核心賽道,或賦能百業,或發力金融,或緊跟醫療,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而曠視選擇了“物聯網”這一切入點,聚焦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等垂直領域。

曠視從倉儲物流領域切入AloT,也是國內少數涉足供應鏈物聯網的AI公司。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資料顯示,2017年,曠視成立了戰略投資部;2018年4月曠視團隊全資收購了物流機器人公司——艾瑞思機器人,這家公司為曠視進擊物流行業提供強大的軟硬件實力。今年1月戰略發佈會上,曠視創始人兼CEO印奇正式宣佈向智能倉儲物流領域進軍,並推出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

製造、物流等行業苦於找到合適的工具去進行智能物聯,其很多產品只做到了物聯卻不足夠智能,不同系統對接耗時費力,“河圖”就像一個全能系統工具箱。比如在訂單激增時自我進化,提高系統運作能力,還幫助企業順利接入不同系統的產品和方案,以此提高供應鏈企業的效率。

找到場景,然後深扎進去。團隊在諸多嘗試之後,逐漸摸到AI商業化的“脈”。場景對技術提出要求,接著催生出產品,產品在應用過程中產生新的數據,數據反過來優化算法和技術,數據循環促進著新場景的解鎖。“工程師要學習像銷售一樣思考,銷售也要具備工程師式的思維。”印奇在信中說。

做AI時代的英雄

除了公司發展的戰略,在這封致股東的信中,印奇重點還闡述了曠視組織基因和對員工的要求:一是打破邊界的思考者;二是思維縝密的行動者;三是深度成長的學習者。

“塑造偉大的公司即是塑造偉大的組織。”曠視想要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領軍者,需要的是一批能打仗、打硬仗,兼具思考力和執行力的隊伍。


"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文/許夢 編輯/單一

早年在曠視內部流傳一句話:If not me,then who?If not now, then when?屬於曠視的時刻或許即將到來。

8月25日曠視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 ,如果審核通過,曠視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

“人工智能創新就是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如此寫道。

為什麼曠視可以先跑出來?在信中印奇提到,曠視自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全力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性研究中,專注於一些當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突破性項目。可以看出“極致精神”是刻在曠視團隊的骨子裡的東西,就連玩遊戲都不會掉以輕心。

據傳在曠視還是一間百人規模小公司的時候,公司辦公室還專門設立了遊戲廳,裡面的一臺街頭籃球機是員工們工作間歇的最愛。本是放鬆用途的遊戲機卻成了大家一爭高下的擂臺,大家會認真研究站位、姿勢、手臂屈伸角度和拋出弧度——專業術語叫做“調參”,以研究出最佳、最快得分點為樂。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這種“極致精神”讓曠視在人工智能這場無限遊戲中也贏得了“最佳得分”。成立於2011年的曠視,僅用八年時間,就從一個僅有十多個人的小團隊,成長為一個擁有2300多人的人工智能領域排頭兵。世事變遷,但永恆不變的是曠視對星辰大海的追求,以及永不言敗的精神。

“當時,人們總認為,人工智能是一件很複雜並且離我們生活很遠的事情,但我們要做的,就是運用機器和技術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祕。”時隔8年,印奇在信中寫到,至今他仍然能夠想起當年創業的初衷。

AI弄潮兒

如果這次上市成功,曠視將成為國內AI第一股。

而在此之前,曠視早已是諸多光環加身。據統計,曠視在各項國際人工智能頂級競賽中累計攬獲22個項目的世界冠軍,在多個圖像感知任務中表現突出,屢次擊敗來自世界科技巨頭及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諸如,過去兩年中曠視就摘奪了計算機視覺領域最權威的國際競賽之一“COCO”的7項世界冠軍。就在昨天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科技部公佈了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其中由曠視牽頭建設“國家新一代圖像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雖然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浪潮,專家們紛紛稱AI的發展對於整個社會都有影響,甚至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推動力。然而在八年前,人工智能所面臨的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

但在清華大學培養計算機技術精英的姚期智實驗班卻是另一番景象。來自蕪湖的印奇、來自新昌的唐文斌和來自福州的楊沐是三個標準的“極客”。三人各有所長,唐文斌專攻圖像搜索,印奇擅於視覺識別和硬件,楊沐則以數據挖掘見長。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曠視早期創始人團隊:

唐文斌(左)、印奇(中)、楊沐(右)

2011年,一部iPhone,讓印奇和唐文斌走上“創造”之旅。iPhone有前置攝像頭,憑藉兩個人在視覺技術方面的積累,唐文斌在宿舍里約上印奇一起研發出名為《烏鴉來了》(CrowsComing)的體感遊戲——玩家通過搖晃頭部控制遊戲裡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莊稼的烏鴉。這款小遊戲一度衝上AppStore排行榜的前5名,還獲得了清華大學第三十屆“挑戰杯”特等獎。

“我們要不要創業?”三人一拍即合,2011年10月,曠視正式成立。

創業之初,印奇就為公司訂下了明確的“三步走”發展策略,先教會機器識人,再教會機器識別萬物;最後則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機器之眼。印奇解釋說,從人臉識別入手,是因為這是目前被使用最廣、也是最便捷的識別方式。

在三人的感召下,曠視先後聚集了楊沐(IOI 2007 金牌)、楊弋(IOI 2007 金牌)、周而進(IOI 2009 銀牌、IOI 2011 金牌)、範浩強(IOI 2011 金牌)等一批天才選手。

