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無憂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培育更多信息人才!

伴隨著計算機硬件水平的提高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已經突破原有的技術瓶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模式識別,自動化,還是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在人工智能的新時代,我們面臨著大量的人才缺口。

擇校無憂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培育更多信息人才!

2017年10月,浙江信息技術考試將python列入學業水平考試內容,山東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也引入python,教育部考試中心也將“python程序測試”列入計算機等級考試科目。從以上舉措來看,目前對於程序教學的認識,尤其是python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各個中小學也都開展面向中學生的模塊化編程的校本課程,機器人編程等,如基於樂高的編程。通過這些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程序的工作原理,明白基本的邏輯結構,這無疑是可喜的一面。

擇校無憂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培育更多信息人才!

但是這些措施的實施,也僅限於個別經濟發達城市中教育理念比較先進的學校,這些家庭和學校能夠在財力物力智力上提供相應的平臺,對於大多數城市、學校而言,這無疑是奢侈的,尤其在以考試成績為標杆單一化評價體制下,這些課程即使開設,也僅僅是停留在課程表上應付上級檢查而已。

“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這是1984年2月16日,鄧小平在上海蔘觀電子計算機表演是對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寄語。偉人的一句話,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始。3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這和藹而堅定的聲音,為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鋪墊了道路,也因此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軌跡。

擇校無憂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培育更多信息人才!

當年為鄧小平同志表演計算機編程技術的娃娃們早已長大成人。李勁就是在上海展覽館為鄧小平展示計算機編程技術的科技少年,他在中國最早接觸計算機的孩子之中,在他讀初三的時候,就參加了中國青少年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並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之後進入清華大學系統性專業學習計算機技術,如今他已是微軟研究院研究員。像當年的李勁、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這樣酷愛計算機編程技術的青少年數不勝數。這些年來,我們通過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培養了一大批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也創造了阿里巴巴、百度、支付寶、微信等讓世界矚目的IT發展成果。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無一不與計算機編程技術休慼相關。

擇校無憂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培育更多信息人才!

為培養更多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近年來,我國密集出臺了多項發展少兒編程的教育政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對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作出了戰略部署,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擇校無憂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培育更多信息人才!

​中國是一個互聯網大國,擁有BAT這樣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但是不屬於一個計算機強國,在計算機創新技術引領方面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正在逐漸褪去,我們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及製造業相關成本必然上升,相應的提高人口素質,人才水平,創新能力,以推動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還在以信息技術為主的21世紀,人才的信息學素養亟待提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