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兒童最科學的育兒經—“皮爾亞認知學打開孩子心扉”

皮亞傑認知心理學

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為了致力於研究發生認識論,皮亞傑於1955年在日內瓦創建了國際發生認識論中心並任主任,集合各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邏輯學家、數學家、語言學家和控制論學者研究發生認識論,對於兒童各類概念及知識形成的過程和發展進行多學科的深入研究。

0~6歲兒童最科學的育兒經—“皮爾亞認知學打開孩子心扉”

皮亞傑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並非增加兒童的知識,而是設置充滿智慧刺激的環境,讓兒童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皮亞傑將兒童從個體出生到兒童期結束思維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一、感知運動階段(出生至二歲),個體靠感覺和動作認識世界,這是思維的萌芽期,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二、前運算階段(二至七歲),這一階段又稱為前邏輯階段,個體開始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但缺乏可逆性,表現在兒童的延緩模仿、想象和遊戲中。

三、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這一階段兒童已出現了邏輯思維和零散的可逆運算,但一般只能對具體事物和形象進行運算;

四、形式運算階段(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此時兒童智慧已趨於成熟,能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分開,使思維超出所感知的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和命題運算。

0~6歲兒童最科學的育兒經—“皮爾亞認知學打開孩子心扉”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是呈階段性的,處於不同認知發展階段的兒童其認識和解釋事物的方式與成人是有別的。因此要了解和並根據兒童的認知方式設計教學,如果忽視兒童的成長狀態,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會給兒童帶來壓力和挫折,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一件痛苦和無趣的事情,扼殺了兒童學習的慾望和好奇心。

認知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結構連續的組織和再組織的過程,過程的進行是連續的,但它所造成的後果是不連續的,故發展是階段性的。發展的階段是按照固定的順序出現的,出現的時間可因個人和社會的變化二有所不同,但發展的先後次序不變。發展階段是以認知方式的差異而不是個體年齡為依據。

因此,階段的上升不代表個體的知識在量上的增加,而是表現在認知方式或思維過程品質上的改變。小學生正處於皮亞傑說的具體運算階段,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徵是,對於具體的事物或情境能夠按照邏輯法則進行推理。所以,在小學階段要給兒童設置豐富多彩的課程,提供多渠道的生活體驗,讓兒童去發現自己,完善自己。

0~6歲兒童最科學的育兒經—“皮爾亞認知學打開孩子心扉”

相關推薦

推薦中...