非常短的時間內,曠視團隊就推出了Face++人臉識別雲服務平臺。在這個開發者服務平臺,即使沒有編程經驗的產品經理也可以利用Face++提供的服務嘗試開發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產品,開放平臺降低了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門檻。

“Face++”火了。

用產品選擇技術

“市場是技術創新的最佳推手。”印奇在給投資人的信中說道。在商業化方面,印奇和團隊想的很明白,到底賦能哪個行業,可以和哪些客戶在一起,做什麼產品,會產生了什麼價值,都要真正到市場中去檢驗。

從C端轉型後,曠視推出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產品——FaceID。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2015年3月,在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雲舉起手機,通過支付寶“掃臉”支付,購買了一款1948年漢諾威紀念郵票,這也是國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商業領域的首個產品雛形。伴隨馬雲成功“掃臉”支付,曠視,這支成立只有三年多的團隊,第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除手機安全支付外,隨著FaceID雲服務日益穩定,曠視也開始將發展的目光瞄準手機人臉解鎖市場。5號員工陳可卿曾帶領團隊,主導了多個主流安卓機型的手機人臉解鎖功能的開發。

在個人電子設備領域,曠視擁有個人設備解決方案和SaaS解決方案。前者主要面向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廠商,為其提供身份認證和優化攝影類的技術解決方案。SaaS解決方案,主要是指為第三方企業提供基於人臉特徵、人臉比對等的身份認證解決方案。

正如給投資人的信中所說,曠視最初聚焦深入於覆蓋範圍極為廣泛、存在大量痛點、且切入點非常明確的垂直領域,即個人電子設備領域。團隊從最早的圍繞手機的主要場景到以城市為場景,到現在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場景。

環看行業,在過去幾年裡,計算機視覺公司們都在積極探索各自的核心賽道,或賦能百業,或發力金融,或緊跟醫療,並且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而曠視選擇了“物聯網”這一切入點,聚焦於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等垂直領域。

曠視從倉儲物流領域切入AloT,也是國內少數涉足供應鏈物聯網的AI公司。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資料顯示,2017年,曠視成立了戰略投資部;2018年4月曠視團隊全資收購了物流機器人公司——艾瑞思機器人,這家公司為曠視進擊物流行業提供強大的軟硬件實力。今年1月戰略發佈會上,曠視創始人兼CEO印奇正式宣佈向智能倉儲物流領域進軍,並推出智能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

製造、物流等行業苦於找到合適的工具去進行智能物聯,其很多產品只做到了物聯卻不足夠智能,不同系統對接耗時費力,“河圖”就像一個全能系統工具箱。比如在訂單激增時自我進化,提高系統運作能力,還幫助企業順利接入不同系統的產品和方案,以此提高供應鏈企業的效率。

找到場景,然後深扎進去。團隊在諸多嘗試之後,逐漸摸到AI商業化的“脈”。場景對技術提出要求,接著催生出產品,產品在應用過程中產生新的數據,數據反過來優化算法和技術,數據循環促進著新場景的解鎖。“工程師要學習像銷售一樣思考,銷售也要具備工程師式的思維。”印奇在信中說。

做AI時代的英雄

除了公司發展的戰略,在這封致股東的信中,印奇重點還闡述了曠視組織基因和對員工的要求:一是打破邊界的思考者;二是思維縝密的行動者;三是深度成長的學習者。

“塑造偉大的公司即是塑造偉大的組織。”曠視想要成為人工智能領域領軍者,需要的是一批能打仗、打硬仗,兼具思考力和執行力的隊伍。


曠視IPO:極致主義與英雄情


曠視的slogan

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培養計算機技術精英的姚期智實驗班的三位創始人讓曠視成立初期就以技術優勢吸引了一批技術大牛。

比如前面提到的5號員工陳可卿,他在高中斬獲了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並被保送清華計算機系,大二實習就加入了曠視。而6號員工範浩強,今年才25歲,就已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拿下了4個世界冠軍,是曠視“技術信仰”基因代表性人物之一。

2016年,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大牛孫劍博士辭去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一職,加入了曠視。他在計算機視覺及深度學習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獲得了數十項世界級獎項及認可,被廣泛認為是該領域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

創始人之一楊沐曾在採訪中提到,曠視雖是一個學生創業的公司,但有著一種深入骨子裡的極客基因。8年時間,曠視已從最初3個人的草臺班子,到現在擁有超過1400名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及產品開發人員組成的強大研發團隊,並已在國際權威編程比賽中斬獲40多項世界金牌。

但是,從AI技術到商業之間,到處都是鴻溝。在商業化落地上,團隊一直在嘗試。“我們學到了很多,學一個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犯錯,你如果不去做可能永遠都不知道。” 印奇曾在採訪時說。

2019年1月,曠視召開戰略發佈會,其品牌LOGO也從原來的“Face++”變成“MEGVII”,其帶有強烈的漫威風格。

印奇認為,創業者都有英雄情結,這個英雄情結不是自己去做這個英雄,而是讓這個公司成為時代的英雄,一定要讓優秀的人發揮才華。同時你要清醒,要虛懷若谷。對於公司的成長來說,CEO既是最大的動力,也是最大瓶頸;如果你的成長速度慢於公司發展,就會成為本質的制約。

“企業如人,一個企業能走多久,無論是文化、能力以及最後的結果,和它的創始人幾乎如出一轍,所以創業的本質是自我修煉的過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